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建筑范文

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建筑范文

时间:2022-06-24 10:45:41

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建筑

一、文化与建筑的关系

1.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文化是现象背后一只看不见的手。当代东西方建筑碰撞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从双方的文化差异进行解析是很有必要的。建筑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文化又是生成建筑的背景必要条件。建筑反映了一个时代文化,文化又决定了一个时代的建筑。建筑倾注了全人类的智慧结晶,它必然反映了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建筑,我们需要研究它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又是人类文化的高度集中。

2.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英国学者巴格比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成员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内在行为规则是指人内在的思想方式,外在行为规则是指人外在的行为方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于彼此看待内在和外在行为规则的关系上持有不同的态度。内在和外在行为规则的关系在建筑中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是中西方建筑师在思考问题时所秉持的不同态度。

3.东西方内外在行为规则的差异性中国的传统思想主要建立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基本观念之上,辩证的分析得出结论“形式为内容服务”,中国注重“神”和“情”而不在于“象”和“形”。通过对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发现,中国在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辩证论述中隐含着这样一条总纲:“内容是首要的,形式是次要的,中国建筑是内容的建筑”。然而,西方美学中的“形式”的概念常区别于中国美学中“形”的意义,具有更加宽泛和宏大的含义,它被提升至宇宙的运行和美的本质起源层面。在柏拉图的世界中,形式是万物生长的规律;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中,形式是万物起源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方向;在康德的世界中,形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形式”在西方美学中的含义丰富且极其复杂,玄妙而深不可测,是中国美学中“形”的意义所望尘莫及的。整个西方的美学就是以“形式”为核心的美学,即“形式美学”。双方不同的文化起源,引出了不同的建筑文化理念,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形式。从东西方古代建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其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模式,产生了异样的心理体验和审美享受。

二、东西方文化观下建筑方式的差异性

1.东西方建造方式的差异性中国建筑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观念有一定的思想联系;西方则强调神灵的权威性,崇尚神权凌驾于一切之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建筑史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史书,宗教建筑已然成为西方人的精神寄托,这点也是东西方建筑发展区别的首要原因。东西方对待建筑的意识形态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东方一贯注重的是“人本位”,西方始终秉持的是“神本位”,一个是短暂的,一个是永恒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必然会产生不用的建构体系。中国古代选择建造和使用木构建筑,一座木构建筑。在中国量体裁衣的建构体系下,可能只需要几个月,几年的时间,但是一座石筑教堂或神庙,在西方神权至上的思想体系下,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如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构筑行为,用几代人的心血去完成一件建筑艺术品,恐怕只有神灵的力量才能促使人们乐此不疲的与石头经年累月的打交道。

2.东西方建造方式发展的差异性经历了风格迥异的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建筑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都十分显著,快速发展的社会和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促使西方人也摒弃了原先的建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梁板柱和钢筋混凝土。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变迁痕迹则微乎其微,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从斗拱的层数、多寡等细微之处判断出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年代和基本风格。建筑的差异性体现出西方有比中国更强的革命性传统。中国儒学几千年基本是一脉相承的,也基本上无人敢于创新和挑战,西方则截然相反。文艺复兴运动为了反对中世纪神权的通知和约束,以人性为终极理想,向实现古希腊文明的自由和浪漫而不懈努力。启蒙运动为了顺应新兴资产阶级的心声而向中世纪的黑暗挑战。随着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逐渐消退,古典主义再一次重登传统的历史舞台。西方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一次次向现代文明社会迈进。中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欧洲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从东西方民族的性格差异与文化差异中是否可以找到答案呢?石头真率、质朴、刚硬、雄壮;木材细致、深秀、坚韧、柔美。物犹如此,人岂相同?

三、东西方文化观差异下建筑的实践行为

对于CCTV大楼所引起的功能与形式的争论与批评,库哈斯解释说:“对CCTV大楼的批评可能是两个方向,老一辈建筑师从功能角度看待,新一代建筑师主要从社会意义出发,我们被置于中间并且在媒体中不断披露,同时中国式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他认为:“这是一个理性的建筑;它是有创造性的建筑;它是连续的、整合的创造;它要揭示惊人的美”。沙利文的名言:“形式追随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这一口号成了国际性的建筑贫瘠和单调的通行证,其契合了中国社会的心理需求和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不断愈演愈烈,但在西方国家中并不完全依赖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赖特认为这是一个被国际建筑界的形式主义为了标榜和炫耀贴标签式大量滥用的口号,实际毫无意义。当人的意识、社会的文化、建筑的功能在共同发展、形式不断被超越并加强功能的情况下,“形式追随功能”才是一句有意义的口号。

实际上,建筑的实践行为可分为两个部分:程式化的批量生产,以商业为目的;号称独立自主的创造性,以个人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怀为前提。似乎后者冠以修饰性的说辞后显得格外高尚且富有意义。说辞的背后还要贴上一系列的标签,如解构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中国古代有关建筑的方面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关于建筑本身的,大多数是关于人文哲学方面的,但是人们在寻求一切主张和行为的根据时反复引用经典,久而久之似乎也就成了中国建筑的一套理论依据。其实不然,“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其实老子在告诉我们虚和实的关系,做人的原则和虚化若谷的哲学道理。西方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以坚固、适用、美观作为建筑学三大原则,其根本性目的在于指导建筑的实践运用,是为了成就那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维尼奥拉简化归纳的古典柱式,是便于人们模式化运用和简单的操作;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一定不是为了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而是带着一种普世的观点来恩泽那些普通人。

四、结语

因此,当建筑脱去那华丽和糊弄玄虚的说辞后,一切便显得不再那么神秘和深不可测了。

作者:沈俊宇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建筑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cylw/67430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