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侗族大歌文化传播价值分析范文

侗族大歌文化传播价值分析范文

时间:2022-05-28 08:58:21

侗族大歌文化传播价值分析

侗族群众喜欢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美,享受爱情,发现和感悟人生,在享受和感悟中能动地改造世界,创造了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为侗族大歌的产生和发展培育了良性土壤,并成为了跨文化传播中促进人类文明的有力武器。跨文化传播存在于人类的所有活动中,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没有跨越文化的传播,人类社会将会失去生机,人类文明的演化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作为世界公认的优秀文化,侗族大歌也必将通过跨文化传播活动对世界文明进步注入应有的活力。

侗族大歌自身的文化价值

1.原生性的音乐文化

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首先表现在原生性的音乐文化方面。侗族人民认为“饭养身,歌养心”,“人不唱歌就会老”。侗家人视歌为知识和文化,认为谁会唱的歌越多,谁就越有知识,可以说,对于侗族,学歌就是学文化。因而,在侗乡,几乎人人都会唱歌,处处有歌声,每件事都用歌来表达,歌唱成为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而侗族大歌大多为“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这就使之成为了原生态的音乐文化,侗族人民用它来陶冶心灵,塑造情操,最自然朴实、最能修生养性、最优美的民间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功效。

2.侗族民间文学传承的载体

侗族大歌有极为严格的韵律要求,既讲求押“脚韵”———偶数句句末一定要互相押韵,并要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也讲求押“腰韵”———奇数句句末字与偶数句句中的偶数字相押韵。此外,在遇到较为长的句子时,往往也要求句子内部押“内韵”———前一意群的末一个音和后一意群的前一个音之间同韵。由此可知,语言是大歌的根基,大歌传唱中对语言加以提炼和运用,使之成为侗族语言乃至侗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文学保留的一种古老诗歌形式。

3.神秘的祭祀文化

在遭遇长期干旱或雷雨时,侗族人民认为“天”在发怒,便会在族长的带领下进行大规模的祭天活动。有人认为,祭祀活动中的吆喝声、祈祷声逐渐演变成唱歌。无人指挥,各自乱唱,多声部悄然形成。随着祭祀活动的稳定、发展,侗族大歌便有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就成为了侗族标识性的民族文化。当前在侗乡常见的“祭萨”活动,就是侗族祭祀中的一大部分。祭祀活动可以说在各国皆有,但唯有侗族群众将之演化为震惊世界、誉满全球的文化。

4.独特的审美文化

侗族大歌有几大美,一为声音美,旋律动听。在多声部的演唱中,由于各自的发音特点,加之侗族人民优美的嗓音,使得单个声腔和合唱都给人美的感受。二为词意美,大歌的唱词皆有族性的美学认同,无论是词意还是韵律美感,都包含着侗民族美的表达。三为整体演唱形式美,侗族大歌演唱者服饰美丽,表情迷人,动作协调,让听众如痴如醉。总的来说,侗族大歌的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具优美的因素,它契合了全球人类审美的普同性,成为一种独特而又有着泛在性价值的审美文化。

5.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

2009年9月28日,侗族大歌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了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侗族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这种精神文化得到了世人的公认。

侗族大歌的跨文化传播价值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侗族大歌———这种独特的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肩负着重大使命,携带着多方面的价值。

1.侗族大歌跨文化传播的文学价值

跨文化传播的文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对神话的贡献上,侗族有一套创世神话哲学,包括《天地之源》(或称《开天辟地》)、《事物之源》、《人类之源》、《姜良姜妹》、《洪水滔天》、《祖公上河》等篇目构成,以话词形式表达侗族古老先民的世界观。“侗族先民认为在远古时代,天地生成于“雾气”和“混混沌纯”的原始物质;天地生成之前的世界,统一于“雾”和“混沌”的原始物质之中;而“朦胧初开”之际,正是天地生成之时,这种混混沌沌的未分开物质经过不断的、漫长的演变过程,直到朦胧初开,才有了天和地,才产生了宇宙万物———天有风云雷雨,地有土石人兽,太阳高照,月亮辉映……”[4]侗族先民的这种“混沌———天地开辟———万物化生”的宇宙观,与现代科学中的宇宙起源假设极为相近。围绕着神话传说,侗族人民形成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以音乐的形式传承了下来,并不断与其他民族的文学创作相融合,为推动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跨文化传播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对诗歌的贡献上。侗族大歌是诗歌里的精粹。从文学角度审视,侗族大歌大多数是书写男女恋情的抒情歌,展示故事情节的叙事歌,劝人为善的说理歌,内容丰富多彩。侗族大歌展现了侗族先民社会生活的情景,反映特定时期内人类思想及感情诉求,也体现了人们喜善厌恶的品质及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理念。此外,侗族大歌在跨文化传播中还具有语言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价值。

2.侗族大歌跨文化传播的教育价值

侗族大歌是侗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在跨文化传播中,能使人们学到侗族的生产知识,了解侗民族历史,如学唱《十二月农事歌》,就能习得不少生产知识。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侗族的社会规范、民风民俗、伦理道德等,往往以大歌的形式流传下来,因而,侗族大歌也有着传播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知识的价值。侗族大歌是一部美的史诗,是侗民族的骄傲,其跨文化传播必然能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加深侗族人民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此外,“侗族大歌特有的传承机制能够增加侗族儿童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儿童社会化以及培养儿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弥补了正规教育的局限性。”[5]

3.侗族大歌跨文化传播的经济社会价值

侗族大歌已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在这一重大背景下,其经济价值愈来愈凸显出来。首先是旅游带来的收入。以贵州黔东南州为例,在黎平、榕江、从江三县,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入,一睹侗乡风情为快,这也为黔东南带来了数额不小的收入。其次是外出演唱收入。目前,在黎平、榕江、从江三县,已有不少歌队,光榕江小黄村,就有50多个。这些歌队经常外出演唱,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这些都说明了侗族大歌在跨文化传播中也携带着较大的经济价值。侗乡男女老少不分地点,不讲求时间地用歌声传递情感、歌唱自然,用歌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揭示社会生活场面、讴歌未来,以强大的规范整合功能,使侗族凝聚力不断增强,使侗族社会更加团结奋进、互助协作、友爱和谐。凸显了积极的社会价值。

4.侗族大歌跨文化的生态环境价值

侗族是一个极为重视生态环保的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在万物有灵理念的影响下,他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持保护态度。在生活中,侗族人民每砍伐一棵树,都要首先举行祭祀,以免得罪树神。而祭祀往往以歌唱的形式进行。这虽然不乏迷信成分,然而也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是对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落实。

5.侗族大歌跨文化传播的和谐价值

侗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侗族人民秉性善良,许多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他们以大歌的形式表达情感、赞美自然、追求自由生活,整个民族关系和谐稳定,人与自然相亲相爱,和谐共处。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构建做出了积极贡献。

侗族大歌的保护

当前,随着与外界接触、交往的不断加深,侗族大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正遭受巨大破坏,加之后继乏人,使这个拥有世界多项价值的艺术瑰宝面临消亡的尴尬境地。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势在必行。在保护中,我们除了要加大法律力度外,还要积极宣传,尽可能多地向世人展示侗族大歌的巨大魅力,并且要注重培养后来人,使这种属于世界的音乐、属于世界的文化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并开出绚丽之花。(本文作者:杨逐原、郑凯平、刘荣相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侗族大歌文化传播价值分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