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范文

文化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范文

时间:2022-05-17 10:02:14

文化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内容摘要】

湖南省是文化大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底蕴深厚。本文分析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现状,研究非物质遗产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和谐发展模式,提出对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策略。

【关键词】

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模式

文化产业由于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的特点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也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湖湘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开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一、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保护及产业开发现状

自中共湖南省委湘发〔2012〕3号文件提出“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以来,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关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及合理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南省设置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责任分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宣传工作,积极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设立了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非遗传承人认定及管理机制,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注重网络及新媒体应用,建设有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交易馆等平台。但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开发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少。

二、构建基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模式的意义

(一)推进湖南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有利于增强湖南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湖南省非遗资源丰富多样、底蕴深厚,但文化产业结构较单一,主导产业主要是出版、传媒等传统门类。只有将深厚的湖湘文化及非遗资源融入到文化产业发展之中,才能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文化大省的资源优势,变文化大省为文化强省。

(二)湖南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有利于合理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元素,整合有效资源,实现优势对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技术,充分以文化元素、创意思维及创新手段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强化市场导向,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市场手段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力量,将非物质遗产资源做成一个既有公益性又有市场收益的全新产业,将成为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推进湖南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有利于创新产业开发模式,实现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要求具备较新营销理念。湖南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应当促进文化产业和谐可持续发展。从非数字化市场开发及数字化应用市场开发两个方面,围绕版权开发、展览展示、高仿品和衍生品的产品策划设计、授权、制作、营销等环节,对非物质遗产及相关周边产品和服务进行商业开发,逐渐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模式。采用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的理论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产业化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问题,文化的传承保护问题,避免非物质文化资源错位开发、过度开发的现象。

三、基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模式的对策

(一)构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和谐发展模式。运用资源的异质性理论进行分析,从文化产业系统理论出发研究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特征、价值、开发利用规律、合理开发及保护措施,从分析非物质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入手,结合湖南省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现状,研究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对接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分析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否进入市场”的情况,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区分非物质遗产资源的特点。对于那些本身就具有市场商品的活跃属性,可塑性和可变性强的非遗项目可以将其进行品牌塑造、产品包装、设计与创新研究,投入生产并大力开发利用,实现规模经营。对一部分市场属性不活跃、脱离了湖南本土地域文化就很少有市场前景的非遗项目,可以在湖南区域内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又能进入区域内市场,产生部分经济收益,这样不仅丰富了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不宜进行商业开发的非遗项目,应认真保持其本真性和完整性,由政府拨付经费或者争取社会各界资金,通过民间艺术保护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研习、展示等方式静态记载,维持其原有的形态,进行良好的静态保护。

(二)设置特色产业园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集群发展。整合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形成组合开发项目,建立特色产业园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区域文化特征尤其明显。一是在省会城市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特色产业园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集群发展。将具有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综合型大区域的非遗开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集群发展,由示范性的特色产业园区带动其他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规模化开发,非遗产业集群发展可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吸引力。二是在省内各地级市、县规划引导有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部署,设置特色专项开发项目,引导产业发展。

(三)联合地方高校办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产业开发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一是要完善传承人的申报、审批、管理、培训、交流等机制。二是要将非物质文化资产的传承保护及创新引入到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办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内容纳入到高校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中,开设非遗类专业,编写非遗专业教材,开设非遗项目有关专业课程,成立非遗爱好者社团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培养专业性人才,吸引更多的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兴趣、引起关注,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创新的各项事业。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就开设有湘绣设计与工艺、湘瓷艺术设计等非遗项目专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才、带动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视角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创新体系。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技术及经营模式,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借助各类新媒体多渠道宣传并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探索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途径,促进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强与影视、娱乐、旅游业等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渗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跨行业产业的衍生品,拓宽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发展渠道。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作坊式、自产自销的低效率产业经营模式,启用现代化企业运营及市场营销方式,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创作效率,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生产”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完善生产与销售机制。

系统开发保护非物质文化资源日益成为各级政府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本文从分析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保护及产业开发现状入手,指出构建对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模式的意义,提出四条策略,期望为政府部门在制定、实施相关决策,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商业化经营类型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琳.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

[2]蔡寅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动力、路径与实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6,1

[3]周耀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视角[J].学习与实践,2014,7

[4]李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9

作者:范果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