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的冲击范文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的冲击范文

时间:2022-09-15 03:33:51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的冲击

网络文学的发展至今已过去十来年,自08年左右网络文学在中国兴盛开来,引起学术界注意后,针对其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其对传统文学影响的研究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者们视角不一,导致对这个问题的议论也纷繁复杂起来。纵观这些年,学术界对此的讨论步骤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发表媒介的不同,探讨其所导致的两者创作上的差异;其次,从媒介差异这一点延伸出去,探讨纸媒的受众和网络的受众不同,结合读者接受理论,来分析二者在影响上的区别;最后,深入文本,通过具体某一类型作品的质量来评定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差异,从题材内容来对两者不同进行归纳总结。以上分析模式有些过于宏观,有些视野较窄,但无论从那种角度上看,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都存在着相当大的沟鸿,并且短时间内无法填补。

从文学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水火不容。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的“后代”,是以传统文学作为基础而发展的。我国传统文学有上千年的发展史,流传下来的文本都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检验,因此传统文学在文化积淀和历史价值上远超网络文学。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产业严重被商品化、市场化,传统文学逐渐失去往日的“启蒙”、“醒世”地位,阅读的娱乐性被加强,“快餐”文学盛行,导致纸质书籍的收藏价值极大下降。相比之下,网络文学搭载现代网络技术,采用电子代码的形式快速保存在电脑之中,储存量大且不易受损,节省了大量的空间、时间。比起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传播只需要在网站上进行注册,即可浏览或创作文学作品,传播方式简单、快捷。也正是因为便捷的传播方式,网络文学的双向传播特征远比传统文学明显:传播者→媒介→接受者→传播者。而传统文学则是:传播者→媒介→接受者。传统文学的单向传播极大限制了读者对作品的影响,封闭自足的传播俨然和当今社会的开放风气背道而驰,传统文学若是再不进行变革,则必然会面临遭淘汰的危险。

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来,二者的差别也很明显,虽然不管是网络文学创作还是传统文学的创作,都需要基于创作者在情感上的爆发,不过传统文学对创作情感讲求的是“厚积薄发”,需要丰富的情感积淀才能进行文学创作,这样也有利于作者在整体上把握作品。而网络文学则侧重于“直抒胸臆”,怎样用文字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才是所谓的“王道”。但这也直接导致了网络文学写作的“碎片化”——虎头蛇尾的作品比比皆是,网络上动辄上百万字的作品,能够真正做到把握全局的作者少之又少。并且较之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在写作中使用的语言更为简单、随意,急求直观体现出人物的真实状态,当下的网络文学写作中甚至出现了“颜文字”符号(即用符号或文字简易模拟卡通人物表情),作者将形形色色的“颜文字”插进人物对话中,以模拟图像的方法来直观展现人物情态。反观传统文学作品,尽量采用的书面语言,很少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并且在格式上也有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叙事逻辑严密,情节紧凑,而这些都是网络文学的软肋。综上所述,从文学创作方面看来,传统文学似乎还是坐在“正统”的席位上,“俯视”网络文学。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来说,网络文学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笔者希望通过对两者的分析,能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地和谐发展,在提升文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找到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结合的“新出路”。

一、分裂的文学道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对立

网络文学是网络的产儿,相较于依附于纸张的传统文学,它更像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下的副产品。作为新媒体,网络最显著的特征均体现在信息传播方面,但随着发展,单纯的传递信息对发展中的网络来说过于“大材小用”,因此才催生出了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等一系列产品的发展。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所以形成分裂的态势,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纸媒与网络的博弈。有人认为:“网络文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以网络为传播手段的文学,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就在于它刷新和改进了文学的传播模式,由纸媒改为网络传播。”作家陈村曾说“:文学不能区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就像我们不能区分报纸文学和杂志文学一样。”

网络文学比起“自成一派”,形成一个单独的文学类别,更像是当代文学在网络上的发展。如今,成千上万的网民拥有博客、微博等社交工具,而这些网民中也包括了不少当代知名作家,如方方,余华等人,他们通过网络上的文字发声,对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单就这点上来说,传统文学作家在网络上进行的创作和众多网民的创作时一致的。但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庞大数据的承载体,其所能容纳的文字量远远超乎想象,因此便催生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文学——以专门的文学网站为发表途径的网络连载小说,这些“大部头”小说比起出版,更适合在网络上阅读,而内容也不仅仅涉及以往通俗小说中常见的言情、都市等题材:随着西方魔幻题材作品在中国的风行,东方玄幻、奇幻作品紧随其后;侦探小说的发展,带动了推理、悬疑小说的兴起。在这种环境下,网络文学在发展中逐渐与现实脱节,在《网络文学创作的文化抉择与现实困境》中,作者也指出“网络文学创作者始终将写作视点对准个人、与社会、公共、国家等集体保持相当的距离,他们虽然获取了个人生存经验,但那是游离于社会经验之外的。没有了社会的有力依托,其结论或其暗示的思想就没有或者缺少了社会含量。”①虽然这句话抨击了创作视角的狭隘,但从另一个角度上也说明了网络受现实束缚少,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天马行空”。网络文学创作缺乏现实向度的同时,更有着传统文学所不能比拟的自由度,这个自由度不仅体现在题材上,也体现在作者选择上。

此外,在网络文学发展的浪潮下,大量文学网站开始兴起。这些网络文学网站与博客又有着不同,作者页面大部分均采用的“树状”结构,仅显示篇名、章节列表,文本则藏在超链接下,甚至会在一个母本之中埋藏着多个子本。网络文学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本的绝对有序性,只靠文本上的逻辑维持着最基本的秩序,因此在网络文学中,文本之间有着一定的跳跃性,导致在正式出版之前需要认真校对,甚至对原有情节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由此可见由于媒介的不同,短小精悍的传统文学难以在网上获得与其质量相匹配的广泛受众,而网络文学也必须获得传统纸媒的“出版认同”,才得以走出网络。基于这一点,“高大上”的传统精英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分水岭逐渐加剧,以至于时至今日,文学界对于网络文学还未曾下过精确的定义。著名网络文学研究者欧阳友权曾感叹道:“确实,在网络文学还处于‘命名焦虑’时就试图对其做学理阐释,无论在知识谱系还是在意义范式上,都有太多悬置话题期待解答。”而悬而未决的定义,导致学界至今对网络文学研究抱有偏见、忧虑等复杂情感,有些传统作家和研究者对网络文学嗤之以鼻,甚至从根本上否定网络文学的存在。

二、整合的可能性: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出路

(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理念革新提供范式除去先前提及的发表方式,传播媒介的有利因素以外,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创作方式改变无疑是对传统文学影响较大的方面。传统文学往往需要创作者用笔书写,创作速度慢,消耗时间长,作者随时都有思路“中断”的可能。而长时间在利用电脑进行创作,能更加接近“心手相应”的状态,容易形成思维上的跳跃性和发散性,滋长创造力的火花。而网络的无门槛准入制度也给予了文学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在众多非专业的创作者的挤压之下,文学的教化作用被进一步压缩,反映人性本质和生命价值,反映普通人民生活真谛的作品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极大调动了创作者内心潜在的力量,也使读者心里产生共鸣。例如普遍存在在网络文学作品中的“宅”文化书写:狭小的现实交友圈和在网络上拥有广阔的人脉之间对比,消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不切实际的理想的“空谈”……种种情感皆是基于当今的大学生现实生活。这些倾向于个人的情感不似传统文学中的宏大叙事,网络文学便是以这种情感,辅之以平民化的叙事特征,才为广大网民所接受,并通过网络技术迅速传播开来。一般而言,传统文学担负着弘扬社会正气,提高人的自身修养等功用,传统文学的这种创作理念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受教育水平不高的人,导致文学成为少数精英分子才能参与的艺术,自然也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传统文学的地位也逐渐受到威胁。而网络文学创作思维的改变是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自然选择,是传统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革新了传统文学的创作价值理念,这为传统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续写提供了可能。

2.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形式为传统文学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互联网本身是个典型的超文本系统。而超文本的特点便是多彩纷呈。作为文本要素的图表,无论是手绘的还是扫描的,都已成为叙述的有机构件,富有想象力的字形变化,已被用于不同声音的识别和情节因素的设置之中。②超文本使得写作更加多元化,作者在文本中融入图表、音频、视频等元素,给予读者一定的视觉冲击,库弗说“文本构件”是一个包括视觉、动量以及听觉在内的复杂概念,而网络文学恰好能利用超链接等形式进一步展现文本,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和文体上存在的限制,扩大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共享空间,将文本与艺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传统文学中的散文、诗歌,甚至小说被放在网络上后,常常在文本中插入图片,甚至配上音乐,从而加深对读者的吸引力。超文本的交互性也打破了传统文学对于文体的限定,使得不同文体之间的融合也成了可能,使文学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二)网络文学面临的问题因网络对文学生产过程的介入,使得文学的权威性迅速下降,欧阳友权在《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中说道:“正如‘数字化生存’并不等于‘诗意的栖居’一样,高科技迅猛发展也不都是艺术的福祉。”③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构建的价值观和崇高信念,将一部部经典拉下“神坛”,随着经典被进一步解构,文本中所搭载的崇高信念也不复存在。王岳川在谈到现代社会写作的新变化时说:“思想写作渐渐退出现作主角的地位,而使得‘语言写作’本身大面积地出现在思想的领域。”网络文学作者群庞大的同时,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创作时不似传统文学创作般反复推敲,字字斟酌,们在作品中无需承担对社会生活以及生命价值的总体思考,而是充分表现着世俗性和平民化,演绎着媚俗和滥情,缺乏人文关怀和精神向度。因此在网上,新奇、搞笑的作品更有读者缘,而感情含蓄,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却不大受欢迎。网络文学将文学卸下功利主义重担的同时,文学的价值也逐渐受到轻视。欧阳友权教授指出“:目前的网络文学是‘文学’膨胀与‘文学性’匮乏的落差。”④娱乐的文学终究是泡沫,纵使网络文学基数大,但浮于表面的文字并不能长久存在。怎样使文字的光彩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隽永长存,怎样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是网络文学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代文学不是突如其来的一个历史,它的发生有一个‘历史化’的过程,这里不仅有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作为它必要的语境和规约条件,须在‘历史化’的过程中完成必要的资源准备,同时,历史叙事也须在形式中诉诸意识形态的功能。”

目前,网络文学正在经历这个‘历史化’的过程。它的出现是网络时展的必然结果,其多元化和狂欢性适应了在飞快的生活节奏下承受着巨大压力的都市生活群体的心理特征,较之传统文学,更能呈现出当下文学“百家争鸣”的特点。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不能笼统地将其概括成一种文学现象,作为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超文本性以及“互介性”、“互视性”等要素拓展了文学的发展范围,这是先天性的优势是传统纸媒所望尘莫及的。纵观整个当代文学的发展,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讨论从未中断过,但二者在“冲突”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文学历史发展脉络下的继承关系。随着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传统纸媒产业的逐渐转型,走向集出版、网络、影视为一身的全媒体时代,可以推断,不久的将来,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分界将不复存在,文学将以一体而多元的形式存在和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将以网络时代作为依托,开启新的篇章。

作者:杨佳琳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的冲击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