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图书馆建筑美学探究范文

图书馆建筑美学探究范文

时间:2022-03-06 05:22:22

图书馆建筑美学探究

1关于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建筑是构成图书馆的重要物质条件。尽管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新概念层出不穷,20多年前就有学者曾预言作为建筑实体的图书馆将消失,人们获得信息依赖于进入家庭和办公室的网络终端,但事实情况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图书馆建筑越来越多,越建越大。据统计全国有80%以上的高校新建和扩建了图书馆,如北大图书馆由24000平方米扩建到51000平方米,清华大学图书馆经过两次扩建由不足3000平方米扩大到27000平方米,普通高校图书馆的面积也多达上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方面,上海图书馆新馆83000平方米,深圳图书馆新馆35000平方米,首都图书馆新馆37000平方米,东南沿海发达省市的中小型图书馆也多达上万平方米,国际上也出现了法国国家图书馆这样的巨无霸工程,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85405平方米。虽然计算机和宽带网已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漂亮的图书馆建筑及图书馆里的书卷味、艺术氛围、舒适的阅读环境、亲切的人文关怀只有到图书馆的读者才会亲身感受到。一座实用而又具有艺术魅力的图书馆建筑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它使人感到亲切、舒适,进而身心向往之,愿意到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殿堂里畅游,淘金挖宝,获取信息,娱乐休闲,这也正是图书馆的功用所在。

2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的本质

从美学的角度说,美的本质是真和善的统一,真是规律性,善是功利性、目的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并通过具体而又有光辉的形象表现出来,这个形象就是美的了。所谓“美是人的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正是指客观对象的感性形象上面体现了真与善相统一的审美价值而言。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对象上来说,要满足物质功能要求,也就是要“善”,这时可用“建筑物(building)”来表示,从学科上来说,要满足精神(美学)功能要求,这时可用“建筑艺术(architecture本意为巨大的艺术)”来表示,当人类的建筑摆脱单纯的功利性目的而含有审美目的后就成为“建筑艺术”。建筑艺术的美的本质即是满足人们的实用功能的需求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统一。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有别于雕塑、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建筑以实用和技术为基础,就其工程技术属性而言,它涉及结构与力学、材料与构造、建筑物理和设备、施工和管理等诸多问题。受技术和功能的制约,使得建筑作为艺术远不如其它艺术形式自由、灵活。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将艺术分为三类,首先是象征型,以建筑为代表,其特点是物质压倒精神;其次是古典型,以雕塑为代表,其特点是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第三是浪漫型,以绘画、音乐和诗为代表,其特点是精神超溢于物质〔1〕。无独有偶,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构造了一种体系庞大的艺术哲学,这种哲学把各种艺术按等级加以排列,建筑艺术处在最底层,它展现了各种基本的自然力形式,即空间和地心吸力领域中的物质的各种应力和应变。古典派风格的建筑最出色地使这一自然力形式和谐一致,而哥特式建筑则是紊乱的,由位于底层的建筑艺术逐级往上是雕塑、绘画、诗歌和音乐。按照这种等级,这些艺术越来越表现出人类在终极的非理性的现实中的困境,艺术的目的就在于摆脱和解除这种困境〔2〕。这两位哲学大师探讨了建筑作为艺术在整个艺术哲学中所处地位,即建筑受功能和物质技术因素制约其艺术表达形式远不如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自由。

2.1功能制约建筑:在构成建筑的功能要求、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这三大基本要素中,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要求的必要手段,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而建筑功能则是建筑要素中的最基本要素。古代图书馆的以藏为主的功能产生了天一阁这样的藏书楼,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建筑艺术的代表;近代图书馆的以藏为主、藏用并重的功能产生了阅览在前、书库在后、中间置以目录厅、出纳台的藏、借、阅分离的建筑形式,一般呈“山”、“工”、“T”等字形;现代图书馆多功能化,文献收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多种功能集于图书馆,产生了荷载、柱网、层高三统一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形式,正如图书馆的多功能一样,建筑形式也异彩纷呈,纷纷成为大学或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2.2技术制约建筑:建筑之美,依技术而成,猿人寻穴而居,攀枝筑巢,古代石砌木构,现代摩天大楼,均透出建筑对技术的依赖。每次工程技术的进步,都推动了建筑的革命,古罗马的火山灰水泥,使得巨大的斗兽场成为可能;飞券结构,让古哥特建筑高耸向上;榫卯结构,形成了东方神韵的木结构体系;钢和玻璃的应用,产生了现代建筑的审美意向和观念;信息社会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智能建筑〔3〕。现代成功的图书馆建筑如北大新馆、清华新馆、中科院图书馆、及即将建造的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国外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无不在艺术化的造型里渗透着建筑技术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的本质就是合乎现代图书馆功能要求与给人以崇高审美享受的统一。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的结晶”相呼应,图书馆建筑艺术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于建筑技术与图书馆功能相统一的不断追求的结晶。

3图书馆建筑的美的表现

图书馆建筑的美表现在环境美、造型美和装饰美三个方面。

3.1环境美:图书馆与环境必须和谐,才能显示作为文化建筑的特点,正如我们常说的“美是和谐”。环境是建筑实体的延伸,它包括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馆内环境与馆外环境。生态环境指图书馆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美是在保持环境自然美的基础上协调生态主体(图书馆)与自然环境,使之自然融洽而不是显得生硬。建于北京北海公园旁的北京图书馆老馆和建于紫竹院公园旁的北图新馆无不注意周围的生态环境,通过取景、借景,为读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读书环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北京大学图书馆位于未名湖畔,宁波天一阁位于宁波月湖西侧,都旨在为读者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人文环境就是考虑到图书馆建筑选址要便利读者使用,而且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因为图书馆建筑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许多城市和大学都将其作为标志性建筑置于城市或大学的中心地带,既便利读者使用又能充分感受其建筑的审美功能。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在图书馆建筑上的体现。例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地处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这里是中国高科技研发中心,中科院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图书馆等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中心、信息开发中心、学术研究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有重要作用。再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位于广州市区中心与鲁迅纪念馆和广东省博物馆一起围成一个小型文化广场,在市内形成一个安静的文化区,人文和文化底蕴深厚,便利图书馆职能的发挥〔4〕。

除了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外,图书馆建筑的环境还可分为馆内环境与馆外环境。馆内外环境建设的最高原则就是人文关怀,使人远离各种有害因素,一切从关心人出发,营造馆内外优美、舒适、健康的环境。馆外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噪声、水火灾、有害气体、烟尘等,因此从图书馆建筑的选址到基地都应注意避开污染源,选择闹中取静的地方,馆区要通过绿化进一步减少不可避免的污染。例如唐山市图书馆位于唐山市中心,西邻市委市政府,东面与凤凰山公园隔路相望,南面和北面是住宅区和商业中心,图书馆有庭院与主干道隔开,院内花草树木繁盛,其建筑格式布局高雅,既区别于市政府大楼的庄重,又别于商业中心的繁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实为读书治学的好地方。馆内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光源不足和空气污浊。因为经济条件的允许,许多新建馆都采用人工照明和中央空调通风换气,从本质上说这是与人文相违背的,既浪费了能源,又造成了污染,2003年春季蔓延全国的非典疫情使我们不寒而栗,专家指出自然通风排除室内污染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因此,在图书馆建设中要立足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这是最人文的选择。

3.2造型美: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它以其形体所构成的空间等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建筑造型给人以最直接的信息和最强烈的印象,它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其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而存在于图书馆建筑本身的美是客观的,不会因个性的审美差异而改变。成功的例子如建造于1996年的上海图书馆是上海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建筑由107米和59米两座塔楼组成,门前有几十级宽阔的台阶,代表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人们攀拿知识高峰的路程。2001年建成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埃及政府共同负责规划建造,新馆建筑呈圆形,倾斜面向大海,既是古代埃及太阳神和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同时又令人联想到宇宙天体,预示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

大学图书馆是校园的文化信息中心,是支持教育、提供学习和研究资源、应用和展示最新信息技术的场所,同时也在校园生活中起到一种凝聚作用,使大学生们交流信息并得到审美愉悦。大学图书馆纷纷将这些意义融入其建筑造型之中。如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享有国际声誉,建筑由5栋相连的楼房构成,像一只巨大的手,将全校师生聚拢在一起。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则以具有未来派艺术特征的造型,表现这个大学的科学技术领先地位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屋顶矗立着一个高达40米的圆锥体,入夜后像一座灯塔放射光芒,召唤学生们前来寻求知识,进行新的探索和追求〔5〕。因此,建筑造型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图书馆要吸引读者并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就必须在建筑造型上下功夫。

3.3装饰美:图书馆建筑不但要在造型上表现其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而且要在装饰装修上表现图书馆的功能和审美特征。装饰装修是一个图书馆建筑的重要环节,它属于细部处理的范畴,主要运用在重点的地方,以加强建筑的表现力。谭祥金教授将图书馆装饰装修的总要求概括为4条〔6〕:

(1)显示知识殿堂的氛围,既体现图书馆所处地区的文化底蕴,又要有时代的特点,符合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

(2)坚持适用原则,设计服从于功能,受制于适用,动静清晰,流线顺畅,注意安全和环保。

(3)以人为本,坚持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

(4)适应现代化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满足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要。

每一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个多元化社会里图书馆建筑要通过装饰装修表现自己的文化和审美特点。如上海图书馆目录大厅墙上装饰着两个浮雕石块,刻满着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字,象征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则在其圆弧形外墙上刻着字母或象形字,这些字形来自全球500多种语言,代表上下一万年的世界文化。美国纽约皇后区图书馆法拉盛分馆门前的台阶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台阶上用不同的文字刻着各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字作品题名,以此象征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图书馆则恰好是满足这种愿望的地方〔7〕。

图书馆的标识系统是装饰审美不应忽视的问题。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标识系统成为疏导读者人流和识别空间的核心。由于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增加,但管理人员的数量却在减少,读者自主活动的范围和空间在拓展,这些问题,只有运用醒目易懂的现代标识系统,才能使读者准确、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标识系统主要有宣传规范性标识、警示预见性标识、无障碍标识、导向性标识。标识牌要巧妙地运用色彩和灵巧造型,既达到标识的目的,又给读者以审美感受,例如中科院新馆标识系统具有很深的审美意蕴,新馆标识以抽象的几何形为主题,由“L”为基本组合双向复制而成,在视觉上表现了富于变幻运动、无限伸展的空间,具有“科学、逻辑、理性”和信息(知识)聚散、科学交流的意义,“L”不仅表达了“Librar-y”这一词义,更体现着“Live”“Life”的主题,表达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馆标和标准字符的中、英文馆名组合为标志,设计开发了办公用品(名片、信封、信纸等)、员工识别(胸卡、工作证等)、馆卡、指示、广告、公关、宣传以及馆旗、馆徽、员工服装等形象识别应用系统,这些识别手段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不仅由内而外强化了图书馆的文化凝聚力〔8〕,达到了标识的目的,又给读者以无限的审美享受。

总之,图书馆建筑既要符合实用的原则,又要体现美的本质,在环境、造型、装饰等方面给人以崇高的审美享受。

被举报文档标题:图书馆建筑美学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smwhlw/5925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