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构建分析范文

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构建分析范文

时间:2022-07-23 08:33:57

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构建分析

摘要:体育教育理应兼顾到对人性的关怀,表达出人性的善意和宽容。目前,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体育教育中缺乏对“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解,存在体育教育功利化、教育内容竞技化、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化的弊端。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自身发展,促进青少年对公民价值、义务的认知,推动社会志愿服务行动,而且对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文精神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关于人文概念的表述,如《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书经》中“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目前,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体育精神教育有所缺失。首先是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人文精神缺乏理解;其次是片面追求运动成绩,受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缺乏对大众体育教育意义引导。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源远流长,体育作为文化的一种,理应兼顾到对人性的关怀,表达出人性的善意和宽容。在21世纪,我国已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广大群众了解、认识体育运动的目的和意义,对2022年我国举办冬季奥运会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教育与人文精神

(一)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认识是体育的目的,但是当代体育文化强调人们在体育赛场上不断自我超越,忽视人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及人的价值。体育逐渐被作为实现经济、政治等目的的手段而偏离了通过体育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旨。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元素,人们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中所形成我国体育文化,其主体尚不鲜明,也未形成稳定的人文精神层面,这就使得我国的体育文化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抵御社会不良文化渗透和侵袭的能力较弱[1]。在我国社会转型过渡的大背景下,社会变革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的秩序紊乱和发展不平衡,致使社会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人文精神一直发挥着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它是打破阶层、共同造福社会的一种“调和剂”。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异客观存在,是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的时期。人文精神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和了解,缓解由于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同时,在补救和预防社会问题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将爱心和责任心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之中,利用体育课堂加强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责任意识、群众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应引起社会各阶层足够的重视。我们应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全面的认识,认清体育教育、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切实提高体育教育质量。

(二)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一项崇高的社会事业,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以通过教育把利他主义、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结合于大中小学以及市民的育人教育中,以体育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全社会进行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传播和弘扬。体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既是内化体育运动中所提倡的理性和基本伦理原则,又是传递爱心,培养高尚情操,热爱社会,为社会无私奉献的过程。因此,体育教育内涵的人文精神是传播体育运动精神的载体,更是传播文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向来被大众视为社会道德标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者,就是要与人为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非与人为敌。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要遵从游戏规则,还要恪守道德,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体会失败给与的经验。体育运动不仅丰富了个人精神生活,也促进了个体心理建设。也就是说,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能够锻炼人的身体,并且是能促使人的身心全面发展。通过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培养是行之有效的。通过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社会生活所需的行为方式与规范,而且可以使青少年领会到互相尊重、乐于奉献的社会态度,发展对道德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性习得,同时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还可以在内化奉献、规范和道德的过程中,使青少年深刻认识到志愿精神对人类和社会的意义。

二、当前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体育教育中缺乏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解

人文精神强调公平。要在实践中真正把握人文精神的实质并非易事。缺乏理性,是体育运动中人文精神不完善的一大表现[2]。比如说,一些运动员、教练员为了争取成绩,在比赛中服用禁药、贿赂裁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体育运动拼搏进取的精神当中,本源应是对人性的关怀。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如果体育运动中没有知识、情义和道德,那么人与人的体育竞赛跟动物争食就没有本质区别。奥林匹克宪章中,强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关于“生活哲学”“和平友好”“人的和谐发展”等。从当前的体育教育过程看,多是奥林匹克历史,运动员奇人异事等故事性题材,而关于人文精神的教育少之又少。这些教育对人们从感性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体育运动有很大的帮助,但如何通过体育教育获得公平竞争、遵守规则、运动风范、团队协作精神等内化提高,从而在中国社会发挥真正的作用则是更为复杂而艰深的课题。现存体育教育无论从质量和形式都值得思考[3]。

(二)当前体育娱乐化,体育教育缺失引导功能

当今体育娱乐化的影响日益显著。体育报道低俗化,体育明星娱乐化,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正面教育、引导作用。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受到不良风气的熏陶,对未来人格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教育、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体育所蕴含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被玷污、扭曲、缺失,将会极大影响教育效果。从此方面来说,体育运动要严守社会道德准则,体现人文价值。

(三)体育教育功利化,教育内容竞技化、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化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存在以物质追求为导向的现象;同时,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考核结果,使学校体育教学也变得物质化。带有功利化色彩的体育教与学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突出表现。首先,从体育教育内容上看,教学内容竞技化。学校体育教学所开展的项目主要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长跑等竞技类体育运动,但内涵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开展较少,这与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其次,考核评价方法偏向注重技术的掌握。教学内容的竞技化使得教学任务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不同体育项目的技术。这意味着体育教学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为机械动作的重复操练,致使学生缺乏创新性、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凸显出体育育人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掘和应用。考核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妨碍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构建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利于青少年个体全面发展

萨马兰奇曾经这样形容过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体育运动通过教育让人们克服困难去斗争,通过教育使人们懂得自我控制和秩序的重要性,通过教育要求人们具有集体责任感,通过教育促进人们客观、现实地与他人比较,总之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能达到其崇高的目的。”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有助于青少年认识社会、完成社会化进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体育运动让青少年在参与中成长,在运动中收获,不仅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培养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观念意识,也有利于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二)有利于青少年对公民价值、义务的认知

人文精神关爱、扶助弱势群体,体现社会成员间的互相关爱,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对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参与者通过体育教育培养的热情、友好的态度,可以有效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增加和谐宽容;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维护生存与发展的权益,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另外,通过体育教育构建人文精神,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沟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之中,培育和提升青少年奉献社会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完善道德教化的强有力的力量,正确认知公民的价值与义务。

(三)有助于推动志愿服务行动,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人文精神有利于将志愿行动落到实处。志愿服务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随着公共事业组织的独立而发展起来的。志愿服务不仅是思想、理念的问题,更是行动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由政府或党团组织在整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使志愿服务产生“行政化”。另外,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匮乏,缺乏更加丰富的参与形式以促进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育当中,使之成为生活自觉,才能有效的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精神文明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通过体育构建人文精神,本身就是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将人文精神寓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使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更加具体,通过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缓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向心力、凝聚力,能够有效地承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构建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建议

(一)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内容之中

“夫霸主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人为本”已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传统的人文精神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而有所发展,体现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发展兴趣爱好,参与和接触社会,实现扩大社会交往的愿望。这种现代人文精神显示了社会公民精神境界的提高,并且与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呼应。体育教育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被视为守护社会良心的底线。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常用来界定人际关系中所需要遵守的准则、原则和规定。可见,体育运动中蕴含的道理与伦理道德要求高度契合。体育教育中应包含情操高尚,维护正义等人文素质。当下体育教育更多地注重成绩与利益,但功利体育不应成为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体育教育有责任推崇人文理想,启人心智。因此,体育教育需要增加人文内容,更加关注学生本身的需求,健全学生品格、能力的培养。例如,将体育游戏穿插到体育教学当中,增强体育教育的娱乐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获得更为深刻的参与体验,形成主动参与、善于思考、积极创新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另外,要引进具有人文意味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意味,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把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体育教学当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审养,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体育的文化性,关注人和体育文化的关系。

(二)体育文化积淀深厚,注重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它已成为沟通世界人民的桥梁。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齐聚一堂,通过身体的较量来传递对美的追求,对自身极限的挑战,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向往。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源远流长。思想是文化的内核,体育思想是体育文化的内在支撑。体育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身体发展有赖于体育活动训练,精神意识的养成要通过体育思想的传承来实现。将学生身体发展和精神意识的塑造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解决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条腿”走路模式。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思想文化内涵,让学生对体育项目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参与发掘体育项目体育精神、文化差异,形成对体育项目新的认识,从而指导体育学习实践活动。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避免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化

当今社会,青少年越来越强调独立、自我。每个学生思想意识、身体基础、体育技能不尽相同。因此,注重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科学地进行体育教育。革新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创新发展符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情况,分类实施教学。另外,针对当前对于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以技能掌握,标准化设定的单一方式,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增加思想品德、精神意识考核。通过平时表现对学生意志品质、吃苦耐劳、拼搏努力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对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评价。构建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首先要坚定人文精神回归是体育教学的必然选择。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校体育教育注入人文精神的元素,使体育教育的人文内涵变得更为充盈而厚实,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和教育发展趋势保持一致,提高体育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童绍岗,周宁.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3]郝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宋亮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构建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rwjslw/7166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