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创新研究范文

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创新研究范文

时间:2022-07-09 05:35:24

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创新研究

摘要:内蒙古地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东西部异同的、丰富的民族艺术文化形式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将这些艺术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变革和推广是内蒙古地区文化输出的重要内容和路径之一。在全国兴起的传统文化、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以来,全国各地以文创为载体的发展案例层出不穷,多样化、新颖化的同时,商业元素大于文化传播,导致“网红”产品的短暂出圈效应,打卡和展示后,产品价值被消解。缺乏持续性,人文和历史意味表面化,导致产业化成果的传播价值较弱。基于此,地域、民族艺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创新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向精致化、艺术化以及半商业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在焕发传统文化活力的同时,避免将文化庸俗化和物质化。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创新

内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汉、蒙、满、回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多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和变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和艺术形式。这些丰富的民族艺术文化资源,同时也成为内蒙古地区所独有的区域文脉肌理。在近几年全国兴起的文化产业热潮中,很多文化特色逐渐形成了各地区的文化名片,为历史和传统走向国际、走向未来建立了良好的展示和沟通渠道。

一、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追溯来看,规模化和概念的提出较晚,理论价值研究的历史较短,成果和发展结构都在初步形成阶段。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他在《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一文中指出,第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三,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我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第四,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第五,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北京大学的王曙光先生发表的《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优劣势以及问题所在。综合国际环境、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这篇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宏观角度的梳理建议。

(二)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现状

内蒙古地区地大物博,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呼包鄂”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现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探索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下,近几年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民族文化产业GDP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产业化过程中,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效传播和影响力有待增强。

1.地区民族文化输出效果不明显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然而,在地域经济中的呈现仅仅停留在五月到十月这段零散的旅游产业,以及近些年发展态势不太明显的民族企业,如乳制品、纺织品行业等等,无不呈现出发展疲态。从区域特色和城市名牌的认知度来看,依然停留在住蒙古包、骑马上班和天天吃羊肉喝奶茶的马背民族的单一印象,归根结底,在于地域文化传播的思路没有打开。文化、艺术资源的产业化并没有在媒体如此高速发展的当下,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路径的思考。

2.民族文化产业化多样性不足

200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政府逐年进行文化建设的政策改进和资金投入。在民族文化的演出剧目上,逐渐形成数量多、质量高的良性发展态势。这也引导其他地区剧场的剧目创作向质量、数量双重发展,效果突出。各地博物馆、地区文化的文创产品从创意大赛、作品征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展现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活力。然而在文学方面,古籍研究的现代化推广及文化衍生品较少;文学创作作品题材的多样性不足,数量和质量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文创、餐饮规模化等方面仍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产业潜力。对于内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及相关的展示和输出缺乏系统性和规模性。

3.民族文化产业化中设计手段的介入质量不均衡

在文化艺术的产业化过程中,文化传承必须进行文化的现代化和大众化转化,同时构建产业化经济发展框架,而设计作为手段在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舞台剧目演出中的舞台、灯光的互动设计;文学作品的装帧设计;影视作品的色彩、格调设计;文创中的造型、色彩设计等等。出色的设计师参与到文化艺术产业化中是使产业化焕发生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就目前来看,设计的介入、政府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设计的设计师专业水准不稳定都是制约民族文化产业化的重要问题。在本地近两年的文创发展来看,作品跟风严重,文创设计的文化艺术化不够突出,产品品质低劣。产业化探索仍停留在浮于表面的阶段,没有深入地形成文化艺术的认知思考。

二、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的创新思路

任何创新都离不开科技和设计的基本手段。在以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元素为本体的基础上,应利用有效的传播媒介,加上合理的设计创造,以扩大民族区域文化特色传播与影响力为目标,探索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民族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发展,产业多样化以及繁荣程度,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如何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如果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能有深刻的理解、系统的认知和发自内心的珍视,就很难在产业化中充分利用这些极有商业价值的文化元素,也很难将民族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介绍给世界。

(一)总体创新思路

区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本地区巨大的财富,应该加强顶层设计,从总体发展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实施。文化分层、艺术分类,从横向拓宽文化、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从纵向朝可持续的方向逐步、稳步地推进,是当前民族文化艺术传播的有效实施路径。首先,以传播为外层,时间上,以建立年度、季度的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为实现载体。内容上,结合区外的各类创新活动,积极运用创新手段推出我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产品,循序渐进地进行展示和输出。其次,以内容创新建设为核心。文化特色的推广成效在于内容的质量和数量,把研发作为基本生产力,使耳熟能详的历史和民族特色以新的形式和载体焕发新活力;将科技发展注入我们的产品,使之具有历史价值的同时进行大众化传播。再次,以文创的手段,用设计把文化和艺术进行生活化和实用化。在传播的路径上深度拓展,进行多维度的产业化升级。以大型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例,剧目演出的同时,相关的文创衍生品也应进行推广,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演出剧目进行再一次印象强化,传播的效果更佳。

(二)产业化创新的核心动力

产业化的创新离不开高水平、能力强的研发团队。建立合理的人才吸纳机制,服务于产业化创新是实现地区文化传播与产业升级的基本保障。第一,基层选拔和向外引进双管齐下,满足现有产业化升级的技术支持。第二,有目标地培养和建立专有的传播类、科技类、设计类行业人才库。对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进行地域化发展专业设置改革,定向、定规格进行人才培养,以保障产业化在优质传播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产业化创新应建立自有的规格和思想,文化、艺术资源的传承传播为主,商业为辅。以故宫文创的探索、发展为例,2017年年收入15亿,并逐年递增。从这一角度看,经济创收的成功毋庸置疑。同时,历史文化的平民化也对于传统历史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民众掀起“故宫热”,拍照、打卡、游人如织。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凸现出来,一支280元的故宫定制款口红,与ysl、dior等大牌价格相差无几,包装材质却不够精致。传统图案的工艺有待提升,产品本身的使用感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一支脊兽冰糕,1020元一支,展现的更多的是娱乐性,而非文化的输出。“故宫热”效应大面积地停留在历史、文化表面,缺乏深度感受和传播的引导策略。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和系统化,商业化的程度也应进行再评估。

(三)产业化创新路径

首先,精致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低质高价只能引起一时的经济效应,随着热度的递减,产品的口碑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效果。所以,艺术文化的产业化之初,就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从文化内涵出发,对产品的内容进行质量把控,以传播为主、创收为辅的主导思想推进项目的发展。其次,利用名人、名胜效应。名人、名胜故事和主题是传播的最佳题材。在有故事、有主题的基础上,拒绝杜撰和向功利化延伸的方向上展开,其效果才能持续化、最大化。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的人物,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开发则是产业化前期必要的投入和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推进计划,形成有效的链接效应,文化、艺术的产业化才能有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再次,半商业化的发展路径。商业化无疑是触发传播的手段之一,在建立购买关系的基础上,以物权归属刺激受众的文化了解需求。然而,商业化的程度过高也会成为传播的阻碍,形成反面效应。比如低质高价的产品引发的负面口碑效应;“网红”项目引发的受众低俗化、表面化消费行为;创收项目为了效益最大化引发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作为内蒙古民族特色及地貌特色显著的地区,旅游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保护大于创收,旅游纪念品的传播功能同样要大于创收。

三、结论

故宫的文创发展引发了全国文创热。文化产业化道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传播与地区综合发展的路径,有着巨大的爆发力。各地区艺术文化的产业化都在跃跃欲试进行碎片式、非系统的探索和发展。这其中不乏很多反面案例,缺乏深度思考和产业与文化发展可持续化的论证。解读和发展思路的偏差导致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投喂式、示好式的产业现象。“这种文化是花哨的和廉价的,其激发的感情回应也是浅薄的和粗俗的”“文化的大众化不等同于庸俗化和物质化”。[2]设计作为连接艺术文化资源和产业化的手段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政府的角度看,分步骤、有规格、可持续地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及资金支持是艺术文化资源产业化深化的基础保障。吸引一批高水平、能力强的人才组建研发团队,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实验和推广。相信内蒙古地区艺术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可以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家正.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J].现代企业,2005(3):4-5.

[2]聂振斌.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1.

作者:刘宇 康永平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产业化创新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mzwhlw/75041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