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动画民族文化形式与审美特性范文

动画民族文化形式与审美特性范文

时间:2022-12-09 05:43:40

动画民族文化形式与审美特性

摘要:信息时代,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动画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在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同时,也广泛的促进了社会各方面变革。大众接受信息方式发生的改变,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刺激,并以此为基点,带来了审美倾向及审美方式的变革,动画美学也因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动画作为当代艺术中与数字技术结合最紧密且最具特点的艺术形态之一,在数字语境下,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如何适应受众审美新变化,做到融合、拓展与创新,努力寻找动画艺术创新途径,才能让大众充分感受到动画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数字语境;动画;民族文化;美学

一、传统动画美学风格及影响

传统动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术的表现而存在,其风格受到了传统美学和绘画的极大影响,其剧本基本以传统神话故事为主,其形象也多来源于经典绘画形象,极富诗情画意,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6年,这一段时期是动画创作的繁荣时期,主要以手工绘制的传统民间故事为主,我们称其为美术片时代,主要制作者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其特点为以传统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主,画面精美、动作流畅,受众主要以低幼儿童为主。注重寓教于乐,强调艺术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在表现方式上也尝试不断创新,是这一阶段动画的美学特征。主要代表作品有《小鲤鱼跳龙门》、《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以及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大型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第二阶段是1976—1989年的复苏时期,这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受到国外的艺术创作的影响,造型设计表达方式逐渐变得更加大胆,题材也更加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组建发展,动画的创作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动画民族艺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代表这一时期国产动画制作水平的经典动画片有《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系列、《九色鹿》、《三个和尚》、《崂山道士》、《曹冲称象》、《螳螂捕蝉》《泼水节的传说》。老一辈艺术家长期致力于传统民族艺术的表达,将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以各具特色的新艺术形式进行视觉再现,开创了具有中国有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支撑起中国学派的民族文化精髓,传递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精神。

二、数字时代动画民族美学的形式与审美变化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影视艺术,不仅包括视觉的美感,同时伴随着听觉的享受,传统的动画虽然也可以满足这种审美需求,但是其审美价值更多的是建立在绘画性的审美基础之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审美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在传统二维手绘动画与三维动画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带给人们更多的、更快的、更复杂的数字软、硬件工具。计算机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动画制作的方式,与此同时,计算机生成的图形艺术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图形设计观念。所承载的视觉性语言,文学性语言,历史性语言等等内容远远超越了传统艺术。动画涉及到色彩、摄影机角度、场景、构图、角色、灯光、景别、音响等多方面的模拟设计制作,已经更广泛的进入到科技、文学、电影、音乐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在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做到发展与创新,不仅限于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更深层次是精神层面的传承,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可进行更加自由与广阔的创作、更大限度的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动画美学的研究也会变得更有深入和广度。数字时代动画创作的文化母体依然是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依托,因为文化母体的人群共识度,往往决定了作品的大众化边界。正如中国的真人大片是从张艺谋的《英雄》、吴宇森的《赤壁》开始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大崛起,自然也会来自中国的经典神话、故事传说或经典文化。而动画片的幻想特质,则来自想象文化母体。所以这些年国产动画成为大众话题的几个高光时刻,是来自西游记的《大圣归来》,白蛇传的《白蛇:缘起》,和依托于客家土楼及民间信仰的《大鱼海棠》。但同时,时代在演进、观念在迭代、美学和娱乐在裂变。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新潮,二次元及新人类文化是另一层文化母体,通过新、旧两大文化母体的交融汇合的“旧瓶装新酒”,既让传统的人看到了传统,也让新人类看到了新价值。

三、数字语境下的民族动画美学形式与审美特性创新

(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泛指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符号、礼仪制度、文物典章等,基本上属于文化的范畴。本身既包含政治内容,也包含了伦理含义。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众多的艺术门类,是动画创作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汲取、继承与发扬,以动画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覆盖各个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受众,呈现出地道的民族风采,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大放异彩。1.传统美学元素在剧本上的选择对于动画艺术来说,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必须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才有生命力和内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部优秀动画片的核心是剧本,在剧本的创作上,可考虑保留传统的文化知识,选题可参考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进行改变,使其具有中国IP。这些年,通过数字化设计,创作出了一批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的优秀动画,例如:《幸运夺宝星》Q版西游记将古典名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动画;《中华五千年》和《蓝猫淘气3000问》等一大批将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寓教于乐的动画形式,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武林外传》改编自电视剧的动画再创作形式;3D动画《秦时明月》的恢弘巨制将中国历史和武侠文化演绎的有声有色;《狐妖小红娘》运用的咒符文化,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意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寄托了人们最淳朴的美好愿望。数字动画的剧本选择关键是讲述的方式———是不是用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在讲,探索用中国东方特色的语言去讲故事,传递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这是数字动画创新思维的审美价值所在。2.传统美学元素的角色风格设计西方美学强调个性,注重个体的形象、细节和新颖性,中国传统美学强化的是整体意识,将整个世界看为一个整体,各物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以和为美。讲究"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与西方审美观中张扬个性、唯美主义、片断性思维相比,是以一种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世界。因此,根植于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的中国动画,有其自己的一套理论,在画面风格和制作手法上都有其自身特色。着力突出我国一些传统的美学元素,如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成语典故中的人物、场景,以及图腾、符号等多种形式的图像。如《大圣归来》影片中孙猴子便是最大的中国元素。他聪明绝顶、无所不能、爱憎分明、有同情心,也勇于与恶势力作斗争,是众中国人眼中的大英雄,也是众中国人心中道德楷模。中国动画造型可强化中国民族风格,体现在人物的五官、服饰和发型上,如大家共识的鹅蛋脸、丹凤眼和樱桃小嘴,使其有较高的辨识度,具有极强的中国美学风格。另外,传统的绘画元素也可在动画中进行展现,如《大圣归来》中有许多中国元素的独特呈现,选取《西游记》的素材不必多说,皮影戏、戏曲腔调念白、《天书奇谭》既视感的客栈老板娘,诸如此类。影片开头的《闯将令》,中间那段《小刀会组曲》直接就要照搬《功夫》那场五郎八卦棍对决古筝二人组的打法设计了,再加上把江流儿设计成和尚的身份,初遇大圣时的喋喋不休,致敬之心溢于言表。3.传统美学元素的场景风格设计中国民族文化的强势回归既是时代步伐也是每一位国人的心理需求。数字化时代,动画片中的场景亦可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与灵感,通过将传统建筑造型元素融入到数字动画场景中,在动画中全面应用推广“中国元素”,可促进“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使国产动画也逐渐走上了探索中国文化精髓的道路。例如:《大鱼海棠》中,瞬间吸引无数观众的一大亮点既是中国美学元素:故事灵感来源于《逍遥游》《山海经》《诗经》等,不论人物衣服、发型还有他们所使用的生活工具,都体现了东方意境下古风古韵的生活场景,都是中国传统风格,皴染得非常到位。他们居住的圆环形和方环形建筑,就是典型的土家楼风格,几百上千年前,客家人就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建造了这样一座互帮互助的“世外桃源”,与影片中全村人齐心协力对抗洪水的内容遥相呼应;在《大圣归来》中,山水是中国的山水,建筑是中国的建筑。在动画的开始,画面中的村庄就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别具传统丰裕的小山村。青石板路,弯弯的拱桥,飞檐斗拱,街头打闹的小朋友,吆喝,叫卖的小摊小贩,朴实的生活场景与市井生活,在动画片中以无比自然亲和的姿态出现。中间部分,场景以各种极具中国特色的风土民情和自然风光为主。最后部分场景中,旅馆主要参照古代茅草屋旅店的样式来设计制作的。这部作品最受大家关注的是孙悟空和混沌对战的那场戏,这时出现在堡垒的场景主要借鉴北魏后期的著名建筑———大同金龙峡的悬空寺,同时加入了巫山的悬棺群的元素。同时,画面上借鉴了京剧脸谱和3d技术的结合,动作上借鉴了成龙的搞笑功夫,音乐也颇具中国传统戏剧的精髓,所有的细节告诉大家,这是一部中国动画,展现的是中国精神。

(二)数字语境下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构1.单一传统文化与新元素的重构动画中的重构,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的重构,主要表现在艺术与文化上。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在日美韩动漫的影响下,许多创作者走上了模仿的道路,设计形象趋同于欧美、日韩,同质化、概念化严重,看不出中国动画的民族特色,动画产业的发展也严重落后于日韩等国。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自觉的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解构与重构,融入动画作品之中,用传统的经典故事、神话传说来表现主体,实现了数字艺术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挖掘宝藏,生动的呈现文化自信是动画创作者们积极追求的。《大鱼海棠》取材于《庄子》,并且融合了《三海经》等文学作品的精髓,充满了中国的神秘感与浪漫色彩。《大圣归来》在《西游记》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是一部充满情怀的片子,对名著的情怀,对英雄的情怀。《八仙过海》取材来源于《山海经》《说文解字》,从中国传统美学视角,设计并融入大量自古以来汇聚民间想象力的精怪、神兽等形象,以丰富故事人设,巧妙注入蹴鞠、渔鼓道情、说书、民族舞、古诗词等适配故事时空的国学精粹,交织起少儿观众最易理解的“成长—奋斗—成功”的主题结构,让孩子们在耳目一新的动漫世界里走进一场曲折奇幻的冒险旅程,在“平凡人通过奋斗也能梦想成真”的主题故事中感受“孝、忠、善、廉”等传统美德及价值观。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表达的是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选择不认命,才是自己的命”的价值观,整部片子改编的有新意。传统文化融入的自然和谐,节奏感压的准,娱乐特质优,画面感丰富值得揣摩耐看,哪吒形象突破大胆革新,表情动作生动接地气如身边的熊孩子,优缺点都有,生动形象抓人心。动画创作者也越来越认识到,东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都存在着差异,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借助现代数字科技,既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又给予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抚慰。传统与创新的美妙结合,传递出主流价值观,才能让我们的动画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让观众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2.基于美学特征的民族文化符号重构经常有不少动画片,上映时很热闹,但随着电影下线没多久,整个周边产品和产业发展就基本停滞了。这当中的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情感力,关键的问题是———文化符号体系没有设计好。文化符号体系如果设计不好,很难让作品最终成为长久的文化符号,人们的印象会很快减弱和消退。文化符号体系的设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殊为不易,就是让故事中的角色、道具、场景高度符号化,实现高辨识和记忆度。而且,这还不能是普通的符号,还要实现两点:一是符号与文化母体高关联。二是符号与人性情感高关联。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现在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完全可以理解为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又一次的新演绎。哪吒与敖丙,是混元珠炼化而成的魔丸/灵珠双位一体的各自化身,哪吒是邪中含正,敖丙是正中含邪,这两人就是一对升级版的小鱼儿与花无缺。乾坤圈在这部电影中有非常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乾坤圈是一种类似紧箍咒的禁锢装置,这一来源于西游记的设定,很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另一方面又远不止如此,在片尾,哪吒可以摆脱乾坤圈时,他突然意识到,没有了乾坤圈,会让自己失去控制,魔性大发,于是,他将乾坤圈变小,转为套在手上。这其实是象征着主角的自我成长与认知,知道如何控制曾经禁锢过自己的东西,他的选择不是抛弃它,而是变小和使用它,从而完善了自我。这一转变非常有意思,也极具中国文化的特色。太乙真人一改原版的仙风道骨一本正经的形象,与猪高度结合,还一口川普,缺点显著。莲花在片中多次出现,有非常重要的暗示作用,“莲花”本身有强烈的佛教含义,在中国文化中又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这其实暗示着哪吒虽是魔丸,最终将摆脱魔障。总之,新哪吒从头到尾,是一套完整的文化符号体系,既继承传统,又创新演绎。

参考文献:

[1]张锋,陈晓阳.中国传统生命伦理观与生态文明的精神内涵[J].齐鲁学刊,2012,(3).

[2]卢晓红.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动画传承传统文化的趋势[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

[3]刘佳,肖永亮.数字语境下的动画美学变革[J].艺术探索,2011,(8).

[4]孙授卿.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创新探究[J].科技传播,2018,(8).

[5]严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动画美学特征的新发展[J].美术学刊,2010,(8).

[6]刘觉敏.解析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的创新途径[J].中国传媒技术,2018,(12).

作者:顾琛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动画民族文化形式与审美特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mzwhlw/7454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