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范文

浅谈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范文

时间:2022-12-18 10:24:34

浅谈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摘要】甘肃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本身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不相称。论文分析了近几年来甘肃省庆阳市香包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生产、销售、研发等各个环节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有利于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在互联网经济新时代下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香包;民俗文化;产业集群

1甘肃省庆阳市香包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庆阳香包产业发展效益日渐明显

随着2002年首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举办,庆阳香包刺绣产业已发展到八万多户,形成企业110多家,基地39个,营销公司89个,香包从业人员达到15万余人,产品种类20多大类,5000多品种,年生产900多万件,远销全国各省及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庆阳市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值13.04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14%。在2016年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现场签约文化项目7个,协议金额366.17亿元。

1.2香包产业经营模式独特

鲜明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以挖掘庆阳特色民俗文化资源为核心,如南梁红色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岐黄中医文化、道情皮影、窑洞民居、剪纸秧歌等,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发展转变。庆阳香包原本属于“炕头经济”,现如今香包形成了“农户+基地+公司”为主的经营模式。

2互联网经济下甘肃省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生产问题

第一,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香包工艺受到冲击。香包民俗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依托物质得以传承,不成熟的市场开发以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给香包产业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下,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迅速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使得香包制作千篇一律,失去了其传统之美,香包文化气息大大淡化,香包艺术工艺逐渐失去原有的艺术特色。第二,香包设计风格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不断进入与融合及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使得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香包设计风格不足以撬动全国市场,难以满足客户群体需求。第三,手工制香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民俗文化产业需要以文化题材为依托,融合技艺来进行表现。纯手工制的民俗文化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非常大,尤其是在现代被机械化覆盖的手工业来说其珍贵价值不言而喻。手工制香包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刺绣方式有破线绣、合线绣、辫针、掺针、抢针、盘金等方法。刺绣手法难度大,制作周期长,产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机械化生产使得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内涵、价值无法体现,受到日益严重的负面冲击。

2.2销售问题

第一,互联网经济下销售市场扩展难度加大。目前香包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市场定位不准确,香包市场机制不完善。成立的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大多数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营销、信息收集整理及管理规划等机制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长久发展保驾护航。第二,生产者盲目开发网络销售市场。庆阳市由于受农耕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部分生产者对互联网经济下的网络销售市场体制未能深入了解,盲目开发和利用市场且只顾眼前利益而未做长远规划。缺少科学的开发市场、占领市场的意识,未对互联网趋势做深入研究,盲目进行市场定位导致香包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产生偏差。

2.3研发问题

第一,传统工艺逐渐消失。互联网经济体制下,多元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冲击大,导致人们对传统工艺的认识发生转变。机械化生产的大批量制作使得传统手工业产品的生产方式受到严重打击。如陇绣技艺的濒临失传,陇绣夹杂苏绣、川绣等绣法的“四不像”绣艺。第二,香包手艺濒临失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工业从事人员正在迅速减少,许多香包工艺后继无人,濒临失传。庆阳市香包从事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并且从事香包刺绣的人员越来越少,其中研究开发新花式的人才更是稀缺。由于人才的稀缺导致香包技艺创新发展的难以维系,为香包品牌的建立增加难度。

3互联网经济下甘肃省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3.1生产对策

第一,探索香包生产新方式。应在保留和继承古朴原始民俗特色的同时,充分利用庆阳市各地区的地方资源优势,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创新传统生产理念。坚持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在香包制作过程中要精细加工,改进传统工艺,设计开发新产品。不局限于香包,设计生产范围可扩大至日常用品、服务用品、宴会用品等产品方面。第二,继续扩大香包发展规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手工业者应该尝试摸索生产新方式,尝试生产方式转型。为弥补传统“农户+基地+公司”生产模式的不足,大量培养专业素质人才,招商引资,构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特色文化产业链,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实现产业规模化,形成香包产业集群。

3.2销售对策

第一,拓宽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甘肃省电子商务规划(2015-2017)》提出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信息消费,扩大香包特色文化产品网上销售,建设面向全国市场的香包网货供应基地,探索“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网店”的农村商务模式。通过在欧美等地区设立渠道实现跨境营销有利于庆阳香包产业的推广。建立网络专业网站,为远程需求者提供便利,开拓更大的市场。鼓励商贸企业发展网络零售,促进传统零售与网上零售业协同发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平台,为市场商户提供线上线下交易服务。第二,利用互联网经济、实施香包品牌战略[1]。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庆阳香包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必须树立品牌形象,实施品牌战略是开拓互联网经济市场及植根于市场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并且网络消息传播时效性强,共享空间大,可利用一些热门事件和人物提升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知名度,还可利用网络舆论,视频直播等进行品牌宣传。

3.3研发对策

第一,传统工艺的传承。为增强香包文化产业活力,建立相对应的人才开发机制,国家政府设专项资金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队伍,营造一个有利于香包民俗文化艺术人才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提高香包产品质量和水平。针对香包刺绣技艺的传承问题,进行积极的网络舆论制造,形成一种独特的香包技艺传承氛围[2]。第二,专业人才的培养。从民间挖掘香包刺绣艺人,聘请专职文员记录相关经验,如技巧、心得等整理成册以供他人学习。在高校选择性开设刺绣课程,聘请专业艺人为之辅导,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加大设计人才、材料研发人员、专业销售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文化产业领域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本文将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从生产、销售、研发三大部分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香包文化产业在这三大部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庆阳香包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互联网经济新时代下香包产业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浩.“互联网+”时代下陕西民俗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开发[J].包装程,2016(18):30-34.

【2】李晓.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2.

作者:黄国鑫;汪璟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特色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mswhlw/71009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