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涉外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路径范文

涉外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路径范文

时间:2022-05-20 08:31:28

涉外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路径

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急需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以山东省部分职业院校的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研究对象,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不高,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高职院校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脱节,与职业对接不紧密;二是学习对跨文化交际课程不够重视;三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理念陈旧;四是跨文化交际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主要有:(一)构建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模式;(二)设计显性和隐性双重嵌入型跨文化教学策略;(三)创设情境体验式第三学习空间;(四)构建语言、文化与交际为一体的跨文化交际师资队伍培训机制;(五)增设跨文化实践教学环节,创设学生异质文化体验平台。

关键词:非语言类涉外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对于职业院校非语言类涉外专业而言,探索一条符合专业需求,并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路子,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对于促进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标,对于高职非语言类涉外专业而言,学生在涉外工作环境中与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的交往能力亟待提升,该领域的研究尤为迫切。本文针对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却不能顺利地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现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山东省部分职业院校的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研究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客观分析目前非语言类涉外专业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切入点,以解决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问题为突破口,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非语言类涉外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对策,致力于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基础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T·Hall)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的概念,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Kin等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三个层面:认知、情感和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包括:认知层面的社会文化认知、跨文化语言语用能力,情感层面的异质文化情感认同和行为层面的跨文化行为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高岩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急需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以山东省部分职业院校的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研究对象,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不高,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高职院校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脱节,与职业对接不紧密;二是学习对跨文化交际课程不够重视;三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理念陈旧;四是跨文化交际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主要有:

二、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从山东省内10所职业院校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入手,针对跨文化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设计调查问卷,面向调查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涉外旅游专业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开展网上问卷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2份。调查分析如下:(一)跨文化认知层面:有48.9%的学生不太了解什么是跨文化交际。针对跨文化语言语用认知方面,从本国文化知识和外国文化知识两方面设计问卷,问题包含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礼仪行为、时间观念、家庭文化和生活习俗等,65%的同学认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不足,问卷问题平均正确率为55%,45%的同学出现语言认知失误和文化认知失误。(二)跨文化情感层面:68%的学生认为很难融入异质文化,跨文化敏感度和意识有待提升。(三)跨文化行为层面:针对跨文化交流障碍方面调查,75%的同学表示不敢和外国人进行交流;8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不高;85%的同学觉得有听力障碍,听不懂外教讲外语,很难进行沟通和交流,跨文化交流技能匮乏。笔者与所在学校非语言类涉外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见与外教的交流仅停留在相互问候的层面,很难与外教深度交谈,不知该说什么,觉得无从谈起,常常出现跨文化交际失误现象。

三、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威海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为主体,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开展了对其跨文化交际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了10所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涉外旅游专业、国际商务等涉外类专业的跨文化课程设置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所有被调查学校的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开设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学校甚少,如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涉外旅游专业开设了《商务礼仪》课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开设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威海职业学院涉外旅游专业开设了《旅游言语交际与礼仪》课程;潍坊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开设了《外贸英语》课程;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开设了《外贸跟单英语》课程;其余院校相关专业未开设跨文化交际类课程。调查结果显示,有的院校注重涉外类专业双语课程的学习,有的院校注重文化礼仪和外贸知识类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让学生充分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导致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不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脱节,与职业对接不紧密;二是该类专业对相关跨文化交际课程开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三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理念陈旧;四是跨文化交际课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路径

(一)构建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模式多元化

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方法,基于职业本位,构建非语言类涉外专业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岗位需求,与职业紧密对接,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国际结算(双语)》等专业核心双语课;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引进外文原版教材或双语教材,开发以实践为主、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跨文化交际类教材或双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评估改革,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双语能力评估方法。将英语与专业高度融合,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效解决涉外类课程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脱节的问题,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二)设计显性和隐性双重嵌入型跨文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内容多样化

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优化非语言类涉外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构建跨文化交际显性课程和跨文化交际隐性课程“两位一体”的课程设置方案。探索学生习得跨文化认知能力、敏觉能力和行为能力培养路径,实现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跨文化教学目标。一是设置跨文化显性课程。面向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必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聘请有国外生活经历的教师或外籍教师讲授该类课程;开设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可设置2—3门跨文化交际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修。二是开发跨文化交际隐性课程。将跨文化教育融入跨文化环境、跨文化人际情境和跨文化活动情境的教育情境之中,使学生习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隐性课程体现在学校的跨文化教育情境之中,主要包括:跨文化环境(如学校和班级的布置、学校广播、板报、标志牌、创建“万国园”,即世界文化体验中心,将文化体验、情景教学、职业能力实训融为一体,让学生体验跨文化交际微环境);跨文化人际情境(主要指外籍教师、留学生和学生间的跨文化交际关系);跨文化活动情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跨文化语境,开展跨文化讲座、外国知识竞赛、开设外语角和跨文化影视活动等)。跨文化隐性课程的开发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跨文化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跨文化素养。

(三)创设情境体验式第三学习空间,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过程,依照美国体验式学师大卫·库伯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体验式第三学习空间,构建“体验式学习圈”:体验—发表看法—进行反思—总结形成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设接近真实的三维场景。采用survey①、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定制体验式个性化、实践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做中学”的即时感受,以分享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体验中领悟认知、习得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提供声、音、像、场景逼真的立体学习资料,使学生置身于交际情景,在体验中增强对异质语言文化的认知、理解,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加速同化过程,从而在愉悦的真实情境中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的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采用survey等形式培养学生进行深入、独立的研究型学习能力;采用情景教学法,用模拟真实情景方式,选取反映不同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影视作品片段应用于教学,通过对话、访谈、角色扮演、演讲、微型戏剧等方式把非语言交际知识转化成技能,使学生作为习得主体始终处于一种“听—看—做”的氛围,通过不断经历体验而获得效果持久的知识和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casestudy),通过案例分析,使学习者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加深对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提高对交际误区的洞察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四)构建语言、文化与交际为一体的跨文化交际师资队伍培训机制,实现师资队伍“双语化”设计师资跨文化现实、归因、文化意识以及认知行为训练体系,运用外引内培手段,建立健全跨文化交际课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针对非语言类涉外专业教师,实施师资队伍“双语化”工程,定期开展校内外外语语言和文化培训;面向专业核心课程,引进“双语型”教师,吸引“海归”人员落户学校;聘请外籍教师承担跨文化交际课程;为教师创造多渠道国际化教育机会或选派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外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具备跨文化教学能力的“双语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队伍。

(五)增设跨文化实践教学环节,创设学生异质文化体验平台

将跨文化实践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开展多形式跨文化课外活动与实践,突出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实际场景观摩(如赴跨国企业顶岗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与留学生交流活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到海外进行学习、交流或实习,创造异文化体验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语言国环境下进行短时间的跨文化实践,以培养学生开放、灵活、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结语职业院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对标非语言类涉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高度重视非语言类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要以“职业能力”为切入点,将英语与职业高度融合,立足职业需求、突出实践应用,凸显“专业+英语”的人才培养特色:一是要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完善非语言类涉外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理论体系,加大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力度,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二是要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实践性强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选用或开发跨文化交际类教材,体现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相结合的特点;三是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体验式第三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四是要加强跨文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创设学生异质文化体验平台。从而实现学生外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无缝对接,使学生习得多元文化思维和跨文化交际技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意识的非语言类涉外专业人才,切实提升该类专业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作者:高岩

被举报文档标题:涉外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路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kwhjjlw/74996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