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建构范文

国际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建构范文

时间:2022-03-22 10:53:13

国际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建构

摘要:文章遵循教—学—用—评原则,根据中国大学生跨文化学习的语境特点,建构适合中国国际人才的本土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模态测评体系,旨在丰富我国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的研究,推动跨文化教学的发展;同时,使大学生具备国际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国际人才的跨文化素养,增强国际人才的跨文化敏感度和提高国际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国际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本土化;多模态测评

一、引言

随着全球政治和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我国的对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工具、资源,也为学生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进行交流互动提供了大型、实时的平台。多模态手段发挥不同感官的各自优势,相互协作,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进行跨文化学习,大大提升了跨文化教学效果。本文拟建构一套适合中国国际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模态测评体系,该测评体系应贯穿于跨文化教学和跨文化学习之中,以便及时发现学生跨文化学习与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该体系还能够补充国内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相关研究的不足,为将中国大学生培养成国际人才做出一些准备。

二、多模态教学

2000年,Stein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法,认为多模态教学法突出了身体和大脑通过多模态、多感官协同参与交际的不可分割性,因此,多模态应该应用到教师的教学中和学生的任务学习中。张德禄认为,在多模态话语交际框架下,对模态的选择可以:(1)为外语教学提供尽可能真实的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2)为外语教学提供辅助条件;(3)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基于以上优势,多模态手段除可应用到跨文化教学与学习中,同时,也可以应用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中,使测评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Byram认为跨文化能力由知识、态度、技能和批判性文化意识等构成,而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跨文化能力,还需具备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篇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语言使用者利用外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互动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分属三个不同的层面。三个方面为语言使用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中知识分为文化知识和交际知识,属于知识层面;技能又分为语言技能和社交技能,属于实践层面;态度分为对本国文化的态度和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属于意识层面。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技能的提高和态度的提升,技能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和增强对本国文化及外国文化的积极态度。积极的文化态度又可以加深对文化知识和交际知识的理解及进一步提升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

四、国际人才的本土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模态测评体系的建构

本文遵循教—学—用—评原则,设计了适合中国大学生国际人才的本土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模态测评体系,具体如下:

(一)多模态跨文化教学教师将多种模态引入到跨文化教学中,利用多种模态相互补充的优点,将不同文化知识通过不同的模态多方位地展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英语电影赏析授课中,电影中的音频、图像、视频等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语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将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相结合,更形象地向学生传输跨文化交际知识,调动并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能够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的跨文化学习者与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提高国际人才的跨文化学习兴趣,加深国际人才对跨文化知识的记忆,更有效地提高国际人才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知识、意识和态度。

(二)多模态跨文化学习与实践在学习任务中,多模态手段可以使学生整合多种感官的优势,进行信息获取、传递与接收,模拟英语跨文化学习的真实语境。较传统学习,多模态学习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听力训练、口语交际活动、情景表演、阅读、写作与翻译练习等任务学习,更直观、更真实地体验西方文化,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多模态跨文化的输入与输出。通过跨文化的输入与输出,锻炼了国际人才对不同的多媒体信号转化的能力,提高国际人才自我表达的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成功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更喜欢与别人分享本族文化,提高接受并学习他族文化的兴趣。

(三)国际人才本土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模态测评体系本文建构了国际人才本土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模态测评体系,该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用、评相结合,通过制定跨文化交际知识量表定量测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通过质性测评,即档案评估、自评报告、模拟情景表演、听力测试、反思、观察等方式测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态度和技能。该体系的定量测评中,本文利用文字模态这一手段设计了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国际人才本土化跨文化交际知识测评量表,共计19道题目。量表中,1代表十分了解此类知识;2代表了解或具有大部分此类知识;3代表比较了解此类知识;4代表了解或具有一小部分此类知识;5代表不了解或不具有此类知识,具体如下:学生可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利用此量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性自测,对比分析自评结果,并存入到自评报告与档案中。教师也可根据此量表的测评结果重新调整跨文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重点等,旨在更全面地扩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在该体系的质性测评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档案,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师生访谈、生生访谈、档案评估、自评报告、反思等,随时记录自己的跨文化学习状况,通过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测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态度和技能。根据档案的记录,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我们用质性的测评方法关注学生在跨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过程中对本民族文化和他民族文化态度和技能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定量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来的,可为有效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丰富的材料积累。比如,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中,可以在口语测试中,将学生分为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充分发挥多种模态手段的优势,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获取、体会和传递不同的文化信息。又如学生可以事先抽取教师准备好的视频,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和评价该视频中出现的跨文化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五、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多模态手段能够让缺少真实跨文化交际语言环境的中国大学生成功模拟真实的具有多种不同文化的跨文化交际环境。本文遵循教———学———用———评原则,设计了适合中国大学生的本土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模态测评体系,该体系通过文字模态这一手段设计了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国际人才本土化跨文化交际知识测评量表,通过图片模态、音频模态、视频模态、非语言模态等多种模态手段,利用质性方式来测评国际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该测评结果具有动态性、真实性的特点,为国际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作者:彭兵转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际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建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kwhjjlw/7305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