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构主义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范文

建构主义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范文

时间:2022-12-13 11:14:39

建构主义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

摘要: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我国并和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而建构主义理论与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法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是促进学生高阶能力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化教学;融合;理论研究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时代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等要素为技术支撑,它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多样的技术平台。但是,再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想要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并实现预期教学成果,也需要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或学习理论的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入到中国教育教学领域,对中国的教学改革,尤其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一)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或者是教学方式[1]。教学模式教学涉及到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组合关系,构成了教学活动中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纵向关系及教学目标、内容、手法等因素之间的横向关系。教学模式具有个性化、灵活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之下,教师个人特性、课堂表现、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等一系列个人因素对教学模式的形成也有影响,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而不同的教学模式框架下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基本结构,以此来体现教学中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教学过程,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以实现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现代教学表现方式[2]。目前,学者们基于不同的教学理论提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比如个别指导类教学模式、情景模拟类教学模式、合作类教学模式、调查研究类教学模式、远程授课类教学模式等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的丰富化现状既给高校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参考,也给教师们带来了选择的矛盾。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建构主义倾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依托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与技术形成智能伙伴关系,利用充分的学习资源与工具,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发展高阶学习能力[3]。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考量因素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理论基础、目标倾向、实现条件、操作程序、效果评价。”[1]。理论基础以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为中心;目标倾向是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为发展目标;实现条件是指支持教学模式发挥功效的各类条件(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时间规划、空间位置等)的优化组合结构;操作程序指的是特定的教学程序及逻辑步骤,教学程序可以依据实际教学情境而灵活调整;效果评价因为目标、程序、条件等要素的影响而不同,教学模式不同,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同。

(一)技术前提: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其内容形式多样,存储量大,易于搜索,能够以图形、声音、动态视频等各种形式出现在高校课堂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首先,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其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扩展学习的持续性,体验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效率感;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新型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媒介,传递和承载着各类教学信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帮助学生对各类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和设计,生成新的信息产品;作为学习小组互动工具,支持学生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交往互动。因此,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的强力工具,对教学、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基础,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实现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的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灵活运用又为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1)建构主义理论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有着与传统信息化教学迥然不同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要素。建构主义的三大理论观。知识观:知识是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假设,它会随着个人认知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并随之建构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的构建需要结合具体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创造。学习观:学习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集中在知识的建构方面,学习者依据原有认知结构主动地对外界信息进行再加工,形成新的理解,进而改变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重组。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认识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粗暴地进行知识的“填灌”,而是应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借助特定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4]。情景,即特定的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小组成员以协商、会话为主要方式,利用各类学习工具和资源,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进行合作协商,将每个学习者的知识成果整合成为小组资源,完成有效的新知识的构建。意义建构是知识学习的目标,即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刻的认知,并能将知识归于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并创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2)建构主义理论导向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更具有效性。所有的教学模式类型在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所包含的教育价值信息和学习理论是不同的,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发展学习者基础知识、解决基础问题和“知识继承”等方面,是高效率的。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被动的、他主的、顺从的和复制性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掌握现有学科知识为目的。建构主义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习者高阶学习能力、探索复杂问题和“知识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是高效果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知识时代的人才需求。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思维取向

在教学的思维定向方面,信息化教学要把促进高阶能力、建构主义倾向和用信息技术学习三个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三大思维取向[3]。1.促进高阶能力。高阶能力关注学习者在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之所以遭到质疑和批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模式忽略了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2.建构主义倾向。建构主义从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等方面,为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过程中,尤其在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学习任务、利用学习资源和工具、形成学习团体、定位学生和教授角色等方面,可以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的环境设计法。3.用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学习的工具,与信息技术形成智能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能够成为学习工具和智能伙伴,教学模式的建构是否体现出建构主义的理论实质,也决定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否为学生高阶能力发展提供服务。在三个思维取向的指导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倾向是建构主义的,其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角色定位是学生用技术学习,这一思维取向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辅助工具。

四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合的实现途径

(一)与项目教学法融合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以制作作品,将作品成果推销给客户为教学目的[5]。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项目评估四个基本流程[6],而信息技术在项目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中具有独特的、强大的功能。基于项目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动态开放的、丰富逼真的学习情境,协助学生选定项目、设定目标。其次,以学习情境为基础,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的协作与会话,对项目问题进行研讨以达到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而借助信息技术,学习小组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技术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并最终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客户联系,完成销售交易。在项目教学整个过程中,信息搜集、方案计划、计划实施及最终活动评价,由学生自主完成,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二)与问题教学法融合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把提高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作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法[7]。首先,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让学生浏览相关网站、观看有关影视资料等,提出引导性问题。其次,界定问题、组织分工。学生在分析教师问题的基础上,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界定、分析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假设。进一步形成学习小组,组织小组分工协作。再次,解决问题。学生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的搜集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小组成员面对面或者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系统等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提出小组解决该问题的主张和建议。最后,成果展示。以合适的形式,如多媒体、幻灯片、网页等形式展示小组解决问题的建言、推论或办法。

(三)与案例教学法融合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深化对相关理论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8]。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主导者,案例是学习情境。案例教学的一般流程包括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得出结论、课后反思五个环节。课前准备,教师需要精选、精通教学案例,而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境中出现的事实为基础的;大致估计案例的课堂反应,如学生对案例的可能的看法或喜好等;希望案例讨论如何进行等。案例讨论往往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学生可以通过小组集体讨论来获得观点认识,教师也应当通过一定的启发式提问来推动讨论深入,更应该在讨论接近尾声时对涉及的学科理论知识及应用做出分析评价,对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再认识,最终得出案例讨论的结论。

(四)与情境教学法融合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书面知识或者口语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真实情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本,提高教学效果[9]。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包括导入、认知理解、实践和迁移运用四个步骤[10]。在情境导入部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情境导入,教师要可以借用各种直观信息技术方式让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教学目标。导入感知之后,教师还应展示大量更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情境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情境的观察,应独立自主的归纳和总结教学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完成情境感知的过程。最后,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知识的迁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情境教学活动,夯实所学理论知识内容,巩固情境认知结果。

(五)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法融合主题教学法是以主题(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为中心、知识整合的方法。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主题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相融合,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行深度思考,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11]。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则是围绕一个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持,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类资源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该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是明确主题、实施活动、收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结果展示。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与参与,而学生可以从文本资料、电子作品、网络工具等信息技术中获取相关资源,并进行评价和取舍。不仅如此,在情境、方法和策略等方面,信息技术也为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法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活动平台。

五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导向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人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意义建构以及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这种高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且灵活的教学平台,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但是,如何使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合并在实际教学中高效实施,仍然需要继续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杨锦.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布春婷.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2.

[3]钟志贤著.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63

[4]袁玲.建构主义与信息技术结合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20-21.

[5]范萌,江鹏飞.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专利法》课程改革与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2):155-159.

[6]刘夏云.“项目教学”助力“新高地”构建[N].山西日报,2019-06-03(011).

[7]张庆堂.问题教学法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186+188.

[8]姚天冲,陈择炡.试论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J].法制博览,2019(11):268-269.

[9]罗桂贤.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N].贵州民族报,2018-09-12(B03).

[10]焦莉.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11]孙文霞.基于“互联网+”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胡庸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构主义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jgzylw/7457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