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管子财政收支理论评价范文

管子财政收支理论评价范文

管子财政收支理论评价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管子》是后人依据管仲的言行整理的一本书,是先秦时期一部极有价值的哲学、政治、经济鸿篇巨制,现存七十六篇,其中约有二十多篇是以研究财政经济为主的论文。《管子》一书中所反映的财政收支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财政收入理论

(一)取之有度的薄税政策。《管子》不是无税论者,而是主张轻税,反对重税。它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提醒不顾民力横征暴敛,便会造成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尖锐矛盾。《管子》认为实行重税有三大弊病:一是妨碍生产;二是影响人民的生活;三是招致人民的怼怨。而“薄赋敛,毋苛于民,待之忠爱,而民可使亲”(《五辅》)。可见《管子》认为统治者应采取“取于民有度”的薄税政策。

为了合理确定百姓的税收负担,《管子》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相地而衰其征”(《小匡》)。即要视其土地的肥瘠来确定赋税的标准,实行按负担能力来征税。不同土地课征的税率不同,不同年景按粮食收成的好坏税率也不同,同时还区分耕地与非耕地的税率。

2、减少税种。主张以土地税为主,如“赋禄以粟,按地而税”、“相地而衰其租,则民不移”(《大匡》)。因为土地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没有土地,就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也就没有征税的来源。而征税的项目多,会使人民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威胁君主的统治地位。可征可不征的税收尽量不征,必须开征的税收应从轻征收。

3、单一税率。《管子》说:“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问》篇衍文),即关税和市税只征其中一种,不可同时并征。它还主张一物只可征一次,不可一征、二征地重复课税,因为这会阻碍商品流通,妨碍产业发展。

(二)强调经济收入的财政观点。《管子》主张以增长的经济收入,来代替强制性的租税收入,这是它在财政思想上的杰出贡献。

1、国家经营粮食买卖的收入。《管子》说:“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轻重乙》),又说:“吾人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国蓄》)。即主张国家通过征税、预购等方式掌握大量的粮食,当粮食价格大涨时,统治者可以通过粮食买卖获取巨额利益,以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2、盐铁的专卖收入。盐是人人必需的生活资料,铁制工具是农业、交通和纺织等行业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对盐铁实行不完全官专卖(具体办法是将生产过程交给民间私办,国家负责统一收购和销售),只需在销售环节酌量提高价格,就可获得财政收入,使国家获取厚利。

3、山林川泽的管理收入。《管子》强调山林川泽管理的重要性时说:“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轻重甲》)。国家管理山泽,按时开放,“使民求之,使民籍之,因此给之”(《轻重甲》),因此可取得各种形式的收入。如在木材的采伐使用方面,任何人缴付规定的租金即可入山采伐木材。

二、财政支出理论

《管子》对财政支出的观点,总的是主张“用之有止”,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则是灵活运用。

(一)主张节俭,不能过于奢华。《管子》认为,节约应先从宫廷开支着手,特别是君主更要清心寡欲、俭朴自恃。修建宗庙、宫室,要有一定的标准,使用车马要适度,取消对国家无益的活动开支,国家的财政才会充裕,君主的地位才会巩固。

(二)必要支出不能吝啬。《管子》认为君主应“审用财”,即须考察开支的实际效果,只要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要的费用支出,是不应吝啬的。

1、发展农业、工商业的各项支出。《管子》认为,要发展生产,必须要首先聚集人民,使之地着。它说:“百姓不安其居,则轻民处而重民散,……地不辟,则六畜不育,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七法》)。为了安民著土,国家要经常筹集款项,号召百姓兴办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事业,如“辟田畴,利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樯,修墙屋”(《五辅》)。同时,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国家也要“法伏利,输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乘马》),照顾到商人的利益,为他们赚钱创造条件。

2、外交经费和军费支出。管仲齐桓公时,三分之二的费用用在外交事务上,三分之一的费用用在国内事务上,即“管仲会国用,三分之二在宾客,其一在国”(《中匡》)。因为涉及到政治和国家的名声。《管子》指出:“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七法》),把聚财作为军事胜利的决定因素,军费开支不能省,因为涉及到国家的安全问题。

3、社会福利支出。在《入国》篇中把社会救济归结为“九惠之教”,即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振困、接绝,国家对于老幼孤疾,或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除部分或全部减免租税外,还给予一定的接济。同时《管子》也认识到,纯粹的救济只适于老弱病残幼,而对于有劳动能力者,应该给他们提供劳动机会,即使被救济者不致养成懒惰的恶习,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三)利用国家支出,促进消费,刺激生产。《管子》不仅知道节俭在正常时期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还认为“侈靡”的财政支出在特定时期有其特殊作用。在社会生产不振经济萧条时期,在国家财富有积蓄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君主消费部分,以此鼓励和调动整个统治集团和私人富有者的侈靡消费,刺激生产,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即借此达到“富者靡之,贫者为之”(《侈靡》)的目的。在灾荒年头,还是救济灾民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对《管子》财政收支理论的评价

(一)取之有度的财政收入思想。《管子》一书中从多处可以看到作者的“薄征敛,轻征赋”的税收思想,阐明了重税的危害,指出一定时期的土地生产物和生产力水平都是有限的,因此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应当有合理的界限。突破这一界限,横征暴敛,经济就会遭到极大破坏,国家也会灭亡。管仲作为封建社会的理财家,为统治阶级服务,能够从人民的角度考虑征税问题,非常难得。他始终贯彻轻税原则,其税率之低,也为先秦思想家中所罕见。

(二)盐铁专卖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的经济政策,管仲是首倡者之一。从增加国家收入来说,盐铁专卖被认为是一项潜力无穷的财源,但是从人民负担来说,它则是变相的压榨剥削。问题的实质是:盐铁专卖不仅要看是否实行这项政策,还要看怎样实行。若无限制地通过提高盐铁价格增加国家收入而不顾人民的承受能力,反而会激起人民的反抗。《管子》在提出专卖时,就指出了价格应适度这个问题,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思想。

(三)对财政支出问题作出了不同于流行观点的独到分析。它不拘泥于节用原则,对财政支出问题作了多层次的考察,主张奢俭并重,而不是一味强调节用。至于它在国家社会经济不振时,认为应扩大财政支出,鼓励消费,倡导“侈靡”,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人民的就业,更是一个以超出传统财政概念范围的特殊创见,说明《管子》一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管理财政收支的水平。

《管子》的一些财政观点均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为天才的创见,和以前的理财家不同,他多从效率角度考虑财政收支问题。《管子》财政思想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影响不仅为管仲在春秋时代的治国成就所证明,也为后来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在经济管理上的变法和理财提供了充实的思想基础和重要的历史借鉴。但是,也要看到管子生活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是不能与现代经济同日而语的,因此其观点无论是怎样的原始雏形,都是值得我们考究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