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历史专题复习课有效性探讨范文

历史专题复习课有效性探讨范文

时间:2022-12-18 11:41:47

历史专题复习课有效性探讨

摘要:专题复习课在初三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其有效性却较难保证。笔者以“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课为例,就创新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能力性、整体性与细节性、历史感与时代感等四个方面,浅谈关于如何提高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课有效性的一些教学思考。

关键词:初三历史;专题复习;有效性

专题复习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扩展知识视野,从而深化理解、发展能力。因此,初三年级在新授课结束后,通常会有专题复习课的环节。然而,由于专题复习课受限于缺少相关教学参考、涉及知识量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等因素,从有效性角度而言,往往比新授课更难实施。为此,笔者积极参阅专家名师的相关研究,并在教学中加以尝试、及时反思。以下就“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这一传统专题,谈谈关于如何提高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课有效性的几点浅见。

一、创新性与科学性并举

专题复习课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若只是以传统的时序来串联原有知识,学生的认知依然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框架内,算不上是真正的专题复习。只有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揭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才能达到深化理解、扩展视野的目的。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课中,笔者打破时序,以丝绸之路(包括陆路和海路)为主线,让学生改换思路,重新编排相关知识点。为了产生更直观的感受,笔者设计让学生在坐标内绘制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变化趋势图。丝绸之路的兴盛期,即是通过丝绸之路的中外交往比较频繁的时期,“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天竺”、“马可•波罗来华”便是陆路繁盛的佐证,而“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日本”、“市舶司设置”、“郑和下西洋”则为海路繁盛的表现。然后,再将两幅曲线图合并。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由陆路为主逐渐发展为海路为主的总体趋势,又能发现不同时代的阶段特征:如汉朝时交往初始且侧重陆路,隋唐时交往频繁且海陆并举,宋元时交往频繁且侧重海路,明清时期交往受阻而由盛转衰等等。全新的角度不仅让学生巩固旧知,更牵引出新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历史课堂上的曲线图不可能像数学一样有非常精确的数据,如何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呢?自然是史料!笔者查阅相关的研究,综合学者的理论,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变化以文字方式呈现给学生。如“西汉、隋唐和元代属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畅通时期;东汉和魏晋南北朝、五代及两宋、明清为陆上丝绸之路相对荒芜沉寂的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代,唐朝时蓬勃发展,宋元空前繁荣,明初达到鼎盛,明朝中叶之后逐渐萧条。”这样,学生既能较快地画出曲线图,也能确信自己所画的曲线是符合史实的,才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这里,如果只是教师凭自身经验画给学生趋势图,那么整个课的科学性必会大打折扣,也容易影响到学生对后面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性与能力性并重

专题复习课是对新授知识的进一步巩固,若完全脱离基础知识而讲专题是无法起到应有效果的。因此,要提高专题复习课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把知识复习做到位。当然,如果只将新授课的内容再次重复,不仅学生会感厌烦,深化理解也无从谈起。因而,知识的回顾需要尽量变换角度。如“马可•波罗来华”的相关内容,新授课主要涉及其来华时间(元世祖时期)及《马可•波罗行纪》所描绘的大都的繁华。笔者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课设计这一环节时,选择以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图来引导学生回顾。图中既能看出其出发地、来华时间和所涉地点(包括大都),又能看到他东来时主要走陆上丝绸之路,西返时则经由海上丝绸之路等信息。也算新瓶装旧酒,同时契合丝绸之路的主线。专题复习课更需要把能力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笔者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课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讲故事)以及材料分析能力等等。《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学生“学会与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于是笔者在“郑和下西洋”一处的设计中,引用了梁启超先生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中的话“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冲击,发现问题,进而引发其探究的欲望,究竟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才是客观全面的。可见,践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以使其学会学习,也是提高专题复习课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三、整体性与细节性并立

如笔者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课,于分析明清中外交往受阻的原因之时,引导学生进行中西对比:清朝加强皇权、闭关锁国,欧美各国却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逐渐步入近代。这样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明显感知中国的渐趋落后,由此近代中国遭受侵略也不难理解。这样的对比,既简单回顾了世界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体悟,并进一步培养其全球史观。当然,相比于整体性,专题复习课的细节性更容易被忽略。一堂没有细节的历史课却失去了灵动,学生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笔者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中还是设置了几处细节,如张骞通西域的艰险、那烂陀寺的宏伟、遣唐使的故事等。复习课不应是枯燥的代名词,生动活泼的细节体现和整体性同样重要。宏观把握、微观分析,才能进一步提高专题复习课的有效性。

四、历史感与时代感并存

任何一门科目都有其学科的特色,在课堂上亦能体现。就历史学科而言,除了历史史实之外,最能体现学科特色的,也许就是历史的思维,一味的通过教材、通过老师去灌输,只能导致学生固步因循,死记课本。这不是真正的历史思维。学习历史不只是学习书本的内容,更是领会学习的方法,掌握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算有了历史的思维、历史的眼光和历史的方法,也才算体会到了历史的学科特色。有特色才会有魅力,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故而,在专题复习课中,史料必不可少。概而言之,一堂有理有据、有法有趣的历史课,才能是真正有效的历史复习课。

作者:周萍

被举报文档标题:历史专题复习课有效性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gdwhlw/7101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