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众文化挤压下的乡土游戏分析范文

大众文化挤压下的乡土游戏分析范文

时间:2022-12-02 11:11:42

大众文化挤压下的乡土游戏分析

1.前言

乡土游戏包含日常性的和仪式性的乡土游戏,范围较广,在乡土社会儿童、成人中一切所谓的“游戏”,都属于乡土游戏;具有大众性、归属性、民俗性、自然性与可塑性。乡土游戏在传统社会是乡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创造了乡土游戏,又用乡土游戏来维系生活情感,这种内生性的活动,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改革开放以后,大众文化兴起,中国进入市场与消费的时代。乡村社会生活也随之变迁,乡村社会生活的变化导致乡土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那么,在这种变化了的文化环境中,乡土游戏在乡土社会又是怎样存在的呢?本文将以文化视角,从大众文化出发,分析这段时期乡土游戏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乡土游戏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2.大众文化影响下乡土游戏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家长开始管制儿童的游戏活动,儿童游戏时间逐步减少;由于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游戏的重要场地转移到了学校里去,野外游戏活动减少,“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自然情趣被积压的课业取代;与此同时,玩具商品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塑料枪、刀、箭等受到欢迎,人们开始摒弃自制玩具的方式,从市场上购买玩具成为潮流,这时一些需要自己动手的游戏活动开始衰落,部分乡土游戏面临消失的困境,如90后大多没有再玩过原生态的陀螺,也不知道打铜板是什么;到现在,除了学校,基本上看不到大队的儿童在游戏,村落里原来游戏的固定场所被新建筑等取代,儿童有时会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在自家屋旁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捉迷藏、骑自行车,原来游戏的时间被电视、现代玩具所取代。日常化的乡土游戏遭到无情的挤压。而仪式性乡土游戏却作为城市人的消费品逐渐盛行起来。在开放一点的乡村“大多游客都希望亲自参与、体验那些充满情趣、活泼欢快的民间民俗体育旅游活动”[1]。于是,游戏作为一种消费性质的活动,被操控、包装与推广,民俗文化被经济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经济为主导而非文化主导的乡土游戏,发展侧重于其娱乐表演价值,促使乡土游戏中某些重要的乡土文化特征逐渐消失。此外,仪式化乡土游戏在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中其“传承空间的依附载体逐步在发生流变”[2],节日关联的乡土游戏在大众文化背景中变成一种催生节日事物,功利性极强。而仪式化乡土游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多走的是“开发性保护”的路子,之所以保护是因为它还有利用价值。不可否认,乡土游戏这种迎合大众的发展模式确实对其自身存在与发展有一定作用,但抛却其他从上述两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大众文化对仪式化乡土游戏的一种变相挤压。

2.1市场与消费的时代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促进乡村“民工潮”的兴起,未离乡的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也与现代市场经济密不可分,村落不再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封闭村落,慢慢地从原来的“乡土中国”进化。“从这种意义上看,中国的农民和农村现在更多是捆在市场上,而不是捆在土地上。就整个中国而言,已经是‘市场中国’了”[3]。与此同时,社会精英阶层分化,对社会的控制逐渐减弱,迎合现代人需求的大众文化兴起。“所谓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4]。大众文化所包含的商业化、世俗化、碎片化、虚拟化的文化内涵冲击了农民传统的价值观,“一切宜于移动的、轻便的、一次性的东西,都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所有妨碍迁移的负累之物都被尽可能地摆脱”[5]。快餐文化的侵袭,使得无功利性的、自然的、实在的、具有精神内涵性的日常性乡土游戏逐渐遭到冷落。

2.2被替代的乡土游戏活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代娱乐设施进入乡土社会,并改变着乡村人民的生活观念。媒体传播手段的发展使电视等设备进入农民的生活,人们大多更愿意守在电视机面前而不是去外面游戏;商品化的玩具盛行,使人们更愿意消费现成与新鲜感而不再自己动手做玩具;虚拟的游戏活动取代儿童现实的游戏活动;大众文化盛行促使儿童成为孤立的个体,乡土游戏活动失去了群体的依托。同时也促使仪式性乡土游戏在现代社会的功利性中,作为一种地方经济发展资源被挖掘出来,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与大众消费需求,使发展利益替代了游戏精神。

2.3失落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动词,它生产出了诸如象征‘符号’价值观‘叙事行为’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之类要素,并为这些要素之间发生各种关系而提供场所、条件和背景,也为不同的文化要素的展现提供可能性。这些要素成为文化空间得以生存与传承的重要保证。”[6]而乡土游戏活动下的文化空间的物质形式就是那些承载着游戏记忆的游戏场所与游戏工具,如今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消失与异化。村落空间形态在乡民的行动中迅速变化,特别是80年代以后,原来以祠堂为中心的建筑结构到插空的紧凑格局再到以交通路线为先的建筑行为,致使祠堂聚众能力削弱,原来一到晚上聚集少年练武的公馆戏台变得冷清,充满村民集体游戏记忆的空地被建筑覆盖,抽陀螺,跳飞机图的晒谷坪搬到了自家楼上,躲猫猫的巷子拆掉了。曾经寄存着乡村儿童一切想象的空间,被那些冰冷的事物所取代;与此同时,制造业发达的现代文明,制造出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玩具,致使传统的玩具制作手艺面临失传的境地,乡土游戏失去了依凭。经济的发展承载农民脱贫致富的梦想,为达目的而不遗余力,而当富余成为现实,建立也往往伴随着毁灭。随着那些满是文化记忆的符号的消失,人们迫切想摆脱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却遭遇如孙立平所描述的断裂时代,从熟人社会的联结进入一个分散的状态,造成乡土文化的失落。

2.4遭受挤压的乡土游戏文化“大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文化,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通过取悦大众而赚钱”[7]。而商业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正是作为传统乡土文化的乡土游戏发展的制约所在。游戏活动商业化,游戏活动有专门的人士来组织进行,“节约”了游戏活动的时间,但却疏远的游戏的人,导致游戏群体分散化;游戏的玩具商业化,意味着现代玩具的泛滥,人们沉浸在各式各样的玩具海洋里不亦乐乎,便不会再浪费时间和精力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没有付出情感与精力的玩具,也就无珍惜可言了;甚至游戏的伙伴也被商业化,那些电子游戏制造出一个个虚拟的伙伴与对手,人们在游戏中尽情地厮杀与发泄,游戏过后却还是孤身一人,情感无从寄托。这些都是大众文化给游戏活动带来的负面效果,而这些效果恰恰符合现代人的价值取向,于是日常化乡土游戏在坚守传统的过程中遭到无情的挤压;仪式化乡土游戏在商业化进程中,从传统的神圣化乡土社会活动变成一种走过场的商业文化活动,遭受“神”与“形”的分离,逐渐迷失自我。

3.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乡土游戏逐渐衰退,这让我们深思。乡土游戏曾作为乡土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农民对于自身的文化变迁是非常漠然的。然而,在知识分子的想象中,农民正遭遇着文化认同危机,他们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与尊严”[8]。伴随乡土文化的变迁,农民丧失生活的意义与尊严只是知识分子角度的理解,对于农民来说并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因为生活是农民自己定义的,由于农民的“有限理性”[9],其选择具有片面性。但是乡土文化确实还有其存在的必要,从乡土游戏的社会价值方面来看,现代社会所创造的大众文化弊端正在逐步显露,在乡村,可以通过传统来弥补,乡土游戏可以增加人际与社会互动,将分散的现代社会凝聚在一起,进而填补现代村民因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所带来的精神空虚,将村落建成有集体空间记忆的聚落而不是冰冷的建筑群;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乡土游戏所具有的生活教育价值无可替代,再加上中国乡村学校体育建设滞后的现状,儿童应该用乡土游戏充实他们的生活而不是电视与电子游戏。不管是从文化角度还是从教育角度出发,乡土游戏的发展都需要一个乡土游戏资源全面统合的环境。仪式性的乡土游戏,因经历开发性保护,暂时停止的衰落的步伐,然而这种政府或商业主导的行为,对乡土游戏文化内涵的传承保护有限。仪式性乡土游戏是乡村人民的精神归宿,承载着村民的精神信仰,只有贯彻村民自行组织、自主发展的理念,才能在活动中传承乡土游戏的精神内涵,当然,也少不了政府的引领。而日常性乡土游戏,因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生存环境遭受严重打击;因此需要为其创造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使其价值得以继续为乡民所受用。这需要统合包括乡土游戏精英、游戏空间与游戏文化在内的村落游戏资源,联合乡村小学的群体、环境等资源,对乡土游戏活动进行重构。然而最重要的还是村民的文化自觉,形成对乡土游戏及生活观念的正确认识,才能将乡土游戏文化持续地传承下去。

4.结论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异常迅速,物质文化的丰富使得大众文化的兴起,乡土社会也在这样的变化中演化。而大众文化是一种与乡土游戏文化内涵背道而驰的文化,因此,乡土游戏在大众文化的侵袭下发展异常艰难,大众文化盛行导致乡土游戏活动被替代、游戏空间遭受挤压从而使乡土游戏文化面临没落的境地;现代乡土社会虽然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却在遗忘传统的过程中失去精神归宿。因此必须统合乡土游戏资源、加强文化自觉,使乡土游戏在现代社会更好地保护与发展。

作者:罗红英 罗湘林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众文化挤压下的乡土游戏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dzwhlw/68309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