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论文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23 03:08:13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论文

艺术和文化就基本特征来说是自由和超越。无论是艺术品的创作还是艺术品的审美都展现人所特有的本质规定性,即自由。霍克海默在《批判理论》的《艺术和大众文化》一文中,一开始就强调艺术的这一特性。“人类,就其没有屈从于普遍的标准而言,他们可以自由地在艺术作品中实现自己。”“艺术作品,在使被践踏的人们强烈意识到自己绝望的同时,还使他们感到义愤填膺的自由。”艺术体现了自由原则和创作原则,它是独立个体不可代替、不可重复的创造,真正的艺术品具有不可复制的个性。艺术品的超越性则是指艺术对于现存的和给定性的否定,“反抗的要素内在地存在于最超然的艺术中。”在艺术中,个性摆脱了作为社会成员的现存责任,又依据人的自由本性设定了与现存的异化世界所截然对立的理想境界。因此艺术具有了超越性和革命性力量。从这两个特性来看,真正的艺术应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的最深刻的体现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内驱力。但是,当人类进入发达的工业社会后,“与艺术有关的个人王国已连续不断地受到威胁,社会就要取缔它”,艺术走向了异化,“人类已丧失构造出一个不同于他生存的那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的能力,那个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艺术世界已是面目全非,自由的艺术变成了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艺术的自由本质完全被扼杀了。

正是怀着对文化价值危机的深深忧虑,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这种异化了的文化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希望人们能在痛定思痛后,“也会默默地相信真理,不信谎言。”他们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文化呈现商品化趋向,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霍克海默认为“商品化”是工业文化的第一特征,他对之抨击也是最多的。在他们看来,在资本主义商品制度下,文化艺术已经同商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接受为价值规律所统摄,纳入了时常交换的轨道,具有共同的商品形式和特性。他们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指出:“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异的现象。”阿多诺在后来对文化的商品性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批判,他提出“音乐拜物教”。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被交换价值所取代,消遣成了娱乐工业的意识形态。艺术品完全可以像其他产品一样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门类,可以购买,可以替代。大众文化的这种商品化特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艺术同现代技术发展提供的大众传播媒介相结合,使得批量生产和普遍传播成为可能。“文化用品是一种奇怪的商品。即使它不再进行时,它也完全接受交换规律的支配;即使人们不再会使用它时,它也会盲目地被使用。因此,它与广告融合在一起。在垄断权力下边,它越是表现得荒诞无稽,它就变得越有威力。这些动机都是有充分的经济根据的。人们要明确地生活,就不能脱离整个文化工业,为了克服消费者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和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的精神状态,就必须产出大量的文化用品。从文化用品本身来说,它们也是要求大量生产的。广告宣传是使文化用品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艺术与广告的紧密结合,使艺术丧失了创造性。创造性是艺术应有的风格,而工业文化中艺术风格就是对它应有风格的否定。

2.大众文化呈现出标准化、齐一化趋向,艺术失去了作为文化本身应具有的个性。以现代技术发展为背景的大众文化具有大批量生产、无限度复制的特征,致使现代艺术产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越来越趋向相同,大众文化不再具有真正的艺术品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个性。“在垄断下的所有的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文化工业技术,只不过用于标准化和系列生产,而放弃了对作品的逻辑与社会体系的区别。”“现在一切的文化都是相似的。电影、收音机、报纸、杂志等是一个系统。每一个领域是独立的,但所有领域有是相互联系的。甚至政治上的对手,他们的美学活动也同样颂扬铁的韵律。”文化工业中的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齐一化,一方面使艺术品成为了无个性的模仿和标准化的批量复制,艺术的个性,创造性消失,另一方面也扼杀了欣赏者的自由性和想象力。按照同一个模子造出来的文化使人也变成了同一模式的人,存在着普遍的“个性虚假”。技术的发展和统治使每个人的每一种进步又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而“在文化工业中,个性之所以成为虚幻的,不仅是由于文化工业生产方式的标准化,个人只有当自己与普遍的社会完全一致时,他才能容忍个性处于虚幻这种处境。从爵士音乐典范的即席演奏者,到为了让人们能看出自己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得不仍用卷发遮住眼睛的演员,都表现出个性的虚假。”

3.大众文化具有强迫化趋向。文化产品在对时空获得更强占有性的同时,对接受者产生了更大的强迫性。它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作人提供给他的东西”,具有一种强制性,剥夺了人们选择的自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现代人虽生活在一个民主的时代,但大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却是单向的,个人很难有能力反过来影响到文化工业的生产和传播。他们以电话机和文化工业中的收音机的区别为例进行说明。电话机仍还允许用户扮演主体角色,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无线电广播看起来是民主的,但它把所有的参与者都变成了听众,并且命令式地要求他们收听对所有人恰好是一样的节目。它缺少选择,不能对话。工业文化对人的这种控制还是无所不在的。所有的人从一开始起,在工作时,休息时,都要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文化工业的每一个运动都不可避免地把人再现为整个社会所需要的样子。大众文化这种强迫性严重限制了人的思想和想象力。“今天,文化消费者的想象力和自发性之所以逐渐萎缩,决不能归罪于心理机制。文化产品本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声电影,抑制观众的主观创造能力。这些文艺作品,虽然能使观众迅速理解它们的真实内容,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如不能摆脱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许多掠过的具体细节,那么,它们就制约了观众的能动的思维,从而也抑制了观众的想象力。”

4.大众文化具有操纵化趋向,带有深深的意识形态色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标准化在消解艺术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它的消遣娱乐特征又消解了人民对现实的不满及超越。这对于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履行着一种操纵意识的控制职能。“艺术的要求,始终也是意识形态的要求。”文化工业带给人们的是消遣,而消遣的真正意义是为社会辩护,因为快乐就是赞同。消遣就是不要去思想,忘记痛苦和忧伤。消遣是一种逃避,不仅逃避恶劣的现实,而且逃避最后一点反抗思想。“家庭的逐渐瓦解,个人生活进入闲暇的转变,闲暇进入管理细节的常规程序的转变,闲暇成为棒球场和电影畅销书和收音机的消遣的转变,这些转变会导致人民内心精神性的崩溃。很久以前,文化就被这些驾轻就熟的乐趣取而代之。因此,它已呈现逃避现实的特点。人们,内心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已成为保守的因素。”

在消遣的操纵控制下,人民虽也可以发泄对现存制度和现实的不满,但却毫无斗志,不能从根本上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同时,文化工业还营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在那里似乎一切真实的不平等都消除了,每个人都成了类本质,可以随便替换另一个人。“文化事业恶毒地使人体现为类本质,每个人只是因为他可以代替别人,才能体现他的作用,表明他是一个人。他本人作为个人,是绝对可以代替的,是纯粹虚无的,”在文化工业虚拟的世界里真实的痛苦通过想象的置换被真实地掩盖起来,心酸的泪水变成了自慰的微笑,世界是美好的,希望在明天,这是文化工业最终要告诉人们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四个批判维度深刻地揭示了在工业时代,文化工业的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强制性等特征,压抑了主体意识、个性、创造性、想象力,压抑了主体的自由开拓和自由选择。“原本最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走向了异化,它不仅不再是人的创造本质和个性的确证,而且本身成为统治人、操控人的力量,成为人与现实认同的中介因素。”他们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对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思,是第一次全面而又深刻地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批判。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中国当今大众文化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的解放引起了文化领域中的变革,文化从政治的附庸中解放出来,这为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为大众文化奠定了经济基础;电视、电脑、MP3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则为大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这些基础之上,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大众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造就了我国经济领域的新兴产业。但是,在这欣欣向荣的背后,同样存在着类似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批判和揭示的大众文化危机。纵观目前中国的畅销小说、电视、电脑、网络等,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所传播的大众文化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以下特征:(1)商业性。文化艺术品的价值不再由其本身应有的价值决定,而是由交换价值、票房价值来决定。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艺术的创作越来越媚俗化,为了商业利润,吸引大众的眼球,不惜炒作自己的隐私、身体;(2)麻痹性。在相当多的大众文化作品中,因为不再追求终极意义了,审美变成了感官上的直接享乐、生活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多样性实质是单调空虚,生存的根本性伤痛成为物质世界的愉悦性表演。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对现实的一种平庸补偿,很少去启发现实的意义。(3)强迫性。面对人在现代社会时常体会到的痛苦、空虚、无聊、寂寞,大众文化可以用微信、微博、QQ等来进行疗治。大众文化带给人们的这种暂时的解脱让人们越来越依恋它,电视剧、网络游戏、电影等成为了人们闲暇时间里的主色调。(4)同一性。在商业目标的驱使下,大众文化的创作缺乏了应有的灵感,而只能复制、抄袭,造成了电视剧、电影等作品中情节的千篇一律,无个性化、民族化。大众文化的这种发展方向与本真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背道而驰。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为我们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资源。我们要避免“拿来主义”,把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直接进行“话语平移”,照搬照抄,无视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或是“否定主义”,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彻底否定了大众文化。我们应该基于中国大众文化的实际情况,正确应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精神来重新审视和反思大众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批促进,使中国的大众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红梅单位:德宏师范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dzwhlw/66874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