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电影中的反抗和屈服范文

浅谈电影中的反抗和屈服范文

时间:2022-01-22 09:54:44

浅谈电影中的反抗和屈服

内容摘要:《蓝风筝》这部电影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田壮壮的作品,和其他的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一样,这部电影同样把视角放在了对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的刻画上。相比于其他几部刻画政治运动的电影,《蓝风筝》则更显得平和与真实。在那个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肆意风行的年代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总是显得很微不足道。《蓝风筝》除了给我们呈现了那个年代的政治运动给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造成的影响外,也在很大程度上也表达了一种反抗精神,以及又在时代面前不得不屈服的无奈。

关键词:蓝风筝;反抗;隐喻

一.情节设计和人物刻画方面

(一)主线情节:三次婚姻,三次抗争

《蓝风筝》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我国1953到1967年的历次政治运动对一家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命运造成的巨大转变的故事。电影是以一个小男孩铁头的回忆来展开,分别向我们呈现了其母亲陈树娟三次婚姻的开始与终结,铁头母亲的每一任丈夫也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政治运动,这三次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正是代表了陈树娟对现实的反抗。其中陈树娟与第一任丈夫林少龙的婚姻是在反右运动这段时期中。林少龙本是单位里老实本分的一份子,只因为在一次揪“右派分子”会议中出去上了趟厕所,回来就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继而被派到北方去劳改,后来在劳改过程中被砍倒的大树压死了。对于林少龙来说,他被划为“右派分子”是完全没办法躲避的事情。甚至后来他在死之前都没有反应过来,“被砍倒的大树压死了,死之前都没能哼一声。”开会途中去上个回来就被划为“右派分子”,这是多么的荒诞和讽刺,然而这正是那个年代经常发生的事,普通人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提心吊胆的生存。其实在此之前电影中早就交代了那个年代里意识形态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和压迫:铁头的母亲陈树娟当时正准备和林少龙举行婚礼时传来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因而铁头父母亲的婚礼被迫推迟了十天。在电影中,广播传来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旁边一个老太太问“那什么大林的是谁啊”,而其他人立即叫她闭嘴,众人喜悦的笑脸瞬间变为一种夹杂着不安神情的脸,并纷纷走开。在那种意识形态充斥整个生活空间的环境下,人们能做的只有屈服,有的时候甚至连话都不能乱说。不过十天后,铁头父母亲的婚礼还是如期进行了,这样平静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林少龙的死。林少龙死后,陈树娟并没有对现实低头,她仍然向往美好平静的生活。铁头母亲的第二任丈夫李国栋则对应了时期和三年困难时期。李国栋本是林少龙的同事,只因为在反右派运动中迫于压力写了揭发信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林少龙被错化为右派,后来林少龙死后,李国栋由于愧疚和后悔而不断照顾铁头母子,并成为了铁头母亲的第二任丈夫,铁头也亲切的称呼他为“叔叔”。而正是铁头口里的这个“叔叔”帮助他们母子度过了最艰难的那几年。然而好景不长,时期的工作压力和辛劳以及三年困难时期的艰难使得这个坚强的男人再一次倒下,正如铁头所说“叔叔得了重病,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后就死了。”现实再一次给了陈树娟的婚姻当头一棒。尽管铁头母亲的前两次婚姻都以悲剧告终,但她依旧没有向现实屈服,还是“不顾大姨和家人的反对”嫁给了一个北京高官吴雷生,“说是为了我好”。铁头母亲的第三任丈夫代表的则是“”这个时期。吴雷生是大姨的一个战友,据说还打死过几个鬼子,但这并不能引起铁头对他的好感,甚至他心里对母亲也产生了许多的不满,并称呼自己的母亲是“保姆”。铁头母子本以为可以从此平静的过日子了,然而好景不长,“”的到来使得吴雷生被贬为重点批斗对象,并由此引发心脏病而死。虽然在此之前吴雷生为了保护铁头母子而和陈树娟离婚,但他们仍旧逃不过政治环境这只手,铁头在看着母亲被众人带走时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想要把母亲拉回来,甚至拿起砖头愤怒的拍向一个红卫兵的脑袋,然而结局却是,母亲依然被带走,自己也被打的遍体鳞伤。直至陈树娟被带走,她的反抗也由此画上句号。

(二)普通民众形象的刻画上

在前面我们谈到电影主要是以铁头母亲的三次婚姻而展开,当然除了这条主线外,电影中还刻画了其他许许多多平凡人的命运,他们的命运和陈树娟的婚姻一样,在不幸前反抗,也在不幸后屈服。首先是铁头的大舅陈树声。陈树声本是国民党的一个军官,他本来应是人们针对的焦点,但由于其患有眼疾,视力每况愈下,不过所幸有此眼疾,才使得他能够免得在后面的政治运动中遭受患难。到了最后,陈树声的眼睛则完全失明,他看不见当下发生的一切,看不见这个时代人们到底在经历着什么,其实这种“看不见”的逃避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一种对现实的屈服。第二是陈树声的女朋友朱瑛。她本是文工团的话剧演员,因一次不同意和团长跳舞而被化为右派分子并被送至监牢。期间团长派人过来问朱瑛要不要回到他身边去,她选择了拒绝,后来就被划为“反革命分子”。在这种环境的压迫下,她有过反抗,她对团长的质问“要不要回去”的拒绝似乎更是在诉说对时代的不满,在表达对那种社会氛围的反抗。最后她的反抗还是以悲剧告终,“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出来,他们说,等我老了丑了,就会把我放出来了。”第三位是蓝太太。影片中的蓝太太可以说是最老实本分的一个人了。她深谙生存在当时政治环境中的不易,因而在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蓝太太为了避免自己被针对,主动向上级合并了自己的小卖铺,然而她头上的那个“地主”的头衔却一直没有人为她撤掉。后来她为了迎接他的小儿子回来,用平时省下来的面蒸了一笼馒头,但此举却在别人的眼里是搞“资本主义”并没收了她的馒头,说是“放坏了也没人吃,就是给你一个教训”,尽管她千般证明这是她自己“从嘴里抠出来省下来的面”。

二.语言、色彩和隐喻方面

(一)语言方面

电影中除了在情节设定和人物刻画中体现出一种在政治环境下的反抗精神外,在电影的语言方面也表现了对压抑的政治环境的抗争精神。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就表现在“风筝坏了糊个新的”这句话里。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次。第一次是在电影的开始部分,当铁头和几个小男孩在屋顶上挑挂在树上的风筝时,林少龙说“那个不要了,我给你糊个新的。”这是在林少龙还活着的情况下,风筝坏了还可以再糊,这是一种反抗的表现;而到了后面,吴雷生和他的孙女玩风筝时被挂到了树上,小铁头也对她说“给你糊个新的”,然而这个承诺到最后也没有实现,而会糊风筝的林少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被这种政治运动所杀死,所以没了会糊风筝的林少龙,“糊个新风筝”这句话也成了一种奢望,在面对政治运动带来的伤害时,人们有时候是如此无奈和软弱无力。另外,整部电影中的语言都是一种日常和平淡的风格,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电影的叙事风格一样,静静的把那个年代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似乎就在表达着一种抗争:那种政治环境造成的影响就是这么真实,政治运动给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带来的伤害就是这么大。

(二)色彩与环境方面

所谓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即存在于人们身边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事物,社会环境则包括了人类生存和活动范围内所有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总和。而要更好的表现出环境的真实性,色彩的运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蓝风筝》这部电影中,蓝色是主要的色调,蓝色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种冷静和理智,导演选择蓝色为主要色调则是想把那段特殊年代的历史真实的呈现给人们;蓝色也代表阴冷和抑郁,影片中塑造的单调的淡蓝色调也代表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的面貌。当然,影片中同样有一些鲜艳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红色主要出现在电影中林少龙和陈树娟婚礼的那一部分中,黄色主要出现在铁头一家过年那个情节中。在中国社会,婚礼是人们非常看重的一个仪式,当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不例外。尽管林少龙和陈树娟的婚礼由于斯大林的逝世被延期,但这依旧没能减少人们在婚礼上的喜悦之情。红色作为一种有力的色彩,代表着热情和冲动。在当时那种被意识形态所笼罩的社会中,在那种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沉寂的氛围中,红色的出现一方面法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人们心中的一点反抗,是一种想要打破这种死寂氛围的尝试。这里类似于《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一个镜头,全片都是黑白的色调,在中间的环节突然出现小女孩红色的围巾,这抹红色在整个黑白色调中非常突出。和《辛德勒的名单》里的红色是在表达对战争的不满一样,这里的红色则是在表达对死寂社会氛围的抗争。

(三)隐喻方面

《蓝风筝》这部电影中也充斥着很多象征性的事物。其一是风筝。风筝这个意象是贯穿整个电影的轴心,是电影的主心骨所在。影片从风筝开始,也是从风筝结束。从表面意义来看,风筝看起来是个很自由的事物,可以翱翔在天上,然而它始终逃脱不了牵住它的人们手中的线。电影中另有很多次塑造了一种风筝被弄坏以及风筝被挂在树上取不到的情节。从某种程度上看,风筝似乎就代表着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尽管可以有自己的规划和安排,却始终被时代和政治环境这条线牵扯着。当风筝破了时,林少龙会糊一个新的给铁头,就像是在政治运动中人们的生活收到创伤后还会换一种方式继续下去。影片的最后当铁头母亲被带走,铁头被打伤在地看着挂在树上的破旧的风筝,他已经没有办法再去拾起它或修好它,风筝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另外还有那个断了头的瓷马。这个瓷马本是李国栋送给林少龙和陈树娟的结婚礼物,却在当天摔在地上,摔断了脖子。这似乎是个隐喻。在当时政治动荡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随时被环境所累,瓷马被摔断了头正对应了后来林少龙的命运,尽管他们用心修补并把马头重新粘上,却始终逃不过环境带给他们的宿命,修补瓷马的这种反抗并不能有所作用,最后的结局还是对现实屈服,正如林少龙的死。

三.结语

《蓝风筝》通过平平淡淡的诉说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运动给普通人命运带来的改变,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们往往会随着它漂来漂去,在面对不幸时也会有反抗的尝试,也会有对美好的憧憬。尽管因为此电影田壮壮被封禁了十年,不过也许那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张晓,王妍.浅谈《蓝风筝》中的色彩[J].

[2]张祖群.后时代的死亡哲学《蓝风筝》探析[J].

[3]李典.题材电影的思考:《蓝风筝》———折翼的翅膀[J].电影文学,2008,(18).

作者:李睿诗 单位:武汉市第六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电影中的反抗和屈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dyyspxlw/7108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