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及品牌培育范文

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及品牌培育范文

时间:2022-09-21 09:57:52

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及品牌培育

一、河南文化资源的类型

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民俗资源、文物资源都十分丰富。

1、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我们习惯上把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郑州和安阳称为我国的“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其中的四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河南,特别是沿黄河两岸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区一直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的重心。其中,洛阳先后有九个朝代在此建都,古代科技、文化、文学、哲学、艺术等重大发明创造,大都与洛阳有关。而开封作为“七朝古都”,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胜景,北宋时期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郑州作为古都的历史同样悠久,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就生于郑州新郑,郑州登封也曾作为“夏”的都城,是中国最早的城邑。安阳也是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殷墟文化极具特色。而商丘则是商文化的发源地,南阳作为军事重镇,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如秦国的百里奚、越国范蠡、西汉霍去病、东汉刘秀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2、河南历史文化名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5000年文化的源头大多都要追述至此。从先秦诸子、宋明理学,到天文、医学、文学、宗教,特别是四大发明、唐诗、宋词,都与河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河南也是我国历史上名人辈出的地区。此外,12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社会中心始终摇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和陕西。因而,这一时期,河南和陕西在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学、建筑、冶金和铸造、工程等领域里也一直占有领先的地位。

3、河南姓氏文化河南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中华姓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其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2,占4820的38%。在姓氏拥有人口的数量上,河南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按照相关的人口资料统计,当前按人口多少排列的有120大姓,全国有11.7亿人姓这120个姓。在120大姓中,全部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4个,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6个,占120大姓的80%,占全国汉族人口的97%。如果减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于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比会有所下降,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总数是1832个,减去96个,还有1736个,这样看来,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比仍在80%左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多在河南。

4、河南宗教文化河南宗教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众多,拥有非常丰富的景观和文物,在中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儒学、佛教还是道教等都在河南留下了大量的寺庙、殿堂、宝塔、雕塑、壁画等名胜古迹、宗教文物以及遗传至今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等等。

5、河南古建筑文化中原地区的古建筑类型主要有古城、民居、宗教场所、衙署、书院、会馆、陵寝、天文台、祠堂、园林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河南已发现和保存较好的多处著名的古城邑、古长城及关隘。第二类是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气息的民居宅第,即一般民众所建之宅第,包括富家的庄园、故居和普通百姓的住所。如明清时展起来的巩义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开封市的刘家大院、安阳市的马家大院、博爱县的苏家作民居群、项城县的袁家大院、原阳县的夏家大院、商丘县城内的壮悔堂民居等。第三类是衙署,河南现存衙署建筑中,又分府衙和县衙两级,其中以县衙居多。除南阳府衙等比较完整的衙署外,还有些仅存个别建筑物的衙署及相关建筑9处。最后一类是会馆、书院及其他公用建筑。现存河南会馆多为清代建筑,以山西、陕西、甘肃会馆居多。在教育类建筑中,则以书院最为普遍,其中登封城北的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二、河南文化资源的特征

1、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给河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省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仅仅被列入国务院先后三批评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就有洛阳、开封、安阳、商丘、南阳、郑州、浚县七个;另外还有许昌、登封、淮阳、偃师等也都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其次,文物丰富,遗址遍布。河南是我国文物资源大省,目前统计结果表明,地上文物仅次于陕西,居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则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占全国的1/8。同时,历史遗址星罗棋布,仰韶遗址、龙山遗址、殷墟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北宋开封地下城等,都是我国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载入史册,彪炳后世。再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思想家老子、庄子、韩非子,政治家李斯、刘秀、赵匡胤,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宗教学家玄奘,文学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欧阳修,理学家程颢、程颐,军事家岳飞等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另外,独特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也是河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时代特征明显河南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12世纪之前,即北宋之前的时间。从河南各类存量文化资源来看,无论是文化资源的品质还是数量,无论是宗教文化、姓氏文化还是文物遗迹、传统建筑等,北宋之前的时间都是河南文化资源集中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因此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北宋以前的4000多年的时间里,河南基本都处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心。而北宋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东部,或北部地区转移。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河南在之后的千年里影响越来越弱,相应地,文化地位也不断衰落。该时期文化资源的存量锐减,可以说,河南的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历史时代特征。

三、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品牌培育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文化品牌是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更已成为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支撑点。从文化资源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既是观念和视角的变化,更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在这里,我们从文化资源的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的不同阶段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1、初级阶段: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自发转变最初,从文化资源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都是无意识的,自然和自发的。我国2004年才首次由国家统计局在其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对文化产业予以界定,也持续引发了各地政府以及学界对文化产业的关注,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近十年来的事,在这之前,对于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文化品牌的构建大多是无意识的。文化资源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地区之间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资源、传统习俗、经济基础、文化需求等要素的差异导致了文化资源的区域差异。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需要一个资源的市场化过程。只有当文化资源或其某一特质与资金、技术等结合起来,经过劳动创造,才能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在人们认识和重视文化产业之前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初,形成的著名品牌很大程度上属于无意识的建构,比如黄山游览区,泰山游览区、故宫博物馆、兵马俑、龙门石窟等。这些文化资源凭借深厚的历史及文化积淀、久远的知名度和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质,与旅游相结合成为文化商品,在几乎没有任何营销手段的情况下形成知名海内外的文化品牌。此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文化品牌对于文化资源的依赖性很高,或者说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文化品牌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其次,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是无意识的。少之又少的资金支持和政府扶持,在几乎没有营销的情况下,仅凭借着区域文化的魅力完成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品牌的转化。再次,从文化业态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源尤其是具有较强观赏性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结合较为紧密,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文化品牌的价值则主要是通过与旅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的,相比较而言,其他业态还远未出现或形成。

2、文化产业成长期:促进文化资源转化,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区域文化产品竞争的加剧,地方政府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转化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资源的转化,各地也在区域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大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宣传营销力度,提升文化品牌的价值和区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链条中,文化企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文化品牌的构建和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此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有着以下的特点。首先,突出区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文化资源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差异有大有小。一定程度来讲,差异的文化资源更容易形成差异的文化产品,当然也更容易形成区域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其次,注重文化企业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文化企业是文化产品生产的主体,在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文化品牌塑造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创造、展示产品和企业形象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最终的目标的特殊文化过程。再次,注重文化产品的产业化。文化产品生产的链条化是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条之间相互联系、继续加强并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网络。在这个产业网络中,各个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相互依存又面临互相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这一进程,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优势,并逐渐形成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品牌特色。最后,政府在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品牌培育中起到推手的作用。我国文化产业还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甚远,政府的引导重要且必要。

3、未来的发展趋势:品牌和创意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从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文化资源的转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首先,突出品牌,弱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要素,没有文化资源就没有文化产品,然而,另一个与之相背离的事实是文化资源丰富不等于文化产业发达,甚至于很多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其文化资源并不丰富。其次,创意和人才的重要性凸显。文化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同时,创新是品牌的精髓,可以保证品牌的独特性和永久魅力。而无论创新还是创意,核心要素是人才,因为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智慧、智力和技巧。再次,产业集聚效益愈来愈显现。区域文化产业开发中产业集聚产生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好莱坞的电影,韩国的动漫游戏、日本的漫画都依靠产业的集聚体现出了在同一领域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的优势。我国的文化产业开发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在有些地区产业的集聚现象已初具规模如上海的数字出版、广东的动漫游戏、北京的电影行业、湖南的广播电视等。

四、河南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品牌培育的建议

综合来看,目前河南正处于文化产业的成长期,文化产品的资源依赖性较强,文化资源的转化渠道单一,创意还有待于加强,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认为,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中,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1、加快文化市场化步伐当前河南文化市场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条块分割,市场竞争不足,大量同质文化企业之间既无法有效竞争,也做不到专业化合作。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培育文化品牌的市场机制。文化企业是文化品牌培育的主体,目前河南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企业几乎全是国有企业,因此,文化品牌的培育需要国有文化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离不开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真正适应市场的竞争主体。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体制的改革步伐,使得文化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品牌培育才会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也才会使企业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发挥自主性。再者,创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源自于市场竞争,品牌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真正的名牌,真正的名牌产品需要在市场中竞争产生。因此文化品牌的培育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打破条块的分割,铲除地方保护主义,打造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

2、逐步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目前,河南已形成一批颇具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如禹州钧瓷、镇平玉雕、宝丰魔术、民权画虎、平乐牡丹画等。截至2014年4月,河南拥有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部级文化产业基地9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10个以及一批由河南省文化厅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然而,总体而言,河南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企业的小、散、弱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合理的产业规划,为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发挥好导向作用,制定配套的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完善集聚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金融、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等单位共同入驻产业集聚区,形成区域经济综合体。

3、加强创意和人才的培育文化产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意,创意和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独特。许多独特的文化产品,首先是由独特个性和奇异的创造精神所生产创造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好的生产技术。正如刚才所讲,创意的主体是人。因此,文化企业要注重不断培育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发挥人才优势,创造知名品牌。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力量,为企业培养和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帮助,为文化品牌的培育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要破除陈规,引导创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包容性的提高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只要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创意、创新、创造、创举会越来越多,循规蹈矩的创意人才会更少,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会更多。

4、注重营销,提高品牌的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的美国政府也运用各种方式对其文化和文化产品进行宣传,因此,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离不开品牌的传播和营销。例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都是借助湖南卫视和网络等现代传播平台,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2013年甚至2014年的重要文化品牌。河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区域文化品牌的营销中,更要重视区域文化特色、内涵和文化品牌价值的挖掘和传播,促进区域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建构。河南少林寺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武术、文化品牌,媒体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电影《少林寺》不仅捧红了李连杰,也让少林寺这一文化品牌享誉世界。此外各类的武术表演、舞台剧如《禅宗少林音乐大殿》等均以不同的形式阐释着少林的文化内涵等。同时,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上,政府应扮好职业推销员的角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对名牌进行推介和宣传,是创建和发展名牌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各种文化经贸活动,主动地、有计划地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和推荐文化名牌,利用政府的权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品牌的社会影响。另外,政府还可以利用采购活动的示范带动,树立本土品牌产品的形象,扩大其影响,唤醒民众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土品牌的创建和发展。

5、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不仅如此,政府还要引导文化企业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政府要集中力量,研究制定符合河南实际的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并做好文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各地在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中扶持一批文化企业,帮助、扶持、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色和优势的文化品牌。其次,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技术、产业政策以及人才支撑等多个方面,积极扶持文化品牌的发展。对于一些有市场前景、有科技含量、有社会效益的文化企业和名牌产品,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在产业政策上,支持拥有名牌产品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合并、租赁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并帮助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实现战略重组和上市,推动文化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最后,完善法律法规,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版行为,积极引导民众消费正版文化产品,鼓励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品牌的成长。

作者:侯燕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及品牌培育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ctwhlw/6792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