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

网络资源论文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第1篇

(1)现场通过sitemaster测试发射和接收通路驻波比,并通过后台驻波比测试进行对照,两处测试的驻波比值都要满足要求。从功分前后对比来看,功分后驻波比会有0.02~0.0dB的提升,如表1所示。只要功分器品质好、连接工艺做得好,对驻波比影响不大。(2)使用功率计,测试两个发射口的输出功率是否相近且大小近似为输入功率的1/2左右,如果出现功率一大一小的情况,应及时检查接口连接或功分器自身是否存在问题。(3)进行前后DT和CQT测试,重点关注下行接收电平、质量和切换等指标,并通过测试人员直接拨打电话感受话音质量的好坏。(4)提取后台测量指标,对比功分前后上下行接收电平、质量等级分布情况、IOI干扰情况、话务量变化等指标。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功分器能正常安装。

2后期维护

从2011年工程中大量采用功分器的使用情况来看,使用功分器的情况还是比较正常的,并没有出现合并扇区大量驻波告警或指标普遍异常的问题,在高速等交通干线沿线安装的功分器也没有出现切换异常等问题。后续维护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扇区合并相关资料的记录。(2)日常关注基站的话务量变动、呼建、掉话、切换等指标情况,利用MR测量,获取上下性接收电平、上下行接收质量分布、TA等信息。(3)定期调取扇区驻波比值、主、分集接收电平值,若出现驻波异常或主分集异常,再安排代维按天馈故障处理流程去排障。

3BBU合并

目前基站大都采用BBU+RRU的方式,中兴BBU在一块FS板、一块UBPG板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连接6个RRU,支持12个逻辑载频。通过BBU合并,可以节省BBU硬件资源。

3.1GSM900基站与GSM1800基站共机房站点BBU合并对于GSM900基站与GSM1800基站共机房的站点,可以考虑进行BBU合并(如图1所示),节省一个BBU。对于RRU比较多的情况(比如超过6个),可以扩容一块FS板的方式来增加6个光纤端口,解决BBU与RRU之间的物理连接端口不足的问题。

3.2相邻基站进行BBU合并(被合并基站为单RRU的情况)目前中兴要求BBU与RRU之间的光纤连接长度理论上不超过10km。只要合并的两个物理站点之间存在直连光纤,就可以考虑进行BBU合并(如图2所示),使用一对纤芯将远端BBU+RRU基站改造成RRU拉远扇区。

3.3相邻基站进行BBU合并(被合并基站为多RRU的情况)实际中可能遇到远端基站有多个RRU的情况,如果每一个RRU都用一对纤芯与主BBU相连,必然造成光纤资源的浪费。可以考虑将被合并基站的RRU改造成级联的方式(如图3所示)。实际工程中,中兴支持最多4个RRU级连。

4拆除基站或扇区

随着新站以插花的方式开通,新、老站之间存在站距过近的情况;在开通部分GSM1800基站之初主要是从分担话务的角度考虑,随着话务的降低,特别是WCDMA网对GSM网话务分流的影响,GSM900与GSM1800共站站点存在其中一个网话务偏低的情况;部分室分站点由于仅仅覆盖电梯或地下室,也存在长期超低话务的情况。在充分评估的基站上,拆除基站或扇区,提高资源利用率。

4.1拆除站距过近站点统计现网中站距过近(比如两站直线距离小于100m)的基站,在充分进行话务评估、DT和CQT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基站的协同天线调整、发射功率调整,酌情进行站点或扇区拆除。

4.2拆除超低利用率室分站点根据室分站点的话务量(日均话务量不到1Erl、日总PDCH占用数不到50次)、覆盖场景(仅仅覆盖电梯或地下室,没有覆盖楼层)、重要程度(覆盖低密度居民小区),周边地理情况,酌情进行室分拆除。

4.3拆除重复覆盖扇区筛选出现网中两站站距小于300m,对向扇区方位角偏离正负30°的扇区,在充分进行点对点切换评估(切换次数的多少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两个扇区切换带的大小,即重叠区域的大小)、DT和CQT测试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存在重复覆盖的情况。根据两个扇区的挂高、天线对应覆盖区的入射角的优劣,选择其中一个扇区暂作为保留扇区。根据拟保留扇区的天线挂高、天线垂直半功率角,算出所需覆盖距离对应的天线俯仰角,并调整天线。关闭另外一个扇区功率后进行大量的DT和CQT测试,并结合MR数据分析(重点关注接收电平与TA分布),结合投诉跟踪情况,最终达到拆除重复扇区的目的。

4.4GSM900与GSM1800同覆盖站点或扇区拆除计算出GSM900与GSM1800基站共站站点话务分担比例,如果其中一个网的话务量远远小于同扇区的另一个网的话务量,可以将低话务扇区暂列为待拆除扇区。进行锁频DT和CQT测试,确认拆除一个扇区后,另一个扇区的覆盖能否满足要求。关闭待拆除扇区功率后,提取MR数据,重点关注接收电平与TA分布,分析下行电平小于-90dBm且TA为0或1的采样点数占小区采样点总数的比例,判断是否为弱覆盖小区及弱覆盖程度。结合投诉跟踪情况,最终达到拆除GSM900与GSM1800同覆盖站点或扇区的目的。

5案例介绍

根据上述思路和方法,在龙岩联通开展了实践,仅2013年下半年以来,龙岩联通就调整出价值110万元的基站硬件,如表2所示。

6结束语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第2篇

用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用户的需求,基于对当前用户行为的分析与研究,可预测用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为,提前预知潜在的通信需求和规律,主动地完成无线资源配置。用户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示用户与用户之间关系的静态用户行为,另一种是用户动态行为。静态用户行为挖掘,注重用户组织关系的预测,而动态用户行为挖掘则注重用户轨迹的分析。

1.1静态用户关系预测

静态用户关系预测是指通过研究非直接关联的两个用户之间的相似性,估计这两个用户发生关联的可能性。目前基于复杂网络的链路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静态用户关系的预测。链路预测模型如图1所示。用户之间存在着串联的关系链,被称为复杂网络中的拓扑路径,用户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取决于拓扑路径对用户之间相似性的传递能力。基于复杂网络的链路预测方法是通过研究用户端点之间拓扑路径对相似性传递的影响来实现预测模型的构建。如果两个端点之间信息传递的能力越强,那么这两个端点越相似,未来两个端点发生直接关联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数值化表示相似性,预测模型通过对拓扑路径的研究来估计端点之间的相似性S,S值越大两个端点发生连接的可能性越大。根据拓扑路径长度,链路预测算法可以分为: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例如公共邻居算法(CN)、阿达米克阿达算法(AA)、资源分配算法(RA);全局路径相似性算法,如凯茨算法(Katz);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如本地路径(LP)、本地随机游走(LRW)、叠加随机游走(SRW)[9]。各算法的预测准确性可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度量指标进行衡量。虽然基于全局路径相似性的算法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但是复杂度高,实用性差。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和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通过对网络模型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优化算法,并在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际网络上进行验证。代表性网络包括:美国航空网USAir、美国国家电网PG、蛋白质作用网Yeast、网络科学家合作网络NS、爵士乐手合作网Jazz、新陈代谢网络CE、脸书好友网络Slavko、电子邮电网络E-mail、传染病网络Infec、欧洲合作网ES、UC大学社交网络UcSocial、生物链网络FW和Small&Griffith以及Descendants引文网。

1.1.1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基于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仅研究长度为2的拓扑路径。研究两个端点公共邻居的属性,依据“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的原则,公共邻居越多则通过共同好友传递相似性的能力就越强,两个端点越相似。但是传统关系预测算法在不同用户关系网中缺乏适应性,尤其是对用户弱关系性能的差异呈现出较低的敏感性。因此本文在AA和RA算法的基础上,构建增强弱关系的预测模型,以实现更好的预测性能。将OAA和ORA算法在5个代表性网络中进行AUC性能仿真验证,结果如图2和表1所示。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网络都在β=-1时取得最优。但通过调整β,可以准确地找到适合每个网络的最优β。在多数网络下OAA和ORA算法预测准确性优于传统的局部相似性算法CN、AA和RA。

1.1.2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传统的基于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然而,传统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忽略了不同路径组成节点的差异性,而且忽略了路径端点影响力中存在冗余影响力的问题。(1)路径异构性问题的研究在传统半局部路径相似算法中,路径被建模成一条路由线路,两个端点之间的相似性取决于它们之间的路径条数。实际上,路径是由不同属性的节点组成的,应该在路径建模时考虑路径中间节点的属性,给予信息传输能力强的路径更高的权重。据此本文提出了在不同网络中突出路径中小度节点作用,削弱大度节点作用的SignificantPath算法(有意义路径算法,简称SP算法)[11]。设q表示任意一条连接节点x和y的路径,M(q)表示路径q去除端点之外所有中间节点组成的集合,vi表示路径q的任意一个中间节点,ki表示节点vi的度值,P2(vx,vy)和P3(vx,vy)分别表示端点x和y之间长度是2和3的路径集,α∈[0,1]是路径长度的惩罚因子,β是节点度惩罚因子。可以看出,不论α取何值,AUC均在β<0时达到最优,并且最优曲线对应的α远小于1。SP算法突出了较短路径和强信息传递能力的路径,并且相比于传统算法,SP算法的预测准确性在大多数网络中都有明显的改进。(2)控制端点冗余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传统算法在研究端点影响力对端点相似性的作用时,忽略了端点影响力实际存在的冗余问题。冗余影响力不利于准确发现节点的相似性,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控制端点冗余影响力。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通过惩罚无贡献冗余影响力增强预测的准确性和通过抽取有效影响力建模端点之间相似性。(a)通过惩罚无贡献冗余影响力增强预测准确性无贡献关系惩罚(NRP)算法[12]是通过惩罚大冗余影响力突出小冗余影响力以增强预测准确性。首先建模单条路径连通性,设vi表示路径中间节点,|E|表示网络连边集中的连边数,t表示所研究的最长路径长度,P(vi+1|vi)表示从节点vi到vi+1的转移概率,C(x,y)|jl表示长度为l的第j条路径中间节点总转移概率。为了验证NRP算法的性能,本文在9个真实网络中进行了NRP的AUC性能实验以及与传统算法的比较实验,结果如图4和表3所示。可以看出最优值出现在β<1,即β-1<0,说明对无贡献大度进行惩罚可以明显改善预测准确性;相反取值β>0时性能会急剧下降,表明突出无贡献关系会降低预测准确性,并且NRP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算法。说明通过惩罚端点无贡献关系即冗余影响力,可以极大改善链路预测的准确性。(b)通过抽取有效影响力建模端点之间相似性端点吸引节点与之发生关联主要依靠有效影响力。因此端点影响力建模可以采取直接抽取有效影响力的方式,如联合考虑有效影响力和强信息传播能力建模有效路径(EP)算法[13]。通过添加指数参数控制不同网络下路径信息传输能力的差异性,使算法具有适应性并且突出强信息传播路径,即取最优值β>1。则长度为l的所有路径对于信息传播能力的影响为:接着将可达对端的路径条数建模为有效影响力。设|Pathslxy|表示在端点X和y之间长度为l的路径个数,进一步结合长度为2到t的路径总信息传输能力,得到端点X和y之间总的相似性预测模型为:由于存在较长路径贡献小而代价大的问题,而对节点相似性贡献最多的路径长度是2和3,因此仅考虑长度为2和3的路径可以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为了验证EP算法的预测准确性,本文利用15个网络仿真了不同β取值对预测准确性AUC的影响以及EP与传统算法性能的比较,如图5和表4所示。可以看出最优值出现在β>1的位置,并且EP算法AUC准确性要明显高于其他算法。综上说明通过考虑有效影响力和强信息传输能力可以有效增强链路预测的准确性。

1.2动态用户行为分析

除了静态人类组织关系行为外,人类移动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对无线资源调度和分配也非常重要。目前对人类移动行为的研究和预测主要基于统计学和信息技术展开,分析结论表明[14]:人类活动包含两类,其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周期性活动,其二是同社交关系相关的随机跳跃活动。近距离活动多体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周期重复特性,同社交关系关联不大。远距离活动受社交关系影响比较明显。研究表明社交关系可以解释10%~30%的人类活动,而周期性模式可以解释50%~70%的人类活动。依据从签到网站和移动终端获得的数据,研究者们绘制出了关于人群的行为模式。图6是在某城市中某一时刻人群在家中和工作单位的空间位置分布图以及一天中人们在家和工作单位的时间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的聚集性。图7显示的是在某城市中,从中午到午夜时刻,人群移动模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性,白天向工作地点聚集,夜晚向家的方向聚集。图7人们行为的移动模式和聚集趋势(图中的x和y轴数值是与最远距离的归一化相对值)除了在地理和空间位置维度表现出周期性短距离的人群移动行为外,还有受社交关系影响的非周期性长距离行为。人们有时候会因为探亲访友产生出一些非规律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大多是由社交关系引起的。根据人们移动行为模式规律建立模型,预测未来人们发生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位置是非常有意义以及可行的。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根据人们行为的周期性进行预测的周期性移动行为模型periodicmobilitymodel,周期移动模型(PMM)和进一步考虑了社交关系的社交周期移动模型(PSMM)[14]。利用对人类行为的预测来预测未来人群聚集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并引导无线通信资源的分配,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

2用户行为驱动的网络资源配置

由用户构建的社交网络与实际通信设备部署网络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在获取和预测用户行为特征之后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选取合适的预测特征和数据完成实际通信设备网络部署的资源优化配置。

2.1基于小区负载的覆盖容量自优化对所提取的用户行为特征加以利用将有助于提升网络整体的承载能力。因此,可利用对个体用户时间、空间行为的周期性、区域性特征的分析及预测,获取群体用户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的聚集行为。而群体用户的空间聚集行为将直接决定各小区的负载情况,然后基站便可结合各小区负载的差异性进行覆盖与容量的自优化调整。如图8所示,基站可通过对天线配置、发射功率等射频参数进行联合调整的方式,将潜在的业务轻载小区的无线资源通过射频参数调整的方式投射到业务热点区域,使网络资源对用户周期性、区域性业务需求具有灵活的空间流性匹配能力,动态完成对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的用户的流性适配,达到提升网络覆盖容量综合性能的目的。覆盖容量的优化过程需要考虑射频参数的调整对覆盖及容量性能的诸多方面影响。比如较小的天线仰角会扩大本小区覆盖范围而提升边缘用户的性能,但同时也会对邻区用户带来更大的干扰并影响邻区容量。因此,对覆盖容量的联合优化需要兼顾覆盖性能与容量性能、本小区性能与邻区性能的折衷。考虑到射频参数的调整与所达到的覆盖容量联合性能没有直接的映射关系,因此覆盖容量的联合优化更倾向于采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式。根据邻区潜在负载差异及覆盖容量综合性能情况完成对射频参数的自优化调整,并通过对优化经验的归纳总结,提升基站的自主优化决策能力。所实现的网络SINR分布性能及覆盖容量综合性能优化效果如图9、图10所示[15]。经过自优化,各小区的射频参数会由于负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重载小区的覆盖范围较小,其边缘用户将移至覆盖范围扩大了的轻载小区接受服务。并且,基于小区负载的覆盖容量自优化方案性能相较于未考虑负载差异的优化方法得到了有效提升。

2.2基于设备直通协作多播的数据分发策略蜂窝网络所产生的大部分流量是流行内容的下载,例如视频、音频或移动应用程序。鉴于大多数用户行为具有这种共性下载的特点,如果基站把这种具有相同业务请求的用户数据卸载到设备直通(D2D)网络,那么就可以有效缓解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负担,提高频谱效率以及用户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用户行为具有共性以及流动性,并且用户间的社交关系也体现出了用户间的协同意愿,那么把用户之间相同的数据请求通过基站多播方式实现数据分发,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由于D2D协作多播系统是由独立的蜂窝用户组成,用户间的连接关系时断时续。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社交关系相对稳定,因此利用数据挖掘获得的用户社交关系可帮助蜂窝网络建立可靠的D2D传输链路,如图11所示。D2D协作多播网络容量增益如图12所示,该图比较了传统蜂窝数据分发与不同多播半径情况下的平均网络容量累计分布函数(CDF)曲线。由图可知,D2D协作多播算法所达到的网络容量要优于传统蜂窝数据分发算法,并且随着多播半径R逐渐减小,D2D簇内多播速率增加。

2.3个性用户业务服务资源配置在通过预测获取用户个性化特征之后可以根据提取出的潜在业务发起位置及业务需求等个性化特征进行资源的提前预配置。图13所示,用户(UE)经常由A出发到B,并在B点被动的接收一定量的数据(例如B为展览馆,UE为一个管理员,需要接收一定的解说信息,而解说信息会定期更新)。由于UE经常往返于A和B,在网络侧长期的历史信息搜集统计中,可以通过用户关系预测得出UE从A到B之间最常接入的基站集合。根据UE在这些基站中所上报的信道质量历史信道信息,可以预测出UE在经过这些基站时的平均信息速率。同时根据UE的导航信息,可以获知UE在从A到B中所需的平均时间。由于B点接收信息较大,如果等用户A到达B点再更新信息的话,会带来较多的等待时延。为此,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是利用上述预测信息,让UE在B点需要的数据,在预测的中途基站中进行预传输,从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质量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与传统的资源分配相比,基于预测的资源分配可以有效缓解B点处的通信业务压力。提前配置考虑了节能、基站负载等因素,极大的优化了网络的整体性能。同时这种预测提前通信也大大减少了用户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质量。

3结束语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第3篇

造成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共享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足;第二,资料管理分散。这两个原因制约着电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足,造成资料的追踪出现问题,导致后期的维护工作难以开展,降低了资源共享的效率。具体表现为:电信业务的推广,每个阶段都会增加一批新的客户群,由于企业将注意力集中于新业务的拓展中,忽视了对前期业务的更新与维护,造成客户查询和变更业务出现系统故障,且业务变更时无法及时了解新业务的情况,影响资源的共享。在新业务推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突发情况的影响,业务记录会出现不完整或不准确的问题。即便资源实现共享,也会因共享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而降低资源共享的效率。

2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

2.1实行电信网络资源系统由分散到统一的管理中国电信用户众多,这就为分省管理电信网络资源提供了可能。根据电信网络在各省的普及情况,制定符合当地人民生活习惯的电信网络运营方案,对这些运营方案进行系统化的追踪调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业务的维护与更新,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扩展电信业务。实行电信网络资源的分省管理后,电信网络的运营效率由于工作量的减少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按照我国的省市划分情况,将各省的电信网络运营数据统一连接到全国性的电信网络共享平台,通过链接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这种由分散到统一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网络管理系统的负荷,简化系统运行的程序,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实现动态网络资源实时关联电信网络资源的管理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物理层。物理层是指维持电信企业网络运营的固定资产,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应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与维护工作。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对电信网络层的管理主要包括电信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应充分以市场为导向,集中优势资源抢占市场。第三部分为业务层。电信网络的业务层主要进行电信业务的推广,不仅可以增加电信企业的知名度,更是电信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应在完善后台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满足新老客户对电信网络的需求。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物理层、网络层和业务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业务层依靠物理层提供硬件设备,依靠网络层提供软件设备,业务层的发展也为物理层和网络层的维护与更新提供经济支持。实现物理层、网络层和业务层三者之间信息的动态关联,就是要以物理层为平台,以网络层为组织架构,以业务层为依托,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运用物理层操作网络层,完成业务层的业务推广工作。

2.3加强后期的维护工作要加强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后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业务的新颖性有利于吸引顾客,而高效且稳定的网络资源才能留住顾客,也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无形之中增强电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后期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首先,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状态,避免因为公司总服务器连接处松动给用户造成网络不能正常使用的困扰;其次,开通用户反馈系统,满足用户的咨询需求,与用户及时进行沟通,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改善电信网络的管理系统;最后,对支持网络运营的硬件系统定期进行检查,确保配套硬件设施出于良好状态。

3结语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第4篇

结合课堂设计用好网络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制作出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了,这些色彩丰富、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内容往往都会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特别是一些与课文相当协调的音乐,既渲染了课堂学习的气氛,又会促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中。利用计算机直观的视听表达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纯正的口语发音,看真实的情景,身心投入其中,比教师单调地说教要强,因此比起文字教材和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有用的信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五年级(下)《埃及的金字塔》一课,对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第4、5自然段的基础上,一边观看反映其建造过程的图片一边介绍其建造过程,学生既清晰地了解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同时又认识了建造的工具等等,不仅学习了语言,了解了相关知识,同时获取的信息量也大为增加。学生在操作、观察、运用语言所需时间远远少于老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的时间,且学生始终是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学习的,课堂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再比如教学课文《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所记叙的1998年洪灾对于老师来说可谓记忆犹新,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且课文仅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学生对此缺乏兴趣,参与热情不高,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设计,单纯地靠文本,学生恐怕很难实现情景的再现,也就难以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于是,在课堂伊始,我们可以设计播放《惊涛骇浪》电影片断,让学生感知洪水的肆虐与疯狂,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学生内心才能受到震撼,受到冲击,也就产生了进一步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欲望。

因此,结合课堂设计用好网络资源要把握两点:首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紧扣课堂学习目标来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切不可被庞杂的网络教学资源所左右,要知道丰富的资源很容易误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甚至会冲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要始终把握教学的重点,那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有许多完全可以作为课外知识去了解、去拓展,无需在课堂上多费口舌。

依赖学生的学习方法导好网络资源

面对众多的学习资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和个性化的,可以实施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上课伊始,先向学生提要求,说明这节课希望他们完成的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点击网站自学;然后相互协商,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对同一个问题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第5篇

教师首先要感悟幸福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视频资源后总结归纳,针对视频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为了深入理解某一名词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学习预习资料,并在网络课堂上,以便学生提前准备和查阅。在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学习者,不仅学习了视频教学中传递的知识技能信息,感受了教学名师的个人魅力,也使自己在信息内化过程中学会分析、鉴别等,学习后个人情感、理智等得到提升。但是教师和学生的区别是教师可以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结合自身宽阔的知识面、多重的思维角度来引导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这个课程中首先要自己甄别资源,通过资源分析体会幸福,学会让自己幸福的方法,然后才可以在课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积极利用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本案例中宁波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以网络课堂平台作为支撑,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互动交流,教师也可以一些公告和通知,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功能设置达到让学生层层递进式预习。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课堂完成作业,而学生完成的作业可以在系统当中以文件夹的形式进行保存。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外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同时,网络课堂平台是作为学习反思的传播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可以表达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有关幸福的思考,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发表在网络课堂上的反思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或引来更为深刻的思考。如一学生关于对家庭亲情的感恩、对身边同学朋友的感恩的网络帖子引起了其他同学的高度关注,在不断的深入讨论中,学生学会感悟幸福和总结让自己幸福的方法。又如有同学通过网络课堂表明自己想养成一个习惯,他通过每天晒自己的行为表现让同学监督,而这样的行为让身边的同学深受鼓舞,也有同学开始模仿。

课堂讨论以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形式展开

课堂讨论共计有12课时,整个课程中布置了9个话题讨论:BeliefasSelf-fulfillingprophe-cies(实现自我抱负的信念)、Optimism(积极品质)、Appreciation(学会欣赏)、Rituals(习惯的养成)等。讨论的形式以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为主,以班级讨论为辅,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如BeliefasSelf-fulfillingprophecies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最后通过小组推选组长进行总结;而Appreciation主题采用协作学习形式,通过组员的协作分工完成一个演讲汇报或者表演,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而这一难度的增加让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对于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一般是以4~5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整个班级分为7~8个组,因为组数较少,教师也可以不定时的参与其中进行指导。笔者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从每次展示的汇报都可见一斑:语言组织缜密,画面呈现精致,表演声情并茂。

教学评价实行多元化

在多元化方面,主要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由学生自己、教师和其他共同学习者组成,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的内容也不同。源于课程为“幸福课”,幸福是一种自我体会,结合课程实际,自我评价在总体评价中占了重要比例。在这里,自我评价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说明自身在实际中对于幸福的理解,或者在追求幸福中自己做了哪些努力,或者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成果,同时说明自己评价的标准,并给自己一个量化的评价。他人评价主要是教师评价和在小组讨论、协作中其他共同学习者给予的评价,这也是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基本上在一次讨论中会有一个小评价,有时候这些评价是口头上的一种评价,其中包含奖励或建议,有时候是以一种量化的成绩表达出来,在总体评价中,他人评价共计10次,约占总体评价的20%。关于总结性评价,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期论文为评价内容进行的,教师在评价后需要给学生反馈意见,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朝幸福努力。

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的教学实践

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创新的事物,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教学反响非常不错,师生对于其好评度都较高,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做了一些访谈和调查,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和教师是共同学习体,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即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同学生一样也是一个学习者,这一举动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好感,课堂气氛也因此高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其他课程的教师,同时在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在探讨幸福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二)教学内容的来源网络化和优质化,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于国内外公开课的视频品质受到了一致好评:视频中教师的风采,教学中呈现的知识信息及技巧技能,视频本身录制的视频音频质量等让人耳目一新,乐于倾听和观看。在上“幸福课”的学生中有7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教学内容,视频中名师的大家风采、旁征博引以及诙谐幽默深深更是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三)改革的教学方式令教师更具挑战感,学生更具期盼感

如前所述,在教学实际课时分配中,2/3的课堂教学用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分析、利用网络资源,这对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冲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轻,教师作为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需要有更多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即课程为“幸福课”,教师首先将自己变成一个幸福的人才能感动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幸福的人,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内在修为,所以在课程前期,教师的工作量也是非常的大。在访谈中,4名任课教师都表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对自己的挑战,但是对于挑战非常乐意接受,并且愿意扩展到更多的课堂中;而1/3的课堂教学用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内化了学习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小组成员间协作。在学期结束时,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表示乐意用这种形式上课;同时也对未曾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发现有78%的学生期望用这种形式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创意,评价成绩让教师满意

38%学生反映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在幸福的历程上已经进步了很多,增加了追求幸福的信心;42%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大程度上体现自我,发挥自我,整个学习过程较为轻松愉快。从最终的教学评价总体成绩来看,70%的学生让教师感到非常满意,主要源于学生对于幸福的真心体会,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目前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将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后,主要表现在课程学习的自由度安排及对于课程的学习反思上。

第一,视频学习需要放大自由度。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建议:对于目前的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是否可以将课堂视频学习的时间过渡到学生自主课外学习,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自主性,而支撑这种方式的理由为大多数同学对于视频中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事实上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未尝不可,只需给出一个时间范围,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空暇时间自由学习相应视频;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课堂平台预习和作业的功能来督促学生的学习。而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在下一学期的课程中予以实践。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第6篇

教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后,我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杜甫的《石壕吏》、屈原的爱国名言,随后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比赛过程中,孩子们一个个声情并茂、感情充沛。比赛结束后,我让学生谈感想,一个孩子说:“以前,我们总觉得爱国这个词太虚无了,跟我们关系不大,可是读了杜甫和屈原的诗句后,我们又觉得爱国是多么的真实,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圣贤们那颗赤子之心。”可以想见,如果仅仅是学了课内的一首诗,可能还不会一起学生如此深刻的触动,但是,诵读经典让爱国从抽象变得具体可感,把枯燥说教变成娓娓动听,陶冶了学生的情感。

二、积极发挥网络优势,优化育人的方法措施

当前,众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迷失方向,有的甚至走投无路,选择结束生命,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利用网络中的有利因素,渗透语文课程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教师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课程资源,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平时教学中,我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网络资源的搜集与整理等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当代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最后的姿势》一文时,我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询搜集“中国最美教师”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格桑德吉的事迹,然后组织“最美教师事迹报告会”,不少学生听完后深受打动,学生普遍对教师的奉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2.利用网络资源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的相互尊重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课堂内外,我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相互尊重,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完《科学小实验》的指导课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上传到班级的QQ群上交流,学生进行互评。要求他们一定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首先找别人作文的闪光点,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句,如“语句太美了”“人物外貌的描写真生动”等。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了互评互改能力,更学会了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第7篇

1平台的推行需要高校领导与教师的重视

高校推广使用BB平台,需要购买Blackboard教育软件,即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软件能否有效使用,取决于高校领导的发动、支持与鼓励和教师的积极配合,只有双方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才能有效地推行与使用此平台。

2平台的使用与完善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高校教师申请依托BB平台建立了课程网络资源后,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利用,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料便成了摆设,相关教师的付出也付之东流,对教学无任何实质作用。只有学生充分利用其中的课程资料与素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发挥该平台网络学习的作用,实现课程教与学的协作。

3平台建立与使用的优点

BB平台能够在高校推广使用,必然有其独特优点。结合在BB平台建立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网络资源及其使用情况,笔者概括其优点如下:

3.1增强了教师的团队合作。讲授同一门课的教师往往在课程网络资源建立的过程中合作意识增强了,不但人人参与制作案例,准备资料,而且共享该网络资源。

3.2丰富了课程网络资源内容。无论是一名或多名教师制作课程网络资源,往往都会广泛搜集素材,包括文本类、图形类、视频类、音频类等,尽量充实与完善软件具备的各项功能,与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实用性得以显著提高。

3.3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BB平台设有讨论与在线交流架构,通过“讨论板”或“在线交流”板块学生可以提出疑难问题,教师或同学可同步或异步给予解答;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提出意见与建议,从而避免当面提出时的尴尬或因语言表达不当引起的不愉快。教师可以通过“通知”板块提前或及时公布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安排,通知的效果相对及时、高效。

3.4提高学生的自学质量,增强自学效果。在生物饵料培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故不能到课室听讲,落下的内容只能通过阅读课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静止图片来学习。建立BB平台后,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有效地自学,跟上教学进度。

3.5及时检验并改进学习效果。每章节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可通过BB平台上的课程网络资源建成的“习题资源”与“知识测试”板块进行习题练习和测试,及时检验该章节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与难点,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并通过“在线交流”及“讨论板”板块解惑不懂的知识点。

3.6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BB平台的使用,受到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经考核证实,推行当年学生该课程平均成绩比上一年度提高5%~8%,及格率由上一年度的80%~93%提高至98%~100%,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改进。

4建立平台需要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

网络资源论文范文第8篇

在外部市场竞争激烈的推动下,企业必须向外拓展协作关系。通过企业转型和自身的改造、资源的重新整合来促进网络资源瓶颈的解决,甚至可以促进网络联盟的重组来达到资源的扩充,这种业务流程再造必须被网络供应链上的其它企业所接受。转型企业先从某一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开始入手进行改造,进而逐渐带动整个网络战略转型。转型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从网络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一些企业,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协作关系的重构又形成了新一轮依赖关系和执行过程。新的协作关系的形成需要参与协作的各个节点企业共享更多的资源,积累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效应。

(一)集群网络成员协同式链接的关联类型1.有形资产的关联。价值链为有形关联的分析提供了起点。一个集群成员的专有资产可能与另一个集群成员的专有资产有共享价值活动,它们对某些原料进行联合采购和处理,且由几个集群成员联合组成的销售队伍通过同一个分销网络将两种产品一起运送到客户手里的,并对产品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成果进行共享。实现有形关联常常需要相关专有资产在一项、有时甚至是多项活动中协同作战。例如,当集群成员中的业务单元之间相互销售彼此的产品时,他们就是在共享双方的销售力量,可将集群资源共享形式分为以下五类,有形关联即由此产生,详见表1。2.隐形资产的关联。Hall(1992)认为隐形资产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商业机密、关系网络以及诀窍、声誉和企业文化。隐形关联中的信息资源、关系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市场资源必须附着于某些载体。尽管有些业务单元之间没有业务活动可以共享,但其基本的经营要素却可能相似,集群成员间的业务单元基本相似性意味着从一个业务单元中获得的技巧对另一个业务单元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推广的。隐形关联即涉及不同价值链之间的知识及管理技巧的传播,这样的隐形关联是随处可见的,指出任何两个业务单元之间价值活动的基本相似性也总是可能的。相似性为研究隐形关联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一个集群成员可以在其业务单元中考察主要的价值活动,从中发现可以为集群网络传播技巧创造条件的相似性,或者从中发现能够应用于新行业的技巧得以显现的价值活动间的相似性。当在多个业务单元中采用相同的基本战略时,隐形关联常常体现其中。

(二)关联的协同效应与竞争优势集群成员通过有形资产的关联得到了互补效应,虽然互补效应也有可能创造竞争优势,但其效果却是非常有限的。最普遍的互补效应就是用一种资源来服务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互补效应有个重要的特征:两个成员共享同一种资源。两个成员相互填补空白,从而使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但是共享同一种资源的能力被全部发挥出来之后,这种效益就不再增加了。实体资产的有限性决定了互补效应竞争优势的有限性。例如,闲置的厂房很容易就可以被发现,而如果有多余的资金,各企业的管理者也总会想办法把它运用起来。只要采用互补效应,企业运营者就不必为是否有回报而担心。互补效应的这些长处也恰恰是它的最大缺陷。因为互补效应是可模仿、可复制的,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可以模仿这种资源的组合,很容易地实现互补效应,它所产生的竞争优势自然也就不会是持久的。与实体资产有所不同,像知识之类的隐形资产可以被同时用于两个以上的领域,而其价值丝毫不受影响。当隐形资产被用于多个领域时,其价值不仅不会受影响,有些时候还会得到提升,协同效应就产生了。例如,某集群成员对某种特殊工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如果其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关联企业,那么关联企业通过对该知识的共享,技术的价值实际上在不断得到提高。而且关联企业在学会了这项知识之后,也有可能把该知识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出其他新的知识。随着隐形资产的不断传播,其边际成本将会逐渐下降,但其隐形资产本身的价值则永远不会下降。正是隐形资产这种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性为搭便车提供了可能,能够利用产品信誉、技术等隐形资产创造协同效应的企业,总是会比没有这类资产的企业更具优势。相反如果忽视了协同效应,集群成员间获得资源匹配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

二、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的动态组合矩阵

协同机会识别对强化集群网络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十分重要。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取得成功的资源整合案例都有一个显著特征是集群网络成员之间建立起了协同关系。参照ChristopherJ.Clorke的四分类组合分析法,将此方法应用于集群核心企业识别于网络成员之间的资源协同机会。本文认为使集群成员实现其资源整合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网络协同式联接”,通过考察网络成员间资源的联接情况,可以非常清楚地识别集群网络的聚合程度和协同机会。集群成员中的资源整合最大问题,即“资源共享的问题”,亦即集群成员之间存在着共生互长的关系,正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转型企业和合作伙伴所生产的两种产品都需要使用共同的资源,那么它们在生产能力的使用、规模效益、学习效应、技术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就可以通过共享使双方都受益。但如果没有构建成网络的联结关系,共享的协同关系就将不复存在。本文将集群成员中所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分成几类,将网络资源组合分为产品市场组合、资源组合、技术组合、客户组合进行分析。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资源组合联系起来,通过确定使用同一类资源的客户,可挖掘集群成员更多的资源共享机会。例如,销售队伍、物流系统等资源可能只适用于服务某一类客户。可观察出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的变化对资源组合所产生的相互影响关系。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资源组合与产品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把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其他三种组合联合运用,通过四种动态组合相互关系的分析,可知当前技术与未来技术组合通常是为产品组合、资源组合和客户组合提供服务的,假如核心企业与伙伴关系企业在某种关键性的生产资源或知识技术上存在共享关系,那么如果伙伴关系企业倒闭,核心企业也将遭受打击。从集群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考察,将得出集群成员间的相互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通过对存在协同的领域重点进行发展和强化,集群网络的整体效益将不断提高。面对集群成员企业间千丝万缕的业务关联及依存关系,本文认为可把集群成员的资源划分为产品、资源、客户和技术等组合,然后再分析这些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资源动态组合矩阵可以使我们同时从多个角度来考察集群成员间的有形与无形资源共享的协同关系,识别集群成员间存在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据此集群成员就可以构建多层次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资源还是在目标客户群方面,它们的发展重点都非常明确。对于具有协同潜力的集群成员而言,只有通过协调和计划管理才能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三、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中的成本范畴

集群成员间的资源共享能够产生放大效应,有利于新的知识资源的形成。但是在资源共享过程中,随着相互依赖和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加,相互协调会越来越复杂,这将明显地增加了资源协同成本。调查结果显示了资源共享中的组织间合作存在着较高的不稳定率,资源协同总要涉及成本,因为资源协同或多或少地都要求集群成员以某种方式修正它们原有的行为模式。为了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而对集群成员的战略进行调整的成本都包括在内,必须将这种成本与实行资源协同所能带来的收益进行对照比较。资源协同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协调成本。协调是用于管理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由于集群成员间合作关系中的参与者都是产权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协调机制加以保证。协调成本包括双方为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在诸如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和解决问题矛盾等方面进行协调。除形式化和正式的协调方法外,还需要增加非正式的协调方法,如非正式的面对面沟通、人际关系以及需要有更高程度协调来处理相应信息,并进行更多的经常性、多层次的沟通和决策。资源共享的类型不同,协调的成本也会有很大不同。从冲突角度看,知识链成员的异质性必然导致知识资源共享过程中冲突的增加。2.妥协成本。资源共享通常并不能使每个相关集群成员在企业成长方面得到相同程度的改善,每个相关集群成员从资源共享活动中获得的净竞争优势也是互不相同。因此资源关联涉及的所有集群成员极少会以同样的眼光来看待资源共享的好处。集群成员各业务单元常常只看重局部利益,不会去积极配合那些对企业整体有好处,但对本单元关联的净价值甚至可能是负的共享。为了资源共享一项活动,集群成员各业务单元必须以某种方式折衷自己的需求,相应地技术性服务人员的数量就不得不增加。因此,有利于资源共享的政策选择可能会对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单元的成本或差异化产生负面的影响。合作关系的社会聚合程度越高,知识接受组织吸收知识的能力越强,妥协成本就越低,资源共享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妥协成本就越高。尤其是在集群成员组织间知识的单向交流中,根据“知识与权力不可分原则”,这种单向输出知识的企业具有一种“权力话语”,进而形成新的约束、引导、控制模式,体现了不平等的合作关系。接受方企业就必须在接受非控股地位、接受对方派出的人员占据关键职位、考虑采取对方可接受的管理系统等方面做出妥协。3.刚性成本。刚性成本表现在退出壁垒方面,当市场竞争发生较大变化,捆绑在一起的资源共享组织在应变能力上将存在潜在困难。组织间的双边依赖会使企业容易失去自身的独立性,产生路径依赖。在资源共享中可能会使组织针对竞争对手更难于做出快速反应,因为一个组织企图抵抗威胁的行动可能会减少或削弱与兄弟组织之间资源共享的价值。资源共享还会增加退出成本,从一个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中退出,可能会损害与这一业务共享活动的其他组织。与其他资源共享成本不同,刚性成本不是一种始终存在的成本,只有当产品中出现了替代品造成产品寿命周期缩短或由于市场竞争力下降时,它才成为一种成本。刚性成本的大小将取决于需要做出反应或退出壁垒的行业的复杂性。

四、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产生净竞争优势的判断尺度

(一)资源协同产生净竞争优势的识别集群网络各种知识与资源的积累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足够可持续竞争优势能力,尽管集群成员资源异质性有利于转型的核心企业的新项目开发,但其也会导致冲突而破坏合作绩效,因此必须做出合理权衡和评估,防止资源整合过程中过度的知识资源势差对转型企业与集群成员互动协同和转型项目结果的影响。当资源协同的效益大于投入的成本,并且超越竞争者,则其资源协同就会带来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如果资源协同可以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的差异化,使独特性特征得到显著增强,也能产生竞争优势。同时如果集群网络成员间资源整合在产品的成本或差异化方面的改善超过了资源共享的成本,那么资源协同就产生了净竞争优势。资源协同产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分别详见表2~表5。在实现资源共享时需要做出怎样的妥协,将是集群成员间双方在估计资源协同所产生的竞争优势,集群成员应该合理做出资源共享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