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网络技术论文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基于无线通信的云计算发展方向这种技术作为一项全新且令人瞩目的技术,一问世立刻就获得了各方关注。云计算模式开发为优化无线通信网络的奠定了一个扎实基础,它给无线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主要有几个方面:(1)模式的变化。在过去的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环境中,所有的无线设备都出自各种不同的生产厂家。与此同时优化了得到的数据,这些数据存在太多的不确定。为了加强系统的实用性,运营商将会对各种的应用和设备提出不同要求,并不断对技术限制做出妥协。如果使用云计算方式,可以得到诸多服务的支持。无论是哪家厂商提供的设备,运营方都不需要担心细节,只需要体验服务。(2)降低成本。每一个网络优化系统,都是由唯一运营商专门建设。人工成本和设备的维护增加了成本维护的费用。如果运营商采用云计算模式,则运营商获得的资源就来自每个不同的个体,换句话来说就是资源源于世界各地,那么自然而然成本就会得到大幅的下降。

1.2云计算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关键在过去运营商常常采用GPRS的无线传输,这样的传输方式网络延迟大。使得打开网面的速度慢的可以,更不用说采用云计算模式。云计算在很大的程度上处理数据,都是在“云”端进行处理,可是就算是单独的输入输送的数据量也绝不再少数,并且还需要尽可能的缩短延迟。并且还有很多人在使用GSM网络(也就是2G网络),云计算就更加不可能实现了。但是在3G乃至4G都将要普及的现今云计算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而各运营商普及的wifi网络提供的高速网络更强过3G网络,而对于热点全面普及的城市,要搭设云平台也就变得相当的容易了。而对于台式机的云来讲,这个传输速度就略显不足了,可是考虑移动设备本身输入输出的数据量有限,而要满足云计算的要求只需将输入输出界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就可以了。对于云计算来说,越大的传输速度无疑就有越大的好处,高速宽带和较低的延迟,以及无线或有线的以太网的融合,都是云计算的根本[3]。

1.3建设无线网络云平台的技术难点(1)虚拟网络稳定性。云计算本身就是在虚拟化技术下正常运作必须满足要求,特别是灵活性。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程序工作,而不需要对网络设置进行重新更改。(2)应用程序接口的删除和复制。开发人员不再需要通过寻求他人的求助或者与销售人员联系,而是利用云技术来完成业务。总而言之一句话,不管用户是否需要,用户都可以通过随需计算获得帮助。(3)高速宽带的无线接入。以高速的带宽保证服务的质量,以最高的传输效率降低网络的延迟。(4)多址技术、多用户检测。多用户检测技术:合理利用用户信号的幅度、不同的用户码、网络延迟、和定时等信息,这样可以真正降低来自多址多径的干扰,从而检测出各个不同的单独用户。

1.4云计算对中国电信的影响中国电信很好的将云计算和无线技术相应用结合,电信运营商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及相关资料,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财富,如果能够得到准确的统计和分类,用户资源的合理应用,并与资源供应商合作,将有最大的发展机会。云计算首先需要将所有的系统资源很好的连接,以创建新的应用程序和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有着强大的发展力。代表了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应用的方向,将成为爆炸性的云计算服务和基础设施,可见的用户数和用户需求的理解,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于电信运营商有很大的云服务优势视角。从电信运营商只要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庞大的用户群;在宽带无线移动因特网的地位优势,加上充足的财政资源和市场运作经验等,可以在云服务成为主流。

2虚拟机的云计算平台的实现

2.1虚拟机在云平台上搭建的几大优势云计算的核心就是虚拟化,这也是业界广泛的共识。云计算搭建虚拟机平台有以下几项优势:(1)可扩展的云平台;虚拟机可以实施删减和增加工作对云计算的集群,还可以对节点进行备份和迁移工作,这样就可以达成云计算环境的动态拓展的目的。(2)硬件的独立性;因为虚拟机不同于最低层的物理硬件,他是一种特殊的虚拟系统软件,可以根据不同的硬件,配置不同的虚拟机。(3)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大规模的集群中,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往往很低,绝大多数的计算资源都被闲置了。而要如何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就是采用虚拟机更加充分的发挥机器的硬件资源。在搭建云计算平台时,一台物理机只要硬件允许,是可以同时创建甚至运行多个虚拟系统,而每一个的虚拟机都可以看作是集群中的一个独立运行的节点。这样虚拟机虽然可以共用计算机的物理资源,但是他们会维持双方之间的隔离状态。就像串连电路,即使一台虚拟机崩溃也不会影响到全部需立即的运行。虚拟化技术把硬件资源进行了完全的开发,而且用户不用担心资源分配不合理,最大化发挥硬件价值[4]。

2.2虚拟机上部署云计算环境的注意事项(1)云计算的局域网。其中一个最大的云计算的价值是其无穷的资源供应。如处理能力,内存和存储方面都影响了的业务灵活性,而IT资源迁移到云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从所周知云计算对网络容量的要求比较高,假如供应商和局域网的带宽不满足云计算的要求时,云模式就无法正常运作,就例如:如果MicrosoftExchange服务器和Outlook客户端之间的网络极其的不稳定,那么他就会影响两者的整体运行。即便两者的服务再出色,依然会让人大失所望。解决方案就是适当的监管。作为新技术,在过去IT业也没有对其制定相应的标准,所以他们不知道多少的网络带宽符合其服务器的需求。要想成功将虚拟机运用到云平台上,还要求云管理员的仔细管理和监控。(2)数据传输费用。云计算价格体系是在无限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消费,而不是连接硬件和成本的传统方式。依照真实使用情况,收取一定的处理能力,内存,存储和网络资源等费用。这种以现用现付消费的云计算方式,可以显著的实现成本的节约,同时的实现了IT环境资源的有效管理。而没有采取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不能迅速找到不正确资源,导致大量隐性成本的浪费。幸运的是,这些参数指标不是很难预测。首先,应密切关注资源在虚拟机中的用途。在所有V2C的过程中,服务器是通过用虚拟机启动,并且会接触到相关的消费计算的指标就是虚拟平台和云计算的虚拟机参数。这些参数指标的正确理解将帮助你结算费用,并避免虚拟机继续移动到云后每月产生的费用账单。(3)云监测和核查。任何云提供商都应该用在唯一的托管虚拟机消耗和资源利用提供的参数指标,但规则要求对各层次单独审核。(4)云计算迁移工具。就算是通过精心的策划,如果要将本机的虚拟机托管迁移到云平台上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3结束语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2010年前后FSAN了NG-PON2白皮书,当时业界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候选方案:40GTDM-PON、TWDM-PON(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OFDM-PON(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UDWDM-PON等,综合考虑升级成本和兼容性之后,国际标准组织选择了TWDM-PON作为标准方案,其他方案不妨作为NG-PON3目标[5],以下主要介绍UDWDM-PON。

1.1结构与特征诺西网络(NSN)提出的UDWDM-PON方案最具有代表性,结构如图2所示[6-7]。C波段复用的波长数量高达1000个,频率间隔只有3GHz,每用户上下行一对波长用对称带宽1Gb/s。采用相干检测,功率预算达43dB,可支持无源距离100km。支持现有光分配网(分光器而不是阵列波导光栅)、与GPON/XGPON和射频电视信号共存,光谱灵活可变。可应用于住宅区(波长分开)、商务区(波长绑定)和移动回传。

1.2工作原理由于波长间隔只有3GHz,由此带来了两个问题,NSN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6-7]。其一,如何产生密集多波长信号?NSN科学家提出的独特方案是光传输组(OTG),如图3所示。工作原理:一个种子激光器经过边带调制产生10个间隔为3GHz的激光输出,如果种子激光器的波长发生漂移,则该组10个激光输出同时发生漂移,保持3GHz间隔不变。各相邻OTG之间留有一定的保护带,使得种子激光器的漂移不至于影响到相邻激光输出的交叠。该方案的好处是减少了激光器的数量,便于模块化扩展升级,符合接入网低成本要求。其二,一般解复用器或光滤波器很难满足超密集波长的分离,采用相干检测可以同时提取信号波长及其信号,但是,相干检测需要本振激光器,这会增加接入网成本。NSN科学家提出的独特方案是成对通道方法,如图3所示。工作原理:以下行为例,ONU为了提取信号波长及其信号,采用与该波长偏置1GHz的上行激光器,它既作为本振激光,也作为上行光载波,一个激光器同时完成了两个功能,降低了成本,符合接入网低成本的要求。

1.3光电集成设想UDWDM-PON在接入网中的可行性,取决于光子集成和电信号处理,如图4所示[7-8]。光子集成有助于降低成本和器件大小,电信号处理有助于消除传输和系统的信号损伤。OLT侧的光子集成中,每一个种子激光器通过边带调制产生一套调制波长,数量n,如果有m个种子激光器,则可以提供m×n个通道,便于模块化扩展。接收时,种子激光用于一组上行波长的本振。数据速率1Gbit/s和通道间隔1GHz时,需要采用高阶调制方案,如DQPSK,包括FEC开销,符号速率为633MBaud。ONU侧的光子集成中,包括外腔可调谐激光器(ECL),它既作为上行发射,也作为本振。上行波长相于对下行波长偏置1GHz。上行信号直接调制,而下行用它作为外差接收的本振,频率差1GHz,不需要锁相环来稳定下行波长和本振波长,允许频偏±50MHz,即信号和本振频率范围950to1050MHz,否则要重调本振,这有利于降低本振控制环路的要求。偏振分集接收和上行调制都集成进来。

1.4传输损伤传输损伤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畸变[12-14]。线性畸变如色散与偏振模色散,在633MBaud和100km光纤传输时并不严重,如果未来升级到5GBaud或10GBaud,线性畸变会严重起来,不过,相干检测和电信号处理可以消除该线性畸变。非线性畸变如四波混频(FWM)等起主要作用。注意的是非线性畸变与功率有关,只有在OLT和第一个分光器之间都是全部上下行激光共纤传输的,非线性最为严重。而在第一个分光器之后至ONU之间,光纤中的激光功率不是最高的,非线性不甚严重。

1.5兼容与升级采用相干通信技术,功率预算超过43dB或达到48.6dB[15],使用分光器兼容现有光分配网,可以与EPON、GPON等共存。由于在UDWDM-PON中采用了OTG组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OTG组的方法逐步增加带宽,从而使得UDWDM-PON在升级时更能体现“按需增长”的优势,如图5所示。因此,UDWDM-PON在用户带宽保证、容量汇聚能力、网络覆盖范围等方面显示出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2结束语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明确中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致性,同时也要体现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差别。在终生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参考国家职业资格的五个级别和企业岗位级别的设置,将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作为每个阶段的能力测试。中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应知应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地域专业发展要求,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动态,熟悉计算机的组成、能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能从事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熟悉广域网的常用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高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发展能力,以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现行的应用技术为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集成、网络管理和应用、网站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具有网络设计、设备调试、综合布线、网络管理、小型企业网站开发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衔接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要根据实际教学任务明确中高职各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1.中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基本的公民道德、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文明礼貌的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基本的人文知识、科学素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正确的就业观念,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意识;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2)知识要求。①具备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备的数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一定的美工基础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③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基本知识;④具备一定的网络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⑤掌握网页的制作基本知识,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了解程序设计的开发工具;⑦掌握网站服务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⑧具备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知识,了解WEB应用程序设计;⑨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网络的管理和维护;⑩具有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数据库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③具有局域网布线、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④具有网络服务器暗转、使用、维护的能力;⑤具有一定的网站规划、设计、管理、维护的能力;⑥具有基本的英语翻译和日常交流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的能力;⑧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2.高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一定的人文、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产品竞争意识和工程意识;奉献意识和创业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2)知识要求。①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必备的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美工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③具备数据库的理论知识;④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⑤掌握网站、网页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知识和项目化程序开发知识;⑦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相关知识;⑧掌握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⑨具备网络安全的知识和相关维护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程序的能力;③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WEB程序的能力;④具有数据库规划、设计、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⑤具有局域网规划、设计、规划和组建的能力;⑥具有网站和网页设计、规划、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会话能力和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⑧具有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⑨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⑩具有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学制的衔接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高职学生都有半年至一年的定岗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实行2+1的模式,高职普遍实行2.5+0.5的模式。其中,中职教育的第三年定岗实习时间长、学生流动性大,是中高职衔接中的重要阻碍。因此在参考多方建议和中高职升学考试现行机制的前提下,提出中职教育实行1+0.5+1+0.5的学制,第一个“0.5”为第三学期,按照教育部规定实行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工学结合,完成工学结合科目的教学任务。第二个“0.5”为第六学期(最后一个学期),按照学生毕业意向调整:欲就业学生实行工学结合、欲考大专学生实行高职预科。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又能为欲升学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程开发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以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和成熟,数据中心的应用数据急剧增长,数据中心与外部网络之间将承载大规模的数据交流,并且数据中心流量是高动态和突发的,据AlbertGreenberg等对数据中心的流量分析[3],约80%的流量都是内部流量[4],这就要求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必须具有高性能、高稳定性、高扩展性以及资源的高利用率。另一方面,虚拟机动态迁移技术在数据中心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使得逻辑服务器在网络服务异常的情况下,自动将网络服务动态迁移到另外一台逻辑服务器上,并保证前后的IP和MAC地址不变,这就要求逻辑服务器迁移前后的网络处于同一个二层域中。由于客户要求虚拟机迁移的范围越来越大,大型的数据中心甚至会在不同机房、不同地域之间动态迁移,传统网络的三层结构及其使用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新的数据中心要求减少网络层次、实现网络扁平化管理,数据中心的大二层网络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技术随之诞生了。传统数据中心网络中二层网络技术主要使用xSTP(如生成树协议STP、多生成树协议M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等)。用户构建网络时,为了保证其可靠性,通常会采用冗余链路和冗余设备,这样避让就会形成网络环路。而同一个二层网络处于同一个广播域下,广播报文在环路中会反复持续传送,形成广播风暴,瞬间即可导致端口阻塞和设备瘫痪。为了防止广播风暴,就必须防止网络环路的形成,但又要保证其可靠性,就只能将冗余设备和冗余链路变成备份设备和备份链路。即冗余的设备端口和链路在正常情况下被阻塞,不参与数据报文的转发,只有在当前转发的设备、端口、链路出现故障时,冗余的设备端口和链路才会被激活,使网络能够恢复正常。自动控制这些功能的就是xSTP。由于基于xSTP的网络具有收敛时间长、部署复杂、资源使用率低等缺点,不适合用于构建大型的数据中心网络。为了解决xSTP技术带来的问题,一些新的、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组网的二层网络技术正逐步被标准化并付诸实施。所谓“大二层”是指所有VLAN都可以延展到所有汇聚层、接入层交换机的VLAN结构,这与传统数据中心VLAN往往终结在接入层交换机的做法不同[5]。目前,常用于数据中心的网络技术主要有交换机虚拟化技术、TRILL(TransparentInterconnectionoflotsoflinks,多链路透明互联)技术、SPB(ShortestPathBridging,最短路径桥接)技术及其中几种技术的融合。

1.1交换机虚拟化技术二层网络的核心是环路问题,而环路问题是随着冗余设备和链路产生的,那么如果将相互冗余的两台或多台设备、两条或多条链路合并成一台设备和一条链路,从逻辑上形成单设备、单链路的网络结构,网络环路也就随之消失。尤其是交换机技术的发展,虚拟交换机从低端盒式设备到高端框式设备都已经广泛应用,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成熟度和稳定度。交换机虚拟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的主要技术之一。交换机虚拟化技术又分为交换机横向虚拟化技术和交换机纵向虚拟化技术。1)交换机横向虚拟化技术。交换机横向虚拟化技术是将同一层次的多台设备虚拟成1台逻辑设备,作为1个网元设备进行管理配置,保证突发流量不丢包,物理/虚拟服务器在1个大二层域下,即插即用,避免部署复杂的STP,支持大容量MAC地址,消除二层网络环路,提高二层链路利用率;实现跨交换机的负载均衡,交换平台易于扩展。交换机横向虚拟技术的代表是VSS(Cisco)、IRF(H3C)、CSS(华为)、VSU(锐捷),其特点是应用成本低,部署简单。但这些技术都是各自厂商独立实现和完成的,只能在同一厂商的相同系列产品之间才能实现虚拟化。同时,由于高端框式交换机的性能和端口密度越来越高,对虚拟交换机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交换机的虚拟化密度最高为4:1,即将4台物理设备虚拟为1台逻辑设备。2)交换机纵向虚拟化技术。纵向虚拟化是将下游交换机虚拟成上游交换机的端口,以达到扩展交换机端口能力并且对交换机进行集中控制管理。纵向虚拟化结合传输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跨数据中心的互联,实现网络最大化的简化配置,其距离仅受限于所选的万兆以太网光纤长度。目前,较为成熟的纵向虚拟化技术是Cisco的FEX(FabricExten-der,交换矩阵扩展器)和H3C的VCF(VerticalCon-vergedFramework,纵向融合框架)[6]。

1.2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实际上是数据中心网络在数据平面上的虚拟化技术,就是在二层以太网报文外面再封装一层标识用于寻址转发。这样基于外层标识就可以做到多路径负载均衡和避免环路等。当前隧道技术的代表是TRILL[7]和SPB[8],都是通过借用IS-IS[9](IntermediateSystemtoIntermediateSystemRoutingProtocol,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选择协议)的计算和转发模式来实现二层网络的大规模扩展。这些技术的特点是可以构建比虚拟交换机技术更大的超大规模二层网络。

1.2.1TRILL技术分析TRILL是IETF为实现数据中心大二层扩展制定的一个标准。其核心思想是将成熟的三层路由的控制算法引入到二层交换中,对原先的二层报文重新进行隧道封装后转换到新的地址空间上进行转发。封装后的地址具有与IP类似的路由属性,具备大规模组网、最短路径转发、等价多路径、快速收敛、易扩展等诸多优势,从而规避xSTP等技术的缺陷,实现健壮的大规模二层网络。1)TRILL协议的几个重要概念RBridges[7、10]:路由桥(RoutingBridge,简称RB)。运行TRILL协议的设备均称为RB。根据RB在TRILL网络中的位置,又可将其分为IngressRB[10](报文进入TRILL网络的入节点)、TransitRB[10](报文在TRILL网络中经过的中间节点)和EgressRB[10](报文离开TRILL网络的出节点)。Nickname:RB在TRILL网络中的地址,也是其在TRILL网络中的唯一标识。Nickname由系统自动分配,不需配置。VLANX转发器:对源报文封装TRILL头后送入TRILL网络进行转发或者将TRILL网络的报文解封装还原报文后发送给目的用户。2)TRILL的封装格式TRILL封装是MAC-in-MAC方式,TRILL数据报文在原始以太网报文之前添加了TRILL头和外层以太网头。因此,在TRILL公共区域数据报文可以经过传统Bridge和Hub依靠外部Ethernet报头转发[11]。TRILL帧封装格式及报头格式如图1所示。3)TRILL工作原理TRILL协议在各RB之间通过周期性通告Hello报文以建立并维持邻居关系,在形成邻居关系的RB之间扩散链路状态包(Link-StatePacket,LSP),最终在全网RB上形成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各RB在LSDB的基础上使用最短路径优先(ShortestPathFirst,SPF)算法生成从自己到其他RB的路由转发表项,用以指导数据报文的转发。4)TRILL转发流程TRILL协议通过在各个RB之间相互发送Hello报文建立邻居,通过LSP扩散方式同步LSDB,此时,网络中每台RB拥有相同的LSDB,即整网拓扑。然后各RB以LSDB为基础,利用SPF算法计算本地到全网所有RB之间的最短路径以及出接口、下一跳等信息,结合LSDB中各RB的nickname信息,最终生成nickname转发表。TRILL网络接收到用户报文时,根据报文中包含的目的MAC地址,按照不同的转发流程进行转发:如果MAC地址为单播地址,按照单播报文转发流程进行转发;如果MAC地址为组播或广播地址,按照组播报文转发流程进行转发。单播报文的转发过程如图2所示。(1)当单播数据报文进入TRILL网络时,IngressRB为原始以太网报文先打上TRILL头,再打上外层以太网头(类似于IP报文前的MAC头),由此完成TRILL报文的封装。(2)此后,类似于IP报文在网络内或网络间的转发过程,各RB根据TRILL头中的EgressRBNickname将TRILL报文进行逐跳转发,直至送达EgressRB。在此过程中,外层以太网头在每一跳都要被修改,而TRILL头中只有HopCount值逐跳递减。(3)当TRILL报文到达EgressRB后被解封装还原成原始以太网报文,离开TRILL网络。当组播流量进入TRILL网络时,IngressRB负责选取一棵组播分发树进行流量转发,当TRILL网络中的RB设备存在不止一个下一跳时,则将组播报文复制多份,根据组播转发表转发到所有出接口。组播转发流程如图3所示。IngressRB(RB1)收到终端A发送的二层报文后,发现报文中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是组播MAC地址,首先根据此报文所属VLAN选定一棵组播分发树(RB3)进行TRILL封装,将TRILL头部M位置1,即说明该报文为组播报文,然后根据RootRB的nickname查询TRILL组播转发表,获取出端口列表进行分发;TransitRB4接收到TRILL数据报文后,解析TRILL头部,发现M=1即判断该报文为组播报文,再根据Egressnickname查询对应的组播转发表,进行转发;RootRB接收到TRILL数据报文后,向所有出接口分发该报文;EgressRB对TRILL报文进行解封装,获取原始二层数据报文,然后在本地对应接口转发出去。由于TRILL网络中数据报文转发可以实现等价多路径(EqualCostMultipath,ECMP)和最短路径(shortestpaths),因此,采用TRILL组网方式可以极大提高数据中心数据转发效率,提高数据中心网络吞吐量。

1.2.2SPB技术分析SPB是IEEE组织针对数据中心大规模二层网络应用模型定义的一组协议(IEEE802.1aq),是多生成树协议(MSTP)的进一步延伸,旨在构建大型扁平的无阻塞二层网络。与TRILL一样,也使用IS-IS协议来共享交换机间的多个学习的拓扑,并迅速学习以太网连接中各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避免了使用STP带来的收敛速度慢和部分链路利用效率低下的不足。相对于TRILL,SPB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方便地支持VLAN扩展功能。1)SPB协议族的结构SPB协议包括SPBV(VLANQinQ模式,Q指IEEE802.1Q)和SPBM(MacinMac模式),无论是SPBV还是SPBM,在控制平面都是基于L2IS-IS实现拓扑发现、管理。在协议的具体实现思路方面两者是一致的[12]。目前主要应用的模式是SPBM。SPBM基于PBB(ProviderBackboneBridge,运营商骨干网桥)协议。PBB定义了二层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流程,但是PBB本身没有定义控制流程,其二层网络的拓扑控制、二层环路管理必须依赖于传统的STP等技术。因此,PBB需要定义一套控制流程,使其能够有效地替代STP协议管理大规模二层网络的拓扑和环路,SPBM就成为PBB的控制流程协议。SPBM+PBB构成了完整的二层网络技术,其中SPBM是控制平面协议,而PBB是数据转发层面协议。2)SPBM网络结构模型SPBM网络模型与IEEE802.1ah定义的MAC-in-MAC网络模型基本一致。由SPB核心网络SPBN(ShortestPathBridg-ingNetwork,最短路径桥接网)和用户网络(Cus-tomerNetwork)两部分组成。SPBN由BEB(Back-boneEdgeBridge,骨干网边缘网桥)和BCB(Back-boneCoreBridge,骨干网核心网桥)设备组成,通过IS-IS协议完成最短路径的计算,以保证SPBN无环路。用户网络是通过一台或者多台边缘设备连接到SPBN网络且具有独立业务功能的二层网络,主要由主机和交换设备组成。3)SPBM报文格式SPBM报文分为两种:控制报文和数据报文。控制报文采用802.1Q格式封装,包括Hello、LSPDU(LinkStatePDU,链路状态协议数据单元)、SNP,直接封装在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中。数据报文采用IEEE802.1ah(MAC-in-MAC)定义的封装格式。其格式如图4所示。4)SPBM工作原理SPBM由SPBIS-IS协议和MAC-in-MAC协议共同完成。其中MAC-in-MAC协议为数据协议,负责数据的封装及发送;SPBIS-IS协议为控制协议,负责计算数据的路由转发路径。SPBIS-IS协议在各BEB、BCB设备之间通过周期性通告Hello报文以建立并维持邻居关系,在形成邻居关系的设备之间扩散LSPDU,最终在SPBN中的所有设备上形成相同的LSDB。各SPBM设备在LSDB的基础上使用SPF算法生成从自己到其他设备的最短路径,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计算任意两节点间的最短路径,并判断是否存在等价路径;如存在,则计算各条等价路径的Key值;然后比较所有等价路径的Key值,取最小的Key值对应的路径作为转发路径。Key值计算公式为:Key=min{BridgeIDXORMASK[i-1]}其中BridgeID是交换机ID,由用户直接配置的一个唯一的编号或名字。MASK[i]是一个标准协议中定义的数组,其大小为16。由协议为该数组指定具体数据,对应16个不同的实例。当前协议中定义的数组是。5)SPBM转发机制SPBIS-IS协议仅负责计算SPBN的最短路径,生成对应的转发表项。数据报文在SPBN中转发过程如下:(1)入隧道:BEB设备从用户网络收到数据报文后,学习该报文的源MAC,并为其封装上MAC-in-MAC头后将该报文发送进入SPBN中。(2)隧道中转发:MAC-in-MAC报文在SPBN中传输时,BCB设备根据报文中B-DA,B-VLAN查找转发表,如果无对应的转发表则丢弃该报文;有对应的转发表则按照转发表进行转发。报文在转发过程中,中间设备不会对其源MAC进行学习。(3)出隧道:MAC-in-MAC报文到达隧道终点时,BEB会解封装MAC-in-MAC报文还原成数据报文。BEB学习数据报文中的源MAC后,把数据报文发送到用户网络。为防止产生环路,数据报文在SPBN中禁止广播发送,只支持单播、组播发送。数据报文进入隧道时BEB设备根据报文中的目的MAC来确定后续报文在SPBN中以何各方式进行传输:若目的MAC为广播MAC、未知单播MAC或未知组播MAC,则封装后的报文在SPBN中进行SPBM组播发送;若目的MAC为已知单播MAC,则封装后的报文在SPBN中进行SPBM单播发送。SPBM组播支持两种模式:头端复制和核心复制,用户可根据实际组网选择不同的组播模式。SPBM单播转发过程如图5所示。首先用户数据由用户网络1进入BEB1后,BEB1对报文进行封装,写入B-MAC、B-VLAN、I-SID等信息;然后,按照计算出的转发路径,路径上的交换机按照报文中的B-MAC和B-VLAN等信息进行转发;当报文到达BEB2后,由BEB2进行解封装,去掉报文中的B-MAC、B-VLAN、I-SID等信息,进入用户网络2。SPBM组播转发流程SPBM的组播与传统的三层网络组播管理基本类似,都是基于单播管理。在单播管理形成的转发路径上计算组播路径。SPBM在不同的实例中,定义不同层次的组播树,相互独立;每个实例中,每个节点都有以自己为根的独立组播树。

1.2.3TRILL与SPB技术对比(见表1)SPB是纯软件的解决方案,不需要更新转发芯片去支持,与现有的MSTP兼容,但也造成了目前SPB应用中的最大困扰。由于转发路径靠软件算法保障,在多路径负载分担时,对CPU计算能力的要求也就远远超过TRILL。

1.3存储网络技术-FCoE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里,存储网络与数据网络是各自独立的。在大部分数据中心都部署了专门的存储区域网络(FCSAN),这种基于FC协议的SAN虽然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但作为目前SAN的光纤通道协议FC,它的底层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FCoE(FibreChanneloverEth-ernet,以太网光纤通道)可将光纤通道(FibreChan-nel,FC)信息封装到以太网信息内,光纤通道请求和数据可以通过以太网络传输,是专门为低延迟性、高性能、二层数据中心网络所设计的网络协议,是一种利用以太网实现高效块存储的技术。FCoE技术融合了现有的传统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和存储区域网(StorageAreaNetwork,SAN),扩展了SAN的传输带宽,减少了数据中心的I/O接口,可以在高速以太网链路上同时传输IP和FCoE数据分组。

1.3.1FCoE协议栈FCoE保留了FC协议栈中FC-2以上的协议栈,把FC中的FC-0和FC-1用以太网的链路层取代。FC协议中,FC-0定义承载介质类型,FC-1定义帧编解码方式,这两层是在FCSAN网络传输时需要定义的方式。由于FCoE运行在以太网中,所以不需要这两层处理,而是用以太网的链路层取代这两层处理。

1.3.2FCoE报文封装如图6所示,FCoE报文是在以太帧内增加4字节的802.1Q报头、2字节的以太网类型(FCoE对应0X8906)。在普通以太网络中,帧最大为1518字节,但FC帧最大约大为2112字节,为了保证FCoE端到端传输的流畅性,使用"巨型帧"来进行数据封装,它允许以太网帧在长度上最大可以达到9000字节,最大的巨型帧可以实现在一个以太网帧下封装4个光纤通道帧。但要保证巨型帧在以太网络中能正常传递,网络内所有以太网交换机和终端设备必须支持一个公共的巨型帧格式。随着FCoE技术应用的普及,除接入层交换机、服务器外,汇聚核心层交换机、存储设备也逐渐支持FCoE接口,磁盘阵列可直接连接到数据中心交换机上,从而实现了数据中心内端到端的FCoE网络。

2大二层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通过对交换机虚拟化(VSS/IRF/CSS/VSU)、TRILL和SPB等大二层网络技术的分析,各种技术都有其优势和适用的范围。一个数据中心的建设也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技术来实现,通常是两种或多种技术的融合。下面就通过IRF+TRILL技术给出一个具有较为适用的中型数据中心的基本网络架构。如图7所示。核心层:2台核心设备通过两条40G链路连接,运用IRF虚拟化技术对核心设备横向整合,将2台核心物理设备虚拟成1台逻辑设备,整合后的虚拟化设备具备跨设备链路聚合功能,所有链路都参与以太帧转发,这样2台核心既能负载均衡,又能实现“双活”。TRILL网络:又分为TRILL网络核心层和TRILL网络接入层。核心层RB只负责TRILL帧的高速转发,不提供主机接入。每个接入层RB通过2个万兆端口分别接入到2台核心层RB上,此时服务器接入交换机的上联网络带宽就可达20G。存储网络:通过FCoE技术直接将存储设备接入核心网络的2台核心交换机。使用FCoE技术,可以突破传统FC网络的距离限制,将存储网络延展到任何地点,为以后的容灾备份中心的建立打下基础。同时融合后的数据中心只存在一个网络,存储网络和以太网络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大幅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通过IRF+TRILL技术以及FCoE技术部署的数据中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高可用性:虚拟化技术通过核心交换机N:1的横向整合,既实现了核心设备的负载均衡,又使2台核心保持“双活”,保证了核心网络的高可用性。2)高扩展性:服务器通过该种方式接入TRILL网络可跨越交换机,不存在二层环路,使得网络接入层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3)高效性:由于TRILL网络中数据报文转发可以实现ECMP和最短路径,因此,采用TRILL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数据的转发效率,提高数据中心网络吞吐量。4)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统一的架构是实现下一代虚拟化数据中心架构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架构中,服务器、存储和其他资源都可以动态分配,以适应变化中的工作负荷和新的应用程序,而且无需进行频繁的物理设备变动。对于数据中心虚拟化和自动化来说,这中架构是非常好的。

3总结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静态存储器AT45081BDataFlash、IS62LV1024L;以太网的控制芯片RTL8019AS、F2407DSP是基于嵌入式网络技术的UPS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其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图2基于嵌入式网络技术的UPS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上图中,式中芯片HT1380是一种串行的计时器芯片,能够实现秒、分、时、日、月、年的计时,在该组芯片中各种时间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应用其中的八个寄存器来完成,为了进行精准的计时,可以为其外接一个32.768赫兹的晶振,使其为系统的计时提供精准的时基信号,这对于保证系统计时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是一种全双工的以太网控制芯片,该芯片是由台湾的Realtek公司制造,其控制速率值为10Mbps,在该芯片中内置有FF0、双DMA以及16KB的SRAM能够满足EEE802.3标准及ETHERNET2标准,并且其能够支持八位及十六位的基地址选择及数据总线的选择。AT45081B是一种串行的可以编程的闪速存储器,其工作过程中应用的SPI的串口模式为0-3模式,其显著的优点是,能够在不接任何外接元件的情况下,与任何微机及单片机进行有效的通信,其数据的存储容量非常的大,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能。TMS320LF2407DSP为控制器具有流水线结构、多总线结构及哈佛结构,并且具有非常高的执行速度,高达40MPS的执行速度使得在其中执行的所有指令的执行时间都能够控制在25纳秒以内,并且在该芯片中还具有16通道的CAN控制器模块、16通道双10位AD转换器、两个时间管理模块、SCI(串行通信接口)、SP(I串行外设接口)、2K单访问RAM、32K的片内Flash,功能非常的强大。

2基于嵌入式网络技术的UPS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及实现

2.1TCP/IP协议栈的相关设计基于嵌入式网络技术的UPS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内容是要实现TCP/IP协议栈,系统只有实现了HTTP协议,才能使系统具备WWW服务的相关功能,在实际的软件设计的过程中,既要保证系统的功能,又要使TCP/IP协议栈具有健壮性,TCP/IP协议栈按照其协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几个不同的层次。在实际的软件设计工作中,要使嵌入式Web能够与Internet进行有效的互联,在其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各层协议的子集进行有效的裁剪,其主要表现为:(1)保留协议栈中的重要且常用的协议,去掉非必需的协议,例如协议栈中的HTTP协议能够有效的实现现场监测数据与远程用户数据之间的交换,并且该种传输协议的传输方式是非常的简单的,则该协议进行保留。对相关协议进行裁剪之后,剩下的主要的协议内容有HTTP协议、TFT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MCP/IP协议、ARP协议等协议内容,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了存储空间及响应时间(。2)传输层主要的协议内容是用户的数据协议UDP,以及传输控制协议TCP,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使嵌入式Web服务器一开始就处于LISTEN状态,对中间的SYN-SENT状态进行了省略,当进行数据报的发送时,只对数据报中包含的状态信息进行记录,而不对数据报进行储存,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量,有效的节省的系统资源,也使得系统的维护更加的方便(。3)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协议进行有效的处理,MCP/IP协议、P协议是其中主要的TCP/IP协议栈内容,其中的P协议使其协议栈中的核心内容,如果要采用Ping程序来进行网络连通状况的测试,只需要应用MCP/IP协议中代码为0的Ping应答协议就能完成,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2.2文件系统的设计嵌入式Web服务器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功能是依据用户发出的请求将相关的网页程序文件传输给用户,但是在基于嵌入式网络技术的UPS远程监控系统的内部,需要对相关的文件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及访问控制,要完成这一工作,就需要进行文件系统的设计,文件的存取控制、用户文件的建立、复制、修改、读写及删除,这是系统文件工作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在嵌入式网络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有效的解决网页文件的存放问题,本次研究中,基于嵌入式网络技术的UPS远程监控系统的文件存放主要是由DataFlashAT45081B来完成,嵌入式Web服务器与PC机之间的文件传输主要是应用伪TFTP协议来实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网页文件的动态更新通常都是依据这种机制。网页文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的不同来进行动态的更改,并且其在完成相应的更改之后,会将文件系统的访问权限设置为只读,之后很少会进行其内容的变动,采用这种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预防在对文件系统进行多次删改之后,其所产生的碎片对系统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个高效、更改次数较少的文件系统,本文中所提到的文件系统存放形式为多级目录,其文件的主要存储形式是无结构的字符流式文件,在其逻辑结构上,存储的方法是顺序存储法,站在物理结构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属于连续的文件。

3结束语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1.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很受大众的喜欢与它的高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且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它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工业界、高科技界和学术界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希望可以通过靠科技技术的结合实现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还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列入国家的重点研究技术,而且一些周刊和杂志对无线网络的评价也很高,认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未来引领世界计算机进步的主要技术。

1.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很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方案中还处在初级阶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我国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上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仿真计算和网络协议等,在人们的生活和军事中的应用还很少,而且无线网络现在已经可以用来作环境监测,我国却没有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到实处。

1.3目前,中国的未来技术研究方向中有几项是专门针对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进行直接论述的,而且在一些重大会议的决策里面,也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列为三大前沿信息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中的自发组织网络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都成为中国重点信息技术研究,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如此重视的情况下一定会有所成就,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也成为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广泛地被应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很深刻的影响。

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

2.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和发展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探讨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方面的应用科学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环境探索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探索强烈的欲望,而且关于环境的采集数据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出现及时地解决了环境探索方面的难关,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户外的野生动物的跟踪、发现和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人们能够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成长环境做监测,比如说动物生存环境的气象、洪涝灾害、地球的物理环境、环境的污染状况、大气的监测等等,根据监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和改善措施。

2.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起于军事领域,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是它能够在国家的边疆上站岗放哨做警卫,将无线传感网络器安置在国家的边疆防线上,士兵可以直接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国家边疆进行防御,接受来自不同方向的信息并及时果断地做出相应的措施。无线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另外一个应用就是可以对目标进行定位,以及时地防范敌军的可能的侵袭和进攻,还可以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对无人驾驶的车辆进行摆布,战争结束后,无线传感网络还能对战场的破坏性和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并且评估。

2.3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最贴近人的生活的应用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器可以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很多方便,并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舒适,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比较人性化智能家居,比如说像冰箱、真空吸尘器、录像机和微波炉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远处遥控这些家用产品,而且还能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在家里的主要房间安装监测器,以便随时控制家里的安全。

2.4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健康护理人的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用来对患者和医生的行为进行监测,人的身体里面有很多我们并不知道的生理和心理数据,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安装在病人的身上就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得到及时的救治,无线网络传感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加的方便,用途也会更加的多,还能实现医疗的远程遥控。

3结束语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1.1概率性神经网络(PNN)

地震属性和测井数据的关系,并不一定是线性的,利用概率性神经网络的方法弥补井和地震间的非线性关系。概率性神经网络(PNN)类似于多维属性空间上的克里金,采用了局部化的作用函数,具有最佳逼近特性,且没有局部极小值。每个输出点把新点处的新属性组与已知的培训例子中的属性进行比较来确定的,得到的预测值是培训目标值的加权组合。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具有高度的容错性,即使某个井旁道地震参数或某个网络连接有缺陷,也可以通过联想得到全部或大部分信息。因此,用概率神经网络建立地震属性和测井特征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可靠性高。概率神经网络方法还具有动态适应性,当地质岩性类别变化或地震参数修改时,网络可自动适应新的变量,调整权系数,直到收敛。对于受岩性控制的储层,概率神经网络是描述其地震属性参数与岩性参数关系的有效方法。概率神经网络是由多测井和多地震属性参数组成的网络。首先,将由测井曲线和井旁地震道提取的特征参数按照地质岩性参数分成若干类;然后,通过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神经网络学习系统,由输入矢量产生输出矢量,并把这个输出矢量与目标矢量进行平方意义下的误差对比;再以共轭迭代梯度下降法作权的调整,以减少输出矢量与目标矢量的差异,直到两者没有差异训练才结束。对于给定的培训数据,PNN程序假设测井值和每一输出端的新测井值为线性组合,新数据样点值用属性值X表示可写。这里σ是PNN使用的高斯权重函数的关键参数,来控制高斯函数的宽度。式(2)和式(3)是概率神经网络预测的基本原理,训练神经网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解最优平滑因子的过程。

1.2交互验证增加属性类似于多项式拟合增加高阶项,增加多项式高阶将会使预测误差总是变小,但属性的个数绝不是越多越好。随着属性个数的增多,对预测的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小,会明显削弱未参与神经网络训练的那些点的预测能力,甚至造成预测误差反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过度匹配。而且参与运算的属性过多,也会影响到运算速度,因此通过计算验证误差来确定最佳的属性个数,防止过度匹配,该过程就称为交叉验证。通过蕴藏井误差分析的方法,验证出现拟合过度的情况。求取递归系数时,选取一口井作为验证井,不参与运算。利用拟合出的关系,得到验证井的误差值。以此类推,得到每一口井的误差值,以参与运算井的平均误差作为参考标准,来检验属性组合个数是否出现拟合过度的情况。

2应用实例分析

研究区内油气富集区主要为岩性控制,目的层段厚度70m左右,地震剖面上大约50ms,含油砂体主要发育在wellA,wellC附近,向周围变化较快。针对目标层T41-T43之间进行井曲线交汇和岩性统计。wellA,wellC主要是含油砂岩,wellB、D、F主要是泥质砂岩、煤层,岩性差别很大。但从速度、密度曲线交汇图版(图1)来看,曲线交汇统计重叠较大,很难区分含油砂岩和泥质砂岩。wellA、wellB对应层位岩性明显不同,在地震剖面也体现同样的反射特征。因此基于测井和地震模型为基础的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很难准确识别这套含油砂岩。而更能反映岩性特征的GR曲线,则对这套砂体较为敏感,明显地区分出了这套含油砂岩(如图3所示)。因此我们采用本文介绍的神经网络技术,在常规波阻抗反演的基础上,预测GR曲线特征体。经过分析,把GR值65~75区间岩性赋值为含油砂岩,从而把这套储层有效的区分出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砂岩厚度(图4)。

3结论

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在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出现之前,我国也在使用一些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和网络之间的连接,但是以往的这些连接方式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那么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阻碍,那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灵活性,能够进行系统网络连接的灵活使用,从而促进其更有效的利用经济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网络数据传输和运用。通过实现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能够减少人工操作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在人工操作过程中造成对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的影响,造成后期的维护工作开展的麻烦,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减少虚拟网络的资源消耗,能够以最小的经济利益成本实现同等的信息数据传输,同时提高了信息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在保证达到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最大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下,能够确保其良好的使用,通过获取局域网相关的信息,避免了交换机在直接复制信息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信息传输堵塞,提高了网络连接的实用性,同时可以有效的替代路由器工作,提高了计算机虚拟技术发展运行的效率,通过将其技术很好的加以应用,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和运行。

二、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原则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非常迅猛,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先进性的特性,因此其淘汰速度非常的快,那么就需要进行软件的频繁更换,在操作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在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其前期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在设计工作开展时,要保证其正常的功能良好使用,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使用寿命,那么在软件和硬件更换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设备筛选工作。通过明确目标,从而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提高设计技术的实施和发挥,减少设计成本的浪费,节约成本,从而更好的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良好发挥运用。在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影响因素,那么在其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些干扰因素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正确的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能够正确的对待,并且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施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技术设计规范,通过对其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严格的规范和整理,保证计算机性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将整个规范设计计划贯穿到整个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让研究人员能够通过利用大量的资源确保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和功能的良好发挥,从而提高了虚拟网络的安全实施和操作,在进行规范实施的基础上,能够加强对操作规范的认识,改善其操作过程,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探析

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试下在公开性的网络平台上构建一个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强的私人网络,VPN和VLAN两种不同的虚拟连接方式相比于其他的连接方式,更加的高效、安全、稳定、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采用的是实名制的身份认证方式,这就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即使是在公共网络中获取到了用户名等有关信息,也不会造成密码的泄漏,那么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明显提高,提高了整个网络数据传输和保存过程的安全性能。这两种虚拟的网络技术,可以在公开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改善,采用的是虚拟网络技术,其表现形式也更加的抽象,在虚拟网络技术操作和应用过程中,都是由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实施,这样就能够保证基础网络和专业性网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基础网络技术和专业性网络技术能够很好的发挥和实施,作为一项独立的专用网络系统,计算机虚拟网络能够确保个人和公共网络的分离,做到信息数据的独立传输和独立保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资源的稳定、安全和有效。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