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

物流经济论文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如果学生对物流经济地理基本理论和构架把握不准,涉及的理论知识无法理解、消化、吸收,那么在实际问题的操作与解决就可能困难重重。于是,物流经济地理的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物流理论创新驱动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如何切实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众所周知,我国工业品生产领域的物流成本过高、农产品流通与物流费用也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率高达17.8%。那么,在讲授物流经济地理时就必须时刻将如何解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贯穿始终,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集成创新理论。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构建布局合理、渠道畅通、运行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系统体系。认真谋划绿色物流的发展,减少物流碳排放。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物流装备现代化水平和物流标准化程度,推广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等。为了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可以穿插播放央视纪录片如《穹顶之下》、《断裂的冷链》、《转基因水稻种植调查》等。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物流经济地理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尤其要关注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动态,以及可能为物流经济地理所用的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比如,在讲授物流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学科性质、意义等内容时,可以与物流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中国物流环境与物流布局解读时,可以结合国家不同时期的主导政策及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追踪剖析,从而有利于学生结合我国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理解物流布局的计划化、直达化、短距化、钟摆化、集中化、社会化、服务化和标准化原则。讲解中国农业物流地理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林业和牧业的生产分布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我国农业与物流的关系,也可以补讲云物流环境下及大数据分析条件下,“农、物、商一体化”的新型的物流模式[3]。在对中国工业、商业物流地理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围绕内地市民赴港抢购奶粉、旅日游客购买马桶盖及电饭锅等现象进行深度挖掘,以便启迪学生思考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迫切性等问题。在讲解完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影响因素及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分布后,可以围绕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一路一带及新海上丝绸之路等热点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在分析中国旅游物流地理时,侧重讲授物流业与旅游业的二者如何协作互动发展及影响旅游业的布局因素,同时,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巴马避暑治病热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交叉运用

大多数教师讲授《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过程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必要的时候加以多媒体演示说明,同时穿插适当的实习实训[4]。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鉴讲授式、互动式、启发式和案例法教学等方式,也可以因地制宜尝试进行情境教学法[5],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适宜的教学场地、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按照既定的详细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不错的选择[6]。以上教学方法可以交叉运用到课程的教学中,但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内化教学方法也值得尝试。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注重学生潜质潜能的开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7]。开发内化教学将教学基本环节分为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检验、随堂小测验或课堂讨论及讲授与答疑等基本环节[8]。开发内化教学法运用于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与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并逐渐提高个人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适度创新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1.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我国综合性企业广泛使用的一种物流模式。作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较大型的企业,选择自营模式也是一种必然。自营模式下,企业自备仓库,自备物流车队等。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自我服务流程。一种是企业各个部门可以单独的完成物流中的任务,另一种是在企业中又设置了专门针对物流运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对企业物流部或者物流企业进行统一的物流管理。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还是第一种,因第二种需要较多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比较适合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所以第二种的选择比较少。自营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实现原材料和零配件的采购、生产一体化,有效提高采购效率,库存的管理更加便利,有效减少企业资金的投入。因为可以对供应链进行较强的控制,较容易的将生产和其他环节紧密配合,更好的合理规划物流管理,针对提高物流工作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第三方物流使用第三方物流最广泛的是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将一部分甚至全部物流作业交予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能够较好的处理数据,为第三方物流提供技术支持。第三方物流不拥有产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具有专业化、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特点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的意义在与能够根据条款需要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物流服务,比起单一功能的公司更具有社会发展潜力。第三方物流是十分具有个性化的,一般以合同条款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按照客户要求提供物流服务,有效将货物装卸运输、仓储、订单处理、保管、配送一体化,提高物流工作效率。

3.电子商务模式随着电子商务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普及,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中进行购物。由于支付方式的便捷,许多比较年轻的消费者越来越习惯在网络购物平台中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礼物在网络中买衣服、买家电等等。这种虚拟的支付方式因其具有的便利性使用程度变得越来越广泛。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巨大的市场潜能让我国物流经济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向这方面倾斜,随着越来越多电子网络购物平台的建立,也更加的促进了国民的消费,推动了物流经济的增长。电子商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了物流经济的发展,比较具有突出性的是在淘宝网中近两年的“双11”的出现,去年的“双11”在这一天淘宝网中的交易额达到350亿。这个数字的出现表明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不仅大大增加物流行业配送人员的就业机会,对促进我国物流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经济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物流行业翻开了一个新篇章,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针对形成一个信息化的物流行业,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人看到电子商务模式带来的商机,纷纷投入到这个行业中,但是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电子商务行业里抢的市场,提高竞争力,就需要对信息进行一个系统的处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流行业的信息化。

二、结语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企业规模小和分布不合理这两方面,一般来说,比较小的地区的物流企业在实现组织化运作方面比较困难,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还会影响到整体物流产业的声誉和发展,造成客户的不信任感增强,在欠发达地区,一般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还存在着地区覆盖不均匀的问题,或者是分布过于集中,没有很好的格局。物流企业规模小会使物流运营的组织化程度降低,没有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运作,使得物流运输成本比较高。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的发展思路

1.需要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配送网络。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我国地区间的往来越发密切和频繁,从当下来看,要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全国物流市场的整体效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努力构建具有集散功能的物流网,加快发展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物流体系,努力实现物流基础设施在功能、布局和业务方向等方面不断提升的目标。

2.挖掘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产业链的价值。物流产业提供的不仅是单纯的运输式的仓储服务,它所具备的潜在功能还很多有待挖掘,对于运输企业来说,不少企业需要自身去完善自己的产业运输线,对物流产业来说,物流运输企业受到集约化操作流程和安全保障方式的影响,能够为企业产品的运输提供保障,这有利于加大对物流行业的需求。

3.实现欠发达地区物流信息化跟踪和统计服务。发展物流行业需要构建信息化平台,受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使整个物流行业的管理和客户的体验感得到了提升,使物流产品的运输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实现信息化跟踪和统计服务,有助于保障企业战略的良好实现,有助于更加准确的把握物流需求市场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构建物流网络,有利于指导物流企业进行纵向和横向整合,不断扩大经营网络和服务网络,使企业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优化产业配置,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现客户和物流企业的共享机制,对物流环节更好的实时跟踪和监控,实现全程管理。

4.引导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向专业化物流发展。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其物流市场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我国的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中,交通的便捷为物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专业化物流是发展物流经济的大势所趋,需要规范物流产业的发展,形成固定的运输线路,在运输时间上合理安排,努力构建物流企业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

三、提高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为物流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主要通过四方面的措施和办法来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一是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优质高效的物流企业加以资金支持,提供税收政策等等,通过设立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专项基金来奖励物流企业对其进行贷款贴息,可以采取有偿使用的方式进行滚动积累。二是鼓励社会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良好的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努力构建开放、统一的物流市场。三是制定和完善反倾销、反垄断的相关法规,完善物流产业的价格管理,避免过度竞争和垄断。四是制定合理的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划,努力营造物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为市场繁荣吸纳有效资源。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一)聚集河北地区内部资源与要素。物流业在聚集河北省内部资源与要素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聚集了河北地区的各种商品和所有的商品源与信息源;二是聚集了河北地区的物流企业并使它们之间的竞争日趋合理,这有利于发挥河北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整体优势并使之向深度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二)对河北区域周边地区的增长极作用。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将海量信息、各类人群、大批资金和形形色色的商业在短期内快速聚集于河北省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地区被“极化”的态势,并最终发展为一个商品流通整体,形成增长极的趋势。

(三)对河北区域产业发展的前向、后向与旁侧效应。物流产业的前向效应是指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新技术和物流关联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诱导新装备、新能源、新原料的不断出现。物流产业的后向效应是指物流业的发展将使得航空、通讯、仓储、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等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拉动整个社会对制造业、煤炭、钢铁和水泥的需求量。物流产业的旁侧效应是指物流业的发展将对所在区域内行业的生产、销售、供应中的物流活动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二、河北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产业的集中化程度低。当下,河北省的物流产业的集中化程度比较低,并且,物流市场的基础能力相对比较薄弱,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数量不对称。河北省地区的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做好自己的特点,既产业的优化和整合。

(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河北省物流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能够覆盖整个河北省地区的物流信息网络还没有建成。因此,河北省在物流领域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程度,同时,对电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底下;缺少一些与物流相关的软件,这极大地制约了河北省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物流运营方式落后。随着个性化消费、电子商务、商品市场和货物周转速度逐渐加速的发展,使得货物的运送方式转变了,方式的转变增加了河北省的物流成本,同时客观上也提高了对物流服务及时性与可得性、供应链配合时间响应速度的要求,因此,河北地区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物流业的发展。

三、促进河北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建设物流结点体系。河北省需要加强建设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合理化节点体系的时空配置,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在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形成合理的协作与分工,并结合河北省铁路场站和公路枢纽的建设和规划,对各行业现有的场站仓储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对河北现存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物流产业的集约化与聚集化经营。

(二)重视培养物流人才,开发物流技术。专业的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技术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河北省物流业的发展,对此,河北省政府应该在区域范围内对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给予大力的支持。首先,河北省地区应该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完善的物流教育与培训基地;其次,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以便吸引各类专业人才。

(三)推进建设标准化物流体系,提倡绿色物流。目前,针对物流管理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在这些标准的推动下,物流产业继续得以发展。河北省的物流业要以中国及国际物流的标准为依据,以自身物流的优势特色、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同时,河北省需要建立与环境适应的绿色物流体系,要以贸易标准、环保标准为出发点,以交通流、交通量和污染发生源等方面为侧重点,制定相关的合规政策,发展河北省的绿色物流。

四、结束语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一)生产物流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的思想也应得到重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确定合理的存货水平。无论是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及产成品尽量做到最低限度的库存,消除因多余库存造成的物流效率的浪费。2.改善生产作业布局。应该在生产车间中以物流总行程最短为条件来布局车间和生产设备。3.合理组织生产车间内的装卸搬运工作。装卸搬运工作积极使用自动化设备,避免出现货损,合理规划物料摆放位置,避免冗余生产物流。

(二)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者流通企业出售产成品的物流过程。其中循环经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使用ECR战略优化销售物流。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包装方法,在实现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包装费用;积极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的传递,改进效率,同时要注重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欧洲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的调查显示:生产企业实施ECR战略,可以让制造成本减少2.3%,销售费用减少1.1%,仓储费用减少1.3%,盈利增加5.5%;销售商实施ECR战略之后可以让库存减少13.1%,仓储费用减少5.9%,毛利增加3.4%。2011年中国ECR大会指出通过ECR战略的实施可以普及精细化供应链管理,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订单满足率。2.使用QR战略优化销售物流。进行合理的订货流程设计,建立计算机管理的订货系统,使得订货信息能够迅速的转变为采购信息和产品的生产信息。尽可能缩短物流中转环节,如通过电商订货、直接配送顾客等方式减少物流中转环节,节约资源。

(三)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组织对来源于客户手中的物资的管理,物资包括包装品、产品等。逆向物流中循环经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2.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3.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

(四)物流六要素体现循环经济1.运输。通过设计合理的运输网络、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高装载以及开展联合运输等方式实现运输效率的提高,在运输中循环使用周转箱、托盘等物流设备,体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和再使用的思想。2.存货管理。通过控制合理的存货水平、减少货损、避免变价损失和缺货损失等关键点来实现存货管理的合理化,体现循环经济中减量化的思想。3.装卸搬运。通过减少无效的装卸搬运、装卸搬运路线的合理化和文明化以及提高装卸搬运的活性来实现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实现装卸搬运中的循环经济。4.配送。通过合理调配车辆、合理安排配送路线来实现配送作业的高效率和高效力,实现配送中的循环经济。5.包装加工。包装加工作业既要有效地实现各项基本功能,也要符合经济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如控制包装容量,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以及使用可回收包装,合理选择流通加工地点等方式,体现了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再循环和再使用的思想。6.信息管理。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只有及时的收集、传递和处理信息才能使物流货送畅通化、高效化。信息管理的高效传递是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循环经济、再利用的实际效果较差由于循环经济理念不够深入人心,同时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循环经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果不好。[3]以固体废物利用率为例,表1中列举出了2012年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情况。根据该图,可以看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2012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1.53%,危险废物利用率为57.85%,该数值较之前已经有明显提高,但距发达国家80%~90%的利用率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循环经济在我国个省市的发展情况不一,固废利用率作为考查循环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省市的固废利用率,如图1所示,北京、上海等城市利用率较高,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西及四川等城市的固废利用率较低,而西藏虽然固废利用率低,其固废排产生量本身就远远低于其他城市,不列入数据考虑。从图示可以看出,固废利用率在不同省市表现参差不齐,这与不同省市的工业、商业布局和循环经济政策都有很大关系。

(三)供应链环节中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循环经济需要供应链各环节的通力支持才能实现效益和效率,所以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是推动供应链环境下循环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然而,因为利益矛盾的存在,目前供应链上上下游企业间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因此对于由资源再利用产生的成本不能够顺利的被分摊。如商品在进入逆向物流之后,是由生产商回收再生产再利用,而由回收产生的各项成本是由生产商一力承担,还是由供应链上其他成员包括批发商和销售商共同承担,这是一个需要协商解决的问题,甚至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才能够解决。

三、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供应链物流管理发展对策

(一)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倡供应链物流管理在当前政策背景下,应该让企业深刻认识到循环经济对于企业发展和人类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性,对各项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对资源环境的有力保护,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选之路,因此,应普及循环经济的理念。企业应设法构建一种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和流程。企业是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实施的主题,因此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达到营运的绿色化目标,要在企业的管理理念中渗入绿色管理理念。[4]如物流企业应改造现有的仓储设施,制定科学存储规划及保管程序,节能减耗,抑制商品品质变化和有害废弃物的排放或泄露,采用适度、可循环包装,并开发新型包装材料,致力于循环利用。同时供应链物流管理思想对产品生产、资源利用的上下游企业都提出要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是生产企业发展的最终选择。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现代物流科学技术的应用,从技术手段上实现物料资源的节约化和消除浪费,使得物料资源在生产、加工、流转环节损失最小。同时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保障,现代企业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和存货管理系统的部门管理系统,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并强化对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形成注重物流、尊重科学的管理氛围。所以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实现最大限度的循环经济。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口物流能力发展迅速。201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4.53亿t,在中国大陆港口中位居第三位,世界港口中位居前五位;集装箱吞吐量为1567万TEU,在中国大陆集装箱港口中位居第三位,世界港口中位居前六位,其中内贸箱吞吐量为156万TEU,铁水联运集装箱为5.97万TEU。历年宁波港口物流情况如图2~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宁波港口物流能力增长势头较快,但从港口物流能力构成来看,总体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随着浙江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港口物流效率不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对外贸易、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市竞争力的突出问题,港口物流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瓶颈。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为客观、科学地研究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效应,本文把港口物流能力引入区域经济发展模型。考虑资料数据的全面性和可得性,本文采用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吞吐量结构(港口集装箱、液体散货、干散货、件杂货吞吐量)对港口物流能力(PLC)进行度量。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包括GDP、社会总投资(STI)、口岸出口额(PEV)、社会就业(SE)和第二产业产值(SIOV)。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以宁波市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为研究样本,跨度26年。其中GDP、社会总投资、第二产业产值、口岸出口额等数据来源于1985—2011年《宁波统计年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液体散货、干散货与件杂货吞吐量数据来源于历年《宁波交通统计年鉴》;1985—1988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据来源于《宁波奋进四十年(1949—1989)》,1989—2010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据来源于历年《宁波统计年鉴》。因为宁波从1990年之后才有集装箱吞吐量,所以稳健性检验采用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同时,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港口物流能力的产业集聚效应、就业拉动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进行了深入检验。数据处理采用了Eviews5.0统计软件。

四、实证分析

1.模型分析表1为ADF检验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变量GDP和SE不存在单位根,PLC、STI、PEV和SIOV都存在单位根,但是在经过差分之后,6个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其中:PLC和PEV经过两阶差分之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不存在单位根;SIOV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不存在单位根;STI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所有序列都表现为平稳的单整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Johansen检验对协整关系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各变量之间最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一步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来分析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港口物流能力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社会总投资和社会就业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分析(1)港口货物吞吐量回归。4个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模型4中港口货物吞吐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经济增长。根据D-W值判断,模型4的回归结果是最合理的,其回归系数为14.502,而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港口货物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4.502元。而且调整后的拟合优度系数(Adj-R2)为0.998,F统计量为880.783,在1%的水平上显著。(2)港口吞吐量结构回归。把解释变量货物吞吐量(PLC)替换为吞吐量结构(包含集装箱、液体散货、干散货和件杂货吞吐量),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的5个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9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港口吞吐量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其D-W值为1.866,再根据GARCH结果判断,序列是不存在异方差的,所以模型9的回归结果是最合理的。其中集装箱吞吐量(PL)的回归系数为135.404,而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集装箱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EU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35.404元;液体散货吞吐量(PL)的回归系数为16.633,而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液体散货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6.633元;干散货吞吐量(PL)的回归系数为12.726,而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干散货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2.726元;件杂货吞吐量(PL)的回归系数为12.225,但回归系数不显著,其经济含义是当件杂货吞吐量每增加(或减少)1t时,GDP相应增加(或减少)12.225元。

五、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对宁波港口26年发展的系统研究,一方面验证了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效应,更重要在于港口物流能力的提升不仅意味着港口基础设施能力和相关配套服务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绿色、低碳、生态化发展,从而促进港口服务业、临港工业、口岸贸易的转型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口经历了大发展、大突破,现在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转型、创新。在经营上,应该从传统的港口业务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在模式上,应该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模式转变;在服务上,应该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被动接受客户的要求进行装卸生产,向主动为客户提供一些设计研究,提供一些全程服务的方案。港口转型关键在于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理念创新。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一)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对披露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比较详尽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并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但该指引只对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矿产开发等对环境影响较大行业的公司提出了强制披露的要求,对于其他行业公司并不要求强制披露。选取的37家物流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情况如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都披露了公司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披露较多的内容是环境保护方针,而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披露较少。除此之外,上市公司披露较多的是公司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及公司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这是由于物流公司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这些公司对自身的能耗情况十分重视,加大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环保设备的投资,旨在节约成本,提高利润。但是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大多没有说明投资金额和收益金额,只是介绍了企业在这方面的环境活动。只有少数公司披露了公司年度资源消耗总量和公司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去向及废物综合利用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南方航空等国有大型航空公司。这些公司实力雄厚,能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统计这些信息,而其他公司由于能力有限,对这些方面信息披露得不充分。

(二)环境成本分析在选取的37家物流上市公司中,只有4家在2011—2013年披露了环境成本信息。其中,中海集运在2011年披露了公司购买节能设备的投资,大秦铁路在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公司的绿化费和排污费支出。绿化费和排污费虽然是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但和其他科目相比,其所占比重较小,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一般被归为管理费用的其他项目,报表使用者并不能直接获得。广深铁路在2012年披露了公司在减少污水、废物和噪音方面的投资;中国国航在2013年披露了对发动机节能改造的支出和技术改造支出。环境成本由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环境污染预防成本、废物再利用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构成。在这些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虽然提及该内容,但只是作为一种环境活动,比如为轮船安装节能减排设备、购买清洁燃料、绿化公路沿线等,报表使用者并不能获得这些环境活动的准确投资金额,因此不能计算环境成本,只能把这些披露内容作为环境绩效。从上述可以看出,物流上市公司对环境成本的披露是不足的,报表使用者并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环境成本信息。这也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监管。

(三)环境收益分析物流上市公司在2011—2013年披露的信息中,主要涉及节能减排收益。2011年有11家企业披露了节能减排收益;而2012年披露的企业减少,仅为7家;2013年上升到10家。从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企业对环境收益信息的披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信息的披露与否可以选择。披露的公司中,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和远洋运输公司占了大多数,而其他公司并没有披露这方面信息。这主要是由企业规模造成的。大型企业拥有充裕的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其他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在没有强制披露要求的情况下,并没有披露这方面的信息。物流上市公司环境收益信息披露的最大问题是企业披露的内容范围过于狭窄,仅限于节能减排带来的收益,而环境治理收益、废品回收再利用收益等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披露,且金额很小。

(四)环境绩效分析企业所做的环境管理工作及其效果称为环境绩效,现实中环境绩效是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物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是比较多的,具体如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企业在环境绩效方面主要披露了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和节能减排情况。其中披露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内容大多仅限于企业所遵守的环境法规和对法规的执行情况,并没有披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信息;节能减排情况也只是说明了企业为节能减排所实施的政策和运用的技术,对于节能减排的成果提及较少。环境质量情况主要包括消耗能源量和污染物排放量。2013年有8家企业披露环境质量情况,所占的比重为40%,披露的公司主要是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和远洋运输公司。污染物排放量需要企业投入人力和设备才能取得,因此,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为了减少成本,并没有统计这方面信息。企业的环境治理情况主要为企业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完成情况。本文选取的物流上市公司主要披露了企业绿化的情况,如植树量、绿化面积等,对于其他污染治理的方式和投入很少提及。其他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的环保宣传工作、环境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等。总体来看,物流上市公司在环境绩效方面披露的信息是比较多的,而且涉及面比较广,但披露的详尽程度有很大区别。因此,这就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披露标准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理解性。

二、结论及建议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一)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物流业从产生到如今的发展成熟,虽然其间有关部门也了一些政策法规进行行业规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政策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物流行业发展至今,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规定并未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致使物流业的多个层面标准不一。好的政策法规并没有得到切实应用,从而导致在物流行业的各个层面都存在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因为缺乏信息化监管手段,造成司机偷油、跑私活、多报过路费、人员调度不及时等问题比比皆是。同时,单纯依靠传统的纸质交流和经验型业务调度方式,很难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不强;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传递效率低,导致客户投诉日益增多。以上这些问题都会阻碍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的初级应用水平当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公司能够实现借助互联网与局域网运营物流产业链。尚有大多数的企业停留在初级水平仅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与使用,而加工后的集成信息并未实现有效利用。

(三)物流的信息化进程缓慢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物流企业以及货物的集散中心等多方面信息水平同步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借助多方信息从而共同搭建信息化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维护。因此,有关的政府部门、物流公司对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及其工作效率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综上,从整体上看来,物流业的长期发展是受该行业信息技术水平限制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参考目前的物流发展状况与形势需求,充分考虑国情,进而找到符合发展具体要求的物流信息化关键途径及方法。

二、新时期我国物流经济信息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物流信息化要求信息流动快速、及时准确,而物流的工作流程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产生和流动过程。物流信息化的关键目标是通过重组物流流程来开发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物流信息资源。重组物流流程可重新配置物流系统资源,重新规划物流系统,大幅提升服务层次,进而发挥物流的积极作用。具体在进行物流流程重组时,应着重改造现有不合理、不流畅的业务部分,挖掘物流信息,完善整个物流系统。整个物流系统可以看作是由物流各个作业部门组成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物流网络,只有通过线的信息化、点的信息化,才能实现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因此物流信息化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各个部门间的网络化、信息化之外,另外重要的就是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化。物流系统的物流结点中,不管是传统的仓库,还是现代流行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流通中心,流程重组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在流程重组改造实现物流结点的信息化中要注意,必须保持与整个物流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系统各种流程和信息网络的统一,如信息的格式、信息的传输等,方便与整个互联网的连接。总之,物流作业水平的提高在于物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必然要求进行物流流程重组,物流信息化成为物流流程重组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1、采用新技术,搭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方向,是要实现革新化与标准化。扩展性标识语言的成熟发展,为物流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能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种扩展标识语言作为与因特网相关的功能较强大的数据库与编程工具的加速器,也是数据格式上比较通用的一种表示法,能够保留数据内容及结构的完整性,并将其中的商业元素从这些数据当中分离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灵活地将自己的商业规则融入其中,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便捷途径,同时将扩展标识语言应用到电子商务的物流过程中,能够统一在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进行交易的标准,从而使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软件实现有机集成;通过点对点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而实现商业应用与数据统计的分离。将互联网、扩展标识语言与数据库等技术手段相互融合,也就形成了面向物流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完整方案。若能够将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应用到物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上来,一定会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借助政府支持,积极推动物流信息化进程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制定针对物流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行业规划,搭建并完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第一,加快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制定有关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方针,在整体上推动社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而为物流业高效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普及并推广物流信息网络技术,为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安排及行业建设发展规划,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加快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最后,加强对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物流业体系的培育和发展,不断完善信息政策法规等保障体系,来更好地为物流经济信息化建设服务。

(三)加快培育物流信息化发展需求人才建议政府积极拓宽培训与教育多方渠道,鼓励企业公司、行业协会及大专院校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物流人才培养系统,多渠道培养物流信息化高级人才。可以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督与保护,同时在政策上鼓励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鼓励高等院校结合市场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科学有序地对在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积极引导企业员工、高校学者与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及资本上的合作,促进物流行业产、学、研密切联系,共同推进物流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