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一直以来就十分注重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在各种可能的渠道、资源媒体技术基础上,开设了《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等多个对外文化交流、宣传工具,使得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这些专门性的海外文化宣传平台由于带有较强的政治意味,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而,在以后的海外文化宣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扭转这种政治意味较强的宣传,而要在的宣传技巧、宣传形式、宣传内容方面,进行根本性的革新,从而实现由政治色彩浓厚、粗放型的宣传模式,转为开放性的、科学性的、服务性的海外文化宣传模式,强化宣传效果。

另外,在海外文化的宣传过程中,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由于海外文化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民族种族展示中国的文化,存在着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惯性障碍。因而,要充分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具体而言,在对于某个地区或者国家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当地民众的心理特点、惯性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使用当地公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文化的宣传,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当地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亲近感。

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对外文化传播体系

没有规模,就没有力量,这是适合于每一个竞争主体的生存发展之道。我国要想提升国家形象,以大国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从而获得更多的接纳和肯定,就必须综合应用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对外文化传播体系。目前,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基本上是各个部门和机构各自为站,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综合的对外文化传播整体,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协同,导致我国整体的对外文化传播力度不强。因而,要想提高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在现代化条件下所发展起来的好的文化形式,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进入世界主流文化中。在秉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综合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国内各种有利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我国的海外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提升工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发挥多元化的传播载体作用。文化的传播载体有多种多样,在进行海外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要在利用现有的传播渠道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媒体技术和现代新媒体传播技术,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工作。

加深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加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友好交流合作;积极促进政府间的友好互访;积极承办国际赛事,提升国际影响力;重视媒体在宣传方针政策和引导舆论导向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二是发挥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主体作用。培育文化市场主体,重点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文化企业;重点扶持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扶持新兴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增强文化产业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构,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中国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因而,海外文化传播工作必然要发挥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主体作用,以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三、结语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养生治疗中假中医伪中医频发和真中医失语的矛盾。当前社会上针对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一些伪中医、假中医打着“中医文化”的旗号到处行骗。他们或者随意的曲解中医经典,或者无限夸大部分食药的疗效,欺骗社会公众,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绿豆张悟本之流。而与此同时,“中医领域专业人士、真正的权威大家们却在关键时刻‘集体失语’,极少参与中医文化的传播推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9]当然这一状况,随着中医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两年有了明显的好转。第二,传播策略的弱化与中医文化重要性的矛盾。当前一方面非常强调中医文化,但是另一方面则是在中医文化的传播上存在误区,传播策略弱化,日渐式微。中医文化无论在传播的策略、传播的手段、传播的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缺少名人的广告效应,传播手段比较单一,传播机制是单向的政府自上而下的机制,缺少中医传播的品牌意识等等。第三,重视中医的言与行的矛盾。在相关政策上,国家虽然对中医文化越来越重视,但在扶助力度、资金上仍然有限,这使得中医文化在传播一开始就信心不足,也得不到传播媒介的足够青睐。第四,中医神秘化与大众化的矛盾。中医自身的话语体系比较特殊,加上宣传的不足,造成大众对于中医文化包括中医认同的矛盾。一些调查表明,很多老年人对于中医非常相信,患病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而一些年轻人则比较相信西医。认为西医显效快,比较科学。对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等话语体系,普遍认为比较神秘,缺少科学论证。第五,国外热与国内冷的矛盾。中医文化传播在国际和国内也存在一种倾向,即一冷一热的现象。国内信奉中医的人群相对固定,而随着海外中医的传播,其显著的疗效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上述矛盾的实质就是强调中医文化的重要性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医文化传播困境的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会影响中医药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削弱中医在社会公众认同的合法性基础。

2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原因分析

第一,思想上忽视和轻视。表现之一是很多人还是轻视甚至忽视中医文化传播的研究。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发现近十多年来关于篇名是“中医文化传播”的论文仅有8篇。与其他相关的研究选题相比较,显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具有深入的研究空间。表现之二是当前社会公众也存在理念的误区。他们认为,“中医只能调养一些慢性病,治病起效也缓慢,同时中医更多的是应用在中老年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很多年轻人对中医不了解,不熟悉,甚至带有偏见。”[10]第二,传播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在中医文化的传播机制上,是一种单向的政府主导下的传播,缺少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机制,不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机制。是一种平面的传播机制,不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传播机制。第三,中医的自身因素。表现之一是中医系统的自我封闭,成为一种中医院校内部或者中医药高校之间的自我娱乐。表现之二是中医文化的话语体系原因,在大众化理解层面存在一定的理解难点。例如中医的理念和传统的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中药的药理药性的辨析、养生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和现代人的思维和文化不完全适应,造成理解的困难。①表现之三是中医文化中难以被人们理解的名词术语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途径使之符合现代的通俗语言体系,这是传播学中编码与解码所遇到的困境。例如,中医的经典著作大多是医学古文,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无论是对中国大学生,还是外国的中医爱好者,都存在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第四,大众的社会心理,比较急功近利,浮躁。对于疾病,往往看重的是治疗时间快慢,服药的方便,因此往往更加偏重西医和西药,忽视其副作用。中医和中药,因其制药的相对复杂,煎服的方法相对多样,对于今天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往往选择最简洁最便携的西医西药。第五,社会大环境的因素,社会整体浮躁和轻中医重西医的现状。笔者概括为两句话,“中医很伟大,西医很强大”。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除了中医自身的因素外,外部大环境是一个重要外因。中医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具有中国古人的智慧。但是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医西医的竞争,就现状而言是西医占主导地位,中医虽然伟大,但是还不强大。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全国的西医院校和西医医院远远高于中医院校和中医医院的数量。

3中医文化传播的创新对策

第一,中医院校应该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中医院校作为培育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的基地,自身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传播文化的职能。中医院校具有大量的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应该在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面对大众开展中医文化的宣讲和传播。他们应该具有中医文化传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担负中医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面对当前社会上各种假中医和伪中医层出不穷,社会公众也非常愿意倾听来自权威的中医院校学者的声音,而不是集体失语。第二,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机制。一是从中医文化传播的过程看。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不仅仅是政府有关部门,而且包括中医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医院医务人员等等。二是从传播的媒介看,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新媒体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因此中医文化传播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报纸、期刊、电视,还应该包括各种新媒体。例如微博、微信、互联网的网站、论坛、QQ等等。三是努力构建全方位的传播机制。如中医文化传播的双向沟通机制,在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应该互相沟通。正面引导机制,对于中医文化的积极影响和功能,需要大力宣传。对于中医名家的医德和先进事迹需要宣传和弘扬,传递正能量。及时反馈机制,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公众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需要相应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及时反馈。评估机制,对于中医文化传播的成本和绩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四是树立科学的传播理念。应该从封闭到开放,从集体失语到发出自己声音,从政府单一主体到政府主导下的高校、医院、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从国内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树立科学的传播理念才能更好的传播中医文化。那种自我封闭、孤芳自赏的理念已经过时了。五是努力构建健康的传播环境,建设有利于中医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国人如果自己都不信,不发扬,就会造成文化的历史断裂和虚无主义。六是在传播的内容上需要创新,内容需要取舍。当前应该选择当前大众关注的热点和兴奋点。如中医养生,中医美容,中医保健,中医食疗,中医的关注群体不能仅仅是老年人,也应该包括年轻人。特别是公务员阶层、以及公司企业的职业群体。他们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对于健康保健同样具有知识的渴求,需要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学习。七是建议成立专门的政府主导下的中医文化传播公司。当前文化的产业化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目前我国尚无专业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公司,因而中医文化缺乏专业的推广机构,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中医文化的了解,也影响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应尝试建立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公司,努力打造品牌,必然会推动社会对中医的认知和了解,推动包括养生在内的相关产业以及中医药的本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中医文化传播需要大众化与时代化。正如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样。中医文化传播也需要大众化和时代化。如何将传统中医文化语言与思维用现代人容易听懂、能够掌握的方式来传播,这不仅需要精深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中医文化工作者掌握现代传播方式与技巧。例如,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应该尝试多样化的方式。包括中医文化的专题讲座、专家的义诊、公益广告、省市级别的电视电台的现场咨询,出版相关的书籍和录像等等。比较好的方式如万家灯火,市民大讲堂,特别是借助于大型电视台的节目等等。中医文化的科学普及,除了科学性和知识性,更重要的就是怎样把这些学术领域里专业、严谨的知识,以大众化口语以及易学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述,便于大众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举例、病例研讨、真人示范穴位、比喻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达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为契合“三集五大”体系改革以来发展方式的转变,公司积极探索“短(内容短小精悍)平(传播扁平直接)快(吸收快速有效)”的企业文化传播实践,充分运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方法,挖掘新媒体对企业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探索归纳形成企业文化传播“五微”模式,即:微讲堂、微党课、微看板、微手册、微典型。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题作用,以微党课强化队伍建设,以微讲堂凝聚员工合力,以微看板展示特色亮点,以微手册植入品牌理念,以微典型引领价值追求。常见的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方法主要方法有: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文娱活动,先进人物学习征文演讲比赛,等,将品牌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形成员工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统一领导的工作模式。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组织上连续工作。全体员工都深刻的认识到“一个国家电网”的观念,员工的心思往一处使,力在推行国家电网的优秀企业文化,将价值理念的统一性与实践载体的丰富性相结合、注重思想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各项工作领域的延展性相结合,力求实效,凝聚公司和员工共同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分层分众探索企业文化落地实践

结合连云港公司自身特点,明确企业文化“五统一”在“三集五大”体系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以管理、专业、岗位、环境四个层级开展企业文化落地实践。在管理层以探索长效机制建设为目标,由党群部牵头进行文化载体的设计并承担实施主体责任,以“企业文化论坛”为重要抓手,每季度进行案例,深度解读“文化引领”内涵,全面提升广大员工的执行力与企业软实力,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分享各单位、部室的企业文化落地案例、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成果,不断促进企业文化与公司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在专业层面,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专业精益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融入“五统一”要求,按照“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的建设思路,梳理、优化各级业务流程200余个,分专业、分单位编制操作手册和典型经验60余册,选树各专业典型50余名,使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各专业管理体系;在岗位层面,扎实做好统一价值理念的行为转化,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培训班,落实“三个十条”等制度标准,不断规范员工行为,通过开展持续宣贯教育、各类劳动竞赛、星级班组评价考核等工作,促进了制度标准转化为员工的规范行为。试点探索建立岗位能力模型,畅通员工成长成才通道,实施职工服务“细雨”工程,引入EAP员工帮助计划,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使统一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在工作现场能看到,在岗位上有体现;在环境层,编制《企业文化环境建设手册》,对宣传册、看板、PPT等各类需要使用品牌标志的载体进行了统一规范,坚持强化品牌传播策划,深入推进营业窗口品牌标志标准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环境建设,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美誉度。

三、科学考评实现企业文化评价闭环

将企业文化纳入公司内部对标体系,用业绩指标检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在公开招聘、党员发展、典型选树、干部任用等工作中将认同统一的企业文化作为前提基础,将模范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将企业文化应知应会纳入考试必答题目,将符合“五统一”要求作为修编各类制度标准的准则。在《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中,将企业文化纳入基本考评项目,完善考评标准,实施动态评估,实现闭环评价。在“三集五大”统筹推进的过程中,公司坚持不懈地推进“五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能够有效落地,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以文化凝聚改革共识、以文化提升工作执行力,以文化激发创新动力,以文化增强科学发展合力,确保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在中心工作中凸显了企业文化的作用成效,彰显了企业文化的责任价值。

四、总结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2004年,在韩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孔子学院,因此,我国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势在必行,在此阶段,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上升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并且也是各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跨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多,进而实现了各个国家文化的融合与共享2。最近几年,北京舞蹈学院在英国成立了第一家舞蹈孔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在丹麦成立了音乐孔子学院。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艺术已经逐渐走向世界。我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实现,能够在世界文化中,更好的展现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是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主要强调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我国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跨越语言障碍。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语言文字是主要的阻碍因素。然而,由于舞蹈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其不需要考虑语言文字的影响,民族舞蹈可以利用身体语言传播文化信息,同样会获得较好的文化传播价值。其次,美的教育。艺术的存在,有利于人们感受生活,在大部分国家素质教育过程中,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例如,在我国素质教育过程中,主要强调通过艺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美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艺术的地位,将艺术与其它学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与社会地位。最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族舞蹈占据重要地位,并且与我国其它文化信息存在密切的联系,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我国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能够使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熟悉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使我国在各国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我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途径

在我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重新认识传播主体与受众群体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二者的关系过程中,要求应转变以往传播信息理念。这就要求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培养专业素质较好的传播主体,要求传播主体应不断扩展视野,吸收与借鉴国外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使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我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传播主体:首先,传播主体为舞蹈编排导演以及演员,通过舞台表演形式,以及与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共同合作,其传播内容较为高雅,与上层社会人们生活理念一致,因此,受众群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良好的审美鉴赏水平。其次,传播主体为国家统一安排的舞蹈教师,以及当地教师,传播内容主要为舞蹈教材内容,受众群体主要为学习舞蹈的专业人员。最后,传播主体以所在国家的舞蹈热爱人员为主,通过以下几种传播形式,即节假日表演、休闲娱乐的广场舞等等,受众群体主要为人民群众。因此,从传播主体以及受众群体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传播途径。

在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群体发挥重要作用,是信息传播能否获得良好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受众群体的意见与反馈,能够使大众传媒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改进和完善信息传播方式,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因此,应精准的定位受众群体,进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明确受众群体的重要地位,依据受众群体的不同要求,民族舞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内容以及演出的具体形式。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在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但要全面考虑传播内部的微观变化,也应随时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即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是否会对信息传播产生影响。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也与其它系统存在较大的联系,现阶段,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已经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以使跨文化传播朝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结论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1.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积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语言基础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可以积累和夯实中国文化传播的语言基础。中国英语语料库可以分门别类地归纳总结,如:政治、经济、科技、体育、娱乐、人文、旅游等。从词汇到短语到句子到段落有层次地进行搜集总结,这样方便使用者查询使用,也可以让更多的使用者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利用中国英语大众传媒,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大众媒体来增加中国英语的使用机会。比如,在电视上我们可以在相关栏目通过运用中国英语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如CCTV9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等;在网上可以建立网站,微信平台上都可以增加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中国文化。

3.在文化活动中充分地使用中国英语,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是基于中国文化而产生的,而文化活动作为我们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她能更很好地向世界展现我们的中国文化。标准英式英语是根据英国的传统文化产生的,我们可以在文化宣传活动(如:电影会、艺术节、博览会、展销会、新闻会等)中让外国人来比较中国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文化差异,这样会让外国人更加明确的了解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甚至喜爱上中国文化。就比如在政府新闻会上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中国特色的本土英语,如Bequalifiedpoliticallycompetentmilitarily,haveafinestyleofwork,maintainstrictdis-ciplinebeassuredofadequatelogisticalsupport(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再有Maketheranksofcadresmorerevolutiona-ry,youngerinaverageage,bettereducatedprofessionallymorecompetent(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一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也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4.将中国的经典国学、文学作品借助中国英语译制,让世界驻足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加大利用中国英语翻译出版中国书籍的力度,鼓励学者、华裔、高校师生利用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理解,通过他们采用中国英语的方式翻译中国优秀作品来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经典文学国学更是数不胜数。通过对中国的经典国学、文学作品的中国英语的翻译会更好地通过文字所表达的特定环境下的思想观念与文化,让读者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结语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美剧的传播与流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但是在我国,还有题材创作限制方面的因素。例如暴力、色情、政治、迷信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题材都不能够进行影视创作。但是在美国,由于具有完备的影视分级制度,这些题材都是可以进行创作并播出的。美剧的出现满足了很多中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好奇心,并促进了美剧的传播。同时更需要肯定的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规模最大的影视制作产业。其不仅有闻名于世的好莱坞,更拥有承接了好莱坞的制作水平和制作模式发展起来的电视剧制作产业。不仅电视剧年产量巨大,而且从策划、剧本、制作、到演员都能达到世界最佳电视剧制作质量,精品层出不穷。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影视作品及其相关文化的可以通过院线、电视和网络在全球许多国家被观众所看到,提升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相比之下,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发展还相对不发达,电视剧制作质量相对落后,优秀作品相对较少,不能很好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观赏需求。从剧本角度来看,优秀美剧的剧本质量无论从故事情节到叙事方法、再到人物设定,从综合水平看都要明显优于我国的剧本质量,从而为电视剧创作打下良好基础。美剧在制作形式上实行的是周制作、随拍随播的模式,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观众的口味和信息反馈对内容进行调整。而我国的电视剧采用的是全部制作后集中播出的模式,这样无法对观众所给出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制作风险也更大。所以,美剧的高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在中国的传播。美剧好莱坞式的商业投资模式也是风行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使剧情精彩,对影像的投资不惜血本,保障了美剧的质量。

二、从传播渠道的角度看全球化角度下美剧的流行

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畅通的传播途径与渠道,新的事物和信息则无法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效的传播。美剧的传播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但在2004年左右,也就是以《越狱》为代表的美剧刚进入中国时,是凭借着盗版DVD光碟在中国的流行泛滥而传播并引起轰动的。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那样,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而互联网用户的最主要人群是年轻人,这与美剧最直接的对应人群完全一致,从而提供了良好甚至完美的传播条件。再深入来看,在互联网中存在着美剧迷、天堂小筑以及豆瓣等大量与美剧相关论坛,让美剧迷的交流有了很大的空间。同时,微博、视频网站的流行也为美剧的交流传播提供了基础。所以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产品的大量出现为美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近10年美剧是在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中出现的,同时也是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其自身具有很强的“病毒传播”性效应,也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当中形成传播力和影响力,并向周围更广阔的人群扩散出去。所以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依靠于互联网,其范围虽然相对狭窄但影响力巨大。2005年,央视电视剧频道引进了美剧《绝望主妇》,但收视率惨淡,与网络的火热收视热潮形成对比。由此我们能够发现,近10年美剧在中国之生存,还是更多维系在网络的年轻人群当中,而对于以电视为主要娱乐方式的中老年观众吸引力不大。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在一个综合效应下产生的。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特别是其中包含的美国文化在世界以及在中国的不断渗入性作用;另一方面是电视、电影、网络、英语教育、出国潮等多方面综合的影响作用力,从而形成了传播渠道的延伸性和大环境的塑造,进而加速了美剧的传播。

三、从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探析

美剧在中国传播的差异化在传播学当中,电视剧中的思想和信息内容是通过符码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也将电视剧制作的过程称之为编码过程。同时,信息接受者(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也需要通过解读的形式才能理解其中传达的信息,所以也称之为译码过程。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所突出的是,虽然制作者在影视制作,也就是编码活动所编入的信息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对于译码者,也就是观众来说所译释的信息却是多样性的。这主要与不同观众所处于的生存状态、政治经济地位、受教育状态以及自身意识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例如对于近两年美剧中较为火热的“吸血鬼”题材,东西方的观众则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看法。吸血鬼在西方的神话传说故事中非常普遍,且深入人心。但是在东方,观众虽然也对吸血鬼有所了解,但是了解得不深入且不透彻,还有许多空白区存在。此次以《吸血鬼日记》为代表的影视作品中,影片创作团队为吸血鬼赋予了更多人性化和情感化的色彩,形象更加鲜明而生动。对于西方观众来讲,这属于对吸血鬼形象的深化创作和人性化上的增添与巩固,使观众了解吸血鬼不仅是冷酷残忍的恶魔,也会有人性化的一面。但是对于东方观众来讲,对吸血鬼更多的还是处于全新认识的阶段,其之前很少了解到吸血鬼冷酷残忍的一面,从而一开始就认为很多吸血鬼是有血有肉,有性情在的。这就形成了译码上的不同和差距。但是这种情况往往会带来传播效果和影视作品影响力方面的不同,很可能吸血鬼的角色类型会因为东方观众缺乏对其的深入了解和理解的单面性而变得更受欢迎,也有可能一些东方观众会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吸血鬼历史的研究与了解去深化该题材在东方社会的影响力。以上吸血鬼的例子是针对于某方面题材的。我们再从更广阔、更具社会现实意义的美剧题材来分析,则会发现解码的空间更大,差异也更大。例如在《绝望主妇》这类反映美国社会家庭、伦理、价值观、生存现状的作品中,东方观众和西方观众之间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绝望主妇》中表达了当代美国社会中十分强烈而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而在思想表达和人物塑造时则会从很多方面体现出人物的自私、专权甚至武断和愚蠢的一面。对于西方观众,这种理解相对容易,因为有广泛的现实和价值观基础。但是在东方,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这种理解则会产生障碍,特别是在中老年观众当中障碍力会更大,从而对美剧在更广泛人群当中的传播产生制约。所以,从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中,我们确实能看到东西方文化意识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传播上产生的束缚力。

四、结语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第7篇

(一)汉语桥———少林武术文化国际学生夏令营很多外国友人在前期的汉语国际推广中,通过书籍,影视以及孔子学院老师的讲解已经对少林武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可是影视剧中少林武术因为艺术的加工多了一些神乎其技,少了一些实事求是;书籍中对于少林武术的描写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武术最大的特点“动”却因文字和图像少了动态而失色;了解少林武术,能打好几套少林拳并能领会其中精神的汉语教师也并不多。所以,要想知道真正的少林武术是什么样的,少林文化的精神是什么,百闻不如一见,最好的方式还是亲身来到少林文化的发源地,登封、少林寺走一走,看一看。嵩山学院每年夏天都会和河南省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合作,举行少林武术文化青少年体验夏令营,邀请一批海外青少年来登封进行为期数周的汉语教学与少林武术文化洗礼,例如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的“汉语桥———美国高中生夏令营”。第一,嵩山学院的优秀武术教师与省汉办教师合作,向参加夏令营的青少年们教授少林拳法,营员们会学习少林罗汉拳与少林站桩。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在必要的外语交流之外,教师使用“一、二、三、起、收”等简单的汉语发令,使汉语贯穿与武术教学中;第二,学院的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教师会带领营员参观少林寺,并请少林寺的武僧展示功夫,使外国营员切身感受到少林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的厚重庄严与“影摇绝壁菩提树,香蔼空门般若花”的优雅。第三,学院汉办教师以少林武术文化为契机,向营员教授汉语课程。夏令营活动已经持续六年,接待了来自美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朋友。让外国青少年在对武术的兴趣中,学习了强身健体的方法,领略了少林寺的古雅与厚重又掌握了一些汉语的词汇与对话。他们带着对武术和汉语的兴趣又回到自己的国家,也会对其他人进行二次宣传,更加扩大了汉语和中华武术文化的影响。

(二)汉语桥———校长访问团如果说夏令营是针对外国青少年,把他们请进来领略少林武术文化,同时学习汉语的话,“汉语桥———校长访问团”就是针对外国相关学校的一个武术文化展示,为向国际推广汉语,推广中国文化,推广武术文化做准备了。嵩山学院每年都会和河南省汉办一起,邀请国外的一些高校,中小学校长组成参观团来学院参观,交流。其中,学院的“少林绝技”“、十八般兵器”等少林武术表演都是固定节目,表演团学员们精湛的武术技艺每每能博得阵阵掌声,使外宾对少林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的便利。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及印度中小学校长团在欣赏过少林武术表演后,就“表达了与学院合作的意向,希望学院能够派遣武术教师及汉语教师赴印度任教,”。

(三)相关教学人才的分层培养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武术文化虽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不过在目前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即优秀汉语国际推广教师对武术掌握不多,兴趣不大,因此也不常在教学中应用到武术;而优秀的武术教师一部分并没有参与到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一部分外语掌握程度不够,在对外武术教学中需要有翻译参与。针对现状,嵩山学院从几年前就开始注意从武术和外语两个方面培养相关人才,并着力建设专业型对外武术教师和推广型武术教师两支队伍。第一,学院从驰名中外,连年参与春晚等大型表演的塔沟武校吸收有外语根基的优秀武术人才,并加强外语培训,培养武术水平过硬,外语水平过关专业型武术人才,面向喜欢武术、慕名来华学习汉语与武术的外国成年人。第二,学院近年来吸收一些外语优秀的归国留学生与高水平院校硕士,并对他们进行武术培训,培养出一批有着优秀外语能力的武术推广教师,面向夏令营以及外派孔子学院教学。

(四)武术文化与汉语教学人才的输出嵩山学院作为河南省汉办汉语国际推广计划的合作单位,每年都和其他省内合作单位一样选送优秀教师出国进行教学与交流工作。独具特色的是,嵩山学院选送的教师除了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外,在校内选拔初始阶段,是否有武术根基也成为一个评比项目。学院“武林汉韵”巡演团,是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支持下,河南省重点打造的一张汉推名片。“武林汉韵”巡演团多次前往美国、瑞典、意大利、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演出。“2008年以来,学院派出师生310余人次前往美、韩、意大利、新西兰、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从事汉语教学和交流。”在尼泊尔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副总统帕尔马南达•杰哈在对武术表演赞不绝口的同时,还“饶有兴致地提出希望有机会能够跟随我们的志愿者学习一些汉语。”短期的对外武术表演、文化交流且不必说,即便是在长期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武术这一独特的文化元素也成了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一大亮点。学院选送出国从事汉语推广工作的教师均很注意在汉语教学工作中融合少林武术文化这一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例如在孔子学院针对中学生举行的汉语兴趣活动周中,老师进行少林拳法表演;做关于中国武术的专场讲座,介绍包括少林武术在内的中国武术的历史、门派、礼仪等极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素以及武术中包含的那种侠义、扶弱、不畏强暴的中国精神;在日常的汉语教学活动中,也用一些武术视频,图片等作为辅助材料。

(五)制作双语少林武术教学宣传材料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扩大受众数量一直是重点之一。武术现场表演毕竟观众有限。而且一套拳法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目前限于时间地点等条件,武术教学工作在一些情况下不能持续进行。一些具有汉语言美学特色的武术招式名称也令外国受众因缺乏汉语基础而难以理解。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嵩山学院特别制作了双语的拳谱、刀法、剑术小册子和武术文化文宣。每套武术都有一位优秀武术教师针对每个动作拍好照片,并经专人翻译,有图片展示有中英文字讲解。并且有专门的单词和短句的中英语对照和汉语拼音注音,以便学生们在学习武术的同时掌握相关汉语。

二、结语

文化传播发展论文范文第8篇

1.1加强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元素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彰显中医药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4个方面[4]。精神文化建设是灵魂,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物质文化建设是载体,行为文化建设是体现。针对中医药学术会议、中医药名医名师讲坛、中医药经典考试等开展中医药精神文化建设;针对办学理念、规划理念、文化理念开展中医药制度文化建设;针对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实验区开展中医药物质文化建设;针对特色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医药行为文化建设。

1.2加强博物馆(医史馆)中医药文化元素建设近些年来,以中医药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博物馆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有以下4类:①建于中医药高校的中医药博物馆;②具有较强实力和规模的中药企业建立的中药博物馆;③中医院建立的中医博物馆;④地方民间组织建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博物馆[5]。截至目前,我国的中医药博物馆(医史馆)有近50家,这些博物馆(医史馆)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进来,不但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还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双重属性,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1.3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医院文化是医院的软实力,在推动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精神意识、行为规范的基础,是医院多年发展过程中的积淀,是一种群体文化[6]。医院文化建设主要有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环境形象体系和学术文化领域4个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与创新,树立医院中医药文化品牌和学术旗帜,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4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旅游是是一种健康、生态的旅游方式,将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符合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竞争力的新途径[7]。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有助于加强中医药资源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文化传播水平、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2拓宽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

2.1发挥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引领作用首先,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基础和关键,是向广大消费者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普及有效实用中医药知识的主要群体,是做好中医预防保健、开展中医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其次,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工作者和学生接受过正规学习和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文化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便于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有助于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8];再次,中医药院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向他们传播健康养生、预防保健、诊断治疗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中医药带来的好处,让消费者更好地享受中医药健康服务,从而主动参与到中医药文化宣传中来。

2.2注重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传播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多元特色文化,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已被全球多数国家所认可并接受,尤其在以生态为生活主题的今天,人们更注重用它来进行健康养生、预防疾病[9],这就为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乃至产业链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通过整合中医药创意产业价值链,提高中医药创意产品的竞争力,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10]。

2.3开发大众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载体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将中医药文化打造成以文字、声像、图像、动画等形式为主的传播体系,借助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介,寓知识传播于娱乐之中[11]。如河南中医学院拍摄了《苍生大医》《精诚大医》《河南中医1958》3部影片,其中《精诚大医》从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826部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16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影片以厚重的中医文化底蕴和精彩的艺术形式,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2.4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师承教育途径中医药文化师承教育是通过师承的方式将博大的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医药学知识的同时一起传播下去,它不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素质技能的培养,强调医风和医德建设[12]。要充分利用师承教育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借助师承教育的优势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

2.5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路径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开辟了新途径。较其他传播途径而言,通过网络搜索、博客等方式进行中医药网络传播,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阅中医药书刊、报纸、杂志、视频等信息的目的,一些群众喜爱、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片和中医养生视频等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率。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具有原创、即时、便捷、互动等特点的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技术平台的出现,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13]。因此应加强推广和应用新兴媒体,加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14]。

3提升中医药文化竞争优势,加快中医药文化品牌构建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形成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品牌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5]。

3.1打造中医药文化国家品牌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和机会,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国家品牌,力争形成国家对外交流与宣传的名片。

3.2打造中医药文化行业品牌中医药文化建设应与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共同推进,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与特色,将繁荣中医药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打造行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