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物价上涨对市场经济发展微探范文

物价上涨对市场经济发展微探范文

时间:2022-05-02 10:34:40

物价上涨对市场经济发展微探

摘要:2007年开始的新一轮物价上涨与1995年期间的物价上涨相比,在体制环境、经济开放度、总供求格局等方面有着很大不同。这一轮物价上涨更为复杂,既有需求拉动又有成本推动,既有国内原因又有输入型通胀影响,是多种因素叠加引起的。正基于此,文章以当前物价形势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切入点,探讨了物价上涨对市场经济发展影响。

关键词:物价上涨结构性矛盾策略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新关口,物价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物价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国内物价上涨较快的复杂局面,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出现从低位向上发散的趋势。因此,正确判断物价上涨对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物价形势特征和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8年至198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达到18.8%和18%;第二次是1993年至1995年,CPI分别达到14.7%、24.1%和17.1%。2007年开始的新一轮物价上涨更为复杂,既有需求拉动又有成本推动,既有国内原因又有输入型通胀影响,是多种因素叠加引起的。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研究,当前物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长时间处于高位运行,经济过热趋势日益凸显

纵观“十五”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运行均表现出高速增长的显著特征。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且增长速度逐年提高。从年度增长率周期衡量,经济运行仍然处于自2000年开始的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统计局初步核实修定后,2007年GDP增长11.4%,达到本轮经济周期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同时CPI也开始快速上涨,经济中的不均衡问题凸显。2007年以来,央行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多次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存在较为明显的由过快向过热转变的趋势。

(二)名义居民消费增长十年来首次出现“过热”,但绝对增速不高

从2006年开始,消费增速一直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于2008年2月进入“过热”的红灯区,这也是预警系统近十年来首次发出消费“过热”信号。7、8两个月名义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分别达到16.4%和17.1%,创造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但最近一年消费名义增速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消费价格的上涨。如果剔除价格因素,居民消费实际增速与前些年基本持平,近几个月甚至略有下降。2008年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呈逐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六月份突破4%以来,8月份后,涨幅超过6%,此后虽有小幅下降,但总体上仍呈持续上涨之势。但从绝对水平看,2-2.8%的月度增速并不算高,离2004年全年3.9%且该年年中连续3个月以上超过5%相比还有较长一段距离。

(三)生产资料价格高位徘徊,物价上涨主要是结构性上涨

2008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态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涨幅由3月份的3.26%上升到11月份的4.3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涨幅从3月份的4.72%扩大到11月份的7.55%。尽管6、7月份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4、7月份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涨幅一度较上月减少,但全年价格上涨态势依然较为明显。同时,今年4、5月份食用植物油、猪肉价格上涨影响,今年以来价格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今年5、6、7三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分别是3.4%、4.4%和5.6%,7月份的涨幅是十年来最高月度涨幅。对于当前的价格上涨,笔者认为主要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因为1~7月份食品类价格总水平上升2.9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5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六大类价格对价格总水平上涨几乎没有影响。

二、当前物价上涨与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关系分析

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在持续5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中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其突出表现是两个失衡,即国内储蓄、投资与消费失衡以及内需与外需失衡,经济增长在需求上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在产业上过多地依赖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2003年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位增长,5年累计增长2.12倍。2007年投资率上升到42.1%,而消费率降到49%,为1978年以来最低。投资过度扩张造成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必须依赖出口扩张消化,从而使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8%。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3年至2007年第二产业的比重由46%上升到49.2%,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40.4%下降到39.1%。在轻重工业结构上,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2007年达到69.9%,轻工业比重则降到30.1%。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和轻重工业发展不均衡,同投资与消费失衡有密切关系,两者互为因果。

在投资增长很快、投资率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储蓄仍然大于投资,表现为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这说明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其根源在于储蓄率过高,而这又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变化密切相关。2003年至2007年,,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年均增长分别超过22%和35%,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8%和6.8%。据测算,我国总储蓄率上世纪90年代平均为39.8%,2006年上升到49%,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大幅增长。2006年,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分别为38.5%、42.2%和19.3%,其中居民储蓄的比重比上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下降11.9个百分点,而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比重分别上升6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是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重要原因。

这种内部失衡和内外失衡,在货币上表现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GDP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以CPI表示)。2003年至2007年广义货币M2累计增长率为17.6%,超过GDP增长率和CPI增长率之和80.0%达37.6个百分点。从理论上讲,超过经济增长正常需要的货币供应量都会表现为物价上涨。只是由于金融机构的存差不断扩大,这些超量货币供应才没有完全转化为物价上涨。中央银行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对冲、冻结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但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存在。

三、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的对策

根据物价形势的最新特点和变化趋势,以及增加就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今年宏观调控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和目标是在控制生产资料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加速上涨,为此建议采取如下具体的调控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保证农产品供应稳定增长

本轮物价上涨的明显特征是农产品价格的较大幅度持续上升,主要因供求缺口增大而上涨。肉类、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对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决定了政府维持该类产品价格稳定的必要性,一是增加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稳步提高粮食种植补贴、农机具购买补贴等农业补贴标准,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三是实施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避免农产品因市场价格不稳而出现严重供求失衡现象。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稳定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二)合理运用财政手段,调整税率,引导供求行为。

实现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既要控制需求又要增加供给,做到供求管理相结合。达此目的重要途径是合理运用好财税手段,有效调节税率。比如,对出口过多进口较少从而顺差过多引起国内物价上涨,可以通过提高出口关税税率和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来调控;对粗钢生产过旺导致铁矿石增长过快、铁矿石进口价过高导致国内钢铁成本上涨过快从而推动钢价上涨过快,可以通过大幅度提高粗钢出口关税来调控;对煤、铝、水泥、有色金属和其他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也可以通过调整国内税和涉外税来控制。今年,加大生产、流通、外贸、节能、环保、物业等领域的税收调节力度,不仅有利于缓解总量失衡和结构矛盾,而且有利于促进物价稳定。

(三)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工作

监测是价格决策和宏观调控的基础,要突出监测重点,完善有关制度,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善于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建立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提出控制价格上涨的意见和建议,作到未雨绸缪。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健全各种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制度、完善日常价格监测和应急监测制度。重点是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药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收费以及石油、钢材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测工作;二是在价格监测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形势、价格总水平走势和重要商品价格走势及其市场供求变化情况的分析预测。

总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理智地探讨当前物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如供求失衡、成本推动、货币扩张的等综合因素,有助于多渠道控制物价水平过快上涨,减少物价上涨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凌云.物价上涨多方探因[J].瞭望,2007(26).

2、陈东琪.当前物价形势与对策建议[J].中国物价,2007(4).

3、李祝平.物价上涨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物价,(2008)(3).

被举报文档标题:物价上涨对市场经济发展微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enmi/biyesheji/5462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