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范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范文

时间:2022-05-02 10:04:43

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摘要:结构性矛盾,既是河南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根源,也为河南走出危机、走向复苏增加了困难。在全国各区域经济体相继破题布局“后危机时代”、谋划“十二五”的背景下,河南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机遇期,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思考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在战危机、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不断巩固的新形势下,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大决策。当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经济体已相继破题布局“后危机时代”,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也激流勇进、回升势头强劲,河南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在中部崛起中继续走在前列,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谋划“后危机时代”,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贯穿于2010年和“十二五”乃至于更长一段时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结构性矛盾是河南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根源

作为内陆大省和资源大省,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的影响,总体上表现出“来的晚、影响深、走的迟”的特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河南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经济企稳回升速度不断加快、势头不断增强,从2008年下半年的急速下滑转为2009年以来的逐季回升,特别是进入2009年第四季度后,伴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全年经济增长10%的预期目标可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全球经济仍处于盘整阶段,市场主导的需求尚未有效启动,各种不利和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并动态变化。目前全省经济回升仍主要是政策因素推动的结果,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仍然突出,而这正是河南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根源,也为河南走出危机、走向复苏增加了困难。因此,当前全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经济稳步快速回升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河南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的滞后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都更加凸显。

(一)金融危机使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金融危机对河南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也使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

一是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偏大,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河南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相对更倚重于资源、原材料工业(煤炭、电力、建材、有色、化工、钢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电解铝产量占全国的1/4左右。多年来河南工业的快速增长一直靠资源型工业支撑。危机之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这些行业直接受到严重冲击。二是河南的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国民经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其效益与资源价格关联度很高,国内外需求紧缩所带来的冲击更容易对河南经济产生乘数效应。三是河南主要支柱产业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集中度,抵御风险能力、自我恢复能力都较弱,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差。如占河南工业经济总量10%以上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业集中度仅为8.0%,化学行业为12.6%,纺织业为7.9%。四是企业技术层次普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不够,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不足为应对危机,政府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内生动力尚未真正形成。随着政府投资持续增长的乏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相对减缓。

2009年前三季度,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居全国第20位、中西部地区第5位;生产总值增速虽达到9.3%,大大高于7.7%的全国水平,但低于9.9%的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山西,在全国居第23位。

(三)内需不足外需收缩的双重挑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消费增长后劲不足。

2009年第一到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各季累计增速为12%、8.9%和9.4%,前三季度增速同比下降幅度达12.9个百分点,降幅是城镇居民的两倍。总体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未跟上经济回升步伐。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家电下乡等政策推动,全省农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2009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现金支出1448.64元,增长14.2%,农村市场增幅连续9个月快于城市。这反映了城市消费市场的疲软,同时也揭示了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效应的递减,农村消费市场也将后继乏力。在外需上,虽然河南的外贸依存度不高,但在外需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不仅使得河南本省的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外贸企业经营环境艰难,也使得河南一些为沿海外向型经济地区提供上游能源资源类产品服务的企业承受更大的间接压力。受此影响,2009年前三季度,河南出口总值为51.93亿美元,同比下降37.2%,比全国平均水平多下降15.9个百分点。

(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加大长期以来,河南经济增长对生产要素高投入和资源能源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过度依赖,既使河南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之一,也为河南应对危机增加了困难。

在“保增长”的目标下,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以及落后产能项目出现“搭便车”现象,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影响到全省经济复苏的态势和质量,也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从工业回升的基础看,相当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产业的拉动。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0.5%,但黑色金属采选业增长17.3%,有色金属采选业增长2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增长19.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4.2%,塑料制品业增长28.5%。反映出目前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强,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加大。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河南经济结构调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其中不仅有对河南实现“保增长、促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挑战,而且还有促进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得机遇。而河南最终在这场危机中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好坏,则取决于河南如何应对挑战,利用机遇。

(一)河南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

一是增长压力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外部需求的下降,由此使外向型产业面临了严重的生存困难,这些外向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以东南沿海最为集中。

而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地区外贸依存度较小,因而受到的冲击表面上也较小,但是应当看到,河南等中部地区主导产业对东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依赖性。目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而工业化本身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工业发展速度的降低或工业企业经营困难必然影响到工业化进程,造成增长压力加大,进而对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提出挑战。

二是市场竞争加剧。

外部需求的下降给企业(尤其是东部地区的企业)造成了经营困难,为了缓解库存压力,中西部市场的开辟成为最为关注的目标。然而,内需市场的开辟必然引发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相比于东部地区,地处“中部之中”的河南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给河南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河南经济外向度低,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依靠国内市场生存的,东部地区的外向型企业一般具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更为高效的组织结构,当这些优质企业转向国内与内地中小企业争夺国内市场时,必然恶化河南中小企业的经营形势。

三是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在国际经济中有一种规律,每逢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受危机影响越严重的国家就越会想方设法地设置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脆弱的产业,以免就业机会的减少超出国民可以承受的范围,或国内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趁机占领。这次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使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急剧增多,给我国的出口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虽然河南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对这种国际贸易摩擦感受也许不强烈或不直接,但也应看到,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区域间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正在抬头,对河南的影响将是深刻而长远的,也会严重阻碍河南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河南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

一是区域经济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总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东部地区造成的冲击较大,而对中西部地区造成的冲击相对较小。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区域经济结构正处在调整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是中西部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速度与东部地区缩小差距,甚至部分指标超过了东部,区域经济向趋同方向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后,外向型产业的困境使我国东部地区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有所减弱,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从而在经济增长贡献和经济政策上的地位都有所提高。如果河南能在这次危机中抓住机遇,河南的区域地位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国内产业转

移的微观动力增大。

外部需求的下降使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产生了更大的转移动力,加之新《劳动法》颁布后用工成本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后出口利润受到挤压,这些因素都使传统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外部市场的急剧萎缩也势必要求这些企业到内陆地区开辟新的市场。虽然东部地区还有一些成本较低的区位可供转移,但是中西部资金和技术的缺乏给这些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边际报酬率,而河南等中部地区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大大降低了这些区位的商务成本,使远距离的转移更具有吸引力。

产业转移大潮的来临给河南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河南可以借此机遇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打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深度开发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并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来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实现技术升级。

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因此,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和项目将受到抑制,而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从国家战略层面得以系统的部署和推动,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各种政策,无疑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这对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偏大、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的河南来说,是重大的政策机遇,对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使河南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快河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与对策善谋局者必争先,欲争先者须图变。

“后危机时代”,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都在进行调整,加速突破。河南要在未来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结构调整中谋得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充分利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机遇期,在继续承担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和有效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向低碳经济等新型战略产业进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完成产业的蝶变升级。同时,借力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宽思路,持续推进改革和创新,激发活力,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推进河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复杂的经济环境不仅给河南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挑战,而且也给河南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要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实现河南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必须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提前做好战略部署,唯此才能保证河南区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并促进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争取更多更有效的国家投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城乡社会制度建设,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借助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紧紧抓住内需市场开辟、区域竞争力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核心问题,加快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推动河南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权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投资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消费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和升级。

(二)推进河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原则市场导向原则。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危机,危机中企业对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而成本过高、质量一般的商品生产者很有可能在竞争中丧失市场份额,甚至亏损倒闭,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必须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收入弹性大、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重点开发能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差别化产品。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实现全省一盘棋,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使省内各次级区域在合作与公平竞争中不断融合,使河南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区域地位和竞争力。

科技优先原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危机成为了一种检验企业和区域科技实力的机制,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生产者来说,经济危机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而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生产者来说,经济危机却可以转化为一次打击对手,抢占“地盘”的绝佳机会。因此,河南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必须将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优先考虑的战略,予以高度重视。

规模效应原则。规模报酬递增是现代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规律,河南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好这种规律,坚持规模效应原则。规模经济效应包括内部规模效应和外部规模效应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成本降低,而后者则有更丰富的内容,主要指同类或不同类的企业、行业、产业或人口的地理集中带来的单位收益增加和单位成本降低。

河南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应同时利用好这两种规模经济效应,鼓励具有潜力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延长价值链,提高各主导产业的集中度;促进企业和产业间的合作,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河南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调整的标准和方向。河南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环境压力较大,如果不能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是难以见效的。必须按照更高的要求,提前谋划发展布局,采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是下一轮技术进步的核心产业,“低碳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河南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不仅应当作为河南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予以培育,而且也应当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三)推进河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兴衰成败的重要关口,虽然经济形势总体已回升向好,但根本矛盾仍未化解,必须时刻保持清晰头脑,既要充满信心,又要看到完成任务的艰巨性和严峻性,上下齐心,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培育并形成内需拉动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2010—2020年河南消费结构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消费需求中将处于主导地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呈上升趋势,居民消费结构从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交通为主的实物消费和以医疗保健、通信、教育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服务性消费,发展到汽车和房地产消费的快速增长以及受其带动下形成的一批高增长产业群。新的消费结构将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充分发挥河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利用服务业逆势上扬的发展规律,大力实施服务业强省战略和“旅游立省”战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强化三产带动,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集聚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是河南保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拉动投资增长,而且有利于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和就业增长区。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基础环节来抓。要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加快“两纵两横”产业带发展的总体规划,着力促进空间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发展中原城市群,围绕培育核心增长极加快郑汴新区建设,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复合型新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一级两圈三层”现代城镇体系的形成。继续强化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明确其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内资项目和鼓励类、允许类外资项目要适当放宽准入门槛,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落后、过剩产能的优胜劣汰,为新兴战略支撑产业释放发展空间,要在增长中体现发展。当前的经济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也有国内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因素。由于前几年经济形势较好,投资增幅较大,形成了一大批落后、过剩的产能,这些产能不但很难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反而会挤压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河南应设立专项产业调整资金,整合分散在各领域的支持资金,推动落后、过剩产能的优胜劣汰,引导企业合理消化库存,为新兴战略支撑产业释放发展空间,坚决防止各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违法违规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紧出台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突出抓好全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发展,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明显成效,开创三次产业协同拉动发展的新局面。

以完善制度为突破口,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调整城乡结构,健全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只有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才能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为此,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相结合,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公有制经济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

制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三放”方针,搞好服务,加大扶持,放宽准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继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和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

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目标,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以外向型重组为方向,着力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联姻,推动企业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提升竞争力。

扩大更新改造、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更新改造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是推动技术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这一波经济的快速反弹,背后最大最直接的推动力是政府投资,其中大部分投向了保障性住房、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建领域。这种投资对上游产业拉动能力强,效果显现快速,但如果不能有效带动社会资本的活跃,那么在这一波投资浪潮过后,如何避免出现后继乏力的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河南一定要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多策并举,优化投资组合,重塑投资主体,多渠道募集社会资本,把社会资本作为战危机、保增长、实现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动力。

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培育新的产业支撑,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以省内行业重组为重点,着力推进煤炭、化工、钢铁、有色、电力装备等行业的战略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率,增强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用好国家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有关政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合重组,优化所有制布局与结构。突破发展瓶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推进河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结合。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出路所在。但这种发展必须是兼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否则,一味单纯追求速度的增长,将贻害更深,不仅提高增长的代价,而且贻误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更加被动。因此,要在发展中促调整,在调整中谋发展,将二者有机结合,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好态势。

要着力避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金融危机有如一面放大镜和过滤镜,它使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一些原本被掩盖或忽略的矛盾,在危机的冲击下骤然激化和释放。危机也昭示世人: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并不太难,真正的难题是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而这正是决胜“后危机时代”的根本,唯此才能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但这并非意味着推进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本身不会带来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相反,必须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着力避免“一窝蜂”的重复建设,防范从旧有的产能过剩演变为新的产能过剩。因为,金融危机前的一些产能过剩是因为金融危机造成外需萎缩带来的,并非完全是因为产业层次低的因素。

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冒进思想。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律与河南特殊的经济结构,决定了金融危机对河南的影响持续时间比较长,也就决定了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此,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妥审慎,要看到其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要将其贯穿于2010年、“十二五”乃至于更长的一段时期。

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共赢。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推动了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这也加剧了区域间的竞争态势。因此,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就需要强化在国家层面的规划的指导作用,使各区域协调配合、相得益彰。但同时,更要靠各区域之间基于自身比较优势的协调合作,要在充分利用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契机、科学规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的同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参与和融入区域竞争乃至国际竞争,实现区域间在竞争与合作中的共赢。

要尽快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不实现由过度强调GDP的考评机制向强调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的转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增长的冲动,进而使之演化为“增长的烦恼”,就不可能真正脱离传统的发展模式。因此,要尽快改变过度强调GDP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建立起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拓宽政绩考核评价的渠道,加强政绩的成本考核,科学评价政绩的现实成效和长远影响,增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韩东太,杨扬.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关于辽宁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8,(4).

[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工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9,(2).

[3]林其屏.世界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苏剑,刘斌.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前沿,2009,(1).

[5]叶辅靖.金融危机:美国应对措施、动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9,(1).

被举报文档标题: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enmi/biyesheji/5462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