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银行信贷审批业务制度范文

银行信贷审批业务制度范文

银行信贷审批业务制度

一、引言

信贷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如何进一步通过改进和完善国内银行的信贷审批制度,降低信贷业务风险,提高信贷业务效率,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信贷制度包括从贷款发放到贷款收回全过程的制度设计和风险控制,从信贷业务流程的视角可以分为“贷前制度”、“贷时制度”和“贷后制度”。从国内商业银行实务角度来看,勿庸置疑,信贷审批是风险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信贷审批机制是信贷经营管理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贷审批运行机制由信贷审批机构的组建、审批形式、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审批责任等有关信贷审批运作的管理制度构成。本文所指的“信贷审批制度”涵盖了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审查、审议、审批等各项贷前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业务存在的制度缺陷

1、优秀信贷文化的短缺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信贷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制度的形成和执行。信贷文化是指银行管理层倡导的并在长期的信贷业务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被广大信贷人员接受和认可的信贷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行为规范意识、市场营销意识等价值理念,以及信贷流程、信贷政策、程序和原则等主流习惯和做法的总和。商业银行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信贷文化的物质基础来说,国内商业银行存在信贷产品短缺,市场定位不明朗,信息一体化、数据集中还不完善,国内银行员工责任重、考核繁杂、缺乏自主权的状况。从精神层面的信贷意识来说,存在对借款人设置重重关卡、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生杀大权的“高姿态”的状况,以“应付考核”、“完成任务”为工作中心的局面,甚至存在常见的“拍脑袋”做决策的方式。

2、背离权责对等原则的信贷审批体系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赖以盈利的基础,是银行经营的对象,它以货币资金为表现形态,具有不同于其他实体资产的运动特点和要求,但其管理和控制过程具有主观性,这一矛盾决定了信贷管理过程必须遵循其独有的运动规律。商业银行制定的各种信贷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建立在对各个相关机构、部门及相应人员有明确的权责界定的基础上。真正落实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在我国银行信贷实践中,长期以来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而给银行带来了损失,却无人负责、无人受罚或者没有受到实质性处罚的现象比较普遍。强调落实信贷责任制,有利于形成令行禁止、严守规章的工作作风。同时,要调动起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稽核部门、会计主管等监控业务风险的主动性,定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必要时就要追究其监控不力的责任,促使其发挥应有的职能。

3、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失

新制度经济学指出,激励绩效是评价制度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成功的制度其一个特征是应以人为本,以“人”为“经济人”作为制度制定的出发点,满足其私利性,激发其追逐利益的积极性。目前信贷管理体制最为突出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失,它直接关系到信贷资产质量、赢利水平、相关利益者积极性的调动、关系如何界定、有效处罚违规等问题。而在现实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尚不到位,传统用工制度的制约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都给信贷业务的发展带来大量负面影响。尽管信贷责任认定制度在部分银行已经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落实和贯彻好,这种局面如果长期下去,必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样,激励机制问题解决不好,会挫伤相关利益者的积极性,也将会对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带来影响。

4、过长的流程链造成的效率损失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流程呈现的特点是层次多、环节多,而运行效率不足。由于环节多,导致一笔贷款经手人员多,产生职责不清。以县级支行报送一笔省行权限内的贷款为例,从支行受理项目起到省行行长签批同意,至少涉及30个人签字,涉及部门环节达8个:支行业务科——支行领导——二级行尽职调查小组——二级行风险评审委员会——二级行领导——一级行尽职调查小组——一级行风险评审委员会——一级行领导。在该流程中,贷前调查、项目评估、尽职调查、风险评审、贷款审批等环节都要写出相应的报告,经过两次尽职调查,两次风险评审,不仅重复劳动,效率低下,而且不易明确责任。

一笔贷款经过的环节和过程如此复杂,不仅不利于提高效率服务客户,而且由于环节多不利于分清责任,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也极容易因效率低下,而失去客户和市场。

三、基于制度分析的改进策略

当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一个重点。贷款审批制度则是信贷管理体制的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贷款审批制度建设,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批制度。

1、塑造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文化

建设信贷文化最重要就在于树立反映信贷管理本质特征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要求的信贷理念,通过良好的精神文化指导,推动银行经营水平的提高。

应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市场,特别重视对目标市场的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集中力量,提高在目标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股东效益最大化。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方面确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思想,另一方面,建立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的经营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把人才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本。培育信贷质量意识,在价值取向上,要把保本生息作为信贷的根本目标,宁愿牺牲短期利益,也不能放松贷款的标准,降低贷款的质量。强调规范意识,银行信贷的每一步运作都涉及到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对制度的任何细微的忽视都可能带来风险,因此信贷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按章办事的理念。

2、建立责权对等的管理组织架构

通过组织架构的合理安排来有效地管理经营中的风险,确保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这是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的要义。应当稳步推进组织架构改革,实行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为上层治理的向下传导奠定制度基础。积极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各行自身规模、战略、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差异,按照集约、高效的经营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内部组织架构再造。首先要以业务垂直管理为方向进行流程改造,逐步建立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组织架构;其次要合理设置管理链长和管理半径,逐步实现机构扁平化;再次是合理划分业务流程的前中后台,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和运作。通过组织架构的再造,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强化风险控制,使“上层治理机制”能够在全行范围内有效传导。

设立独立的业务经营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做到审贷分离,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加强风险控制。在管理体制方面,重要的是保证有关部门特别是风险管理部门管理的垂直化特性,以增强其独立性、专业性和集中化。

3、完善以利益为核心的内部约束激励机制

如果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起明晰的企业产权结构,那么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同样也在于明确界定金融产权。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有者必须建立各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激励机制看,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往往是与行政级别、行员等级紧密挂钩,与其岗位贡献和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较小,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相关性较小。从约束机制看,有时是强调“零风险”,导致约束过度;有时则是让违纪人员“易地为官”,导致约束不足和约束不可信。可以通过试行“内部账户”等新型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共容型激励机制,改进治理绩效。即通过企业成员的“内部账户”来实现其“剩余索取权”,员工不仅可以得到工资和其他成本补偿,还可以通过“内部账户”的支付方式获取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剩余利益,形成企业“内部人”自身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相联系的共容激励制度。首先,建立明确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形成现代商业银行以工资、奖金、社会保险、公积金以及股权等多种方式在内的、科学的收入分配新机制;其次,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以及监督、处罚制度,实现激励和约束的对等。

4、变革信贷审批作业流程

改善服务、寻求差别化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现代银行能否根据信贷管理的要求,建立完整的调查、评估、决策流程,并尽可能使流程得到简化,是关系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全面流程管理的展开势在必行。全面流程管理,是指以各种流程为基本控制单元,根据经营战略的要求,对流程的规划、设计、构造、协调和持续改善等所有环节实行系统管理,全面协调各种流程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以解决流程与环境的适应问题。其主旨是要将流程观念纳入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使银行所有的资源配置都要根据流程而定,而流程的运行方式要根据客户的需要而定,从而形成以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模式。

为了使全面流程管理模式取得成功,银行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1)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包括:建立流程管理机构,配备强有力的领导来负责内部的流程管理工作,制订各流程之间的动态关系规则。(2)推行面向流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下至上的渐进式改善,对银行审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在经过高层领导授权前提下进行的全方位、广泛的质量控制和监督。(3)建立基于流程的绩效评估系统。基于流程的绩效评估系统就是要为银行信贷审批确立众多结合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评估项,从而使银行能够对流程的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的检查和改善。(4)导入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是一个结合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新观念。它能够整合银行价值链的各种信息,包括财务、会计、人力、营销等流程所需要的信息,以利于银行在信贷管理过程中凭借信息的有效整合,缩短服务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