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银行信贷风险发展趋势(4篇)范文

银行信贷风险发展趋势(4篇)范文

时间:2022-09-06 04:21:21

银行信贷风险发展趋势(4篇)

第一篇: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风险呈上升趋势。文章以四川省某市为例,分析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出现、贷款逾期和欠息较多、信贷风险有蔓延趋势.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有金融环境、企业自身和银行本身三个层面的因素,由此提出防控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是:统一思想,尽职履责,正视当前信贷风险的严峻形势;要加强沟通,群策群力,共同防控和化解信贷风险;要夯实基础,健全机制,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银行:信贷风险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随着经济增速下调,经济调整阵痛显现,金融风险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防控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当前摆在银行面前的重要任务.

1当前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形势严峻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1]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实体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其长期累积的风险压力将越来越多地向银行业传导”[2].根据中国银监会2014-2016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法人)》整理统计: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从2014年末的8426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15123亿元,增长79.48%;不良贷款率从2014年末的1.25%增加至2016年末的1.74%,增加了0.49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从2014年末的20958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33524亿元,增长59.95%;此类贷款占比从2014年末的3.11%增加至2016年末的3.87%,增加了0.76个百分点。

2当前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2.1金融环境方面

一是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不抽贷、不压贷”要求的影响.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地方政府出台了帮扶企业的相关措施,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抽贷、不压贷、保就业、促发展.另外,当企业出现新增不良贷款时,当地政府和人行、银监等监管部门又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要轻易采用司法手段制裁企业,这对银行防控和化解信贷风险有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弊端,容易造成风险的进一步加大.二是金融同业无序竞争带来潜在风险.以四川某地级市为例,为促进经济有效发展,该市积极引进域外银行到本地设立分支机构,且每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下达了贷款净增目标任务.近年来,先后有7家域外银行在该市设立分支机构.为完成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和谋求自身发展,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域外银行分支机构积极营销贷款客户并大量投放贷款.截至2016年末,7家域外银行贷款余额高达68亿元,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3%.大量金融机构的介入加剧了全市银行业的竞争,特别是成立初对优质客户和大客户的争夺,刺激了这些客户的投资欲望和投资要求,在对银行存贷款业务产生冲击的同时也为当前信贷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风险隐患.

2.2企业方面

一是企业多头融资,盲目投资,短贷长用.前几年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在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竞相介入下,部分企业融资过度,短贷长用,杠杆率过高,扩张过快,盲目投资.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又对宏观经济研判失误,再加上前期过度融资增加的财务成本,最终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困难.如某企业2012年起先后投入资金上亿元在外省新建公司,最终因资金不足导致新建企业不能正常运营.二是难以落实担保,续贷困难.当前,困难企业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商业银行未办理续贷而减少贷款情况.据了解,商业银行减少贷款的主要原因有三:

(1)部分商业银行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担忧,考虑自身风险,收回企业贷款后不再投放.

(2)由于部分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实力不足,担保业务非理性拓展,纷纷出现风险预警,部分银行限制私营性担保公司入围.企业在落实担保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专业性融资担保公司大大减少,造成企业落实担保困难.

(3)由于林产权等抵押物变现和管理困难,部分商业银行严控或取消了林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方式,使这部分贷款收回后不能再给予续贷.如某同一实际控制人的两个企业2014年末银行贷款较年初下降了1个多亿元,因林权原因就被压贷0.6亿元,最终导致该企业所有贷款全部进入不良.三是民间高息资金让企业不堪重负,正常经营受影响.前几年,小额贷款公司、理财公司等遍地开花.部分企业因资金紧张,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理财公司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导致企业法人代表被公安部门逮捕.如某企业法人代表涉嫌民间借贷上亿元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另外,还有的企业向个人和理财公司、小贷公司借入年息高达20%~60%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正常经营利润无法消化,债台高筑.

最终困于民间借款人纠缠性收款,企业人法人代表、主要股东和高管的主要精力用于应付民间借款人,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如某企业民间借贷1.6亿元,不到一年时间光支付利息就高达0.6亿元.四是企业间联保互保,一损俱损.部分企业参与了联保互保,由于个别联保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难以偿还借款,这部分或有债务可能转化为现实债务,进一步加重企业债务负担.同时,因联保体债务难以全部顺利偿还,联保体企业整体被套牢,联保体内正常经营企业的续贷、展期等业务也难与银行协商一致,造成联保贷款出现逾期、不良,出现了一损俱损的局面.如某企业9家联保近0.5亿元,不良和关注类贷款就达0.3亿多元.五是企业间相互借款,困难企业捆住了正常企业.如某企业原本经营正常,也无民间借贷,2014年起陆续借给其他企业资金0.7亿元无法收回,最终导致自身因资金链条断裂出现不良贷款.六是不良信用记录严重制约信贷投放.目前,部分企业出现贷款逾期、欠息、新增不良贷款等不良征信记录,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给银行办理续贷和增加新信贷投放造成了障碍.目前,有多户企业因征信存在不良记录,导致银行贷款不能续贷.

2.3银行方面

一是贷前调查手段单一,银企信息不对称.部分银行客户调查人员到企业调查时,受自身素质和调查手段的限制,对企业的调查不够全面、不够深透,分析原因查找问题不能完全到位.个别企业有意向调查人员粉饰企业财务状况,甚至故意隐瞒企业真实情况,影响了调查报告质量和贷款审查、审议和审批工作.二是贷后管理不完全到位,采取的措施还不够有力.随着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贷款增速快,贷款客户增加,有的银行信贷队伍老化,部分客户经理素质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需要,加之基层工作任务重,部分客户经理对贷款重放轻管,深入企业的时间和频率不够,掌握的信息量不足,未提前预警,出现风险状况后化解的措施办法针对性还不强,收到的实效甚微.

3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建议

3.1统一思想,尽职履责,正视当前信贷风险的严峻形势

一是要高度重视,正视风险.对当前出现的信贷风险,银行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到信贷风险的客观存在,不推诿、不逃避,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要守土有责,遇到问题不上交.要群策群力,统一全行干部职工的思想,齐心协力共同做好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同时,不对外泄露企业隐私,不私下讨论企业敏感风险问题,不造谣、不传谣,防止出现声誉风险.二是要尽职履责,深入开展客户风险排查.银行相关人员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企业,调查其财产线索,特别是对企业的对外投资、入股、应收账款、民间借贷和对外担保等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全面、彻底地搞清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同时,对企业经营现状、真实的经营盈亏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对企业的经营计划、自救方案进行充分评估.三是要强化贷后管理,掌握信贷风险发展趋势.对企业法人代表失联、生产经营停产等出现重大风险的企业,银行要加大贷后管理力度,上下齐心,加大检查频率,多渠道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向上级行和当地政府、监管部门汇报情况.

3.2加强沟通,群策群力,共同防控和化解信贷风险

一是要加强与当地党政的汇报沟通.要加强向当地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要紧紧依靠政府力量来化解和防控信贷风险.对涉及民间借贷的企业,要建议地方政府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协助企业处理好民间债务,为民间借贷“断水”,加大防范和打击高利贷行为.对目前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建议地方政府给与帮扶,在项目安排、财政补贴上适当倾斜,给与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协助企业招商引资,促进企业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实施股权转让或兼并重组,尽快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对失信、失联、转移资产等恶意逃废和悬空银行债务的企业,要请求地方政府坚决予以打击.二是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汇报沟通.要将掌握的信贷风险据实向当地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进行汇报,请其牵头,分企业召集参贷银行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议风险防控和化解具体方案,特别是针对企业的贷款逾期、欠息、不良征信等问题以及企业间联保问题具体研究处置的措施及方法,以会议纪要、银团协议等方式明确各家机构的权责和处置方案并督促落实,形成银行间合力一处、步调一致的风险化解局面.三是要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针对当前出现的信贷风险,银行之间要主动作为,加强沟通联系.特别是同一个企业涉及多家银行的,贷款最多的银行要作为主办行,通过主动上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其他企业参贷银行一道对企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企业生产自救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实行银团管理模式,形成合力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和支持.四是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银企双方要通过深入交流沟通,增进彼此信任,达成化解风险的共识,使防控和化解信贷风险工作成为双方共同的目标.要“一企一策”,在全面评估企业存活可能性的前提下,对有望盘活的企业给予积极续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缓释风险;对盘活无望的企业要采取积极的资产保全措施,突出抓好现金清收,加强以物抵债管理,加快资产处置过程,努力防范和化解风险.

3.3夯实基础,健全机制,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要大力开展合规文化建设.要以“抓合规、控风险、强基础、促发展”为主线,不断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各项制度.要加大风险意识教育,培养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强化全员风险意识.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在风险防控的前提下狠抓业务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业务发展来化解信贷风险.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政府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争取地方政府建立化解不良贷款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消化银行贷款风险.二是要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要做好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严格审查审批流程,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功能,强化贷款质量迁徙管理.要加大风险监测预警力度,加强重大风险事项报告管理,深入做好信贷风险分析.要强化押品价值管理,加强融资性担保合作机构管理.严格控制担保圈风险,加强担保圈贷款监测,实施名单制管理.要建立客户退出制度,对现有客户潜在风险较大的,要逐渐退出.要建立风险奖励约束机制,加大内部审计力度,突出对新增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对防控风险有功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尽职履责的,要免于责任追究.三是要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要严格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岗位人员的准入门槛,要大量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和风险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注重培育其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业务素质技能,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水平,为农发行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提2015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EB/OL].(2014-12-11)[2017-12-28].凤凰网财经.

[2]适应新常态实现新转变努力开创风险管理工作新局面:姚瑞坤同志在农发行风险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4):18.

作者:罗萍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第二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途径

摘要: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核心点,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信贷业务在给银行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给银行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信贷风险,导致银行经常遭受巨额损失。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也在转型升级,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开始焕发了新的生机,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代表,也开始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近年来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必须更加谨慎的对待其信贷业务,一旦信贷业务出现问题,银行将可能面临非常沉重的打击。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实际开展信贷业务时,受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信贷资金无法按期收回,进而银行将承受巨额损失的可能。尽管银行已经积极采取措施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风险防控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1.管理过程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在商业银行现行的制度下,信贷营销人员通常都肩负很重的业务指标。因此,业务人员为了提升业绩,缺乏详细的贷前调查,或没有充分分析采集到的借款人信息,便将资金授予贷款客户。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银行通常会面临严重的坏账风险,使得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此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使得银行为了抢夺客户资源,有意无意地放松信贷审批标准,让不同资质的人员都能够申请到贷款。比如,很多商业银行没有严格控制客户质量,并且不了解一些企业用户的经营现状,为银行的信贷业务埋下安全隐患,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巨额贷款难以回收,这对银行的稳健经营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而贷中审批机制的不健全,是加剧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商业银行非常注重业绩的提升,通常有庞大的信贷业务营销团队,但是处理贷后管理工作的人员则相对较少,信贷资产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上升。

2.对客户评价授信制度不健全

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贷款的时候,主要通过调查其收入、信用记录等信息,然后依据这些信息来对其进行信用评级。但是这样的评估工作仍然很难对借款人信息作出合理分析判断,因为有些信息需要客户自己提供,客户为了取得借款通常会刻意隐瞒或粉饰相关信息,进而信贷人员无法了解借款人真实的还款能力。从有关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每年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信贷业务损失的资金已经近千亿元。导致银行无法真实评价借款客户质量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征信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还有待完善,缺乏客户在银行体系外的其他信用信息,导致银行在审核贷款人资质时,难以准确掌握用户财产收入的真实信息,存在向银行骗贷和不按期偿还贷款的恶劣现象。商业银行对客户评价授信制度不健全,缺乏及时有效的信用评级方法,无疑给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3.商业银行信贷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商业银行在良好的经济形式下取得较大发展,原本在银行工作优异的信贷人员看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后,通常会选择跳槽来满足自身需求,这对于银行来说,是非常巨大的人力资源流失。而新招聘进来的员工由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在信贷业务上还处于学习阶段,对于客户资质审查的敏感度不及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由于以上因素使得银行信贷工作者专业性和综合性下降,缺乏对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承担的信贷风险居高不下。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贷产品授信政策相对集中单一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一味追求某个行业区域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其主要经营特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在行业占有的市场集中度越高,就意味着其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在近年来出现崩塌,导致一些银行蒙受沉重的打击,而那些将信贷资金投放到不同行业领域的银行,其承担的风险反而小一些。因此,如果太过依赖信贷产品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希望通过产品流程控制来降低信贷风险,就很难真正对信贷风险防患于未然。

2.贷款审查制度执行未落实到实处

在银行开展信贷业务过程中,普遍构建了相应的“三查”制度,即实现贷款前中后的三级检查制度,这种做法可以层层筛选,将风险控制在最低。但是由于一些现实的问题,使得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注重贷款业绩,却忽略了信贷风险,使得制定的“三查”制度形同虚设。首先,贷前调查需要信贷人员对借款方进行尽职调查,是控制信贷风险的关键环节,能够在源头上控制存在风险的贷款。但是在银行实际开展信贷服务时,信贷人员更加倾向于相信用户提供的资料信息,而不愿意花费过多时间去调查其真实性,因为这样可能会丧失开发企业客户的机会,所以造成了信贷人员贷前调查报告不可靠的问题。其次,贷中审查也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银行希望通过加快贷款审批程序来争取潜在贷款客户,信贷审批工作人员过于信赖贷前调查报告的结果,没有严格核实质押物、担保人的有效性,忽视了潜在的贷款风险。最后,贷后检查的落实问题,很多业务人员注重的是放贷过程,在放贷结束后就疏于管理贷款,只是提交没有实际意义的检查报告,没有持续跟进借款客户信贷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缺少对借款客户财务状况的及时了解。

3.不良贷款清算回收渠道少、难度大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坏账事件层出不穷,而对不良贷款的处理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商业银行借助拍卖抵押物,以及法律途径来追回坏账的难度持续增加,现金在不良贷款清算回收占比逐年下降,这都使得银行在发展中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此外,商业银行为了更加稳健的发展,通常会选择增加拨备覆盖率、呆账核销等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政府对于不良资产的转化控制较为严格,使得银行对不良贷款清算回收缺乏有效的处置渠道。

4.风险管理的内部考核约束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考核制度还不够健全,相关的管理人员也没有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得信贷风险管理的责任落实不到每一位信贷人员。此外,银行对风险管理更加倾向于定性考核,而没有根据考核指标设计定量的考核标准,同时注重短期考核评价,缺少对信贷管理全过程的综合考查。因此,信贷人员对自身风险管理职责不明晰,内部风险管理考核制度的约束作用并不明显,并且会让大多员工认为这种评价体系存在很多人为因素,评价结果有失公正性,使得员工的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根据国家战略计划调整各行业授信政策

如今,在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的形势下,国家接连出台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PPP模式、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项战略计划;就目前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污染指数较高的行业,还提出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专门的深化调整;并且在金融领域,明显提高了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扩容的推进速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谋求稳定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信贷政策主要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盘活存量,二是做精增量。就第一个方面而言,在面对还可以挽救的企业,理应积极重组贷款、加大转化盘活和帮扶救济的实施力度,以此来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而对于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企业,应该明确果断地退出。在第二个方面,则应该以稳定维持传统战略客户为基础,积极参与构建国家的重点项目和行业领域,并且对新兴行业和客户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如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消费升级和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设计适当的信贷产品来为新兴行业客户提供信贷服务。

2.完善和落实统一授信管理

近年来,商业银行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不断涌现,其主要原因是银行的统一授信制度有待完善,没有落实执行授信限额的管理,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在参与同行业的竞争中,银行必须要全面清楚地了解市场潜在的风险,始终要将“稳健经营”的宗旨放在第一位,强化信贷风险的管理,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银行应当重新审视授信额度管理的相关制度,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形势等外部因素,调整评判区域、行业和客户的授信标准,避免出现“垒大户”式的盲目贷款,降低信贷资金的集中度。与此同时,还要健全信贷审批的机制,进行统一的授信管理,避免多头授信和信贷资金非法挪用等管理漏洞出现。

3.提高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建设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如果能在客户公开暴露经营风险的前期发现风险,同时适时控制借款客户的有效资产,就可以减少一半的信贷资产损失。虽然商业银行早就形成了系统性的风险预警工作体系和环节,但目前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商业银行如今需要考虑行业、领域、客户群、信贷产品结构等信贷业务特征,及时调整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完善客户信用评级模型,提高预警工作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在银行完善建立信贷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中,准确及时地掌握风险信息的变化是其工作的关键环节。除了提高贷后检查频率和收集信息数据外,商业银行应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将大数据应用到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中,构建银行、证券、保险以及政府之间的信息联通网络,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信贷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4.构建信贷管理流程,重视贷后检查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完善关于信贷风险的全流程管理制度,让各级分支机构、信贷工作人员都能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的每个环节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应根据定性和定量的原则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明确奖惩措施,调动全员信贷工作的积极性和谨慎性。构建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一整套监督机制,对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不良贷款及时清收方案等书面报告,都应由相关上级部门随机检查后核实,必要时可以采取现场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管理漏洞。整个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中,特别要注重贷后的检查管理。贷后检查要具有针对性,对于经常出现贷款违约问题的区域、行业、客户以及信贷产品,应制定合理的检查计划,适当增加贷款覆盖面和检查频率。针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客户、集团客户、中小企业客户、互助联保、重组兼并类型的客户和针对反腐牵连的客户等存在特殊经营风险的借款企业,都应是贷后检查的关键对象,而且对于信贷风险较高的客户,应由有关领导直接执行贷后检查及识别处理风险的工作。

5.调整不良贷款清收方式,完善贷款担保制度

现如今,商业银行除了有效控制不良资产增加这个首要任务外,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重点清算回收存量不良资产。第一,要灵活应用多种常用的清收办法,如转让、抵债以及贷款重组等,及时清收不良贷款。在清算不良贷款的法律诉讼过程中,应尽量简化清收流程,将重要的程序或环节纳入考核监督重点,突出裁决的公平性和及时性。第二,要根据违约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实施战略重组策略,通过在重新定价、减免罚息、追加质押物情形下还旧借新、担保人代偿、适当展期等途径来进行有效重组。第三,短时间内难以变现的抵押物,在合理评估抵押物价值的情况下,可以先行办理抵债手续再进行变现收回。第四,对于特别抵押物,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拍卖,让更多社会主体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减少坏账损失。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积极学习国外银行有关贷款担保制度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信贷情况的抵押担保制度。具体而言,第一,可以寻求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合作,让银行对抵押物有更准确的估值。同时,完善抵押物二级市场,使信贷双方对抵押物品的变现更加快捷方便;第二,完善和改革担保机构的准入机制。此外,还可以和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投保贷款业务。

6.健全信贷风险管理考核机制,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商业银行在管理信贷风险过程中,应当设计对员工业绩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其与员工的奖金福利等挂钩,通过一系列指标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并根据员工的整体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健全信贷风险管理考核机制,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考虑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通过长效考核机制和绩效薪资延期支付制度来科学管理员工,分批次激励员工,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使得整个业务过程中因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结语

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的今天,商业银行在抓住时代机遇的同时,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银行需要积极应对各类风险。由于经营的特殊性,信贷风险将是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能激励商业银行不断进步。管理好信贷风险,通过管控不良率减少银行资产损失不仅对商业银行自身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维系金融业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是新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来管控信贷业务风险,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建立长效监督和考核机制,以促进商业银行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国华,刘睿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财经科学,2016(4):22-30.

[2]鞠惠文.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J].浙江金融,2011(7):40-42.

[3]李剑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金融,2014(12):38-42.

[4]杨阳.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5(8):48-50.

[5]朱晓龙.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与控制[J].当代经济,2014(10):100-101.

[6]李舒.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7]宋彦超.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39-40.

[8]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2(18):70-73.

作者:李袁宁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篇: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探究

摘要:中小企业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优化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良好运行及发展,方便其更加了解风险,更好融入复杂多变的宏观金融环境,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政府落实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愿望,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件和现实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商业贷款的现状,总结其贷款难的成因,并对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如何有效加强防范风险提出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风险管理

1引言

在我国中小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发展突飞猛进,其中不乏有着大量的优质企业已经带各个领域成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然而,随着我国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优化中小企业的信贷渠道,这不仅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选择,也是商业银行更好发展的渠道。从银行方面来说,在商业银行日益发展其经济业务的同时,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也为了扩展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在贷款业务在大型企业间大范围开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针对中小企业来制定相关的制度来适应其贷款需要。所以,如何看待中小企业、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比如东南沿海地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集中的浙江省、福建省和江苏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超过五成。反观中西部地区,贷款比重则明显偏低。另外,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时,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银行贷款情况也不尽相同,除了上述的地理位置的原因,还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因素。在审查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时,小型的商业银行业务员往往可以灵活变通指标的要求,而大型商业银行往往需要遵守有关的信贷政策,严格按照这些政策来审查中小企业,所以通常会把中小企业排除在可放贷范围之外。有时中小企业会寻求于民间借贷,但是民间借贷的成本很高,且有一定风险,可能会引起个人之见的纠纷,甚至还会给社会的安定和金融稳定造成危机。如果民营企业的经营失败了,还有可能导致刑事案件。特别,全球性金融危机呈周期性发生,我国也被卷入其中,这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3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成因

3.1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

在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形成规模。而商业银行都有还款能力的评估,在这样劣势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往往采取“惜贷”的态度。以徐州地区纺织类中小企业为例,2012年,徐州纺织、服装业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8.9%,17.3%,均为全省第二,全市纺织服装业职工28万人,占全市工业职工总数四成以上,罗莱家纺、鑫缘茧丝绸、大生集团等企业的产品在国内也具有相当知名度。据统计,全市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产品研发部门,四分之一的企业没有通过任何认证,与高校、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企业不足10%,可以说,这样的产业经济链很难维持,所以,商业银行往往会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的标准,不仅看重收入,也重视利润,发展前景等,这无疑给从事低端手工业的中小企业贷款加大难度[1]。

3.2财务制度不完善及财务管理水平低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的家族色彩浓重,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现如今我国还有44%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全的账目或者建账不全,而且财务制度不完善,监督漏洞较多,成本管理困难。尤其是家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由经理的亲戚担任,掌握着企业发展的命脉,但是这些人往往对会计核算没有系统的知识,操作十分不专业,更没有什么财务管理的能力了。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如果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那么企业很难盈利,这就造成了企业财务报表中较低的利润指标,银行在估计的财务风险之后,会采取“惜贷”的态度。

3.3中小企业贷款的操作成本高

在我国贷款的形式中,抵押和担保是常见的形式。按照《贷款准则》中的有关规定,中小企业若想获得银行的贷款必须提供相应的有效的担保抵押。我国商业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十分苛刻。只接受土地和房产。然而现实中,由于有许多的中小企业的资金规模小,而且和抵押物的条件不符合,并且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担保人少。评估和担保的手续不仅涉及多个部门,而手续也很繁琐,并且抵押贷款除了涉及到评估支出外,还要收取土地使用权证明、房产证证明和土地使用权抵押证明书等费用,这些复杂的手续使不少企业无力承担。而当前国内担保机构规模少、担保能力有限,同时担保费用很高,严重挫伤了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积极性[2]。

3.4商业银行人为放款准入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商业银行迅猛增长,在同一个地区银行密度不断加大,比如太原市,商业银行网点比比皆是,因此在资本市场的背景下,收到“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影响,各种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甚至为了完成指标,不管企业的效益好不好,实力如何,只要有企业来贷款,都会有优惠的条件。特别是个别新兴的商业银行业务员,为了完成每月规定的贷款指标,都会把贷款准入条件放宽,即使企业在其他商业银行同样贷款,仍然会发放贷款,甚至明知没有达到允许贷款的要求,也会对其发放贷款。

3.5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不完善

信用评级是针对贷款企业的信息指标业务。为了更好地评估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偿还负债能力,我国工商行业,金融行业已经运用了这种业务,它是通过数据的高低来区别信用的好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评级方法偏于定量化,风险揭示严重不足。第二,基础数据库有待充实,评级结果有待检验。第三,缺乏信用文化基础,企业评级情况难以真实反映[3]。

3.6银行工作人员疏忽职业道德

在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是一项十分繁琐的项目,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既要遵守各项信贷规章,又不能违反职业道德,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公正的职业态度。然而,从近几年的商业银行贷款数据来看,存在银行员工人为放宽贷款的情况。原中国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副行长赵XX,是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但是工作的三十多年思想开始松懈,利用有批注贷款的权利为自己收敛钱财。在2013年的下半年,海南东奥公司向海南省农业琼海市支行申请贷款4000万元,用于开发“博经禅寺”项目。该项目的负责人李某知道该贷款必须得到赵XX的批准后,多次拜访赵某,并承诺如果帮他办理给他20万元好处费。2013年12月,赵某同意了该笔4000多万的贷款,但后来东奥企业并没有按期偿还。这个案件牵连出了多达8亿的违规贷款案件,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还款能力差,给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

4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策略

4.1中小企业完善财务管理理念及组织制度

在我国,财务管理的观念并没有在中小企业中广泛运用,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人员,大多都是实行“轮流上岗”,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在当今的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对手急剧增加,而且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中小企业也是一种挑战。面临这些困难,我国中小企业建立统一、高效、快速的会计部门。另外,可以增加对财务人员的支出,强化财务管理。同时,强化对人的激励,建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运用“全责合一”的财务管理手段,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另外,还要不断更新财务信息资料,制定合理的预算报表。财务部门方面要加强控制,定期考核,以财务预算为中心进行管理控制,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4.2建立小企业信用分析

系统信用分析系统是银行为贷款企业专门制定的指标,但中小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往往达不到标准,商业银行应势必研发适合中小企业贷款的系统性指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这个系统要在传统的指标体系的区别,主要在于指标的选择。由于中小企业有成本小、利润低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担保能力对贷款安全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4.3加强银企合作并完善担保体系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是要大力支持高新科技产业。对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比如高科技、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要支持其贷款需求。再次,要积极帮助暂时遇到瓶颈,但是有实力、有前景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最后要创新金融服务项目。与此同时,银行在办理抵押工作时,要保证核对无误,数量相符,计算方法科学。对于抵押品要加强监管。除了现代商业银行经常使用的房的产权和动产作抵押外,也可以发展其他抵押物,比如:商铺所有权,应收账款等。在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担保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抵押率,帮助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辛乔利,孙兆东.次货危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成晨.银行信贷的风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3]陈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作者:崔达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第四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探究

摘要:本文分析银行的信贷现状及风险,从本质上看到信贷风险的管理机制,并加以研究,从而有效改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水平和机制。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一直作为经济的特殊企业,在经济行业拥有特殊的职业和身份,从高债务和高外性的特点来看,随时影响我国的经济和信贷方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很强的责任感,负担我国的信贷风险问题,所以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率逐年上升,从而导致资产的流动性和风险性也逐渐增加。因此,从长远来看,着重分析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当前我国大部分金融市场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研究项目。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来源

1.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合理

现如今,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率很高,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机构和内部环境的比例失去了平衡,尤其表现在中长期贷款比重中。但从资产结构上来看,中长期贷款的持续增长量明显高于短期贷款。这也是商业银行主推中长期贷款的特点和优势,甚至有短贷长用的期限错配现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商业银行现在主要的贷款方式就是中长期贷款,这也增加内部环境的债务风险,从而失去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2.信贷资金投向过度集中

纵观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信贷业务,过剩产业占有大部分的比例和基础,日常的消费企业和流动生产企业在信贷资产中的比例占有较少,无疑会增加信贷防控的风险和难度。信贷投放在产业和行业上的不平衡,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调,制约整个宏观调控的经济模式,严重威胁银行的整体发展。

3.政府干预严重

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的信贷超常规增长主要是由于地方性的政府保增长,刺激内需的政策驱动下实现的,信贷投放呈现出浓厚的地方政府干预色彩。

二、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1.解除政府隐形担保并增强银行自助决策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银行的风险是由政府和经济的不协调所影响的,银行既是自负盈亏的企业,也是担负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信贷的工具。要想改变银行的信贷风险,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从而改变整体的宏观调控模式。另一方面,银行需要增加内部的盈利组织,从而有自己的决策权和发言权,进而有效推动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制度层面变革,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

2.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银行业务经济

有效实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就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前进方向进行引导,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成本控制,都是决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银行要通过扭转大的风险来换取微薄的利润,通过控制成本来经营银行的信贷全过程,这样才能通过节约资本实现多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3.完善信贷风险管理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实现风险管理的根本保障。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银行通过对风险指标、经济模式和风险发生的趋势等进行动态的检测和处理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和预警信号,这样才能保证在混乱的经济环境中,使银行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其次,要严格掌握信贷业务的流程。通过注意信贷风险的发生,从而有效的归纳总结。近年来,随着多数银行固定资产投放的快速增长,信贷风险的产生也逐渐凸显。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贷款业务的管理,从而进一步实现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4.建立健全银行的内部激励机制

银行应充分考虑企业信贷的风险问题,不是针对的特殊情况,正确面对贷款无损失率的状况,也不是简单追求无风险现象。因此,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激励机制对整个系统的风险控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达到对人的激励和控制,才能控制好整个风险管理系统,才能降低银行面临的责任风险和负面消极影响。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审批放贷与行政岗职脱钩,按照实际的业务能力和绩效来考察个人的工作和管理水平,从而决定奖励的级别和标准,以此来创造出最大的压力和动力的工作体系。另外,要全面实施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转变员工的消极情绪和工作怠慢性,激发活力,创造出最大的财富,从而满足员工追求社会尊重的心理。

三、结语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实施刻不容缓,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贷量的逐渐增大,我们要注意信贷风险的出现和管理现状。通过实行绿色GDP理念,进一步调整银行的内部经济结构,从而改善整个银行系统的经济和信贷风险管理,有效实现技术性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应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敬楠.A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作者:刘鸣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裕华东路支行

被举报文档标题:银行信贷风险发展趋势(4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zlw/xdfxlw/70675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