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发展探讨(5篇)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探讨(5篇)范文

时间:2022-01-04 11:28:17

商业银行发展探讨(5篇)

第一篇: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究

[摘要]由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失去对会计信息的控制能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银行内控能力差、难以确认贷款利息等原因,目前商业银行存在着信贷资产质量、固定资产、负债业务、损益等方面信息失真的问题,制约着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应健全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控制能力;加强商业银行内控能力,加大对风险控制的力度;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打造合格会计队伍;建立会计信息化核算管理系统;完善会计政策,减小选择空间的范围。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思考;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一)信贷资产质量信息失真

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比较低,但是为了完成信贷的任务,为了给银行创造良好的风评和口碑,故意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作为贷款应还的本金或者贷款应付的利息,计入正常的贷款信息之中,企图利用这种虚假的方式减少商业银行的逾期贷款,降低不良贷款在贷款业务中的比例,制造虚假的高收息比率,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信息的失真,严重违反了银行贷款的守则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

(二)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当前,商业银行对于从贷款方收回的用作抵债的资产,缺乏规范,很难管理,从贷款方收回的用作抵债的资产没能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显示出来,而是采取违规的手段,通过租赁的方式代替购买或建设,私自增加贷款方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商业银行的账外核算中显示,造成了商业银行固定资产信息的失真。

(三)负债业务信息失真

有的商业银行为了隐瞒负债业务信息过多对银行的不利影响,将公款和私款打乱存储,故意公私不分,在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中将存款数据故意打乱,私自更改存款信息,虚报存款数据,造成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信息的失真。(四)损益信息失真有的商业银行为了完成银行的绩效指标,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故意在财务报表上多提应收利息的数据,减少应付利息的数据,或者不把支出计入账目之中,不在财务报表之中显示。还有的商业银行随意罗列成本费用,把商业银行应收的利息和提前收到的利息,纳入商业银行自身私设的“小金库”中,而不计入财务报表,造成商业银行损益信息的失真,偷税漏税现象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商业银行的信誉。

二、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失去对会计信息的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失去了对会计信息的控制能力。会计信息失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会计人员在银行所处的地位比较低,很多工作都要受到上级或领导的管理和约束,没有主观执行力和控制力,权限明显不足;其二,有个别的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会因为个人的利益或私欲而对会计信息采取修改、删除等手段进行造假,违反会计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使其他银行会计人员无法完全控制会计信息,造成了银行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商业银行内控能力差,缺乏足够的监督力度

很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能力很差,对于银行会计的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有的银行甚至没有标准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会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和联系,在业务处理上也没有达成共识,很难给会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导致商业银行的会计在处理会计信息时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内控机制的缺乏,自然会导致监督力度不够。虽然,很多商业银行也会定期进行一些内部的检查,但都是敷衍了事。很多商业银行每次检查前都会事先做出通告,给了很多会计部门准备的机会,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应付检查,当然就不会查出真实存在的问题。即使是检查出了问题,也是采取内部检查,以罚带惩,力度明显不足。长久以往,这种做法自然会降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惯,甚至会造成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当然会使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很难保证真实和可信,不利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和效益提升。

(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或大型的商业银行,多数都是国有企业,或者是由国有企业转变机制而来的,难免在管理和经营上还保留着原有的国有企业的弊病和不良习气,裙带关系和任人为亲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使商业银行在会计人员这一至关重要的岗位上,安排的人选可能会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有很多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很差,既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也没有很强的法律意识,更缺乏相当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也是秉承着慵懒的作风和形式主义,不主动,不积极,得过且过,对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仔细和深究,没有一颗公正的责任心。很多会计人员甚至还会因为自己是被某些领导提拔或者与某些领导有亲戚,而与某些领导同流合污,营私舞弊,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

(四)忽视谨慎性原则,难以确认贷款利息

商业银行贷款收取的利息要遵循谨慎性原则,要保证这些收益所得的利息能够作为贷款再次流入需要贷款的企业,并进行精确的计量与核算。但是,现实中,这些所得的利息,却受到国家的政策、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负债情况、企业的信用评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商业银行在收取利息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变化性。很多企业的利息都无法收回,更有些连商业银行的贷款都无法收回,形成了逾期和呆滞,导致这些利息无法转变成商业银行的资本进行信贷流通,放贷给其他企业。虽然在会计信息报表中有相应的显示,但是实际上却没有真实所得,这就造成了贷款利息数据的虚假和贷款收益数据的虚假,无法真实反映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所获得的收益,自然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风险和损失,也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和决策。

(五)会计政策有缺陷,选择空间弹性大

商业银行的会计政策,实际上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会计人员会根据银行的实际需要与核算对象的差异而选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或措施。不同的对象会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政策则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比如说短期投资,商业银行会根据所有投资项目的投资类型、短期周期、投资额度进行投资风险的综合预测和投资失败的准备;而对于长期投资,银行则按照其中投资比重最大的项目进行风险投资预测和投资失败的准备。然而,在现实的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中,对于不同对象所使用的会计政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所使用的会计政策也种类繁多,很难有一个规范的选择空间,造成选择的空间弹性过大,产生的结果也会因为缺乏规范的对比而产生误差。长此以往,会计人员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所造成的误差越来越大,自然会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三、针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控制能力

解决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是健全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控制能力。而建立和健全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制度,首先就是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商业银行的会计环境,确定现有的会计环境不会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真实性产生消极作用,并能够清楚地预判因政策、资金和决策的影响给未来会计环境带来的变化,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其次,要高度重视会计报表,对于会计报表中的科目和内容进行严格要求和审核,要对目前会计报表中确实的科目和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并保证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不断发现会计科目中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保证会计报表中的信息能够满足所有会计信息相关群体的需要;最后,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一些最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并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和变化,用于会计核算的实践当中,尤其是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要合理运用,严格计量,确保评估结果的正确性和信贷风险的可控性。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控制能力。要提高会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会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正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的支持性,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权限和工作范围,使其尽量脱离管理的约束和限制,能够真实地发挥会计核算、会计审计和会计信息披露的职能。要杜绝商业银行存在的国有企业的弊病和不良行为,杜绝裙带关系和任人唯亲的职务任命做法,杜绝一言堂的管理模式,要广开言路,多采纳建议,让能者上、庸者下,让专业人士去做专业事情,确保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控能力,加大对风险控制的力度

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能力,加大对风险控制的力度。要不断加强银行风险意识的普及和教育,制定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风险控制的环节,要从事后解决向事中控制和事前预判开始转变。在风险控制的范围上,要从单一的会计部门的风险控制,拓展到与会计部门相关的所有业务部门。在风险控制的方向上,要从全方位控制转向技术薄弱环节、多发事故环节和重要性环节转变。要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要多谈话,多监督、多合作,形成一股凝聚力和向心力,互相之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及时把业务部门的会计信息反馈给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为会计人员提高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帮助会计人员完成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录入工作。会计部门也要与其他业务部门形成倒挂的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会计信息的录入工作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出现的环节和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打造合格会计队伍

正是由于很多商业银行还遗留着国有企业的陋习和弊病,致使裙带关系横行,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导致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过低,无法胜任专业要求极高的会计工作,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必须杜绝这种固有的陋习和弊病,要对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要对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进行普法教育,进行职工道德素质教育,进行国家各项会计政策和银行管理制度的学习。要从思想上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要从技能和方法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要有居安思危的心态,要有服务客户的宗旨,要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把银行的信誉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在工作中找经验,在经验中找发现,在发现中找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现有的会计管理制度,才能打造一只合格的会计队伍,保证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建立会计信息化核算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信息化科技运用的水平,对于推动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起到核心作用和决定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建立科学高效的会计信息化核算管理系统。首先,这套会计信息化核算管理系统和商业银行以往所使用的会计软件和财务管理系统有所不同,会计信息化核算管理系统并不像以往那样简单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是要求把会计信息化核算管理系统与会计相关的其他业务管理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联合工作,互为补充,确保得到的业务信息和会计信息及时、准确、高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评估价值。其次,这套会计信息化核算管理系统还要做到对所有商业银行的客户信息进行优化管理和集中核算,把所有的客户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按照系统的设定,进行高效的处理和精确的计量,最终进行完整规范的信息披露,并把这些披露出来的信息以报表的形式发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共享,供所有业务部门和领导查阅和参考,更好地开展银行的信贷工作和业务推广。

(五)完善会计政策,减小选择空间的范围

商业银行的会计政策是具有缺陷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上弹性过大。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完善现有的会计政策,减小选择空间的范围。首先,规范会计政策的应用范围,确定什么样的情况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出具体的解释和定性、定量的评价。其次,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对于所有业务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核,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监督和审核,确保风险的可控性。最后,还要对会计人员常敲警钟,提醒会计人员在应用会计政策时,要以法律规定和银行制度为根本,不能过于灵活和自由,要防止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银行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参考文献]

[1]张勇海.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3-114.

[2]曹毅.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市场,2015(14):88-89.

[3]刘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究及治理其失真对策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248+251.

[4]周娟.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6(9):187-188.

[5]葛雪飞.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7(6):98-99.

作者:吴云 单位:渤海大学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探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理财、P2P、众筹等金融业务模式已经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数量不断攀升、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以及交易成本逐渐降低的现在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抢夺银行客户、减小银行优势、迫使银行转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数据分析与挖掘,培养互联网人才;开展业务创新,简化业务流程,并运用科技手段,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发展商业银行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而有效应对冲击,满足客户的需求,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介绍

(一)网络银行模式

网络银行模式是商业银行在网上建立网站,在网站向客户提供商业银行的业务和服务,完成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交易成本。

(二)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一个担保系统,为交易双方进行资金暂存和交易担保,主要面对的是电子商务业务。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大量开展网络金融业务。

(三)互联网理财模式

互联网理财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理财模式。主要是由互联网企业与理财公司或基金公司进行合作,在网络上推出该公司的理财产品和互联网理财产品。有的则是基金公司或理财公司自己建立网站或平台,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四)P2P模式P2P模式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模式,一般额度较小,手续也比较简单。这种交易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确定双方的借贷关系,借款者可以自行借款信息,由贷款者根据借款者要求的借款期限和还款利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借款人。(五)众筹模式众筹模式是由发起人通过网络平台发起众筹项目,由投资人筹款,开展众筹项目,获得的利润由所有投资人按投资比例进行分配。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用户数量不断攀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互联网用户也在大幅增加。到2016年12月,全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10亿。互联网的发展,助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和高效发展,使得所有互联网用户都成为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潜在客户。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互联网交易超过2000万亿人民币。举例来说,2016年双十一当天,淘宝网一家的交易额就达到1207亿人民币。

(二)业务种类不断增多

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主要就是结算和存贷款。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种类很多,包括商品交易、在线支付、贷款业务、理财产品等种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为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方式,不仅革新了技术,也转变了人们的投资和融资理念。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全掌握了客户的信用和资产情况,不仅可以规避信用风险,还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审批流程,有的连抵押或担保都不需要。(三)交易成本逐渐降低由于互联网金融使用了更加先进的网络技术,革新了金融模式和审批流程,使得交易和审批更加高效便捷,不仅减少了客户的交易成本,还给客户带来很多优惠和实惠,深受客户的喜爱。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冲击银行业务,抢夺银行客户

互联网金融业务已经抢夺了商业银行大量的客户,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互联网金融更加重视对客户信息和客户数据的挖掘,按照客户的需要,为客户定制满意的产品和业务,并细化分类,通过互联网及时更新,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与特色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从支付业务向理财产品不断发展,不断拓展业务渠道和市场份额,抢走了商业银行大量客户。

(二)减小银行优势,降低银行手续费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第二个冲击,就是减小了银行的优势,让银行不得不降低手续费。传统商业银行一直占据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优于其他金融机构。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兴起,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商业银行在交易成本、审批流程、贷款门槛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在银行手续费和审批效率上,商业银行都很难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银行手续费,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三)迫使银行转型,发展互联网业务

传统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获取盈利,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盈利的模式,也拓宽了盈利的渠道,最关键的是大幅减少了客户的成本,提高了客户审批的效率。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的冲击,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创新和改革营销模式与产品种类,而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商业银行注重发展中间业务,减少利差业务。因为只有中间业务不断增多,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收益,减少相应风险。

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要想能够科学合理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商业银行的传统理念和价值观念,转变经营思路,提高商业银行对用户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各类需求。当前,商业银行的客户需求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已经变得种类更繁多、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给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质量要求,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盈利机会。因此,商业银行绝对不能忽视网络时代的更新与变革,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借助科技的力量,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措施,适应新兴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模式,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实现对策、市场开发与营销推广、客户产品和业务设计、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优质满意的服务。在传统体制和运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的赢利点和服务对象,主要还是企业、公司等集团性质的大客户,所制定的营销方针、政策和服务模式、方法主要都是针对这些大客户制定和实施的。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对于作为网络金融主力军的80、90甚至00后的年轻人,商业银行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商业银行要针对这些年轻群体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降低投资和购买的门槛,研发能够满足这类群体的个性化与特色化金融产品,提供更加实惠和更有诚意的服务。同时,商业银行也不能忘记中小企业的需求,不能忽视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客户服务体验,要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多多推出一些适合中小企业,能为中小企业带来优惠与福利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政策,尤其是在审批和销售流程上,商业银行必须要化繁为简,满足中小企业在时效性上的迫切需求。

(二)实现数据分析与挖掘,培养互联网人才

网络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海量客户的信息和数据,对每一位客户都进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信用评价和价值评估,将客户带给银行的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商业银行要想不被互联网金融市场所淘汰,必须要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大数据业务和大数据平台。商业银行相比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更多的客户、更雄厚的资金、更合理的组织结构、更专业的金融管理知识、更广泛的金融网点和更高的客户忠诚度。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运用这些优势,建立和发展有自身营销特点和服务特色的,功能更加全面的互联网业务平台,开展自己的电商业务,并对客户信息与数据进行细致与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客户互动与反馈,制定有特色的针对性服务,开放更多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同时,对于客户信息和客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也能让商业银行激活大量休眠户,提高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并科学客观地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和客户价值分类,从而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最大限度的规避客户带来的信用风险与财务风险,确保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而这些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则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加大培养力度,在商业银行内部培养出一批能够满足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的互联网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请一些专家来银行授课,也可以联合当地高校,建立合作伙伴机制,结合各自优势,资源共享,由学校来培养商业银行需要的互联网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三)开展业务创新,简化业务流程

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模式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门槛很高,审核时间过长,审核成本过高,很难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网络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却可以切实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带给需要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切实的优惠与福利,满足广大需要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商业银行也要立即行动起来,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态度,大力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完善,简化原有繁琐而低效的业务流程,降低审批门槛,提高工作效率,更加注重时效性和正确性,满足广大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需求。除了在业务流程上简化之外,商业银行也要在金融产品的研发上多下功夫,多动脑筋,不断变化贷款业务和贷款金融产品的模式和类型,推陈出新,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潮流,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产品细化分类,满足各个群体的不同要求。比如针对学生群体,商业银行可以推出校园卡金融服务业务,以小额面值和快捷方便为主,实现活期存款自动申购。同时,也可以进行网络金融理财和网络金融理财产品自助赎回,既能满足学生的短期借贷需求,也能开发校园市场,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对于电子商务平台,商业银行要采取合作的方式,参与支付流程,收取交易手续费。商业银行要时刻注意当前利率的变化,紧跟利率市场的发展,合理控制利率变化给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业务和产品带来的影响,提高应对和管理水平,根据利率的变化不断调整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优惠和实惠,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购买金融理财产品,办理金融理财业务,切实提高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

(四)加强与互联网企业金融合作

互联网金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改变了人们对于金融理财的认识和观念,不仅给社会大众增加了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理财手段和理财方式,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重大的冲击。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运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应对,不仅要加大力度开展和推广商业银行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合作,从而取长补短,进行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互补,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创新产品种类和业务流程,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1.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广泛使用的电子支付和互联网支付方式。商业银行要抱着学习和借鉴的态度,加强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通过分享第三方合作企业的客户数据与客户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合理地研发和推广满足广大客户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

2.商业银行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分享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和资金状况。商业银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信用评级和客户价值分类,从而确定哪些中小企业是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哪些中小企业是有信用风险的企业,有效的为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维护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信息的分析和挖掘,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和金融服务业务,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来商业银行贷款。同时,商业银行也能够在分析和挖掘这些信息和数据的时候,学习到最新最有效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提高自身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贷款纠纷和财务风险。

3.商业银行要加强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合作。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很快,也很受社会大众喜欢,但是毕竟发展时间较短,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一些漏洞,容易产生各种风险和隐患。因此,政府部门的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商业银行只有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合作,才能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之下,参与相关法律的完善,规范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完善自己的业务流程,提高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满意。

4.商业银行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由于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很多互联网金融业务缺乏法律的指导,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也缺乏自律,造成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给客户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可以让商业银行增强自律性,减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问题和缺陷,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开发更多科学高效的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促进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让人们获得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投资和融资渠道,也增强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虽然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冲击很大,但是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商业银行必须抓住这个契机,运用科技手段,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与交流,发展商业银行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才能有效的应对冲击,满足客户的需求,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2]崔鹤.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基于互联网支付的实证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6.

[3]王昊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4]张珊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9):97-98.

[5]沈建国,沈佳坤,杨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6(7):68-69.

[6]朱琰,蒋漱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协同发展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54-58.

[7]郁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挑战[J].时代金融,2016(33):111+118.

[8]任孙栋.探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J].经贸实践,2016(17):73-74.

[9]邹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冲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6(8):36-37.

[10]刘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与挑战[J].现代商业,2016(31):106-107.

[11]王昊卓.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J].时代金融,2016(9):80-81.

[12]刘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275-276.

[13]刘翠丽.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135-136.

[14]张跃武.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J].商场现代化,2016(18):175.

[15]肖宁.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2016(11):110-111.

作者:张美佳 单位:渤海大学

第三篇: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变革

[摘要]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契机。很多商业银行不愿错过这样良好的机会,都纷纷加快改革的步伐,希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基于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现状,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主要集中在网点,导致营销能力下降;服务水平差、效率低;业务操作风险难以集中控制,人才缺口大,人员严重不足。因此,商业银行应简化处理前台业务,提升工作效率,集中处理后台业务,增加分线控制,优化人力资源分配,提高网点服务质量,强化银行柜员综合素质。未来的商业银行,应建立总行集中处理会计业务模式、分行模式、总分行结合模式以及区域就近处理业务模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变革;展望

一、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电算化程度不高,银行柜员综合素养较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算化会计的普及与应用也在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要想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效率必然也要采用会计电算化。不过,从目前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运用的情况来看,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商业银行所应用的会计软件或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缺陷和不足,现有的会计软件和电算化系统很难满足会计业务的需要。因此,很多商业银行不得不保留人工处理业务的方法,在行业内部,人机共存处理业务的商业银行数不胜数。很多业务在机器上开展和处理的不全面,不足的部分只能由人工进行弥补,更有一些业务是机器无法处理的,只能由银行柜员手工处理,难度极大,效率很低。另一方面,虽然机器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效率很高,速度很快,但是很多数据和信息的处理都存在问题,设计的会计软件也有遗漏,不能囊括所有必须的信息,只好交给银行柜员进行手工整理和收集,难免产生信息的错误和不对等。有些商业银行的柜员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关系,对于电算化会计的接受能力不足,学习能力很差,常规的计算机知识缺乏,甚至有的连键盘都不会使用,自然也就不能熟练的操作会计软件,发挥电算化会计的便捷和高效。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不高,难以满足银行信息管理的需要商业银行机构网点设置较多,战线较长,错综复杂,极为分散,对于一些联网才能获得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十分缓慢,有的甚至会因为网络或设备问题,造成一段时间内的断网,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很多商业银行的会计软件应用在分类上存在局限性,很少具有到监督、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的功能,只是单纯的存储信息,无法做到对信息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很难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难以满足银行信息管理的需要。

(三)商业银行柜员很少参与决策,会计职能难以发挥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柜员的职能更多地还停留在财务处理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反映和监督职能,几乎不会、也没有权力涉及到银行的决策。在商业银行内部,对于存款和贷款的概念比较重视,所以对于存款和贷款的意见和建议,会有管理层和决策层采纳,而银行柜员的业务处理和会计信息处理,却很少被银行重视,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也很少被管理层和决策层所采纳。另外,在商业银行的日常工作中,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还是存、贷款业务,这些都是由资金管理部门和信贷部门完成,而到了银行柜员那里,只是负责对这些存、贷款进行结算和入账,这样的工作分配,会使银行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忽视了银行柜员的盈利贡献,也就不会考虑会银行柜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银行柜员的意见和建议无法被采纳,自然发挥不出银行柜员的会计职能。

(四)银行柜员缺乏监督职能,内部控制无力银行柜员其实是具有一定监督职能的。银行柜员会计通过存取款、结算、录入、查账等一些列常规工作方式对银行开展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存、贷款用户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确保银行的利益不被损害。而在实际的生活中,银行柜员的这种监督职能几乎不被重视,也不被承认,也无法实施,致使贪污腐败、营私舞弊、假账、呆账、坏账等不法现象频繁发生,给银行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有很多银行的领导与银行柜员勾结,为了牟取私利,共同造假,侵吞公款,也败坏了银行的信誉,给银行和储户都造成了经济损失。

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业务集中在网点,导致营销能力下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开始加快发展步伐,大力建设银行网点,不光是城镇有很多银行网点,在县乡一级,甚至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有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业务网点。而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几乎都是在网点进行,很多业务都采取即时结算和当地结算的模式,这样必然会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在银行柜台的过度集中,使商业银行柜员的压力大增,很难处理如此多的网点业务,工作效率的下降,自然会流失一部分高端客户,也让网点银行的营销能力大幅下降,损害了经济效益。

(二)服务水平差,服务效率低虽然说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进行市场调查,加大研发力度,创新推出了很多新业务、新产品,让交易的流程也更科学、细致和安全,同时也加大了监管和审计的力度,但是以上种种行为给客户带来便捷和信赖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前台柜员增加了很多负担,使得银行柜员的工作量大幅提升,银行柜员在会计业务系统所操作的信息和录入的数据越来越多,造成服务效率的下降,业务办理时间过长,让用户十分不满,投诉居高部下,自然无法提升服务水平。

(三)银行业务操作有风险,难以集中控制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增多和用户需求的加强,要求商业银行的前台柜员处理的会计业务也越来越多,银行柜员要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才能满足银行和用户的双重需要。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前台柜员,知识基础差,工作经验少,业务也并不能全面掌握,而商业银行的网点众多,这就把银行柜员对业务操作所产生的风险都分摊给众多的银行网点,这些分散的风险种类繁多,时间、地点、对象、金额等很多因素都不一致,很难集中控制,增加了银行柜员出错的几率,给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带来很多隐患,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很难发现和及时解决。

(四)人才需求缺口大,人员严重不足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点越来越多,业务也不断增加,致使用户对银行柜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大。一个银行柜员窗口排满了人,而另外两个柜员窗口没有柜员服务的情况常有发生。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本来对业务就不熟练,再加上会计软件有问题,人机配合有误差,自然会增加出错的几率,让用户和银行都不满意。当前,银行最稀缺的就是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的素质高、经验足的前台柜员人才,可是现在连前台柜员的数量都不能满足,又何谈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三、针对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简化处理前台业务,提升工作效率要将银行的前台柜员业务和后台会计业务进行分离,不要让前台的银行柜员过多的处理本应属于后台会计的会计业务。前台银行柜员在受理用户的业务后,将相关业务通过信息平台转至后台的业务处理中心进行集中统一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前台的业务流程,减轻前台银行柜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提高前台银行柜员服务用户的工作效率,还能够避免让用户等待时间过长,造成用户对银行和银行柜员的不满,防止银行用户和银行存款的流失,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增加用户对银行的忠诚度,有利于培养用户对商业银行的终身价值。

(二)集中处理后台业务,增加风险控制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的有效分离,把银行的会计业务集中到后台来进行处理。银行的后台需要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科学、可靠的业务处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所有送到后台处理的业务都要严格按照流程和制度来操作,这样就增加了对前台业务操作带来风险的有效控制,把风险降到了最低,也给前台银行柜员减轻了负担和压力,让前台银行柜员可以放心去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而后台的业务处理,可采取随机分配和随机处理原则,不会针对某一网点,而是随机的处理任一网点送来的业务,这样也可以防止出现前、后台业务人员串通舞弊的事件,减少内部违法犯罪的几率。同时,后台业务的处理也采取倒挂机制,与前台受理业务的银行柜员产生密切联系,将前、后台业务人员的责任明确,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为银行创造效益。

(三)优化人力资源分配,提高网点服务质量很多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分配,在建立银行网点之前,也没有做足该地区的市场调查,出现有的银行网点银行柜员多而用户少,有的银行网点银行柜员少而用户多的情况,这样严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其他网点的人力资源缺失。所以,必须对人力资源优化分配,在一定时期内,由后台业务人员通过对网点业务的统计和网点银行柜员的业务受理情况,将人力资源的分配情况反馈给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做出调整,保证每个银行网点都尽可能的有足够的银行柜员,满足用户的需求,也能最大程度的提升银行网点的服务质量。

(四)提高银行柜员薪酬待遇,强化银行柜员综合素质现阶段,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脚步过快,银行网点建设过多,导致商业银行的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前台银行柜员几乎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一方面是银行柜员的数量缺少,柜员服务窗口有限,工作效率下降,造成用户的不满和流失。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前台用户柜员的招聘和引进,要从福利待遇和晋升通道两方面进行优化,增加银行柜员职位的吸引力,切实提高前台银行柜员的薪酬和考核水平,做到有为有位,激励员工努力学习,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是现有的银行柜员的业务能力不足,服务意识较差,如果只是一味地高薪引入的话,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是要从源头上抓起,大力培养前台银行柜员的专业知识,提高银行柜员的服务意识,强化银行柜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尽快建立一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硬队伍。

四、对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展望

(一)建立总行模式,集中处理会计业务未来的商业银行,不会将业务的处理放在前台进行操作,而是会把所有银行网点所受理的各种业务全部送到总行业务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这样不仅具有集中处理的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总行业务处理中心进行业务风险控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银行和用户的损失。同时,这种集中处理模式,也有利于对银行网点的银行柜员进行倒挂式追责,实行对银行网点和银行柜员的监督和管理。当然,这种模式也有缺点,那就是对于网络设备、计算机软硬件、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过高,对于后台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要求过高,造成一系列的银行成本增加,却忽视了分行和银行网点的投入,容易损害分行和银行网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激励机制的实行。

(二)建立分行模式,支持特色业务在总行之下,建立规模一定的分行,由分行来建立业务处理中心,受理从业务网点送来的各种业务。这样既可以帮助分行推广创新的业务,又可以兼顾银行网点的业务,把权力从总行下放到分行,有利于分行业务的推广和创新。总行只负责对分行的审计和监督,分行下属的银行网点都由分行进行监管管理和风险控制。不过,这种模式也有缺点,那就是分行容易各自为政,没法进行大规模的运作,缺少分行间的配合和支持,而各分行之间可能会因为利益而产生恶性竞争,不仅不能发挥银行的集团优势,反而还容易因为内耗造成银行网点的业务流失和存款流失。

(三)总行分行结合模式,共同解决会计业务这种模式,是将总行与分行的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总行和分行都建立各自的业务处理中心,达到业务共享和信息共享的目的,共同解决会计业务。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用户能够灵活选择,为用户提供高效的便捷服务。可以说,是将总行模式和分行模式集于一身。但是,这种看似完美的模式也有缺点。总行模式和分行模式下,各自的业务处理中心如果是共享的评级关系,那么会有可能出现用户信息泄漏和用户业务被人为修改或删除的可能,给用户带来了一定隐患。如果总行的业务处理中心等级高于分行的业务中心平台的等级,那么势必会造成分行业务处理中心业务处理的局限性,最终还是会将没能处理完的业务送到总行业务处理中心来处理,不仅造成了数据库的冗余,也降低了业务的处理效率。而且,无论是上述哪两种情况,商业银行在业务处理中心上所花费的成本都将是所有模式里最高的。

(四)发展区域模式,就近处理业务也许这种模式,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正确可行的方向。商业银行根据所有业务的分布情况和盈利情况,结合地区的差异,员工的水平,银行的资金流动等多种实际因素,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组成,在业务处理上也要差异化对待,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网络成本,采取就进原则来处理用户的业务,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还要在划分的各区域间形成一种互为备份的风险控制机制。这样的好处,不仅是节约了成本,优化了人力资源,也把银行会计业务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刘艳平.国际化进程中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应用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4):28-30.

[2]谢萍,周丹丹.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J].中国金融,2015(7):54-55.

[3]陈桂花.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5(11):45-48.

[4]王芳.探析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对会计管理的积极意义[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186.

[5]侯丰.对我国商业银行通道类业务会计处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6(32):107-109.

作者:李艳敏 单位:渤海大学

第四篇:商业银行客户价值评价及客户分类

[摘要]WTO开放以来,国外的很多银行都陆续进入我国,给我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就要不断抢占客户和市场,对客户价值评价和客户分类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手段。通过对商业银行客户价值评价准则的描述,研究分析了商业银行客户价值评价和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法,即建立完善的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按需分类,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创新产品种类;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让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进而增加银行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价值;客户分类;评价准则

一、引言

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就必须要潜心研究对策,尤其是对客户价值评价和客户分类进行重点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管理和客户管理。商业银行有必要对各类客户进行资本评价和信用评级,通过价值和风险两个层面对银行客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分类制定相应的客户战略,完善商业银行的客户价值评价准则和金融评价体系,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拓展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建立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保存量,激增量,谋发展,促增长,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提供技术保障和经济支撑。

二、商业银行客户价值评价准则

(一)基于资信水平的评价

商业银行与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所推出的金融产品和开展的信贷业务,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客户的违约、政策的影响、利率的变化、资金的流动,都会造成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变化是由人民银行来定的,属于政策面的因素,商业银行很难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的储蓄和存款也不会因为资金的流动受到太多的影响。所以,现阶段,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客户违约产生的信用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采取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对客户的资信水平进行客观、真实、公正的评价,这也是商业银行客户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信用评级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资质的专业资信评估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另一种是商业银行自身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对于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来说,就是要建立独立的客户资信水平评价体系。但是只以这唯一的标准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也很片面,实际的操作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商业银行很难得到客户的真实资信信息。所以,在商业银行进行客户资信水平的评价中,要将风险和收益同时考虑,不能只考虑风险,而不考虑收益。

(二)基于客户价值的评价

这里对客户价值的评价,指的是针对客户的终生价值进行评价。客户终生价值,是指客户为商业银行所创造的价值,属于一种长效的发展模式。商业银行要与客户建立持久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只是向客户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要知道,维系客户的重要性和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是密不可分的。对于银行客户的产品销售,不能只是一次行为,要保持长期的利益关系,目的是培养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从中获得客户的终生价值。这种客户的终生价值,包括客户的首次购买、客户的重复购买、客户的口碑、节约的销售成本。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对客户终生价值的评价加入对客户的分类之中,在充分考虑客户的资信水平的同时,也要考虑客户的最终价值,把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互为客户分类的补充要素。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客户资信评价已定,风险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对客户最终价值带来的不同收益,进行更加明确的客户分类。从而保证商业银行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客户分类,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增加收益。

三、商业银行客户评价及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客户价值或分析的不正确

当前,商业银行在进行银行客户评价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忽视银行客户价值,或者对客户价值分析得不正确。银行在对待客户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差别对待,不仅增加了成本,在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上也难以保持一致和对称。受制于市场宏观经济的调控、银行利率的变化和行业服务准则的约束,商业银行在对待所有客户时,都采取标准统一的规范化服务,却没有考虑到优质客户与普通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有所不同,也没有考虑在不同客户身上所花费的成本有所区别,更没有考虑到不同客户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有所差距。商业银行只能按照业内统一的标准,通过客户的资金额度、信用等级和交易指标来判断客户的价值,却不知晓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由于没有细化区分客户,也没有针对不同类别客户的服务标准和具体流程,使得商业银行很容易流失一些有重大价值的高端客户,不仅减少很大一部分利润,也使商业银行要承受更多来自中低端客户的信用风险,给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了隐患,不利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和推广。

(二)不能为客户提供方便的服务

很多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信贷和理财业务的推广过程中,缺乏服务客户的意识,不能把满足客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只顾追求业绩的提高和利润的增长,最终造成信贷的风险和客户的流失。很多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在进行营销活动和推销产品时,只想要客户的购买产品,却忽略对客户的服务,对于所推销的理财业务和金融产品也知晓得不够透彻,在向客户推销的过程中也不能把所有信息明确地告知给客户,给客户在后续的服务和收益等方面带来了隐患。有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明知道推销的金融产品有一定风险,可是为了个人的绩效和利益,故意对客户隐瞒产品中一些有风险和对客户经济利益有损害的条款,过分夸大其中的收益,诱导客户购买,这也给商业银行对客户提供的后续服务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仅会给客户在收益上带来损失,降低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与忠诚度,也会给商业银行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不好的社会效应,最终影响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也对客户缺乏吸引力。受制于行业制度的约束和国家利率的调控,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很大一部分都是行业所达成共识的一般性金融产品,制定的原则也是按照行业内的统一原则,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销售条件、销售目标,几乎大同小异,产品的收益也普遍不高,很难满足广大客户的需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陆续进入国内,新形式、新品种、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开始抢占我国的金融市场,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冲击。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体制的原因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反应还比较迟钝,在创新金融产品方面,缺乏大量的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不善于倾听和采纳广大客户的意见,不能审时度势,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个重新的认识,还在沿袭旧有传统和观念,所开发出来的金融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不具有先天的优势,有的条件还很苛刻,给中低级客户设置了很多门槛,自然不利于销售,也不具备吸引力,难以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所推出的金融产品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收益。

(四)客户信息不完整,不利于业务部门共享开发

商业银行要想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在竞争激励的金融市场中确保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要遵循保存量、激增量的原则。保存量,就是要做好客户的维系工作;激增量,就是要做好客户的挖掘工作。无论是这两种原则的哪一种,都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拥有完整有效的客户信息,才能有利于业务部门进行共享开发,拓展市场,增加效益。然而,我国很多商业银行,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也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和研究做得不够深入,维系客户的工作也做得很不到位,极少去与客户做交流和沟通,即使有交流和沟通也是简单的电话回访,几乎达不到维系的效果。很多商业银行甚至不去维系客户,个人信息管理人员甚至对于曾经的客户信息直接销毁或转卖,不仅给客户本人带来了一定风险,也让银行损失了很多潜在的客户。另外,很多商业银行对于手中所掌握的客户信息,在管理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和方法,缺乏对于客户信息的分类和整理,无法做出明确的业务标识,致使商业银行虽然存储了大量的银行客户信息,却混乱无章,严重缺乏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很难有效利用,对商业银行的研发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产品创新和业务推广起不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四、商业银行客户价值评价及分类方法的改进

(一)建立完善的客户价值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必须要引入科学的客户终身价值概念,全方位的对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客户的终身价值,不仅表现在客户在当前购买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时对商业银行产生利润的贡献度,还包括了客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购买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客户终身价值的评价不应该是一时的,而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大力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和潜在贡献度。首先,要建立起商业银行客户贡献度评价系统,针对客户的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资金流动情况,使用科学的统计手段来预测出客户的信用风险、投资回报等金融情况,给客户一个准确的客户定位,确定客户是属于哪一类型、哪一级别的客户。其次,商业银行要通过客户购买的金融产品、购买的金额、购买的周期、购买的频率,使用科学的统计手段预测出客户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会购买的金融产品、购买的金额、购买的周期、购买的频率,从而确定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最后,要收集和整理有关客户的一切信息资料,包括客户的个人信息、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婚姻状况、兴趣爱好等,维系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提升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

(二)按需分类,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在建立完善的客户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对客户进行按需分类,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按照金融市场的倒三角理论,百分之二十的客户给商业银行创造了百分之八十的经济效益,而这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就是商业银行眼中的高端客户,是商业银行必须要维系好,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无论如何都要让其满意的重要客户。除此之外的其他客户,也要按照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不同,进行细化分类,做出严格的界定和区分,分别制定不同的服务准则,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保证银行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比如说,在具体细分上,可以把客户分为企业客户和机构客户。企业客户又按照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分为信用客户和非信用客户。信用客户又可以按照资产的规模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将资产超过300亿的企业定为特大型企业信用客户;将资产大于6亿、小于300亿的定为大型企业信用客户;将资产大于0.6亿、小于6亿的定为中型企业信用客户;将资产大于0.1亿、小于0.6亿的定为小型企业信用客户;将资产小于0.1亿的定为微型企业信用客户。对于非信用客户,可以按照企业的注册资本来划分:将注册资本大于50亿的企业定为特大型企业非信用客户;将注册资本大于1亿、小于50亿的企业定为大型企业非信用客户;将注册资本大于0.1亿、小于1亿的企业定为中型企业非信用客户;将注册资本大于0.05亿、小于0.1亿的企业定为小型企业非信用客户;将注册资本小于0.05亿的企业定为微型企业非信用客户。对于机构客户也要进行具体的细化分类:将省、部、直辖市级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定位大型机构客户;将市、县级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定位中型机构客户;将乡、镇、村级事业或组织单位定为小型机构客户。

(三)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创新产品种类

要实施品牌战略,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创新金融产品的种类。必须要以商业银行客户价值评价体系为标准,充分考虑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制定金融产品开发创新的规范流程,并严格以此流程来进行产品开发工作。要针对高端客户定制适合高端客户,让高端客户满意的金融产品,并安排专门的客户经理进行跟踪、调查、回访和交流,以服务客户为己任,帮助客户解决一切问题,确保客户购买金融产品的顺利和快捷,真正能让高端客户感觉到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关怀和温暖,让高端客户能够有一个满意的消费体验,增强高端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深入挖掘高端客户的终身价值。对待普通客户,商业银行的产品研发人员要做好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尽可能的满足广大普通客户的需要,多开发一些能带给广大普通客户经济实惠的金融产品,增加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让信息资源得以共享

商业银行必须做好客户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完备的数据库,收集和整理所有客户的信息与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和挖掘,将这些信息资料提供给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部门共享,让更多的休眠客户也有机会成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潜在客户,促进商业银行开拓客户市场,增加经济效益。要做好现有客户的维系工作,提高现有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与现有的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要做好客户信息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避免客户信息泄漏或流失,维护客户的信息安全和银行的声誉。

五、结语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价值评价及客户分类,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最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行业内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客户价值评价和客户分类时,经常有所顾虑,缺乏进取精神,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经济发展不利的主要因素之一。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统一标准,给我国商业银行以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制定完善的客户价值评价体系和客户分类方法,增加银行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琼.商业银行个人客户价值评价及提升方法研究———以工行兰州S支行为例[D].兰州交通大学,2015.

[2]肖林.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客户价值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3]乔赛.转型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

[4]王星,金淳,李延喜.客户特征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水平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5(3):90-96.

[5]杜宏燕,李雪欣.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客户满意度评价[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69-72.

[6]王文硕.合同关系对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生命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11):100-106.

[7]庄尚文.论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价值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2):89-92.

[8]周毓萍,蔡文娟,吴逸飞.基于Logistic-组合赋权法的高净值客户价值评价研究[J].武汉金融,2016(2):35-37.

[9]解云霞.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值观浅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6(7):52-54.

[10]刘晗琛.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J].经济师,2016(10):214+216.

[11]周毓萍,黄丽莉.基于组合赋权-模糊评价法的商业银行高净值客户价值评价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1):60-64.

[12]林荣.浅析商业银行客户价值识别的方式和意义[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2):100-102.

[13]韩宏稳.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银行个人客户分类管理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3-130.

[14]张伟胜.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客户管理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4):68-69.

[15]熊兰,高炳.基于RFM多层级客户价值模型的客户细分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5):55-57.

作者:孙源晨 单位:渤海大学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探讨

[摘要]商业银行竞争力关系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构建科学全面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商业银行积极应对金融一体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前人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选用了盈利性、成长性、安全性三个方面的10个子指标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2家商业银行近几年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研究。得出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建议加强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质量控制,加强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并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以促进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稳健发展,进而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增长和经济新常态的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商业银行;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竞争也愈发激烈。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对近几年中国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的因子分析,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提供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从容应对强劲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一直是社会多方的重点关注内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发展背景下,银行的自我生存、可持续发展以及同行竞争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金融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其在融资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稳健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增长和经济新常态的运行提供保障。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

当前,针对银行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有很多,首先有层次分析法,但因其指标层的权重是由专家学者分析调查后确定结果,其为了结果更准确就要考虑的尽量全面从而使得指标的数量变多,不确定性变大,此法因其主观性强使得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其次是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选取数个主成分确保其累计贡献率达到标准目标,但是主成分的解释说明没有原始变量清晰易描述。综上所述,为了避免主观不确定性以及减少各指标的相互关联对结果分析的误差,将使用因子分析法,其是一种降维使数据精简的方法。因子分析法排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后期评价造成的干扰。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即公因子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进而确定综合指标。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

(二)选择样本和确定指标

1.选择样本

选取22家商业银行,其中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商、农业、中国、建设、交通银行;8家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招商、民生、中信、平安、浦发、光大、华夏、兴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宁波、南京、北京、无锡、江阴、江苏、杭州、上海、贵阳银行。将上述银行作为实证分析的样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各WIND数据库2015、2016年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

2.确定指标

相比单一的指标类型,多指标综合分析可以全面反映公司情况,所以选取能够体现商业银行竟争力的三大类指标:盈利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成长性指标,并将这三大类指标细分为10个子指标,(1)盈利性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每股收益;(2)安全性指标: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存贷款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3)成长性指标:总资产同比增长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选用这10个子指标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3]。

三、评价

(一)因子分析过程评价

1.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

以spss22作为统计分析软件对10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原始数据无量纲化,从而具有可比性用。

2.可行性分析

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对因子分析的适当性进行考察和检验。结果显示,KMO=0.791>0.5,Sig<0.001,表明本次研究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提取公共因子

使用主成分分析,提取这3个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即总共解释方差百分比达到了84%,因此认为前3个因子能够基本反映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4.因子命名

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接下来对各公共因子的含义进行解释并命名:经旋转后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因子Y1在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存贷款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总资产(同比增长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上有较大载荷,反映了安全性和成长潜力情况,命名为“成长力与安全性”因子。第二个公因子Y2在ROA、ROE上有较大载荷,反映了盈利能力情况,命名为“盈利”因子,第三个公因子Y3在不良贷款比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有较大载荷,反映了资产质量情况,命名为“资产质量与发展性”因子。为了对这些银行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对三个主因子计算其因子得分,得到因子得分表,可以计算每个公因子的得分。

5.计算因子得分

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

四、结果分析

从上表的22家商业银行的综合因子得分可知,其中宁波、南京、贵阳银行排在前三,说明最近几年国家鼓励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优惠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据比较可以看出,当前地方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相比,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在Y1因子得分前三名的银行是南京、贵阳、无锡银行,可见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在安全控制方面做得较好,而股份制银行相对较差,由于城市银行的规模较小,资本有限,更加重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安全性因素。在Y2因子得分前三位的是农业、贵阳、建设银行,可见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盈利结构更符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些银行往往在内部管理上比较先进,资金运转力强,从而使公司更具有盈利能力。在Y3因子上得分较高的是中信、浦发、上海银行。可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优势最明显,它们能以政府投资计划为契机,充分利用银行资源抢占市场份额,将约束银行信贷规模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用到极致。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排名处在中下游,这是因为银监会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影响了其发展性因子的得分。

五、结论与建议

(一)总结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是银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所在。通过借鉴前人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盈利性、成长性、安全性三个方面设计的银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的比较分析不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总体来看,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

(二)发展建议

1.加强对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质量控制,提高成长力加强

对银行的资产安全控制,彻底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提高资产质量。现银行经营处于国际、国内的不确定因素之中,所以要确保资产的质量,使我国银行的大部分不良资产被剥离或转换成优良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2.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创新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城市银行应加强与各大银行间的合作,要在结算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其他业务合作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与中小商业银行间的合作,对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从而增强中小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实力。加强与非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加强金融监管

风险管理是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要把识别、评估和配置风险,获取风险收益作为银行重要的职能。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预测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以实现提高安全性能力[5]。

[参考文献]

[1]宁连举,李萌.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科研管理,2011(3):51-58.

[2]刘水根.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4(3):53-56.

[3]郭翠荣,刘亮.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2(1):176-177.

[4]朱红杰.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综合评分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7):107-111.

[5]王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运用[J].统计与决策,2011(5):137-140.

作者:齐秀辉;马玮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商业银行发展探讨(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zlw/tzyhlw/71055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