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个人高职教育投资机制研究范文

个人高职教育投资机制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25 10:27:51

个人高职教育投资机制研究

摘要:

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就是在环境激励和预算约束下,学生个人以家庭整个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的教育选择。影响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的因素一是环境激励,二是预算约束,三是家庭效用。高职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失败的重要原因。提高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成功率,需构建能够正向激励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的环境,加大对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的资助力度,推动高职院校按市场机制收费,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信息的透明度。

关键词:

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成本分担;投资机制

高职教育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项投资行为。作为投资行为,学生个人(包括其家庭,以下简称学生个人)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他们需要对是否参加高职教育、为高职教育投入多少资金以及如何投入等问题做出决策。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人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决策过程。

一、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分析框架

当前分析学生个人教育投资一般模型,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建立的。在该模型中,家庭教育投资被看作是一种受环境激励和约束的理性行为,是家长出于自我中心主义动机的利他行为;投资的决策者是家长,投资目的在于最大化家长自身效用,同时并不损害子女的效用[1]。在中国有着与西方不一样的家庭文化:家长更富有牺牲精神,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不求自身回报,更关注的是子女的财富增加和地位提升,家长的精神满足比物质满足更重要。在高职教育投资中,子女作为成年人已经成为重要的决策主体。在笔者的调查中,到哪里上学、学习什么专业大多由家长和学生商量,或者由学生说了算,家长难以独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修正学生个人教育投资决策的一般模型,可得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分析框架。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就是在环境激励和预算约束下,学生个人以家庭整个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的教育选择。基于这一分析框架,影响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境激励,二是预算约束,三是家庭效用。

二、环境激励对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

学生个人及其家长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周围环境传递给学生个人及其家长的信息,是学生个人进行高职教育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这些环境信息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学生个人所处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历史经验等。这些信息对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的激励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正向激励促进学生个人增加高职教育投资,负向激励则会降低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在现实中正向的环境激励主要包括:国家对高职教育投资的鼓励,对高职学生的资助;经济发展繁荣,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社会日趋公平,一线技工人才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学生个人所在地区崇文重教,周围居民因接受高等教育而有效改善生活状况等。反之,则形成了负向激励。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动力必然由资源消耗转变人力资本的提升。发展高职教育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尤为迫切。构建能够正向激励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的环境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政府要进一步鼓励高职教育发展,学校要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政府鼓励高职教育发展就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控制高职教育规模,优化高职教育结构;保障高职教育合理的经费需求,避免高职院校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对高职教育规模和结构的扭曲;废除在招生、就业、经费保障等方面对高职教育的歧视性政策,把高职教育放在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准许高职院校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收费标准;建立合理的高职教育资助体系,确保投资能力不足的学生能够接受高职教育[2]。学校要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就是要求高职院校树立就业导向的办学观,紧跟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开办专业培养人才;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严格控制办学成本,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降低政府和学生的高职教育成本;如实公开学校的办学信息,接受政府和学生个人的选择。

三、家庭效用对高职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

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家庭效用是整个家庭需求的程度。家庭效用以学生个人的效用为主,兼顾家长效用,以经济收益的满足为主,也受精神满足的影响。在中国的家庭观念中,家长的满足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学生个人的满足则主要通过经济收入体现,可用经济收益的高低来衡量。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的经济收益,就是学生个人因为参加高职教育学习而增加的收益,是参加高职教育的学生个人收入相对于未参加高职教育的个人收入的增加额,简称高职教育投资收益。平均而言,我国高职教育投资收益无论是绝对额,还是相对率,都是很高的。《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2013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了90.9%;高职生毕业三年后的收入比毕业半年后的收入翻了一番,增速远远高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水平,六成左右实现了职位晋升,呈现强劲的职业发展能力[3]。在理论界,闵维方、李元春、王洁莉、李兰兰、杨钋等学者的研究一致地认为职业教育的收益高于普通教育。徐双双计算出昆明市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个人投资收益率为25.53%[4],黄桃红计算出湖北省高职教育学生个人投资收益率为46.63%[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个人投资于高职教育具有很高效用。但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收益水平是不同的。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同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湖北东部的HG职院是3216元,湖北中部的WH职院是2251元,湖北西部的XY职院是3030元,高低相差近千元;同一学校各专业毕业生的收入差距也很大,WH职院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最高的是机电专业,达到3923元,最低的是建筑专业1833元,两者相差2090元;同一专业,不同的学校也有很大差距,如同为生物专业,WH职院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059元,HG职院的为3176元,相差1117元。上述数据说明高职教育收益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它受到专业与人才市场需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个人学习方式与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专业在人才市场上供求不同,薪酬标准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专业由于不同学校的培养质量不同、就业的区域不同,薪酬待遇也不一样;不同的学习方式带来不同学习效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才能不断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数据并不为普通学生所知。现实中,学生在进行高职教育投资决策时对高职教育并没有全面的认知,大多数学生并不详细了解自己填报的高职院校。学生个人只是因为自己的分数在高职招生的分数段内,所以选择了高职教育。在不了解经济效用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只能根据精神的满足程度选择学校。笔者所在的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的高职院校每年招生爆满,而地市州的高职院校招生则非常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认为“孩子在武汉读大学比地市读大学好听多了”。

四、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的成本与预算约束

在收益目标既定的情况下,学生个人需要考虑的是高职教育投资的预算约束。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的预算是由其投资成本负担能力(以下简称投资能力)约束的。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能力是其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费用后的余额,主要受学生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消费结构等因素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4.70元,人均消费支出16674.30元,收支节余7890.40元。理论上讲,这些节余资金是可用作高职教育投资的,即城镇居民的平均投资能力是7890.40元。在这个金额范围内的高职教育收费不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超过这个金额,就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然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家庭资金节余不同,投资能力是不一样的。表1是2012年度按收入等级划分城镇居民收支统计表。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口稳定在平均每户2.9人的水平。收入等级划分可反映出城镇居民家庭对高职教育的投资能力,即10%的最低收入户家庭仅能承担2649.73元的高职教育成本,10%的较低收入户能够承担8346.78元的高职教育成本,其余80%的家庭均承担10000元以上的高职教育成本。在农村,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能力更低。表2是2012年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口及收支情况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可用于职业教育投资的资金非常有限,占总户数20%的低收入户入不敷出,占总户数20%的低收入户全家节余资金仅1441.44元。以湖北省为例,高职教育的收费标准均为每年5000元,加上住宿费等杂费,学生个人支付的高职成本每年为6500元左右。同时,学生个人参加高职教育后,离开家庭生活,个人消费支出都成了需付现的支出,且失去了家庭规模消费带来的节约。调查数据显示,湖北一个地级市就读的高职学生,个人在校消费支出均在12000元/年左右。这个数据相当于城镇居民中等偏下收入户的消费支出,高于全部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根据以上计算,80%的城镇居民有能力承担1个学生的高职教育成本,但仍有10%的城镇居民无力承担,10%的城镇居民仅能勉强承担;在农村,则有60%的家庭无力承担1个学生的高职教育成本,仅40%的家庭能够承担。保证学生充分享有接受高职教育的权利,政府必须加大对高职学生的资助力度,特别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

五、信息不对称与学生个人高职教育决策失败

学生个人在一定的环境激励下,考虑家庭预算约束,根据家庭效用最大化原则做出的高职教育投资决策,未必都能够成功。现实中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即失业,学生家庭因教致贫,说明了部分学生高职教育投资是失败的。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失败有学生个人的原因,也有系统性原因。个人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个人没有把握学习机会,浪费了学习资源而使学习无效。系统性原因有高职教育体制方面的、也有高职教育质量方面的。从市场角度来看,最重要的系统性原因是高职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高职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准确,对高职院校的了解不全面,对专业、就业市场知之甚少。高职教育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学生在决策时,以近期的满足代替长远的效用作为决策的目标,以感性的认识代替理性的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高职教育的信息不对称还导致高职教育的逆向选择,部分低质量的高职院校通过夸大宣传招揽学生,抢占优质高职院校的生源。这种行为不加以制止,必然影响整个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规避高职教育投资失败,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需要学生个人加强信息收集意识,更多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教育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从体制上让信息更透明更充分。促进高职教育信息的充分透明至少要从三个方面下工夫。首先,改革高职教育收费制度,让高职院校自行根据成本和竞争态势确定学费标准。高职学费本质上是高职教育服务的价格,应该反映人才供求、教育成本、教育质量等大量的市场信息。放开收费后,学生可以通过性价比选取合适的高职院校;通过价格竞争,一批落后的高职院校也将会被市场淘汰。这些都能增加学生个人高职教育投资成功的概率。其次,建立公益性的高职院校专业评估与评比制度。通过对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等要素进行量化评价,并在全国范围内排名。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公布专业评价和排名结果,让学生个人对各院校、各专业有更充分的了解,即可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项工作应该由政府、行业协会或者公益性组织来完成,禁止商业化的评价排名。再次,完善高中课程体系。在高中教育中,除了开设文化基础课外,应该增设国情教育。国情教育课程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了解经济结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与就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等。通过开设国情课程,提高学生分析经济社会信息的能力,为高职教育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方法保证。

参考文献:

[1]洪恺,,周亚.家庭教育投资的动机与行为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33.

[2]周常青.地方政府视角的高职教育投资收益[J].高等农业教育,2015,(7):26.

[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4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徐双双.昆明市中等职业教育个人教育收益率的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5]黄桃红.基于学生视角的高职教育投资收益率[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51.

作者:黄桃红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个人高职教育投资机制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zlw/jytzlw/68933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