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民法律意识及金融投资研究范文

农民法律意识及金融投资研究范文

时间:2022-02-14 04:37:56

农民法律意识及金融投资研究

[提要]农村脱贫系统工程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和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是其中一个方面。通过对某贫困村的调查、剖析与思考,揭示贫困农村村民法律意识偏低,金融投资服务不足,已经成为脱贫进程的制约因素。就此,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关键词:贫困地区;法律意识;金融投资

党的将精准脱贫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而乡村振兴实现的起点和前提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农村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和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也是其中一个方面。为切实掌握当前贫困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和对金融投资的需求,我们调查了河北省某贫困村近100户农户,以此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法律意识及金融投资需求问题做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调查对象概况

该村农户共计293户814人,下辖3个自然村,村内主街道全部硬化,已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生活生产用电基本能保障,耕地灌溉用水基本满足需求。长期以来,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劳务输出为主。辖区所在乡设有农村信用社,开办储蓄信贷等业务。(一)个人基本情况。在被调查对象中,从年龄阶段来看,其中20~30岁占1.3%,30~40岁占40%,40岁以上占58.7%;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其中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占3.9%,小学文化水平占31.2%,初中文化水平占52%,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占12.9%。(二)家庭收入情况。被调查者人员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情况较为复杂,从事种植业的占19.5%,从事养殖业的占9.1%,依靠工资收入的占13%,从事个体经营的占3.9%,依靠打工为生的占39%,通过其他途径赚取收入的占15.5%。可见,该村居民主要依靠打工方式赚取收入。

二、调研方式及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个体访谈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收集后对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试图了解该村村民在法律、金融方面的认知程度,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求提高其法律意识以及风险防范意识,满足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法律意识调研分析1、法律知识普及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发现,从了解法律知识程度上看,被调查人中完全不了解法律知识的人占57.1%,一般了解的人占15.6%,比较了解的人占27.3%;对法律非常有自信的人占51.9%,认为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及工具的人占13%,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的人占9.1%,目前没有明确观点的人占26%。从法律和日常生活关系度上看,有41.6%的人认为法律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31.2%的人认为关系不大,3.9%的人认为没关系,另有23.3%的人无法说清法律和日常生活是否有关系。从了解法律援助程度上看,知道且有一定了解的人占13%,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的人占48.1%,不知道并且从未听说过的人占38.9%。2、法律运用情况。在调查村民对于法律运用能力方面,我们设计了4种不同的情景:(1)对不幸遭遇抢劫或偷窃是否会报案的情况,58.4%的人表示会通过报案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9%的人表示不会报案,因为报案也没用,13%的人表示虽然会报案但是对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另有24.7%的人表示要看具体的损失程度决定是否报案。(2)从与亲戚、朋友、邻居发生纠纷选择解决方式上来看,48.1%的人会选择找村民委员会调解,39%的人会选择私下解决,12.9%的人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忍气吞声,无人因纠纷起诉至法院。(3)从在商店购买到一件伪劣商品后,采取的措施来看,24.7%的人不会采取任何措施,只能抱怨自己倒霉,54.5%的人会返回商店要求其退换货,20.8%的人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4)就出嫁的女儿继承父母的遗产问题来看,32.5%的人认为是合法的,6.5%的人认为不合法,11.7%的人认为有道理但不合法,35.1%的人认为合法但不符合乡俗,另有14.2%的人无法表述出对于遗产继承权的看法。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贫困地区农民的法律素养整体来看还比较低。被调查者思想相对保守,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尚浅,害怕打官司,权利意识淡薄,对法律缺乏信任,认为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人不到50%。近半数人对于法律援助的方式虽然听说过,但并不知道如何得到援助。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知之甚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村民在碰到不能达成和解的纠纷时,第一想到的就是找相关行政组织,而不是找司法部门,所以司法独立在贫困农村很难实现,人们缺少对司法权威性的认知,缺少运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意识。法律在村民心中的地位较低,在本地的实施难度较大。产生问题的原因,立法方面,很多农业立法质量不高,操作的难度大,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比较少,无法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所以人们用法维权的积极性也不高,法律正是缺少了应有的经验性,才导致人们不相信它,没有主动使用它,这也是法律的尴尬。执法方面,有些基层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存在滥用职权、执法不严、执法违法的现象,执法者的这种执法行为,也影响了人们对法律的权威性认识。(二)金融投资需求调研分析1、金融安全意识普及情况。通过对调查者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当遇到向特别好关系的朋友借出资金时,13%的人认为关系好不用写借据,61%的人认为应当写借据,9.1%的人认为写不写都无所谓,另有16.9%的人不清楚是否要写借据。在对现行金融诈骗种类认知方面,理财产品诈骗占15.6%,集资诈骗占55.8%,收藏品诈骗占19.5%,民间借贷诈骗占9.1%。2、资金投向及投资需求情况。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询问发现,当收入增加时,11.7%的人会选择拿出一部分收入购买保险,32.5%的人会选择将收入存入银行,3.9%的人会选择购买理财产品,51.9%的人会选择全部投入到生产中。当可以从银行借款时,如果用于农业生产,19.5%的人会选择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等,10.3%的人会选择购买农机具,26%的人会选择进行畜牧养殖,44.2%的人会选择用于其他方面;如果用于家庭生活消费,3.9%的人会选择用在翻盖新房,20.8%的人会选择用在看病上,75.3%的人会选择供子女上学。3、金融知识及金融服务(产品)需求情况。首先,针对村民金融知识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想要了解借记卡基本情况及主要功能的人占14.2%,想要了解信用卡基本情况及主要功能的人占33.8%,想要了解个人贷款种类及申请条件的人占20.8%,另有31.2%的人想要了解网上银行的使用说明和收取费用情况。其次,对被调查者获取金融知识的途径进行了调查,其中11.7%的人通过金融机构发放的宣传材料获取,36.4%的人通过电视获取,28.6%的人通过网络获取,另有23.3%的人通过亲朋好友获取金融知识。最后,对被调查者迫切需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占比最高的金融服务是银行卡和投资理财,分别为26%和24.7%。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较强的意识,但对现行金融诈骗种类认知方面还只局限于旧有的集资诈骗,对于新兴的民间借贷诈骗认知程度仅占9.1%,这与被调查者所处地域有关。在问到怎样做才能防止自己在投资理财时不被欺骗时,被调查者列举出的渠道主要是多浏览时事新闻。被调查者对于理财服务及产品知之甚少,过半数的人不会选择投资而是继续生产,但是有一定的保险意识。在被调查者的观念中,受教育程度很重要,所以高达75.3%的人会选择将多余资金用于供子女上学。大家对获取金融知识的热情度普遍较高,也乐于接受信用卡、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项目。

四、对策建议

贫困农村村民法律意识偏低,金融投资服务不足,已经成为当前振兴乡村战略的一大制约因素,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根本。报告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和金融投资需求不足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统筹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举措。夯实贫困地区产业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治本之策。发展产业必须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加快实现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销售体系的一体化。只有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注重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兜底等政策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民主与法制的物质条件,逐步缩小贫困农村在思想和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城市的差距,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培训力度。当下,贫困地区教育培训水平相对落后,人们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使得贫困人口在包括法制、金融观念方面相对落后,缺乏知识、技能,缺乏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内心动力和主动性。因此,需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人们整体素质。应以教育扶贫项目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完善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贫困家庭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大力实施贫困地区教师配备和交流工作,强化贫困地区教师全员研修培训工程等举措,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培训水平。(三)培育贫困地区法治环境。法律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法律只有在合理的运行过程中才能让人们现实的感受到其存在的必要性,从而逐步加深对法律的认可。立法、执法和司法是实现法治的重要环节,能够使法律真正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培育贫困地区的法治环境,立法方面要提高立法质量,体现人们的情感,尊重那些已经存在并长期影响百姓生活的习俗、习惯等,考虑到贫困地区的乡情乡俗,吸收一些村规民约,将本地的一些比较合理的习惯法纳入法制轨道,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法律的保障,产生对法律的主动需求。执法和司法方面,可以在乡镇设立相应机构,以方便诉讼,降低诉讼成本。同时,加强司法、执法机关内部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司法、执法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完善法治监督体制,使良法善治有效实施,从而营造一种和谐的法治社会氛围,促进贫困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信仰的确立。(四)多措并举强化贫困地区法治宣传和法律援助。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让贫困地区人们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就要通过强化宣传教育来增加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应该采取切合实际、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普及。如,创建普法教育微信群、QQ群、公众号,利用新媒体交流分享,引导他们遵法守法,利用法律捍卫自身权益。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利用群众开会、村民集会等场合,组织法治宣传员、人民调解员等进行现场法律咨询,发放各种与村民生产生活、民主管理相关的婚姻家庭、赡养继承、承包经营等案例、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和普法读物。加强法治宣传志愿者、法治文艺宣传员队伍建设,组织他们定期深入贫困乡村,通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法律知识,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加大贫困地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健全机制,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和优秀法律人才到贫困地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并设立司法救助基金,为贫困地区人们在针对侵犯自己权益行为进行救济时提供资金支持。(五)健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创新支持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功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可通过设置信用社代办站、补充农金员、增加农贷协管员,增加和创新支农金融产品等途径,为人们提供信贷、各项中间业务等服务,解决当地金融服务难,尤其是信贷服务难、资金结算渠道不便的问题。组织从事金融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及金融行业实务人员经常深入贫困地区,积极宣传、解释金融、保险等方针、政策,介绍金融知识、金融新产品以及农业政策性保险知识等内容,为人们提供金融信息,传授反假币、防金融诈骗知识,使人们免受不必要损失。(六)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专门为贫困地区服务的贷款担保中介机构,对贫困地区农民项目贷款予以优先安排和评估,贷款利率给予优惠,解决由于贫苦地区信贷机制不健全,贫困农户因为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而无法得到信贷资金支持的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与逆向惩罚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逃避金融债务不法行为,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耿韬.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22).

[2]张丽芳,谭建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贫困治理路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7)

作者:孙文胜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民法律意识及金融投资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zlw/jrtzlw/7467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