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安全信息传播规律范文

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安全信息传播规律范文

时间:2022-07-09 09:26:12

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安全信息传播规律

【摘要】本文论述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信息传播的理论探源、信息类型、社会作用、内外影响等重要因素。认为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的互动传播中,应以信息传播为先,构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信息传播的预设体系、防范体系、网络体系并形成运行规律,以保障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国家安全;运行规律

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信息理论探源

所谓模式,就是指对客观事物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一言以蔽之,模式可以简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样态,对理论构建起着直接的作用。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发展中,信息的产生、发展、现状和趋势是制约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我国各民族向小康、富裕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那么,信息从何而来?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席卷世界,率先提出信息社会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他出版的《第三次浪潮》,将现代化社会称为“信息社会”。其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出版《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提出“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变化”的观点。根据我国《说文解字》记载:汉字的“兆”字是按商代占卜时,甲骨上的裂纹象形创造的,其本义指甲骨烫烁所产生的裂纹,引申为“征兆”“预示”之意。因此“兆”可以理解为“信息”之意。“由于军事上的需要,至迟在西周时代,中国已经使用烽火通讯技术。根据事先约定的办法,从烽火的形态和数量上,可以确切判断敌军进攻的规模和方向。这种本来属于情报性质的信息传递,由于无法秘密进行,也就等于向群众了战争消息”。①可见,信息一词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过,只不过名称略有不同。信息一词,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已使用过。如汉代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中有“故乡兮音尘绝”诗句,陆机的《思归赋》中有“绝音尘于江介”的诗句,李白的《忆秦娥》中有“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的诗句,大意和现在的信息差不多。南唐李中《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本义就是指消息、音讯。宋代诗人王庭珪《题辰州壁》诗句中“辰州更在武陵西,每望长安信息希”,也是指一种消息、音讯。从信息的含义看,关于信息的定义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信息一词的字面解释有:《牛津词典》的“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韦氏词典》的“信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现代汉语词典》的“音信,消息”。我们认为,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存中面对生存现状发出或产生的为消除人认识的不确定性而得到准确判断事物性质的一种认识。从信息的性质来说,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度量,信息就是通信的内容,通信是一事物通向它事物的过程和通道,其中暗含着事物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认识。从信息的功能来看,信息的物质和能量有时间、空间的不均匀分布,也就是说信息是由通信系统向人们发出物质和能量,有的可以生成,有的可能湮灭。从信息的作用来看,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如人与物的交换、人与人的交换、人与自然的交换、物与物的交换等。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信息安全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起着建设性的作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前提,对于民族社会经济来看,信息安全是民族经济的保障,因为信息传递的快慢、重要与否、繁冗都影响民族经济的发展。因此,民族经济要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实现经济数量和经济质量的提升,就要在率先发展民族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手工业、民族食品、民族医药业、民族旅游业等民族特色经济,使其成为信息社会民族的重要产业。对于国家安全来说,信息安全不仅关乎国家、政府和意识形态,也关乎国家安全建设。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国家的指导思想、国家认同、理想理念和主流价值观不受外敌侵略的稳定状态,其中,政府有序管理是信息发展的基础,信息模式的生成、发展和建设是将来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前沿阵地,对其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信息类型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物质、能源和信息等特征。英国科学家波普将物质世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关客观物质世界的信息,它反映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实际上也称客观信息;第二类是有关人类主观精神世界的信息,它反映人类所反映、感受的事物的运动状态与变化方式,也称隐形信息;第三类是客观意义上的世界的信息,也称显性信息,它反映人类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一言以蔽之,人类社会是借助文字、图像、影视、数据等载体来表现事物特征的。对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和国家安全意识来说,这些信息特征完全适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信息如何分类?它对目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经济运行产生哪些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对于信息的类型,胡正荣认为,“到目前为止,对信息的类别的细分化还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结果”,并提出“按内容分:社会信息与非社会信息;按存在形式分:内储信息和外化信息;按动静状态分: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按外化结果分:记录信息和无记录信息;按符号种类分: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按信息流通方式分:可传信息和不可传信息;按信息论方法分:未知信息和冗余信息;按价值观念分:有害信息和无害信息”。②信息发展境况复杂,到底如何分类?当今世界,信息、物质、能量构成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支柱性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和消费流的渠道。哈佛大学信息研究专家安瑟尼•G•欧廷格认为“没有物质,什么东西也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什么事物也没有意义”。③对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意识来说,我们认为,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首先将信息发展和国家发展大局相结合,以国家发展为主体,通过信息发展改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其次,通过传统媒体信息和新媒体信息的传递使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受益,尤其是互联网信息传播使党和政府的信息及时传达到边民手中;第三,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使其无生存的土壤,并极力铲除。这样,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中信息传播和国家安全意识才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才会健康发展。

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信息表现形态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的信息传递构成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关系,表现在物质上有一定的社会动能的关系,从精神上有一定的社会指导关系。当然,从字面意思理解,表现形态是指物体表现出来的形状或状态。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的精神实质来看,表现形态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依据国民经济计划和民族地区社会区域自治对信息发展做出的决策。具体说来,信息以能量与物质为媒介,自由地超越空间与时间进行传播。我们认为信息形态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理论信息和现实信息,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国外信息和国内信息等。其中,现实信息和国内信息是信息发展的主流和表现形态。因为信息的实质是事物运动的状态或表达形式,或者可以看成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它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的整体,表现为有形和无形(如表1):这说明信息发展无论有形还是无形,都可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而重大信息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直接作用。我们在进行调查时,当问及少数民族的职业以及信息时,1973名受访者中,学生占35.6%,专业技术人员占12.6%,农民占11.3%(如图1)。一般说来,信息的特征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表达性、流动性、可贮存性、可预测性等。但是,这些都是说信息的共性特征,我们认为,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原生性、再生性、可变性、复活性、连接性、淹没性、增值性等。这些信息共性特征,只有具体灵活应用于社会中才会产生效果。具体说来,原生性是信息产生发展的普遍存在形式。众所周知,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信息的再生性是指在原有的信息原生性的基础上,经过改造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或多次对自然和社会产生的效力,进而变成信息零余。而信息零余是指在“信息开发、传递过程中所出现的零乱、耗散、遗漏、余存、再生等现象”④,在新闻实践中表现出新闻新视点、新闻信息的多次开发等。信息可变性是指在信息原初开发过程中,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使信息也许走向正态发展,也许走向负态发展抑或走向反面事物的状态。复活性是指信息产生以后由于这样那样的遮挡或封闭使信息处于埋没和地下状态,经过“某一刺媒的冲击进而复活并形成效力。”⑤连接性是指信息发展壮大以后,也是由于某一刺媒的冲击进而连接到相同事物中。淹没性是指信息经常埋没于人们看不见之中,使信息处于无形状态,经过其它信息干扰或刺激形成爆发状态。增值性是指信息处于相似状态,由于其它信息搅动使认识的不确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质状态。总之,信息的特殊性对国家安全有建设作用,也有破坏作用,党和政府应合理引导信息发展方向。

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信息模式运行规律

一般而言,运行规律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事物发展产生的性质对社会作用的影响,而社会作用是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活动、效果等。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来说,信息传播既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也是关乎少数民族千家万户的大事。可以说信息传播与国计民生密不可分,可以决定强国富国的命运。《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开宗明义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发展新动力,需要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⑥当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信息社会作用综合表现主要是传统信息传播和新媒体信息传播。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传播与国家安全稳定发展;二是信息传播与区域社会稳定发展;三是信息传播与民族文化发展;四是信息传播与宗教发展等。凡是牵扯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繁荣的事都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重视的大事,也是构建小康社会、富裕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梦寐以求的事。信息传播中,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是指国家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和根本利益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独立自主政府行为。它表现为国家主权具有“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双重特性。国家安全不容侵犯是国家主权的前提,信息传播中要注意传播过程中内外有别的原则,坚持以防为主、及时预判、分级应对、分情处理、疏截并抓、以疏为主、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信息多元、全方位参与,使信息传播成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屏障和重要力量。2014年我们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研究”时,调查了少数民族传统媒体的信息需求,当问及您是从下列哪在被访受众中,共发放5000份问卷,收回4136份,可用率82.72%。由表中可见,广播、电视占的比重较大,而网络竟占21.5%,超过了广播、电视。可以说少数民族群众手机传播除了小学生家长限用以外,几乎18岁到70岁以上都可以操作手机。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媒体,它在颠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在挑战着传统媒体的权力体系和话语体系,赋予了公众自下而上、多中心、多源头、随机性和离散性的信息揭示、意见表达的权力。可以说公民对社会、政府、国家的意见表达成为无处是边缘、处处是中心舆论的状态。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信息传播是民族文化的信号,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指示灯。千百年来,我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记忆繁复,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彩生活的一支劲旅,而且也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瑰宝,某种程度上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软实力。而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除掉传统的、基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诱而达到目的。可以说我国沿东北到西南在扇面形状中,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指向丰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文化愈来愈走向文化的前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文化传播媒介,它使人类文化的交流真正突破了时空的边界,标志着文化后传播时代的到来。如盛行于民族地区的村村通工程、三网融合、农家书屋等都是文化兴民的标志和实践。总体说来,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的信息传播运行规律遵循这样的发展方向,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建设强劲发展时,少数民族社会区域就稳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宗教发展就向好发展,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满意度高;一旦遭遇外敌入侵或干扰时,诸如民族分裂势力、恐怖暴力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侵袭等干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就会被外族势力影响,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民族区域社会发展就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稳定发展造成破坏性干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宗教发展可能就会倒退。这样的二律定反规律是制约我国社会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南长森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安全信息传播规律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xcblw/73678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