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范文

浅谈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范文

时间:2022-04-26 10:42:29

浅谈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

【摘要】碎片化的社会特征和社交分享的需求是短视频诞生所依附的两个条件,因而视频新闻的“短”处理以及社交特性的增强是短视频新闻生产所要把握的两个核心要点。就具体的操作层面而言,“去粗取精”以及增加信息密度能有效地对新闻视频进行压缩;其次,减少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转换是处理视觉信息直观性和视频信息量之间矛盾的方法;最后,新闻视频社交属性的增强则有赖于选题上的多元化、形式上避免不平等的叙事地位以及编辑手段上的活泼多元。

【关键词】短视频;短视频新闻;视频生产

一、研究背景

(一)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短视频”从一个与“长视频”相对的概念到近几年逐渐成为固定的表述,与视频传播进入了“读秒时代”的背景密切相关。在2012年以前,人们对于“短视频”的认识或许还以5分钟为极限,然而在今天,时长5分钟的视频已经被视为短视频中的“长视频”了。由于“短视频”这一表述具有相对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心理体验,因此对这一概念学界目前尚未有固定的界定。艾瑞咨询的第一份短视频行业报告将“短视频”定义为“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1]并且长度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而本文对“短视频”的界定则仅强调短视频的时间长度和播放终端两个方面,将时间长度在5分钟以内且以移动终端设备作为主要载体的视频形式称之为“短视频”。正如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文字阅读由长文转向短文,甚至是向140字的“微博体”转变,视频领域也迎来了一场对视频长度进行压缩的变革,这样一场变革同样也是率先发生于社交领域。2011年,美国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Viddy正式,支持用户进行30秒的短视频创作,并且分享到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此后,国外主流社交平台Twitter和Instagram也陆续推出短视频拍摄功能。[2]而在国内,2013年,腾讯微视、新浪秒拍以及美拍等移动短视频应用陆续推出,经过两年的发展,2016年迎来了短视频行业的爆发。由于短视频诞生之初就带有社交属性,是继文字和图片之后人们在社交平台上进行自我展现的方式,因此目前国内的短视频以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为主,生活类短视频占多数。

(二)国内外短视频新闻实践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新闻领域也逐渐尝试短视频与新闻报道的结合。成立于2011年的视频分享应用Vine增设了“新闻”板块;2012年,美国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肯尼斯•莱尔创办了移动新闻应用NowThisNews,专注于新闻短视频的生产制作,并且利用社交平台进行分发;传统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有线电视CNN也纷纷和社交平台合作,分别推出了短视频新闻服务“Instafax”和“Your15secondsmorn-ing”,为受众提供15秒左右的视频新闻资讯。[3]在我国,传统媒体在新闻短视频生产创作上则走在了前头。2014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广州日报等陆续在视频分享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账号短视频新闻,并且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同年,新华社还推出了国内首个短新闻视频客户端“新华15秒”,提供短视频新闻服务。此外,其客户端“新华社”还增设了“动新闻”栏目,政策解读类短视频动画。2016年11月,在视频分享平台试水运行数月之后,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梨视频”正式上线。2017年初,浙江新闻客户端增设了“浙视频”栏目,短视频新闻资讯。“梨视频”是由传统媒体团队合力打造的资讯短视频平台,其本身不仅作为短视频聚合平台,邀请知名的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如生活类短视频“一条”、娱乐类短视频“暴走大事件”以及传统媒体等入驻,同时也进行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梨视频在内容生产上采用了UGC、PGC(专业生产内容)与OGC(职业生产内容)相结合的形式。在UGC方面,梨视频在全球建立起拍客网络,与国内外520余座城市3100多名拍客建立联系,有专门的人员与拍客对接,指导拍客的短视频创作;在PGC方面,梨视频则利用专业团队的优势,进行资讯类短视频的制作,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短视频新闻的创作;在OGC方面,梨视频的“时差视频”和“微辣视频”栏目均采用传统电视新闻素材二次创作的生产模式。

二、短视频新闻的生产策略

(一)短视频新闻生产理念短视频新闻的第一要义是“短”。短视频这种媒介形态的出现依附于现代性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碎片化时间价值的挖掘,因而“短”是短视频新闻的基本属性。短视频新闻时间长度上的压缩应该因体裁而异,但总体而言短视频新闻的长度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其次,视频新闻的形式较之于文字和图片新闻来说,直观生动是其最大的优势,然而同时也是其劣势所在。视频新闻较之于文字与图片,虽然在感官体验上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形象,但另一方面,由于视频新闻依靠的是直观感性体验,部分信息的获取依赖于对直观信息的转换,因此相同时间内文字阅读所获得的信息量可能要比视频观看多得多。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因而视频新闻在信息承载量上的劣势也逐渐凸显。因此,就视频这一媒介形态的特性而言,短视频新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视频声、画、文字一体化的优势,优化直观感性体验;另一方面则要克服直观体验所带来的信息转换处理障碍,增加“硬”信息,增大信息密度。此外,社交属性也是短视频与生俱来的特点。随着社交平台的普及,信息抵达移动终端不仅意味着一次传播闭环的完成,更孕育着下一个传播环节开始的可能。因此,为了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增强短视频新闻的社交属性,促成“病毒式”传播。在短视频新闻的生产过程中,“短”处理、视觉体验和信息量之间的平衡以及社交属性的增强三者是不可偏废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平衡十分重要。

(二)去粗取精,保留核心信息时间的压缩对于短视频新闻生产来说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倒逼着生产者对视频素材的精华内容进行筛选,留下最核心、最具有吸引力的片段。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是在与名人相关的短视频新闻中。由于名人本身所具有的新闻性,加之视频这一形式对于人物的呈现最为生动,因此该类新闻视频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制成短视频新闻的过程中,其实只需要选取素材中最有卖点的画面,辅之以视频标题或文字简介即可。在“时差视频”和“微辣视频”栏目中,有不少是这一类的短视频新闻,如《万达就是买买买?王健林:买也不简单》就是节选了万达集团于微博上的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年会上的讲话,编辑在冗长的讲话中抽取了几个片段,在短视频之外的文字简介处加上了导语,在片头处以解说性文字的形式标明人物、时间和地点信息。这种操作方法无疑是最为简单的长视频短化的处理方式。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传统电视节目中名人的受访片段,如《川普:英国选择脱欧十分明智》与《拜登:长大吧川普,你已是当选总统》两个短视频都选自电视媒体对川普和拜登的采访片段,处理方法上也如出一辙。但是这种操作方法基于两个前提:一是视频中人物本身具有较强的识别度和话题性,因而受众的注意力集中于对人物生动的记录和还原上;二是新闻人物在短视频中所呈现的片段要有一定的特点。如果视频片段本身没有什么特点而仅仅出于长视频短化的目的将冗长的视频拆分成几个小段进行传播,这样的传播效果也不佳。

(三)补充必要的叙事元素,增加信息密度短视频新闻的压缩处理除了通过“做减法”,即将视频切短以外,还可以通过补充必要的叙事元素,增加信息的密度,从而消弭时间的冗长感。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手法相当多见,如通过为视频素材增加文字、图片或视频的背景资料或人物采访来丰富短视频的内容。这种补充同样也需要符合前文所述的短视频新闻的生产理念,补充必要元素中的核心成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视频这一媒介形态的特殊性,可以同时呈现声、画和文字等元素,因此对视频素材进行信息的补充不仅可以通过拼接的方式完成,还可以通过叠加的手法实现。叠加的方式比起拼接来说更能节约时间,增加信息的密度,因此也更适用于短视频新闻制作。在梨视频中,有不少短视频新闻都采取了这样的操作方式,如在视频素材上叠加简短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更有在视频素材上叠加以动画形式展现的图表。

(四)减少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转换由于视频新闻依靠的是直观感性体验,当画面传递较为复杂的信息时,在接收的过程中则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提取和转换,这对于短视频新闻所依附的碎片化场景来说是不合适的。在传统电视新闻或纪录片中,长镜头和空镜头往往发挥着渲染气氛的功能,然而在短视频新闻的生产中这些无法传递“硬”信息的镜头则被列入了“负面清单”。此外,在叙事者的选择上,无论是消息类短视频新闻还是人物报道类短视频新闻,都以最接近事件或人物的叙事者优先,第三人的引证则可有可无。如在人物类短视频新闻中,都以主人公一人完成叙事,其他人则以画面人物的形式出现,并不直接参与叙事。最后,在剪辑手法上,将视频素材中的精彩或核心镜头进行剪辑并置于片头作为内容提要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另一方面也能使受众在短时间内抓住视频的核心内容。

(五)增强短视频新闻的社交属性由于短视频新闻的播放载体由电视转移到了移动终端设备,社交分享这一维度的增加使得短视频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在传统电视新闻的基础上做出改变。首先,在选题和创作上,短视频新闻摆脱了播放时间的限制,因此在选题上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在生产重大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制作“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以增强短视频新闻的影响力;其次,在叙事方式上,播放终端的变化使得短视频新闻要摆脱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中叙事者和受众之间不对等的状态。这一点国内外都采取了较为一致的操作方法,即在对传统电视节目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中去除主持人口播部分,而在原创制作的短视频新闻中则避免记者的出镜和旁白解说词的使用。最后,在编辑手法上,严肃性稍弱的短视频新闻可以采取更加活泼多元的剪辑方式,如在叙事元素上使用音效、网络语言、表情,在剪辑上采用定格、回放等剪辑手段,从而使短视频新闻更符合受众的偏好,激发受众的分享欲望。结语本文针对短视频新闻这一新的新闻传播形态,从短视频以及短视频新闻的诞生背景入手,得出碎片化的社会特征和社交分享的需求是促使视频压缩到以秒计时的短视频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反过来也成为短视频这种媒介形态得以存在的条件,并从业务角度考察实际操作过程中视频新闻如何实现“短视频化”。从生产理念上而言,“短”处理、视觉体验和信息量之间的平衡以及社交属性的增强三者是不可偏废的。就具体的操作层面而言,首先,“去粗取精”以及增加信息密度是实现新闻视频压缩成为短视频的方法;其次,减少信息接受过程中的转换则是处理直观的视觉信息和信息量之间矛盾的解决之道;最后,新闻视频社交属性的增强则有赖于选题上的多元化、形式上避免不平等的叙事地位以及编辑手段上的活泼化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包圆圆,吕强.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察[J].中国编辑,2015(03):7-12.

[2]程征,胡启林.国外短视频新闻机构发展现状与启示[J].中国记者,2015(02):116-118.

[3]张梓轩,汤嫣,王海.动态社交语言对表意功能的革新——探析“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赋予新闻传播的新空间[J].中国编辑,2015(05):77-81.

作者:黄敏 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wpllw/73252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