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自信下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路径范文

文化自信下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路径范文

时间:2022-12-13 09:47:25

文化自信下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路径

摘 要: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本、现代文化之源、先进文化之根,表达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朴素愿望,体现了中国文化及其丰富多彩的实践。但各种原因使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播发展遇到了瓶颈,其内涵和价值越来越被淡化了。文章主要以佛山特色民俗文化为例,探索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俗文化;传播发展;路径

1 文化自信视域下佛山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本、现代文化之源、先进文化之根,表达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朴素愿望,体现了中国文化及其丰富多彩的实践。而蕴含在这些内容之中的文化自信,理当传播天下,咸使知闻。以民俗文化为滋养,也必将能树立文化自信。具体表现在:第一,地方民俗文化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从群众中来,富有极强的群众基础,所以它在活跃氛围、团结融合、维系情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用,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怀、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自信。第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可以有效维护和保持城市的文化独特性,强化城市的历史厚重感,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叙述。它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来调节社会发展出现的各种矛盾,创设和谐的社会氛围。第三,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涵养,人们也易于、乐于接受,这就会潜移默化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塑造良好的思想意识。第四,民俗文化是宝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富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通过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民俗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地方文化的软实力,为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一个更宽广的平台。而且,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一旦被外界认可、认同,也可以带动当地旅游及相关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

2 佛山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梳理

佛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积淀、丰富的民俗文化,它镌刻了无数历史印记,积聚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珍宝。这些文化遗产孕育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真实而又丰富多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佛山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护、传播、发展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全力以赴发掘历史遗存、传承文化根脉、展示民俗文化活力,这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

2.1 佛山民俗文化的整体认识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著名的武术之城、民间艺术之城、陶瓷之都、美食之乡,佛山人的崇文尚武彰显了佛山精神。

①佛山木版年画是广东省的传统美术。佛山木版年画的生产兴盛于清代乾嘉年间,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萧条。以技艺划分,佛山木版年画包括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类型。以题材划分,则有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三种类型,在功能上,主要用于祭祀、祈福,在新年或岁时节令装点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佛山木版年画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广东省佛山市的冯炳棠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②佛山武术名扬四海。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代表人物有黄飞鸿、黄麒英)、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其中咏春拳的代表人物有:严咏春、梁二娣(在咏春拳中加入六点半棍法)、梁赞、陈华顺、叶问、李小龙(后于咏春中创立截拳道)。佛山是一座令人向往的武术之城,佛山人的尚武精神,够刚够猛,至柔至宽,南狮的威风凛凛,以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为代表的功夫文化,埋下了百年后引领潮文化的“暗线”,以佛山醒狮为代表的潮牌文创,非常独到地彰显出一种佛山风采、岭南精神与中国气质。

③佛山“行通济”是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行通济”是反映汉族传统信仰、风俗习惯及祈福仪式的民俗文化活动。现在元宵“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行通济”作为佛山一项民俗活动,在政府和媒体的积极引导下,这项古老的民俗祈福活动注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慈善等元素,倡导扶贫济困、互助友爱的慈善情怀,体现“温爱佛山,乐善之城”精神,并成为推动这个城市不断升华的不竭动力。“现在‘行通济’内容、内涵丰富了很多”,融入慈善文化后的“行通济”更具活力,彰显了佛山的城市精神。“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带小朋友‘行通济’、捐款做善事,整个社会氛围非常和谐。”民俗文化学者任流认为,通济桥是一座积德桥,也是一座博爱桥。他说无论是明代进士李待问出资重修通济桥,还是清代在通济桥畔设立赞翼诚善堂,在人们心中,通济桥就是一座善心桥。佛山人的善举蔚然成风,扶贫济困、排忧解难的慈怀世代相传,成为佛山人的内在精神。

2.2 佛山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特点

2.2.1 活动数量多,原生态特征明显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佛山胜迹辉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创建了众多文化活动品牌,包括“行通济”、秋色巡游、锣鼓艺术、龙舟说唱等,其中锣鼓艺术、龙舟说唱等成功申报为部级非遗项目。截至2019年年底,佛山共有14个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2.2.2 时间节点广,一年四季有分布

每年的正月十六“行通济”,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庙会,五月五端午节赛龙舟(“扒龙船”),每年农历五月十二关帝神诞日,七月初六佛山七姐诞,九月廿三华光诞,秋季的佛山秋色,佛山南狮(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等。

2.2.3 文化特色凸显,活动精彩纷呈

作为“艺术之乡”的佛山,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著名的佛山醒狮、舞龙、龙舟说唱等都是佛山非常优秀且宝贵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活动规模大,特色凸显,既是当地的传统节庆,又可以吸引外地游客观赏的大型活动。例如,秋色巡游等各种表演精彩纷呈,提倡团结、友善、和谐,意义深远。

3 文化自信视域下佛山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具体路径

我们要用具体的行动来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众所周知,民俗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播发展民俗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

3.1 振兴发展民俗文化产业

民俗文化产业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是新时代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既可以有效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又可以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政府一方面要主动申请佛山特色民俗文化非遗保护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等产业,挖掘民俗文化的各种元素并融入产品项目中,创设综合性的民俗文化体验平台,推动民俗文化全方位融合发展。

3.1.1 发展民俗衍生品

石湾的陶瓷艺术是经过岁月积淀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它来源于历代佛山人民的生活与智慧,是最具区域性与民族性的艺术。我们要善于从传统中寻找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并运用到衍生品设计中来,充分开发和利用佛山石湾特色陶瓷工艺品的资源优势,打造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民俗文化产品。剪纸、木版年画是公共场所装饰、家居装饰、亲朋好友互相赠送的最佳礼品,我们可以把这些传统的优秀的民俗元素融入服装、箱包、小饰品等产品的设计中,研发出带有佛山Logo的创意产品(T恤、便利贴、明信片、书签等);还可以搭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平台,把各种元素有创意地结合起来,丰富、创新剪纸、年画刻板的内容,使之具有“传统+现代”的独特魅力,也使剪纸、年画衍生品更加立体全面、华贵大方。

3.1.2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品牌

诠释了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理念等信息,对于区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元素打造具有时代性、群众性、包容性、民族性等特征的文化品牌,形成品牌化的产业链。①武术、醒狮元素。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以佛山醒狮为代表的潮牌文创,非常独到地彰显出一种佛山风采、岭南精神与中国气质。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制作“李小龙”和“醒狮”等卡通形象挂件或者出版佛山民俗故事读物来传承和弘扬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②戏剧元素。佛山的粤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可以直接把戏剧元素应用在产品设计中,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如粤剧的人物形象、服装造型、乐器等;也可以通过“装饰”,提炼出内涵深刻的戏剧元素,在旅游产品的点、线、面、形、色等方面进行有效结合,塑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品牌的旅游产品。每一部戏的背后都有一个巧妙的故事情节,如果能将这些文化内涵加以装饰再现,将会赋予产品更多的生机活力,也有利于传承发展粤剧文化的精髓。③节日元素应用。秋色巡游文化早已成为佛山地区节日的名片,每当举办如此隆重的民俗节日时,都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节日的仪式、习俗等要素都显现了地方文化独特的气味。在打造品牌时,可以提取这些要素,以挖掘奇特的地方习俗,强化习俗风格,提升其独特的魅力。④建筑元素应用。建筑凝聚了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对建筑元素进行提炼改造打造品牌,特别是纹样与颜色的合理搭配,对于品牌创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佛山比较著名的祖庙、梁园等,其中的结构、装饰、工艺等要素都可以加工应用,因为这些建筑都寄托了民俗文化赋予的精神表达。

3.1.3 丰富传播发展的方式

①加大开发民俗文化参与式、体验式项目的力度。让人们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来感受民俗文化的底蕴和精神,以实现内心的认同,自然也就会弘扬传承了。②实现传播平台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各种媒体和口耳相传的方式,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比较火爆的App平台传播民俗文化。③探索新颖的传播形式。微电影、小视频、动漫、直播等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模式,借助这些拍摄具有特色的内容并展播出来,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特别以系列节目的方式,大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都会比较高,如剪纸、扎染等。同时,也可以利用以“非遗项目+直播带货”的形式,将佛山特色推向全国,扩大其影响力。

3.2 注重人才,发挥人才优势

①充分发挥各领域能人、名人贤达的作用,实现头雁引领效应,鼓励他们争当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领头羊、带头人。②培养、壮大传承队伍。对于民俗文化人才保护和培养上,政府要进行政策上的引导和经济上的支持。打造艺术家工作室,为民间艺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举办民俗文化节,增加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从而愿意加入传承发展的队伍中来。③走进校园。积极推动民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生活,为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讲座、兴趣班、劳动课,组织学生到民俗文化企业参观研学等,以各种鲜活直观的形式吸引青少年的关注,让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接受民俗文化熏陶,从而提高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3.3 切实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完善各项帮扶政策

①注重政策引领。政府要及时制定、完善、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系列文件,对其发展做出具体详尽的安排,为民俗文化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②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该设立民俗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保障资金链的畅通。③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大型文化产品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拓宽民俗文化产品的营销渠道。我们要认识到:发展民俗文化,不仅要“引进来”,更要善于“走出去”,积极发展文化对外贸易和学习交流。

作者:毛娟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自信下民俗文化传播发展的路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wcblw/75236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