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范文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2-12-19 10:44:59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而景观规划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成都市的乡村开发建设也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农家乐到相继出现的乡村旅游,正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的新思路,又是农民分享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红利,以及人们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需求。本文阐述了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了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构成要素和营造方法,并以成都市郫县青杠树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为例探寻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之路,以期为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青杠树村

1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抓住乡村的魂,即不能将村落建设过于现代化而缺乏乡土味,又不能照搬原来的传统村落做法使乡村过于沉重。美丽乡村的建设则是在传统乡村和现代乡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美丽乡村国内发展现状

欧美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展了乡村景观研究与实践,如德国、荷兰、英国等,它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对世界的乡村景观规划与保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欧美国家早期就制定了乡村景观研究的法律法规,如20世纪50年代《土地整治法》在德国的实施,明确规划了自然保护区,使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20世纪70年代初,荷兰颁布了《乡村土地开发法案》,从只重视农业到关注乡村土地的户外休闲、景观保护等功能。近年来,欧美乡村景观对景观的社会、文化解释以及人的行为研究明显增多,扩大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面对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问题,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逐渐开始重视乡村景观建设。20世纪60年代,日本曾兴起强大的草根性运动”,不仅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村庄不合理的布局,美化了村庄环境,有效地保护了传统的乡村景观。中国乡村景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1989年,中国学者对澳大利亚堪培拉市乡间景观进行研究。此后,不同领域学者先后引进了韩国、日本、荷兰、波兰以及法国等一些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中国在逐渐完善自己的研究体。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人类聚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聚落景观、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园林、乡村景观旅游、乡村景观规划等8个方面。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景观生态学、乡村农田景观、乡村环境以及乡村景观旅游等问题上。

3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目的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农民分享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红利,青杠树村的乡村建设则是要满足城市人追求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的需求,解决的是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当今乡村景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1规划缺乏特色,园林景观雷同

由于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大量的建设中出现了“批量化”生产的园林景观。导致乡村失去了它本来的个性和乡土性。

4.2城市化景观成为标准,乡土化意识淡薄

由于国家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倾向日益严重,中国传统村落正在不断瓦解,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历史正在不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村走向城市”的总体趋势。

4.3乡村原有的生态性遭到忽略

由于乡村景观的建设还是初级阶段,存在规划和设计的不合理性,使得在建设乡村的同时破坏了村落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

4.4景观打造与地方文化配合性不够

对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导致景观打造与地方文化特色格格不入,配合不协调。

5案例分析

5.1青杠树村的总体概况

三道堰是以岷江河网为脉,以水墨侵染为韵,绘呈古风流韵的天然水乡风情画。三道堰,是都江堰工程的最典型的绩效地。是导水入渠的古堤堰,是自流灌溉首善区,是川西第一古码头和成都市区的饮水源地。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位于成都市西南,距中心城区17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065农耕1亩,原人均建设用地17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9个组团共9.7万平方米的“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改善了全村932户2251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5.2规划原则

青杠树村的规划和当地的环境相结合,以保护乡村景观为主要目的,调整景观与经济文化的关系,从而合理的设计,共同创建一个美观舒适的美丽乡村风貌。它的规划有一下几个原则:(1)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建设美丽青杠树乡村,人们保留了当地的河流,当地的乡土树种和原有的自然生态风貌。(2)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原则。在乡村的设计中,乡村的原始风貌不可改变,例如当地乡村的蜀绣民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宝藏,在对乡村进行设计中就保留了这些历史宝藏,保护传统文化能够保证乡村具有文化内涵。(3)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原则。青杠树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们在生活中比较注重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青杠树村在设计规划的时候,对于自然环境中的树木、田地、河流等自然资源都尽可能保留,还在村子居住区,新建了农家乐,市民农耕体验场。

5.3总体定位

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5.4规划思路进行五个打造,包括:水乡三道堰打造、创意三道堰打造、林盘、农场的三道堰打造、乡肆的三道堰打造。

5.4.1进行水乡三道堰打造河柏条河与徐堰河是成都市区的饮用水源,河流在村子的牛角壕交汇并流,流向成都,同时它也是成都母亲河——府河的源头。因此,青杠树村有成都边上的江南水乡之称,在规划中可构建“古蜀水乡”的别致风情,打造独特水乡韵味的景观特点。

5.4.2进行创意的三道堰打造因为郫县是蜀绣的发源地之一。青杠树村村委会引进的郫县蜀绣公司,搞起了蓉秀坊。鼓励和支持绣娘在蓉秀坊工作,并通过公司大量收购作品来保证每个绣娘的收入。同时,青杠树村还以传统节日为基础,构建以文化体验为主导的节庆活动,例如龙舟比赛、武术比赛等.

5.4.3进行林盘、农场的三道堰打造80后创业者夏静和合伙人秦强在青杠树村按照“互联网+农业”模式,把曾经风靡一时的“QQ农村”一种游戏变为现实版。线下有私家农场,线上有APP。“智慧农场”可以通过手机对地上的农作物进行监控,浇水,施肥,杀虫,还可以通过专职农夫进行收割、采摘、耕地等管理。同时,青杠树村按照农业和服务产业融合的理念,利用整理节约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启动了天府水乡国际乡村俱乐部等高端休闲项目和香草湖生态湿地建设。

5.4.4进行乡肆的三道堰打造青杠树村还保留了许多本土的乡土树种和草坪地被植物,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生态、植物的景观打造,展现川西林盘原汁原味的乡村面貌。同时,青杠树村保留了老街为核心的川西老乡场传统文化,使人们能体验乡村会展和集市。

5.5具体设计

5.5.1乡村保留了原始的植被,例如:香樟、银杏等,这些植物都是成都市的乡土植物。在青杠树村把这些植物完整的保留基础上,还增加灌木、草花等一些外来观赏品种,例如:波斯菊、鼠尾草等植物。在不破坏生态的环境下增加了美感,并实现生态多样性。

5.5.2青杠树村的石头通过改造本身的形状,大小等,打造出乡土气息重,例如:把当地的石头装进铁笼子来筑坝、建桥和进行一些装饰,来打造生态性强的更科学、合理的景观,使乡村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5.5.3青杠树村还保留了原有的河流,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了水乡韵味的景观特点。

6设计原则

6.1生态原则

青杠树村的景观规划与乡村生态及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整个乡村建设的主题也是在自然资源较好的乡村环境前提下进行建设的。同时,青杠树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尽可能挖掘各个地区的景观特点,在原有乡村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6.2人本原则

青杠树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配合政府引导,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尊敬自然生态的环境的情况下,使人和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因此,当地修建了以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为主的农家乐,供人民吃饭、喝茶、农事体验、了解当地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建立了生态农业观光区。

6.3景观多样性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涵盖较广,包括农村的生态、生产、生活、乡村习俗、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青杠树村景观选择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乡土植物银杏、桂花等,以及本土石材、鹅卵石来打造生态景观,并减少经济成本和后期维护。同时,还引用了一些外来植物来打造景观多样性,例如:波斯菊、鼠尾草、芦苇等来打造乡村田园美景。这些植物生长快,观景性强,多年生,节约成本和后期维护。

6.4坚持乡土特色原则

每一个乡村都有它的特色,在做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把它的特色挖掘出来。青杠树依靠当地的山水、田园就势,打造山水园林路,突出川西民居与塘提、田园、花草树木的协调配合,同时注入地方特色文化,大量使用乡土树种,并保留了当地的河流及周边的植物,根据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了以蜀水乡文化为主的特色乡村。

7结语

青杠树村积极探索,守好“三个底线”,遵循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激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整治,将零星、分散、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复垦,优先用211亩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新居和基础设施配套,将节约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新居和基础设施配套,将节约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69亩入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高农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更好的推进。因此,笔者通过对美丽乡村的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乡村景观的设计模式:

7.1坚持记得住乡愁,体现地方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园林景观不仅要满足美丽景观的建设,还要满足设计融合乡村,合理运用乡土植物及乡村周边设施,把乡村的地质。地貌、地域、气候、乡土树种等考虑进去,因地制宜才能体现乡村的个性、乡土特色以及乡土情怀,这才是体现乡村园林景观的真正价值。

7.2实现就地取材,突出生态理念

以本地材料为主,外来材料为辅助,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又能更好的体现乡土特色,同时简化后期的维护成本。利用特色的乡土植物吸收和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效果。

7.3挖掘地方文化,突出文化与景观的融合

三道堰,集天府农耕文化、水乡文化、古镇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利用乡村原有的耕地、水源打造“古堰湿地”、“堰桥遗韵水文化体验区”、“青杠树村田园观光区”。利用古镇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打造“惠里特色街区”“农家乐”等,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突出文化与景观的融合。

7.4注重景观与业态结合,促进产业发展

业态是指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城市功能和需求创造性布置相关产业。景观规划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乡村产业也已经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更是突破“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注重景观与业态的结合,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俞孔坚.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保护•景观设计,2005(4):39.

[2]张剑涛.中国对于城市改造和城市保护的规划管理——以上海为例[J].国外城市规划,2004(1):11~14.

[3]袁德全.城市旧区改造与环境重塑——南宁市三纺街改造点滴谈[J].广西土木建筑,2003(3):127~130.

作者:袁嘉悦;向燕琼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ccbxlw/71014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