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的思考范文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2-09-22 03:39:42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的思考

摘要: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表达思想的晴雨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高校的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新媒体时代更要充分重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找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不足,从而探索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网络舆情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高校;网络舆情

2016年12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9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络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高校作为思想发展前沿的阵地,大学生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已经不足为奇,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十分重要。

一、高校网络舆情概念

高校网络舆情就是指包括高校学生、老师、高校管理者在内的广大群体在网络空间内,关于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发表的自己的观点、看法、情绪的总和。在新媒体时代这个大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移动互联网络起着一个中介作用;高校的广大师生是网络舆情形成的主体,尤其是大学生;当然,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

二、高校网络舆情特点

1.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突发性与及时性。新媒体时代,网络更加自由和开放,网络舆情通常是突然出现,而且形成迅速,在互联网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高校大学生经常浏览各大网站,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或者是关乎自身利益的校园管理制度问题,都会积极抒发己见,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会使任何一个普通的事件都有可能迅速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

2.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新媒体时代,获取外界信息更加方便,内容更加丰富。高校网络舆情涉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社会及校园突发事件,高校师生善于运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媒介,因此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见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交流的隐匿性,发表言论者丝毫不用顾忌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后果。所以,网络舆情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3.高校网络舆情的随意性与情绪性。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民主的发言平台,针对社会热点,群众可以随意发表意见,这种现象在高校大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大学生处在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期,思维活跃、缺乏经验、富有热情,他们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但容易被外界的简单信息所蒙蔽、迷惑。所以,发表的信息具有随意性和情绪化的特点。

4.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广泛性与直接性。新媒体时代,电子邮件、微博都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尤其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是他们言论表达、利益诉求和思想碰撞的重要舆情渠道。作为生活在信息集散地和交流互动场所的高校大学生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直接获取和信息,他们对这些信息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并将这些信息告诉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

5.高校网络舆情演变的无序性和可控性。传统媒体信息需要重重的审核,虽然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却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然而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变了色彩,这就使得舆情发展呈现无序化状态。高校大学生虽然可以理性思维,但也容易被煽动,所以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更加无序复杂。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网络舆情还是可控的,一旦有突发事件,学校就会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控制。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网络舆情引导自身存在缺点,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到位。

1.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不专业。首先,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一些大学生兼职,而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因此,在思想素质不高,知识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其次,当前,高校针对热点新闻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处理,通常采取回避、删除等方式。这种保守、被动的处理方式,往往并不能使高校大学生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致使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这种呆板、乏味的引导方法和手段缺乏巧妙性、艺术性,所以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收效甚微。

2.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高校作为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阵地,是网络舆情发展的一个助推力,当一个社会热点出现时,高校学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极易捕捉到信息,并加上自己的想法加以扩散,从而对周围人和事产生影响,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很重要,但是当前,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网络舆情得不到及时的监控,负面信息得不到好的引导,对于相关的网络舆情引导也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得不到好的贯彻。

3.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涉及到大学生中有文科专业学生和理科专业的学生,思想理论素养程度高低的不同,对不同的事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此外,由于课业繁重,也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就容易发表自己过激的看法。因此,网络舆情主体的复杂性给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1.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首先,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应该由一些高水平、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构成,从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源的收集,到舆情发展的监控,再到舆情趋势的研判,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必须过关,建立一个高技术、高效率的网络核心工作团队。其次,所谓引导应为疏而不为堵,处理高校学生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应该适时提供权威信息,强化正面的言论,观点,避免负面信息和情绪的扩大化。这才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点所在。

2.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要正确认识到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直接关系到校园和谐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并研究制定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方针、整体规划、安排部署。此外高校内各部门之间要加合作,建立舆情反馈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内的网络设施,规划建设主题网站;最后要健全规范网络管理制度。

3.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思想素质教育。高校学生是高校网络舆情主体中的关键,网络舆情引导说到底只能是外部条件的约束,最重要的是从源头进行引导,所以,首先要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将一些网络道德的相关知识通过帖子、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其次,通过一些讲座的方式将网络安全知识传递给学生们,除了网络自律,在网上发表观点时,要是非分明;最后,学校方面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网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总而言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非常重要,通过网络舆情的构成去了解它,才能从每部分出发,更好的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姜双林.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探索[J].决策探索,2016(11).

[3]曹银忠、许方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思想研究,2012(6).

[4]周瑛.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1(11).

[5]曾润喜、王国华、徐晓林.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J],实践研究.2009(11).

作者:阚乐飞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的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lyqlw/70725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