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策略研究范文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策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18 04:44:25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新媒体已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宣传的新阵地,呈现规模化、开放性、交互性特点;传播载体不断创新,出现全媒体化、视觉化、草根化趋势。而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络世代”以二次元、萌化话语体系等独特的方式理解、传播马克思主义。但新媒体的“自媒体化”、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等特征也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使马克思主义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分析认为,利用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关键要了解青年思想行为特征研究,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开辟移动端新媒体传播阵地,创新传播方式、话语风格来变教化为对话、缩小“话语鸿沟”,提高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青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①。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知识社区、手机客户端、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传播载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舆论场格局、影响着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新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虚拟性推动多元化社会思潮争鸣交锋,也给青年的意识形态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一项紧迫的历史任务。

1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现状

本文所谓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指以贴近青年思想特点、话语体系、接受心理、行为习惯的方式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引导他们学习、理解、认同、信仰、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行为习惯,创新传播载体、不断开辟新的阵地。

1.1新媒体已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宣传的新阵地,呈现规模化、开放性、交互性特点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人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参与公共事件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为此,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也在向新媒体平台转移,如马克思主义学习网(人民网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宣讲家网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网站涌现,理论研究更加开放、交流互动性增强;各级各地共青团组织敏锐把握当下的发展态势,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共账号,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团微博矩阵,贴近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内容,扩大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传播主流价值观。数据显示,2015年共青团系统微博认证数量超过6万个,其中学生社团、学生组织成为了矩阵体系中最活跃的微力量②。

1.2新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载体不断创新,呈现全媒体化、视觉化、草根化趋势

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知识分享类社区等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载体也不断翻新,传播覆盖面更广。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创意策划了《马克思靠谱》图书、电视、网络等全媒体理论宣讲活动,既有传统书籍形式,又有视频讲解,提供很好的视觉化体验,在传播方式、语言表达方式上为“80后”“90后”青年量身打造,各方好评如潮。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知识精英阶层,新媒体为渴望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普通青年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交流平台,利用新媒体自发、主动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现象越来越多,在知乎、豆瓣、百度贴吧等以青年(根据百度指数,20~29岁青年群体分占50%、40%左右)为主要活动群体的网站均有马克思主义爱好者的身影,如马克思读书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吧、马克思列宁主义吧等。

1.3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络世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传播马克思主义,呈现二次元化、萌化的话语特点

当下的青少年,从出生或者孩提开始,就已经被互联网和数字化设备包围,伴随他们成长的,不只是电子产品、电脑和手机,还有日渐普及的宽带、互联网和泛在联接,因而他们也被称为“网络世代”“数字青年”。伴随他们的成长,二次元、“小粉红”、小清新等亚文化已经进入主流视野,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表现为爱国、自信、萌萌哒,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表达也呈现“萌化”、人性化的特征,诸多青年人喜爱的网络歌曲涌现,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歌》,以说唱形式概括高中政治哲学教材几乎所有重要知识点;《马哲有点甜》赞颂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成就,表达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北京大学“90后”学生卓丝娜作词的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赞颂马克思的人格和生活方式的,风靡朋友圈。上海市党校、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等联合打造的《给90后讲讲马克思》关注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和中国社会的契合点及马克思主义的“青春底色”,将一个鲜活的马克思形象传承给“90后”青年。从这个方面来看,新媒体的发展让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不再仅仅是概念化、书本化、教条化的认同,而是呈现情感、思想认知层面认同加深的趋势,往往与爱国情感结合起来。

2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2.1新媒体的“自媒体化”特征,影响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和公信力,削弱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

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自媒体激发了大众的表达欲望,形成“人人即媒体”的去中心化格局,传播信息更为迅速,但也使得主流媒体的首发权旁落,动摇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媒体主导权,滞后报道往往使受众产生怀疑和追问,直接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削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2.2新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推动社会思潮多元化,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受到不良甚至错误思潮的侵蚀

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有些西方国家已经将新媒体当做意识形态渗透,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平台,以“普世价值、民主、自由”的外衣加紧渗透攻势;以“重评历史”“解构历史”面目出现的混淆视听,对处于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具有较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在青年群体中蔓延,消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以及集体主义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非马”“反马”等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

2.3新媒体是负面情绪的“放大镜”,个别事件动辄被上升至意识形态层面加以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在新媒体平台,“把关人”角色缺失,一些媒体、自媒体为吸引眼球,赚取点击量,热衷于传播“星腥性”等低俗信息,抓住社会痛点以“标题党”误导视听,加剧舆论撕裂和社会矛盾,刺激负面情绪如滚雪球般迅速膨胀。个别负面事件往往被“标签化”、议题化、泛意识形态化,尤其在涉官涉警等负面事件中“首曝效应”“不问真相,先入为主”的现象突出,人肉搜索、道德绑架等网络暴力多发。一些青年受到不实信息、虚假谣言干扰甚至蛊惑,在新媒体上跟风发泄不良情绪,对具体事件的不满动辄上升到体制层面进行批判,最终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成见和不信任。

3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策略

利用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关键要了解青年思想行为特征研究,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策略如下。

3.1开辟移动端传播阵地,充分利用视频、直播、问答社区、弹幕网站等青年青睐的新媒体平台,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广度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充分说明手机成为当前上网的最主要工具。而智能手机基本是当下青年的标配,应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知识分享社区等青年常驻传播平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

3.2变教化为对话,注重青年追求个性化、参与性的心理需求

“90后”“00后”更青睐参与式、互动式交流,追求个性化,不喜欢“灌输式”说教。可充分利用新媒体联络青少年组织、群体和个体,以参与、分享、合作、协作的“互联网精神”探索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避免单向的、填鸭式、“一刀切”的“干传播”形式。可在贴吧、知识分享社区以及微信群、QQ群、微博群组等渠道组建读书会、学习会等,以互动、交流形式吸引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制作视频类节目在青年较为青睐的弹幕视频网站播出,满足青年的参与、交流需求,发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观点,推动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向思想认知、情感层面加深。

3.3创新话语方式,缩小“话语鸿沟”,提高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有效性

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自有其一套独有的话语体系,二次元、萌化的表达方式最为突出,多以形式感、轻松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主体体验,“那兔”“种花家”为典型代表。在上述网络红歌中,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歌曲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添加了流行元素,如通俗口语化的解读、生动的场景描述、耳熟能详的曲调,很容易激起青年的共鸣,迅速获得刷屏传播。因而,掌握青年话语风格,减少传播中的“话语鸿沟”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8-20].

[2]徐旭开.浅析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4(7):159-160.

[3]张欣然.新媒体的“后现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困境[J].改革与开放,2013(13):12-13.

[4]邓淑梅.新媒体传播如何助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新闻战线,2015(4):10-11.

[5]邢献昆.新媒体视角下青年意识形态安全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1):11-12.

[6]刘建佐.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培养[J].青春岁月,2015(17):210.

[7]刘卫兵,王丽娟.冲突与反思中的青少年——当代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闫 鹃 单位:千龙智库网络意识形态研究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策略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lcblw/73006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