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服务范文

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服务范文

时间:2022-03-18 04:39:35

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服务

摘要:微传播时代信息获取、传输与交互模式发生变化,图书馆应利用微传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与准确性,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在特色资源的建设中应拓宽采集渠道、提高特色资源编目加工标准化水平及加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精准传播以及建立微传播运营团队进行特色馆藏资源服务推广。

关键词:微传播;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图书馆服务推广

移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伴随微博、微信等新兴事物的出现,微传播时代悄然来临。从广义上来看,基于手机短信、微信、户外显示屏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称之为微传播。这是一种以微内容、微渠道、微体验等为主要特征,能够保障传播对象精细化、传播内容精准化的方式。微传播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拥有大量读者群体的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中心,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思路,寻求适应微传播环境的信息服务模式,让用户获得更加优质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1微传播的特征与优势

1.1微传播的特征

微传播是人们利用微博、微信、APP等多种网络媒介工具,实现信息多向交互的精准传播形式。微传播由传播主体、媒介与内容三部分构成,其中传播主体包括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两类,传播内容是受众感兴趣的,且通过多种微媒体工具进行传递。微传播时代的来临,革新了信息传播环境,让微媒体、微信息、微社群成为常态。微传播具有高效、即时、便利与精准的特点,信息获取方式灵活,受众更加个性化[1]。人们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随时完成信息,传播内容多为视频、图片等碎片化信息,符合当前的碎片化阅读习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交互模式。

1.2微传播的优势

相对于电视、报刊等传统传播方式,微传播的规模更小,针对性更强。微传播依托网络媒介便利、及时与交互的特点,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让信息以几何级迅速扩散。它打破了地域、文化与空间的阻隔,形成充满虚拟信息的立体交流空间。微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大多采用异步传播方式,并且依托互联网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浏览或下载,或者主动利用搜索引擎获取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再被动地接受纸质阅读资源。微传播环境下,人们倾向于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获取信息,选择更加多样,方式更为灵活[2]。

2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变革

特色馆藏作为精品资源,是图书馆经过长期文献积累,对某一学科、领域、专题等进行大量研究和提炼形成的,以其珍贵性、独特性和历史性等特点成为最能体现图书馆特色的重要资源,是图书馆满足读者个性化和特色化需求,吸引广大用户关注,体现自身服务价值的基础。微传播时代移动新媒体工具层出不穷,信息获取更为便捷高效,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因此,微传播给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传播工具,全面提升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水平。

2.1提升服务的针对性与准确度

微传播环境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深刻影响,促使图书馆寻求吸引受众的新模式。广大读者不再局限于纸质阅读,倾向于选择便利的电子化阅读方式,阅读层次逐步向“碎片化”的浅阅读发展,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图书馆是为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而存在的,阅读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服务无法吸引用户,也导致图书馆用户大量流失。而微传播依托多样化的信息媒介,如微信、微博等,可以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图书馆利用这些工具细分馆藏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助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施,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2.2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背景下,特色馆藏作为精品文化资源,是展现优秀文化的窗口,也是图书馆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微传播媒体如微博、微信、QQ等,沟通及时、免费便利为大众广泛使用,微传播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图书馆充分利用微媒体为读者提供无所不在的移动信息服务,面向公众充分展现特色馆藏资源,通过新媒体工具优化服务渠道,拓展特色馆藏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信息服务手段的不足,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便利性,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和影响力。国外图书馆界历来十分重视特色馆藏建设工作,通过开展特色馆藏展览、建立特色馆藏博客等方式,让广大用户认识与利用特色馆藏。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建立了特色馆藏博客,以图文并茂的博文吸引用户的关注[3]。

2.3提升特色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微传播时代移动信息媒介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采集、加工和整理文献信息,实现馆际文献交流与共享提供了条件。特色馆藏是图书馆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系统化资源,对于某一领域、学科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广大用户也可以从中发掘有用的信息。图书馆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对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与挖掘,并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可以形成特色资源优势,适应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应用,有助于图书馆强化外界信息交互,与其他图书馆共同探讨特色馆藏建设模式[4]。如通过构建特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共同研究特色馆藏的建设标准、步骤与使用规范,促进特色馆藏的跨库检索和区域共享,进一步提高特色馆藏的使用价值。

3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策略

微传播环境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提供了更多途径,能够在信息多向流通过程中,使馆藏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与利用。图书馆应该顺应微传播发展趋势,将特色馆藏建设与网络资源共享相结合,寻求适宜的特色馆藏建设方案,加快建立特色资源库,让读者能够迅速获取完整丰富的资源。

3.1拓宽特色资源的收集渠道

相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微传播在其信息传递过程中呈现出非常大的及时性与互动性,微传播具有多种渠道,传播方式更简单、更便捷,其低门槛、移动性、多向性的信息传播优势,改变了信息传播与利用环境。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传播优势掌握用户信息需求及拓宽文献采集渠道:一方面,加强与出版社、书商的合作,利用微传播及时了解各种出版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微传播建立与学科专家、科研人员的联系,及时获取具有学术价值的珍贵一手资料;同时,利用微传播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精准掌握用户的需求,有效提高特色文献的采访质量,保证收藏文献的准确性、专业性、代表性和权威性。

3.2实现特色资源编目加工标准化

微媒体环境下信息来源渠道增多,数据标准不一,势必影响到信息检索效率。图书馆在获取特色文献资源后,做好文献资源加工整理工作是关键环节[5]。为保障文献整理标准的统一性,满足微传播环境下用户的一站式检索需求,图书馆员可以借鉴既往特色文献著录规范,也可以借鉴我国通行的著录标准或与其他信息机构共同探讨合理的著录方法。对于部分信息不完整或未经发表的灰色文献,需要图书馆员做好修补工作,对其中的作者、文献名、时间等重要信息进行详细标注。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处理工具,促进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存储,并将其录入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中,按照通行的文献格式与标准,以特色文献微媒体平台的方式展现给用户,方便用户在线查询阅览,进而实现特色馆藏文献的高效传递与共享。

3.3加强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

根据有关文献调查,早在2015年11月我国就有29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6]。截至2017年12月我国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中有124所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7]。由此可见,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在充分利用微信服务尽可能满足用户各种需求,鉴于此,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将成为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也是表现图书馆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是保护与利用特色资源的有效方式,是在微传播环境下开展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基础。为适应微传播环境,图书馆需要根据特色馆藏发展规划,将大量特色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且建立在线特色资源数据库,方便广大用户的在线检索和利用。图书馆可以与我国公共服务机构或数据库服务商合作,共建特色数据库。如,天津静海区图书馆抓住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契机,加快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购置了数字资源制作软件、存储器、大型服务器等设施设备,对本馆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建立了静海文苑、雅昌书画、地方文献库等特色资源库。同时该馆与本市其他图书馆合作,建立了包括18个乡镇分馆的总分馆借阅体系,制定公共电子阅览管理制度,让读者可以直接进入总馆资源库,一站式检索所需的资源。

4基于微传播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服务路径

为提高特色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可以发挥微传播在营销推广方面的优势,做好特色馆藏宣传推广工作,以全新的服务手段,不断强化读者的认知与体验。

4.1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

如今人们只要使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登陆图书馆门户网站或安装移动客户端,就可以轻松获取数字文献资源[8]。图书馆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和技术工具,以经典导读、视频讲座等丰富的形式,做好数字资源阅读推广工作,可以促进特色馆藏资源广泛流通,也能够在答疑解惑中增进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全面提高特色馆藏的社会传播价值。例如,天津静海区图书馆以数字阅读实现服务转型,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特色馆藏展示,开展在线视频讲座,向用户讲解静海数字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吸引大批用户走进图书馆,感受特色数字化馆藏的魅力。同时该图书馆引入数字阅览机、电子阅读器等设备,用户可以随时查询所需的专业文献,或通过智能手机扫码的方式,在线下载各种正版图书资源,极大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

4.2以精准传播促进资源共享

微传播时代越来越多用户成为手机控,每隔几分钟就需要刷微博和朋友圈,生怕遗漏重要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交互环境,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生产、传播与共享信息,不仅加快了信息增长速度,也是实现知识创新与价值转化的基础[9]。微传播媒介可以实现对信息的调控,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促进了资源共享,受众获取信息后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内化加工,也可以产生新知识,在多向传递过程中形成新一轮知识分享。图书馆借助微信、微博等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分组,实现信息一对一传播的优势,图书馆可以细分用户群体,主动推送个性化信息,提高特色馆藏服务的精准度。图书馆根据微传播环境下用户的信息习惯,借助微媒体引导用户进行信息分享,在精准分类基础上为他们提供特色服务,实现由信息广泛传播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变,是促进特色馆藏增值的有效方式。

4.3建立微传播运营团队

图书馆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广泛的特色馆藏推广活动,要求馆员掌握微营销、数字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强化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尽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为提高馆员在微传播环境下的服务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各种微媒体的运营方法,图书馆利用微营销团队建设工作,以合理的团队框架设计和定期培训,切实提高馆员整体服务水平。一方面,图书馆需要根据微传播时代用户的行为习惯,从内容策划、技术研发、管理运营等多个层面,设计扁平化团队结构,选择适宜的微营销媒介,要求馆员掌握必备的微营销知识。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学习他们的微媒体服务经验,打造优质微服务平台,提高特色馆藏服务水平。例如,上海图书馆微营销团队在官网主页设置微信、微博等移动应用链接,利用微媒体与特色馆藏相关的原创文章,鼓励用户评论和转发,达到广泛宣传推广的目的。

5结语

随着微传播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尤其是用户对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迫使图书馆在与时俱进中挖掘自身优势,建立长效馆藏资源服务机制,以全面提高服务竞争力。特色馆藏是图书馆体现服务优势的标志,也是亟待深入开发的珍贵资源。图书馆必须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契机,充分利用微传播媒介拓展特色资源的收集、推广及利用渠道,在强化馆际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工作,不断扩大特色馆藏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微传播服务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1):202-204.

[2]陈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实践———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5):9-13.

[3]陆莉.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99-101,89.

[4]张绍敏,杨家荣.手机APP在图书馆微服务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61-64.

[5]赵秀丽.高校图书馆新环境下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和途径[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4):196-197.

[6]朱多刚,刘城晨.公共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与传播影响力研究———基于省级样本数据的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12):65-71,55.

[7]贾文龙.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发展现状及传播影响力研究———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8(11):57-67.

[8]刘妍序.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经典著作阅读推广探析[J].知识经济,2017(11):146.

[9]谢环青.“罗辑思维”自媒体传播对高校图书馆微传播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6(18):69-72.

作者:康克勤 单位:天津市静海区图书馆

被举报文档标题: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服务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lcblw/7300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