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研究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18 07:57:35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研究

摘要:档案信息网站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档案信息的重要阵地,但通过调研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官方网站的传统网页模块及其官方运营的社交媒体传播模块(微博和微信等),发现各档案信息网站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效果差强人意,存在非遗档案信息分布零散、内容同质化、展示形式单一化、非遗档案信息积累不被重视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需将信息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高效融合,激发非遗信息展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主要从增强非遗档案信息内容的系统性、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非遗档案信息展示品质两个维度出发,多层次优化档案信息网站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功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档案信息传播;档案网站

非遗档案记录了非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承载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因而受到档案部门的关注。遗憾的是,当前非遗档案信息的传播却没有引起档案部门应有的重视。本文对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融合媒体时代,各档案馆网站都比较注重网站自身传统网页模块与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模块的联通融合,因此本文数据来源为各省级档案网站的传统传播模块和社交媒体传播模块。研究样本数据时间段为2015年4月28日至2019年1月28日(若微博和微信的创建时间晚于2015年4月28日,则统计数据时间段为微博和微信的创建日期至2019年1月28日),数据采集方法为前台数据观察和抓取。通过调研发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水平参差不齐,31个省级档案信息网站中,除了西藏档案网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浏览外,有4个网站(河北、山西、青海、新疆)没有展示与非遗项目相关的档案。

1省级档案网站传统模块参与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问题分析

一是非遗档案信息分布零散。非遗档案信息在档案网站传播过程中系统性较差,表现为信息位置分布零散,不同模块下多篇文章内容存在重合的问题。如,辽宁省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档案网站有大量满族非遗项目的档案信息,相关的展示多达46处,但分布位置十分分散,多篇文本信息相互重合。总体来说,27个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档案网站中,系统性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网站只有8个,仅占总数的29.6%。二是传播内容同质化。档案网站传播的非遗档案信息多为普及性内容。以吉林省档案信息网查干湖冬捕为例,网站只在“吉林风情”模块下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查干湖冬捕这一渔猎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兴盛的缘由。事实上这种“平铺直叙”的介绍方式在档案网站中较普遍,都没有深入挖掘非遗档案信息所蕴含的地域特色。此外文章中还包含3张冬捕照片档案,但是没有照片档案的拍摄者、拍摄时间等具体信息。三是展示形式单一化。非遗档案在网站中的展示形式较为单一,除海南和江西档案网站设有“视频点播”模块、重庆档案信息网设置“多媒体展示”类目、福建档案信息网开设3D展厅外,其他网站多以图片和文本的方式展示非遗档案信息,占比分别达93%和89%,甚至有些网站只用较长篇幅的纯文字或纯图片进行说明或展示,这一比例高达22%。

2省级档案网站新媒体模块参与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问题分析

在27个省级档案馆中,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官方微博有3个、微信有14个,微博的普及率远低于微信;有13个档案网站未开通“双微”。为全方面对省级档案网站参与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现状进行数据分析,本文引用“2015年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的指标体系,并将评估体系做部分修改,修改后的评估体系包括互动力、传播力和发展力3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中互动力包含“被转发数”“被评论数”“点赞数”“浏览数”指标,传播力包含“总数”“原创内容占比”“频率”“传播频率”指标,发展力包含“日均数”“账号年龄”指标。一是互动程度低且发展不平衡。互动力分析主要考察非遗档案信息在“双微”平台受“关注”的程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微平台”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互动程度普遍较低,所有开通的腾讯微信账号近45个月被评论量和点赞数百分比均未超过6%,新浪微博转发数占浏览量的不足万分之一;非遗档案信息浏览量与互动比率无线性关系,浏览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互动次数多。如上海市档案信息网中非遗档案信息在腾讯微信账号中的浏览量达到了34046次,但是互动比率比浏览量仅为168次的黑龙江档案官方微信低很多。此外“双微”平台发展不均衡,借助腾讯微信平台进行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省占全部省份的45%,而通过新浪微博进行传播的仅占9.7%,微博的普及率远低于微信。二是各省级官微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在信息数量方面,各省微信平台非遗档案信息数量的差距较大,最为活跃的浙江省官方微信平台非遗档案信息36条,较为沉寂的黑龙江、内蒙古等仅2条;而微博平台非遗档案信息数量的差距较小。在信息质量方面,天津、上海、江西、江苏官方微信传播的非遗档案信息以原创内容为主,这些原创文章蕴含地方特色,图文排版配合较好,且语言较为活泼生动。微博平台上,各省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原创内容达到了100%。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非遗档案信息的传播频率与微信新媒体平台成立时间没有相关性。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非遗档案信息内容编排、尤其是微信推送内容标题的拟定,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对于微博平台,传播频率与成立时间相关关系明显,这表明若微博平台动态的频率和活跃度高,传播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以提高,进而增强传播力。三是发展力较弱。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力体现在公众号推文的公众认可度以及运营方对频率的把控。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公众认可度高的推文可以增强用户黏度,稳定的发文频率则有助于用户定期关注。浙江和广东微信公众号非遗档案信息的频率与频次在各省(直辖市)中名列前茅、活跃度较高,因此利用SPSS软件对其运营进行具体分析。其一,微信公众号非遗档案信息推文的公众认可度不稳定。广东档案微信公众号的非遗档案信息推文的阅读量与点赞量两个变量无正相关性,即在消息传播的过程中,随着受众基数的扩大,赞同甚至觉得文章优秀的受众人数并不会等比例随之增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阅读量提升,而点赞人数却并未随之等比例提升的现状。其二,微信公众号对非遗档案信息关注的持续度不够。经统计发现,浙江档案微信公众号总共非遗档案信息36次。其中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虽然此期间只占总调研时间的26.7%,但发文数量却高达28次,占总数量的77.8%。可见非遗档案信息在此期间得到了运营部门人员的关注,数量达到高潮。在此之后的运营过程中,与非遗相关的信息较少被关注: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占总调研时间的48.9%,但发文数量却仅有5次,只占总数量的13.9%,最后一条传播非遗档案信息的推文于2018年5月。

3优化我国档案信息网站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工作的对策

3.1提升档案网站展示非遗信息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一是提升非遗档案展示的实用性。在非遗档案信息专题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互动栏目的理念与规范,再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特色、人性化的非遗档案专栏。进入澳大利亚档案信息网在菜单栏中可以快速找到“Engage”(参与),点击进入后的页面左侧显示出6个二级菜单,提供的功能定位精确、服务范围准确[1]。澳大利亚档案馆网站互动环境和用户体验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要规范非遗档案专栏设置。栏目各部分名称应具有概括性,并且逻辑层次应相互独立。根据用户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优化非遗档案成果展示方式,提升各传播途径得友好性,增强用户实用性。在档案网站以及“双微”平台开辟非遗档案的展示专区,展示的过程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可以提高浏览者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建设与完善专栏中的互动栏目。互动栏目的位置要易于被用户发现,此外还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互动意识,做到及时回复用户需求。澳大利亚互动栏目中的联系方式之多、回复时间之迅速、购物品类之丰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结合非遗档案特点,如果增设这些栏目并加以完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二是提升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趣味性。作为文化新兴载体之一,游戏有时被赋予了教育意义。带有教育意义的严肃类型游戏(SG)应运而生,目前国外的SG发展较为完善。如,英国国家档案馆官网现已推出“小游戏”栏目[2],网站根据馆藏资源开发出19款游戏,用户可以根据游戏所属时间段、青少年玩家所属年龄段以及游戏主题对游戏进行检索并参与其中。游戏的整体构建多以客体全宗为基础、以时间为主脉络,在每一个部分均以叙述的视频作为指引,游戏玩家根据视频进行逻辑推断等,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实物的线索进行展示。当鼠标点击实物时,相关的编码号、保存机构、版权、获取方式、档案材质、产生时间、尺寸等具体信息就会一一详细显示。现阶段档案馆展出的非遗档案多以照片、实物为主,而制作一个游戏可以通过动画的绘制与连接进行整体的链接,属于某一客体或主体的档案信息得以更完整地展示。在游戏中寓教于乐,促进文化认知,将非遗带到生活中。

3.2增强档案网站非遗档案信息内容展示的系统性

3.2.1非遗档案资源系统分类进行系统性分类与传播有利于提高非遗档案信息传播效率,更好地实现资源价值。以非遗项目为中心进行系统性内容建设,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有利于促进非遗档案信息的保护与建设;对于档案网站来说,在传播过程中增强了非遗档案信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对于用户来说,提升了信息利用过程中的易用性。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客体相关档案信息进行编辑与汇总,对网站中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可以避免信息冗余,降低用户获取某一项非遗档案信息的难度。由于非遗分为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10大类别,不同类别非遗一级类目档案资源可共同划分为:项目本体、申遗、传承与保护档案3大类,而二级类目档案分类则需要根据此类非遗的特点进行设计,可参照《档案著录规则》《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等进行设计。

3.2.2非遗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网站展示的非遗档案信息“作为管理、文化与智力活动的可靠证据和社会演变的反映的唯一性”,是其他文化机构难以替代的[3]。在档案网站上对非遗档案信息进行展示,促进此类别档案的利用,能很好地发挥档案馆机构的文化价值。在非遗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工作中,除了重视现存档案的数字化进度,新建档案的数字化程度也需要提升。

3.3提高非遗档案信息展示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

技术的发展是非遗数字化的巨大动力,非遗档案数字化的成果是档案部门传播非遗信息的基石。目前可用于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库技术、数字影像技术、3D、VR、AR、数字动画技术、主题图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比如3D技术的运用可以把非遗的表现形式、传承人制作技艺的流程及其文化内涵完整地转化成数字形态,当人们想走进非遗技艺时,只需要有网络空间,就可以全面系统地再现非遗的历史演化过程。众所周知,云南省档案信息网有着布朗族、傣族、阿昌族等14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若将3D技术运用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中,必将有效提升非遗档案信息的趣味性。再比如将3D技术与VR技术结合,通过素材收集、场景建模、交互设计、数据连接、打包等过程构建出三维数字化展览馆,通过真实、生动的非遗档案信息全面展现非遗的面貌[4]。非遗档案信息科学、有效地传播是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保障。通过研究档案网站中传统网页模块与社交媒体板块在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索从增强非遗档案信息内容的系统性以及非遗档案信息展示的趣味性两个维度来优化传播效果,这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档案事业的必然要求,更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3]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模式及实现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02):69-74.

[4]谈国新,孙传明.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79-184.

作者:张代琪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hcbfzlw/73515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