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范文

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范文

时间:2022-03-19 09:08:51

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在当今中外经贸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新时代创新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首先是明确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中国当前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有木秀于林的骄傲,也有风必摧之的烦恼;有长风破浪的自信,也有不进则退的忧患。目前,中国的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正以每年近7%的增长速度追赶美国的经济总量。随着中国GDP总量的增长和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体现出的高超能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韬光养晦,今天,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向世界宣介自己的主张、弘扬自己的价值、讲好自己的故事。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有关注也有猜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采取怀疑态度,“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掠夺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中国搭便车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偏见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进行了误读。有国外媒体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误认为中国在搞“地缘政治”、谋求“全球霸权”。之所以如此,有文化差异的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较量。出现舆论杂音、噪音的地方,正是对外传播应该着重用力之处。从国际舆论格局看,西方话语仍居强势地位,西方四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占据世界新闻发稿量的绝大部分份额,西方国家在传播观念、传播手段上也在不断升级换代。[2]借助互联网,西方传媒不断对舆论格局进行重构。他们期望通过不受国家主权约束的信息自由流动,直接与他国网民对话,以影响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国际传播中,要改变这种西强我弱的局面,迫切需要增强主动发声的意识。其次是创新新时代对外传播的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000 多年的灿烂文明史和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把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使其在世界面前“活起来”“热起来”,既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民族向世界自我呈现的必然,也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应当担负的责任。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要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优势,把诸如唐装、瓷器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要素应用到现代文化传播之中,展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让世界透过这些文化了解中国,在这方面,《人民日报》海外版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在国内媒体中首创“中华节庆”系列专题,每期 4 个整版,古今贯通,图文并茂,汇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中国戏曲”系列不仅品戏说“腕儿”,同时介绍东方文化和美学特征。这样整体性的呈现,充满文化的磁性、人文的关怀、人性的力量,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感召力。在对外宣传中国发展变化方面,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行对比宣传。近代中国在屈辱中被动地打开国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大多是灰暗、落后乃至愚昧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近 70 年的奋起直追、改革开放 40 年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的发展变化令人震撼。在对外传播中,变化是需要把握的主旋律。在新的传播条件和传播格局下,信息流动已经无法被人为阻隔。这不仅让我们讲述一个真实中国成为可能,也让受众了解一个多元中国的愿望变成现实。当前,中国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我们不仅是中国道路的成功探索者,也是世界经济的新引擎。我们应该在面向全球的客观报道中传播中国价值,用世界眼光来衡量、审视中国,不讳言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让国外受众了解一个全面多元的中国,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二、创新网络传播方式,积极发挥广播电影电视作用,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效果

文化传播学理论强调,文化传播渠道主要有文学渠道、艺术渠道、宗教渠道以及科技渠道四个方面,其中,文学艺术渠道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电影、戏剧、网络。加强中国对外传播效果,应创新中华文化的网络传播方式,依托科技手段,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战略,主流媒体积极发展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微博、微信和QQ 等社交平台积极开拓更多的海外用户,形成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对外传播的合力,多形式、立体式和多载体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文化,让广大民众看到真实的中国,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与当代精神。首先,应注重“微传播”,从“微视角”切入,用叙事手法来增强传播效果,从而达到“以小事件透视大时代,以小人物折射大变化,以小故事揭示大趋势”的效果。在微传播方面,截至 2017 年 3 月,《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关注数3374.3万,Twitter账号关注数305万。新华社 Facebook 账号关注数 1672.1 万,Twitter 账号关注数 801 万。中国强调生态文明,注重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典型案例的介绍,引起了美国网友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当前,要注意挖掘中国品牌和产品在“走出去”过程中的鲜活故事,尤其是中国企业促进国外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用西方媒体常用的“讲故事”的方式彰显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其次,在影视媒体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这一优势,向世界各国展播融汇中华文化的优秀电影、电视,展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当前,首先是要翻译好中国的影视剧产品,通过影视剧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价值理念、传统文化。如电影《孔子》以人物为线索,讲述了孔子治理中都、夹谷盟会、堕三都失败、问道老子、被迫出走、流亡卫国、会见南子、陈蔡绝粮、齐鲁决战、归国等故事。该片全英文字幕,2010 年 2 月~2011 年 11 月,先后在韩国、新加坡、英国、俄罗斯和日本放映,全面诠释了儒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 年 10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山东省委宣传部、英国雄狮公司推出的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孔子》国际版,在北京举行了影片首播新闻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生命历程、思想体系以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加强与国外电影、电视制作合作,推动有关中国文化的电影、电视对外传播。比如,1997 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将中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改编为动画电影,为美国赢得了高额的票房利润。2008年上演的电影《功夫之王》则向外国人传播了中国的武侠文化。

三、高质量建设孔子学院,蓬勃开展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首先,加强孔子学院的高质量建设。孔子学院以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思想为理念,通过给其他国家的汉语爱好者提供正规的汉语教育,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汉语爱好者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当前,应充分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扩大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应优化孔子学院布局,主动服务中外人文交流,完善申办标准,健全管理体系,探索灵活性、多样化办学模式,大力支持各国大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应拓展办学功能,提高办学质量;深化教师、教材、教学法“三教”改革,建立统一规范的汉语国际教育标准和核心课程体系,健全孔子学院整体运行评价体系、办学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评估和督导,大幅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创新品牌项目,促进人文交流。

其次,加强举办“文化活动周”“文化节”等活动对外交流。2018 年 8 月 27 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会上指出:“应坚持对话协商、交流互鉴,推动沿线国家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推动教育、科技、文化、考古等领域交流。”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文化周、文化年活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文化年”“文化周”“文化节”活动的蓬勃开展,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能增进中外互信,增加文化产业贸易往来,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让不同国家的民众认识真正的中国,从而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起中国和平大国的良好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文化环境和国际政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洋.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王沪宁主持[N]. 人民日报,2018 年 8 月 23 日第 1版.

[2]杨振武 . 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N]. 人民日报,2015年7月1日第7版.

[3]白瀛,王小鹏.史诗电影《孔子》上演[EB/OL].新华网,2010年1月22日.

作者:杜俊华 刘盼盼

被举报文档标题: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hcbfzlw/73023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