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思考范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思考范文

时间:2022-05-31 06:25:48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思考

【摘要】以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为启示,以民间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切入点,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的分析为依据,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注重系统性、研究性、实效性和推广性。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契合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在教学中应以“研-教-学-用”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融入,积极构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创意、思维和应用能力提升的实效性,是凸显教学特色和增强专业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民间艺术;教学体系;应用型;特色化

应用型人才切不可片面理解为技能型人才,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就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使由他自己确定在认识的各种不同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自然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另外,从人本教育的角度来谈,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人本教育家爱因斯坦曾论述了教育之目的,他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2]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非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家”,而是以促进人的知识、思维、技能的和谐发展为目的,和谐既是个人的和谐,也是社会的和谐,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此外,服务社会并非是以社会为导向,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而人才培养具有规律性、周期性和适应性,不可能随时变化培养方案来适应社会需求。在稳步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学科优势,凝练专业特色,强化教学亮点,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及学生的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民间艺术资源是立足之基

文化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标志,民族地区的民间艺术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性和唯一性。纵向来看,地方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多参照省上高水平的学校来制定,忽视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低就高的方式让人才培养走了些许弯路。从人才培养质量来说,地方院校整体不如省上一些高水平学校是不争的事实,但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多维的,如师资力量、学生专业水平、硬件设施等,认清事实利于理清思路,从而明晰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向。另外,从横向对比来看,上述问题是共性存在的,但地方院校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缺乏专业特色和亮点。从省内专业院校历年的校地合作项目主题来看,无一不是以合作方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为主,从而形成了专业的创新、特色发展。因此,民族地区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合理融入民间艺术资源,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途径进行改革,从而凸显专业亮点,增强学科的竞争力。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大功能之一,“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和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和责任……地方高校是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应当发挥自身文化传承的职能,主动服务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建设。”[4]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传承、创新本土文化的功能,积极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积极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特色化发展。因此,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是地方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立足之基,构建特色教学体系要紧扣地方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以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目的,并注重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创新之源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求我们既要敢于正视问题,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随着艺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功利式”的教育初见端倪,罔顾设计教育之目的,更遑论培养“设计”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在生产一种无“生命力”的躯体。甚至在就业压力下,设计教育也仅仅只是以“就业”为目的,教给学生一些就业的基本技能,而“传道”则居于次要地位。正如胡云斌教授所言:“‘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也被现实的要求逼到了最直接的方面,即教会学生就业的技能,“授业”甚或成了学校唯一的重责。”[5]“功利式”的教育对于强调创新能力的设计专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何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来界定?产出与需求如何完美契合?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这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解决上述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变革,笔者在不断反思地方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该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现实来说,教育也仅仅只是一方面的手段,仅能尽到一些绵薄之力,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构建特色教学体系应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并且紧迫和必要。具体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构建应从“品牌化”方向发展,即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凝练地域特色资源,彰显文化优势,形成“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格局。例如,彝族地区可以采用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等方式,打造以彝族文化为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彝族文化创意人才,据此凸显专业特色,彰显学科优势。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也在积极尝试将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引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看,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明晰,一是在教学中引入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要考虑可行性,即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引入?效果如何?是否和谐?二是构建特色教学体系不能丢掉自身的专业特点。笔者认为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并非是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全盘民族化,可建设独立的、特色的课程模块,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有力补充。总之,强化专业特色应以有效服务和促进专业发展为前提,更要以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为目的。

三、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是发展之道

(一)特色教学体系要注重系统性教学体系是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整体。从宏观来看,可以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构建,从微观来说,也可以是某一门或几门课程教学的整体规划。基于地方院校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微观入手,选取某些特色课程来尝试改革,以点带面,待整体成熟以后,再推而行之。例如,可开设系列《民族文化创意设计》课程,但不限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展开有针对性的专题式教学和训练。教学是具有规律性的,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延展性,不能片面理解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如《民族文化创意设计》课程,民族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能浅尝辄止,可从民族图案、民族图腾、民族服饰、民间建筑、民间工艺等方向展开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教学方法,实训、实践方式及成果评价标准。从小的方面入手,利于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思考,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稳步推进特色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学虽然具有互通性,但又要摒弃经验主义,明晰教学特色所在。进一步说,特色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支撑系统的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正所谓“以小见大”,即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

(二)特色教学体系要注重研究性坊间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在蔓延,即“应用型人才是培养技能人才”,此乃管中窥豹。这种思想容易造成“社会本位”的教育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价值取向,因为教育是以人为本,并且任何教育最终都需要面向社会,但不能将外适性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是本末倒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忽略其中的学术成分,或者说研究性,企业录用缺乏创新能力的人才还不如使用机器人更为便捷,教育是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而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则需要一定的研究能力。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来看,有学者提出了引领地方文化是地方本科院校新的使命。[6]但是,笔者不禁追问:引领什么?靠谁引领?如何引领?研究性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不相悖,相反是一种相互转化的和谐关系,研究能促进知识更好的应用。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知识为媒介;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知识为客体,教师则作为媒介。在这种关系中,“知识”是认知的对象,其从何而来?其实就是引领什么的问题,这就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师者,对教学内容有深入、透彻的研究。另一方面,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的引领者,教师和学生要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如果缺乏深入的研究,绝不可能创新民族文化,引领也就成为空谈。因此,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特色的教学内容、方法来支撑,要以“研-教-学-用”为导向,以传承地方民族文化为责任,深入调查、梳理和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研究其现代价值,提炼特色的优秀文化,并以教学改革为手段,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针对性制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三)特色教学体系要注重实效性实效性即真实、有效,任何教学都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原则。民族地区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牢牢抓住一个核心,即“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从而增强学生传承、创新地方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最终实现文化自强。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1931年,他又进一步指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时间,“创新”“创业”成为各行各业的热词,仿佛不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显得过时,从设计的本质来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创造,但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创新什么?如何创新?通过多年的教学体验,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可喜的创新能力,但在教学中多囿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且随着“应用型”被部分人片面理解为“技能型”而愈演愈烈,使学生缺乏独立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造成“急功近利”的心理,并恶性循环,这背离了人才培养之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从何谈起?笔者认为,更多是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问题,“轻理论、重实践”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提升理论水平,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最终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可以说没有研究、创新就如水中月、镜中花。因此,构建特色教学体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以研促学,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为基础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是民族地区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优势,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在教学中,应注重深入挖掘、研究和提炼优秀的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让优质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此外,还要秉承“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练”的理念,着重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目的,从政、校、企合作入手,落实教学成果的应用性,并以成果产销为导向,扎实推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最终有效完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

四、推广应用是生存之本

近年来,校地、校企合作成为云南大部分院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和亮点,掀起了一股以民族文化创意设计为办学特色的浪潮,并逐步成为特色教学体系构建的导向。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要立足于当地丰富而优质的人文、自然资源,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也必然要依托于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民族文化的创新设计为切入点构建特色教学体系,应以教学成果的“应用性”作为出发点,并依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性”并不是指忽视教学过程,以“结果”为导向,而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综合性评价。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成果的应用性。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要有特色的教学成果,而教学成果的转化率又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学体系、人才培养和成果的应用是不可分割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的实践引导,并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对教学成果进行开发、应用,进一步促进特色教学体系不断创新和走向成熟。二是教学体系的推广应用。从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目的来说,特色而优质的教学体系必须要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和可能。如三峡大学的“三维一体”教学体系被长江大学文学院采用,并应用于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山东师范大学的“全程式多元化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河南师范大学、喀什师范学院应用,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结语

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立足于特色和优质的地域文化资源,积极构建特色化教学体系。文章分析了立足于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坚持问题导向的创新性,提出了特色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具有系统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并论述了教学成果和课程体系的推广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发展必然要构建特色的教学体系,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对促进专业特色发展、增强对外交流学习的实效性,以及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6.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79,75.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OO0,50.

[4]吴友石.发挥地方高校对本土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职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04-105.

[5]胡云斌.对艺术设计教育现状问题的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1):77-79.

[6]夏跃平.地方本科院校新的使命:引领地方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7,(6):112-115.

作者:李正周 张筱蓉 单位:楚雄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sjcdlw/73419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