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理念分析范文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理念分析范文

时间:2022-04-03 11:27:25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理念分析

摘要: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新闻采编理念已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以媒介融合的市场环境为写作背景,探讨在此环境下,新闻采编理念的变化与突破。文章认为,新闻采编队伍应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要有数据新闻意识、新闻策划意识以及组织版面意识,其中前两部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通过本文的分析,以期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媒介融合;新闻采编;理念;数据新闻

一、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

新闻采编是指对新闻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制作的活动,主要是对新闻进行采访和编辑。其中,新闻采访是指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在了解事实基础上的调查和研究,编辑则是在采访的基础上对事件资料的整理与编排工作。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立场要坚定、信息资源要充实、精心的加工制作、信息传播要迅速4个方面。新闻采编的整体性较强,新闻的采集、编写、编辑、完善等工作,是新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合理的新闻采编可以把分散的新闻内容集中在一起,最终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价值高的新闻作品。[1]理念是人们脑海中形成的公式化想法、系统而确切的思想或观念。本文所指的“新闻采编理念”,是指在对社会整个宏观环境和形势总体判断的基础上,新闻工作者对新闻采编活动本身的实践操作技巧、编辑习惯、编辑风格等的宏观把握与理性认识,是对新闻采编特点的理性思考。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信息资源更加繁杂、信息载体更加多样等,无疑给传统的采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只有改变和突破传统新闻采编中不适应新环境的理念,才有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理念

(一)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1.内容与渠道之争。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内容为王”还是以“渠道为王”是媒体工作者时常争论的问题。在信息载体更加多样化的今天,大多数传统纸媒纷纷开办网络版以弥补自身传播渠道上的不足,拓展传播平台。我们不否认渠道的重要性,但渠道终归只是内容的载体,没有一流的内容,再发达的传播渠道,恐怕也难以取得满意的传播效果。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媒体制胜不可缺少的重要法宝。例如,《纽约时报》、《经济人报》是成功建立“付费墙”,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子,这些传统媒体之所以能够通过“付费墙”模式成功,是因为它们能够持续地提供高质量和专业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香港《南华早报》前总编、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副院长刘志权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闻从来都不是免费的,读者也愿意为高质量的新闻付费。他以针对高端读者的《经济学人》为例,认为这本全球发行的杂志的销量由2000年的每周100万份上升到现在的150万份,正是由于读者对高品质新闻的需求在提升。刘志权同时援引了一家名为AxelSprinGErSE的德国媒体的办报宗旨:“我们相信人们欣赏独立、有趣并信息充分的新闻并甘愿为之付费,无论纸质的或是电子的。”[2]2.机器人与记者之争。9月10日,腾讯推出了一篇署名为dreamwriter,题为《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个月新高》的稿件,引起了传媒行业的激烈讨论,未来机器人是否会争抢记者的饭碗成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机器人写作已不是十分新鲜的事情,它写作稿件的基础是数据和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加工,进而得出结论。所以,机器人更适合写一些材料固定、写作模式固定的新闻稿件,如财经新闻、体育比赛新闻等。不可否认,在数据处理方面,机器人处理相比人工处理具有很大的优势,准确、迅速和及时。但相比另外一篇由记者亲自写的新闻稿件而言,后者却更接地气。“番茄炒蛋要多花1块钱;与7月比:鸡蛋成涨价王;猪肉涨价,那我吃素行不行?31个鲜菜品种有25个在涨价!”显然,记者写的这一篇,读起来更加有趣,内容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避免了生硬的数字堆砌。众所周知,在新闻活动中,新闻采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获得除冷冰冰的数字、结论等之外更加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素材,能够传达出新闻人物的情感经历与人文关怀,而这些恰恰是机器人不及记者的地方。所以,新闻工作者应持正确的态度,充分发挥机器与人工二者的长处,机器人可以将记者从原始资料的搜集、数据的整理等繁杂琐屑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而使专业记者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深度报道和调查,更加理性地思考一些问题。只有给受众呈现出既具有科学性与专业性,又具有深厚情感和人文关怀的高质量文章,才能在信息资源繁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3.数量与质量之争。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尤其是各种新媒体出现之后,传媒业已经从一个需要专业技能才能进行操作的高门槛行业,发展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自己信息、传播信息的自媒体时代。[3]特别是随着UGC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受众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出来或是提供给其他用户。但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大众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新闻素养方面还是在传播技能方面都要逊色于专业的新闻传播者。这就给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辨别信息真伪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挑选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新闻采编人员应始终保持敏锐的新闻意识和注意核实新闻信息内容的质疑精神。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通过利用专业的软件技术,识别新闻信息的真假,做好新闻的“把关人”角色,为受众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内容,增强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感。

(二)数据新闻意识

1.什么是数据新闻。数据新闻(data-journalism)又称“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journalism),指的是对庞杂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数据内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它涉及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及交互可视化等多个领域。由欧洲新闻学中心(EuropeanJournalismCenter)和开放知识基金会(OpenKnowledgeFoundation)共同编写的《数据新闻学手册》认为:“数据新闻把传统的新闻敏感性和有说服力的叙事能力,与海量的数字信息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可能。”[4]简单来说,数据新闻是在对数据集的收集、过滤、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发掘数据关系,以此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主题,并将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2.用数据讲述新闻事实,将新闻进行可视化呈现。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数据只是作为文本的辅助角色,为报道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供支撑。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概念逐渐进入受众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大数据”分析社会现象,预测事态发展趋向成为一种新的报道方式。数据可视化,可想而知就是以图、动画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全方位地展现数据,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这一方面降低了受众的阅读难度,使受众能从形象直观的图表中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媒体挖掘数据所具有的深度含义,拓展报道主题和体裁。例如,2014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辑部做的“据说春运”、“据说春节”,即以百度搜索的大数据为基础做的系列报道。它不仅提供了酷炫的可视化数据信息,增强了受众的视觉体验,而且还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相关主题的延伸,立体化展现和丰富了关于春运、春节期间百姓生活的故事。未来内容开发的趋势,应该会更加注重信息的服务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与信息接受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且会增强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形成用户黏度。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数据新闻报道不仅需要新闻编辑具备娴熟的新闻写作、数据信息甄别等几项基本能力,还需要编辑熟练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多媒体运作技术。今后,在新闻从业者业务能力培养方面,对采写编评一体化操作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更全面的收集、分析和挖掘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提高对数据整合、可视化效果设计和软件操作等能力。新闻采编队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准确、有效地把握新闻信息,最终赢得数据新闻报道的主动权。

(三)新闻策划意识

从新闻理论来说,不管是从news还是从Journalism的角度理解,“新闻策划”都是而且只能是对“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即“新闻报道策划”。所以,艾风先生说:“我们可以给新闻策划下一个定义:新闻策划是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5]新时期以来,《中国青年报》1987年6月、7月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三色报道”,即《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经济日报》1987年夏对“关广梅现象”的讨论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它们无不体现出采编人员的创意性谋划与设计,体现出精心策划的艺术。加强新闻策划能力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媒体采编人员的信息资源发掘能力与新闻专题策划能力也将成为各类媒体之间竞争的重点。因为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信息传播手段的便捷性,使新闻媒体在信息资源掌握这一环节中出现了同质化。此种情况下,如何获取广大受众的注意力,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采编人员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挖掘,为广大受众进行科学的解读与正确的引导提供具有服务性和针对性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断发生变化的外部世界,减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新闻媒体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争取主动权、获得更多注意力资源的重大举措,更是新闻采编人员努力提高的重要方向。

(四)组织版面意识

报纸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是影响报纸视觉效果的重要元素之一,一份报纸是否具有可读性和易读性,是否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新媒体时代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报纸版面设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报纸应该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深刻认识到版面形式与新闻内容的关系,恰当的版面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新闻内容。对报纸新闻编辑来说,在微观方面,需要挑选出若干篇高质量的文章;在宏观方面,还要对这些稿件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组合,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编辑具备组织稿件与合理安排版面的能力,在整体布局下合理安排各个部分。版面是会“传情达意”的,它既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能动反映,又是报纸内在思想的体现。通过版面的安排,能够间接表达出该媒体的观点与态度,对社会舆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在对报纸的读者定位、内容风格、视觉传达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较为科学合理的能够突出报纸特色的表达手法和形式。报纸编辑要在整体上把握稿件与稿件、图与文、版面与版面之间的关系,使之呈现出内容的立体感与丰富性,在报纸有限的版面上,传达给受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结语

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行业不可逆转和无法回避的趋势,对新闻采编工作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作为新闻采编的工作人员,必须摈弃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中不适应现实工作的理念。根据当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掌握其工作的新特点,从提高新闻采访能力和新闻编辑能力出发,全面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提升自身的信息价值判断力、处理数据新闻的能力、新闻专题策划能力以及综合新闻采编业务技能,来紧跟新闻媒介不断更新的步伐,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努力提高新闻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广大观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

[1]武永旗.新闻采编技巧浅析[J].新闻传播,2015(11):92-93.

[2]美国媒体的付费墙.真正的读者原为优质内容买单[DB/OL].

[3]刘玉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特点探究[J].企业导报,2014(5):191-192.

[4]郭钦.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新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10.

[5]艾风.新闻策划是新闻改革的产物[J].新闻界,1997(2):12.

作者:秦静 单位;四川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理念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mjrhlw/6902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