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范文

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2-12-17 11:24:00

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

建筑技术创新网络,就是在建筑行业这个大背景下的技术创新网络,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行业需求。长期以来,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受到建筑业技术进步缓慢的困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都大大低于其他行业[1]。其中一个原因是施工技术创新组织的临时性和分散性不同于制造技术的创新,建筑行业普遍使用项目作为生产组织模式的基本单位,这种组织模式造成了技术创新活动的临时性和分散性,为知识的创新与交流带来障碍。而网络这一名词的出现,为技术创新带来了曙光。建筑技术创新网络,就像一张网,将参与建筑项目的各个成员联结起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共享与知识交流,使技术创新活动由分散的组织成员变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推动了建筑行业技术的进步。而技术创新网络是由多个合作创新组织通过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的、松散耦合的动态开放新型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网络的特性及其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李志刚等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密度、互惠性、稳定性、联系强度、居间性和资源丰富程度等因素都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着正向影响。曾德明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弱联结、疏松的网络结构与探索式创新搭配,强联结、密集的网络结构与利用式创新搭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网络中心度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与探索型创新绩效之间有倒U型关系[5]。李玲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联合依赖与不对称依赖的水平会影响到企业在合作过程当中的开放度及企业的合作绩效[6]。施杨发现团队知识扩散的深度和广度与组织成员的中心性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Burt认为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中心度可用来衡量企业充当网络中心枢纽的程度和对资源获取与控制的程度。通过对文献具体回顾分析发现,关于技术创新网络的网络节点特征及创新网络绩效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具体结合建筑行业这个大环境,有关项目合作成员的节点特征研究还不是很多。基于此,本文借助阳京沪高铁澄湖桥段的项目合作数据,把项目合作方作为研究对象,将理论分析与具体项目工程案例相结合,运用ucinet软件绘制网络图,得出各网络节点的网络特征(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并分析产生这些网络特征的原因,有助于建筑企业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认清自己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及重要性,积极寻找有益于自身的项目合作伙伴,搭建合理的建筑技术创新网络,在最大程度上增加项目的收益。这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分析

本文以建筑技术创新中的网络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结构来研究网络节点特征,反映网络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情况。“中心性”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其社会网络中具有何种权力或者社会地位,一直是社会网络的研究重点之一。弗里曼总结提出了网络成员的“中心性”概念,主要分为中心度和中心势两种,中心度是对个体权力的量化分析;中心势指的是对群体权力的量化分析,代表着图的总体整合度或一致性。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点的中心度。沃瑟曼和浮士德给出了凝聚子群的定义:凝聚子群是一个行动者子集合,在此集合中的行动者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紧密、直接、经常或者积极的关系。核心-边缘结构的理论最初源于美国经济学家JohnFriedmann,后来逐步被引入到其他研究中。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作为研究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因素,并分析项目合作企业在构建的建筑技术创新网络中形成以上这些网络特征的原因。

1.1中心性通常来说,对网络成员的中心度指标进行研究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点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点与许多点直接相连,则该点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9]。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行动者对整个网络资源的控制程度,即一个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网络图中其他点的“中间”。除了上述两个中心度之外,还有一个刻画点的权力的指标,即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点与网络中所有其他点的“距离”都很短,则称该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网络中心性(networkcentrality)指的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个创新网络中所处位置的结构性指标,其中心性程度高,代表这个企业在这个网络中的地位较高,而且网络成员中心地位与其创新能力提高具有正向关系。周密研究发现网络成员中心地位对个人知识在团队内转移的成效具有推动作用,汇聚点,集结各个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因此能取得较高的创新绩效。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能赢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控制优势,因而获取更高创新绩效。

1.2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指创新网络很多个企业之中某几个成员所组成的小团体,可以理解为“派系”。与此比较接近的概念就是“子群”、“成分”以及“圈子”等,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相对稳定、人数不多、有共同目的、相互接触较多的联合体。凝聚子群具有“较强、紧密、经常以及积极”等关系的属性,因此凝聚子群的概念也不同,一般从子群成员之间接近性或者可达性、关系的互惠性、关系的频次等几个方面考察凝聚子群[10]。凝聚子群的出现在创新网络结构里可以理解为一个行业中细化领域合作的表现,或者是基于一个地区等环境的合作表现。在这个群体里各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当然也可能是整个网络组织出现了嫌隙[14]。

1.3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边缘理论也称为“中心———”理论,最初源于经济学,后来逐步被引入到其他研究中。而对于企业网络来说,技术创新所组织的企业网络也有核心-边缘的结构特点,其中核心部分指具有技术核心、在技术研发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或者企业凝聚子群,而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比较小的企业或者企业凝聚子群则可以被看做处于边缘地区[10,15]。对核心-边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些项目上合作,而对于另一些项目不感兴趣或者其他原因参与很少,对此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利于发现各个网络节点的优势,而为后期的合作提供参考价值。中心性、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分别反映了网络成员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合作情况以及项目参与情况,这三个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变量对于网络成员在网络中信息和知识获取、与其他网络成员连接以及权力掌控具有不同的影响,决定了网络成员在网络中的位势,影响着网络成员的创新效率[16]。

2数据来源及分析

2.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京沪高速铁路阳澄湖桥段。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建设,一方面是作为京沪高铁的“铁路桥”,需要极高的质量保障;另一方面所跨越的阳澄湖水质要求高,强调在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为此在桥段建设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有施工工艺、建设材料的选择、施工安全技术这三个方面,其中“双排桩筑坝围堰”施工方案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创新,另外还有沉井施工、桩基础施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所有技术创新参与单位是由中国铁道部所设置的科技领导小组所领导,有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支持,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密切合作所完成的。为了对该项目合作情况采集数据,笔者对相关施工技术项目创新合作关系进行了调查,步骤如下:1)界定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中施工技术创新的网络节点范围。本文根据所研究的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建设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中和此类技术创新有合作关系所参与的企业和单位作为删选标准,得到网络节点成员的名单。2)设计并落实项目调查表。通过与中国铁路局所设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的同意,对参与该次建设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发放该项目调查表,对每次技术创新进行准确有效地核实。项目调查表如表1所示。回收项目调查表。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涉及了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技术创新中的水上施工船全时通信等17项创新项目,这些技术的创新多则得到几乎所有参与单位的参与,少则只有三个单位完成。将各个建设安全技术创新项目按照表1的顺序由“项目1”……“项目17”依次替代。并根据项目的创新情况,以参与某个项目创新的为“1”,未参与的设置为“0”,列出其网络联系表如表2所示。

2.2数据分析根据项目的网络成员联系表,运用ucinet6软件绘制得到相关的网络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由图1我们发现在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施工技术创新中,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两个单位的中心性最强,这和他们具体的建设分工和责任有直接的关系;江南大学、南京大学和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的中心性较弱,这主要因为高等学校在技术创新中受到专业性和技术实力的限制,而领导小组则无直接的技术性人员进行创新的支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节点中心度最高,其次为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体现了它们三个在创新网络中有着非常的影响力,对其他节点的控制能力较强。由图2可以看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度数中心度最高,其次为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这是因为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技术的创新和落实责任最重,也是技术创新的落实方,因此有着最大的影响力;而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则因为其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以及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则在施工安全技术创新中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是因为他们所具备的技术较为薄弱,参与度也不高。其他单位则根据其自身在工程中所具备的地位和技术高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力。例如,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则因其独特的技术高度而具备了更多的影响力;中铁诚业监理公司则因为监理本身在技术上的创新性不足而缺乏话语权;沃森公司虽然参与项目不多,但因为涉及的项目比较重要,也是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根据图3的接近性中心度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大桥局名列前茅,可见它们拥有比较高的整体中心度,它们离整体的中心节点较近,这也侧面反映了他们的重要程度,这三家公司都在整个工程实施和技术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参与的项目不多,但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而铁四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则拥有较大的值,反映了他们整体中心度较低,这直接反映了无论是参与项目的多少,它们都因为在项目创新中多数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因此受制于人。其他单位则因为自身的专业性和责任承担的不同在不同的项目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比如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虽然只参与了一个创新项目,但因为主导性强,因此也排在居中的位置;沃森公司则因为自身的技术强健,在项目技术创新中有更关键的信心点;南京大学也因其较为专业的技术优势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图4可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十一局排在前三位,这说明三者在进行网络合作时更容易受到其他相关单位的影响。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来说,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创新项目,但作为施工建设方,需要最终听从甲方的意见,因此最容易受到影响;中铁十一局相应的也作为服务方的角色出现,因此参与多但多为提供建议。铁四院、上海铁路局以及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则排在最后,说明他们在进行创新网络的工作时很难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其在进行技术确认时拥有最后的决策权和最终的话语权。尤其是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因为其只参与了一项阳澄湖段安全技术创新的项目,所以其节点中心度值为零。其他单位则根据其角色的不同,参与项目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中间中心度,比如武汉大桥局根据其专业性参与某些项目的创新,在其中拥有一定的技术威信;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也因为对当地地质比较熟悉在一些项目中拥有主导地位。由图5所示的凝聚子群分析结果图可以发现,项目1和2、项目6与11、项目3与9与12、项目4与13与16、项目5与8与14、项目7与17均为凝聚子群,因为这些项目的性质比较接近,它们各自之间具有最为接近的创新企业成员的参与。比如项目1是水上施工船全时通信技术,项目2是梅雨防汛警报技术,二者同为水上通讯技术,项目性质比较接近。由表2可知,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十一局、中铁四局、铁四院、铁一院、铁二院、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参与了项目1,同时也都参与了项目2。其他几个凝聚子群的情况大都如此,参与成员不是同一家单位就是性质相近的单位。也正是如此,这些单位通过一些相似项目的合作,相互之间的联系、交流增多,从而产生更强的凝聚力,形成了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特征的分析反映了某些单位在技术创新中的相对集中。图6则反映了绝对的核心-边缘分析趋势,此分析图把整个创新区域分成了四个部分,其中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中铁大桥局、铁一院、铁四院、武汉大桥、铁二院在项目1、2、4、5、6、7、8、9、10、13中比较集中,在另外的几个项目创新中则表现为比较少的“共同性”。而上海铁路局、中铁诚业监理公司、沃森公司、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项目3、12、11、14、15、16、17中比较集中,而在其余的项目创新中参与较少,这与它们的技术特点及项目本身的需求有关。

3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通过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项目合作数据对建筑技术的创新网络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建筑技术的创新一直伴随着各种建筑工程的实施而推进,又因为其复杂而苛刻的要求,以及建筑技术创新组织的分散性,采用网络创新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本文以京沪高铁阳澄湖段施工技术的创新为例,对其涉及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网络组建与合作关系进行调查了解,并采用Ucinet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其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性三个角度的分析,深入总结建筑技术进行网络创新的特征。通过软件分析结合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案例实际,以及对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施工技术创新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3.1结论1)通过分析各个项目参与单位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成因,使各参与方认清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企业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既可扬长避短也可以全面发展。2)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技术、实力,认清各自在项目建设中责任和分工,以及在建筑技术创新中所起的作用,指导他们下一步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有了明确的合作伙伴与合作目标,才能优质、高效地实现建筑技术创新。3)本文对凝聚子群的分析也从一方面表明了一些性质相似的项目的各合作团体其成员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可以作为以后项目合作的借鉴。以之前合作过的项目作为参考,寻找相应的合作方,使建筑技术创新少走弯路、错路,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4)通过对核心—边缘结构的分析,政府部门能够发现哪些单位在建筑技术创新上比较集中,然后以这些单位为领头羊带动其他技术相对薄弱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整个区域均衡全面的发展。

3.2建议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而在建筑施工中,技术的创新是随时需要和随时发生的,这也是施工持续性和施工进度的需要。在我国建筑技术创新中,采用创新网络的方式能够更高效地获得更为准确的创新方案,这种集中多个单位,集合多家之长,进行人员和技术有效整合的方式不仅能够获得技术方案最合理、效率最高,其付出的成本也较低。因此值得在后期的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中继续推行。2)在一些创新项目中各个参与单位在凝聚度上还不够高,因此,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可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或通过增强各单位之间的文化和信息交流,使各个参与单位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从而得到更好的创新绩效。3)我国建筑技术的开拓所创建的网络还过于局限,在工程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之外引入更多的网络成员是后期进行施工技术网络创新的发展方向之一。这些新的网络成员包括如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中吸引来的各大高校,也可以包括和该工程建设无合同关系的社会技术型企业,甚至可以选择向公众公开求助等方式,以最大程度地获得创新资源,积极谋取共赢的创新网络,在关键性技术难题上得到有效突破和解决。

作者:刘亚静,徐平 陈帆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筑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jscxlw/68412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