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创新范文

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创新范文

时间:2022-12-18 04:10:05

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创新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成熟的模式,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媒介融合的形势,电视民生新闻该如何创新,如何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如何打造品牌效应、做出有深度的民生新闻节目,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媒介融合;创新之路

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视新闻一般以时政新闻为主,关注的是国内外的重大活动,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开播了一档节目《南京零距离》,这档节目将镜头对准普通的民众,采取了事件化、过程化、细节化的表述,内容涉及社会事件、生活投诉、实用资讯等。节目的开播被认为开创了电视媒体创办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也成为现象级的民生新闻栏目。此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受到热捧,从省市到县区各级电视台纷纷开设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丰富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但经过多年的发展,该类节目同质化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持续发展和品质提升。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类型的同质化《南京零距离》的播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后仅是南京地区,就陆续开播了多档民生新闻栏目,如《直播南京》《绝对现场》《法治现场》《标点》等。同一家电视台,有的也出现多个民生新闻栏目,由于获取素材和资源的渠道有限,节目常有雷同,甚至是同一素材不同栏目重复播出,浪费了宝贵的频道资源,造成了观众的视觉疲劳。

(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取材肤浅琐碎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之初,因为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而创新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形态,但很多节目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一味地追求收视率,把一些琐碎无趣的民事纠纷当做重头戏进行报道,对一些家长里短、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不具有代表性的选材添油加醋地炒作,不但起不到正面引导作用,反而影响了节目的质量,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介入新闻事件,影响了事件的进展部分民生新闻节目在报道时加入了记者个人的感情色彩,使得记者由事件的旁观者变成了介入者,影响了事件发展的进程,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新闻媒体行使着舆论监督的职能,但这并不等同于行政执法职能,有些观众有问题不找相关的执法部门,而是打民生热线,这样往往会影响相关单位的正常工作。

(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创新后劲不足,影响节目的持续发展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开播一段时间之后,往往由于创新后劲不足而停播,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是昙花一现,特别是在地方电视台,这种现象尤为普遍。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样化,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这给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好这些资源,实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创新发展是当下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素材来源的广泛性传统意义上,热线是电视民生新闻素材最主要的来源,其次是记者个人积累的人脉资源,还有就是其他媒体的素材创新。而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素材的来源更加广泛,网络、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一些素材都可以被深入挖掘和创新。另外,节目还可以公开征集好的素材。如今,拍摄设备已经普及,很多普通人也有拍摄的设备,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记者如果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可以对在场群众拍摄的视频进行加工、制作,以丰富节目内容。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素材的来源渠道更加丰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需要利用好这些资源。

(二)播报形式的创新性传统的电视新闻比较严肃,注重说教,而电视民生新闻则比较平民化,更加注重与受众的沟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目前有多种播报形式,有的是方言节目,突出地方特色,如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主持人用方言,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有的突出记者连线,主持人与记者现场沟通,转场的切换自然流畅;还有一种是类似纪录片的形式,让新闻事件中的主角叙述自己的故事,把人物的自述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的播报形式会更加丰富,如央视新闻评论员对某一新闻点评式的分析,让观众耳目一新,晦涩难懂的内容经评论员一分析,变得简单易懂,电视民生新闻也应该借鉴这种方式,做出有创新的节目。

(三)传播方式的融合性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应对各种传播方式进行充分的整合,如很多电视台的节目都可以在其网站上收看,也有不少电视台创办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把节目上传到公众号上,还有的开办手机台,手机上下载APP,就可以观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这些传播方式的融合,让节目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有利于扩大节目影响力。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打造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一)找准节目定位,打造品牌节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其中节目的定位非常重要。电视民生新闻离不开“民生”,这个民生的范围很广,不是表面上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民生新闻的初衷是“关注百姓生活,关心群众冷暖”,民生新闻取材于百姓日常生活,报道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事件,节目定位应对准普通百姓。不仅关心百姓的小事件,还需要从宏观着眼,对关系民生的政策进行解读,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百姓知晓、理解,不要把电视民生新闻做成与社会脱节、囿于琐碎肤浅纠纷、只为吸引人眼球的节目。对大部分观众来说,获取更多有用的资讯才是最主要的,所以百姓关心关注的大事小情都是节目的焦点。打造品牌节目,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如有自己个性的主持人或者记者,有固定的特色子栏目,有自己的报道角度和侧重点等。如山东电视台的几档民生新闻栏目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拉呱》主持人小么哥运用方言主持,还有一个“搭词儿”,通过打断或插入一些话语,将不同的话题串联起来;《民生直通车》的宗旨是“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关注的新闻覆盖全省及周边地区;而另一档节目《小溪办事》则是新闻服务类节目,通过“特派员”小溪故事化的讲述,纪实性的展示,把曲折的办事过程全面展现,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打造品牌栏目,还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地方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充分立足于本地实际,充分挖掘本地、本区域内的特色资源,设置固定的子栏目,如地名故事等类型的小版块,既有可看性,又有素材可挖;再比如本地悠久的历史,知名的土特产,特色的旅游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等都可以成为素材的来源。

(二)策划报道话题,创新节目内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素材来源不能只靠热线或者记者的人脉资源,还应该适时地进行策划,创新节目的内容。如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完全可以根据这一主题策划一系列报道,采访从城市到农村各行各业的人群,以简单的话题揭示深刻的主题,从个体感受反映出国家的发展历程。人民日报客户端就联合今日头条推出了微视频《生于1978》,向改革开放同龄人和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视频中8位来自于各行各业皆出生于1978年的被采访者,回忆了各自印象最深刻的年份。个人的关键转折点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形成动人的家国回忆。央视近几年发起的话题讨论,往往只是就一个微小的话题进行随机采访,但是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问题的背后,每位被采访人的经历不同,回答不同,显示了社会各阶层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以小见大很有代表性。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应该是多方面的,要不断学习新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模式,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可以根据形势需要策划子栏目,让节目不断有新的形式和内容出现,这样才能留得住观众。

(三)注重观众反响,增强节目效果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栏目要利用新的传播形式和平台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节目内容的、话题的征集讨论等;利用电视台的网站,手机等多渠道展示节目内容;主持人或记者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节目在播出前先在微博、微信或者公众号发预告片,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另外,在报道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时,要利用新技术、新的传播手段把录播改成直播互动,提升节目影响力,吸引更多受众。总之,媒介融合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电视民生新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内容上可以更加丰富,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传播效果也会更好。随着民本意识的增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越来越成为电视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大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更应该抓住机遇,不断进行摸索和创新,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探索节目的品牌化形象,实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路径研究[J].剑南文学,2013(07):300.

[2]王璐.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7(11):20.

[3]缪晶.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民生新闻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2015(01):56-58.

[4]刘文杰.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6):237.

[5]关贝贝.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研究[J].新闻传播,2014(03):35.

[6]关子轩.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与新变之路[J].视听,2015(12).

作者:邢仔芹 单位:临沂市河东区广播电视台

被举报文档标题: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创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dsdylw/74610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