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全媒时代电视电影发展态势概括范文

全媒时代电视电影发展态势概括范文

时间:2022-07-09 11:44:59

全媒时代电视电影发展态势概括

一、电视电影在中国

全媒体时代,是依据传播途径和传播介质而言对目前传媒发展态势的概括,全媒体指的是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手机、户外视屏、公交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复合。全媒体时代的典型例证即是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的收视状况:全媒体受众接触率高达98.1%。其中,电视拥有97.7%的收视群体而位居首位;网络观众比例达到137%列于第二位;广播电台、公交移动电视和手机电视观众比例分别为11.4%、6.4%、3.4%。!1]观众借助了不同的收视渠道为开幕式的最高收视记录作出了贡献。从这一例证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传播内容的电视电影面临由单一渠道到多渠道传播的命运转变。自1999年开始拍摄以来,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从作品零起步开始,到科技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品质革新,至今(2008年)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几年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是国内电视电影发展的主力推动者.他们设立奖项、提供资金、采购作品的行动为完善作品品质、提高国内电视电影技术标准、鼓励制作者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以2001年为起点,央视电影频道为提高电视电影整体艺术质量水准,决定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拍摄,力图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同样是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为鼓励电视电影创作,推动制片公司的创作积极性,促进优秀作品获得更多利益,创立了“电视电影百合奖”。12]从事电视电影研究的学者认为,就电影频道目前推出的近千部电视电影作品来看,很多作品显示出可贵的艺术创新锐气,得到了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影视创作者的关注。可以说,电视电影在中国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是机构倡导、民间个体创作转移方向、市场资金低迷状况、电影频道稳定地投入产出加上利润刺激等因素促发而成的。

二、中国电视电影原有的存在基础:电视媒介与电影媒介的相似与区别

在新媒体尚未蓬勃发展的影视传媒时代里,电视电影这一独立的新型电视内容凝结了电影和电视两方面视听艺术的特点,我们需将电视电影置于电视媒体内容和电影新形态的双重理念背景下进行认知与把握。电视电影的存在基础来自于电视媒介与电影媒介之间的相似性,因为这种相似性奠定了二者融合的基础,电视电影的存在基础还来自于电视媒介与电影媒介之间的差异性,因为这种差异性突出了电视电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电视媒介与电影媒介之间的相似性多体现在:观众品味要求、传播渠道可以相互转化、强调视觉冲击力、强调档期与类型的创作规划以及服务大众生活的立足点等方面。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电视即使是快餐文化的表达,也没有理由粗制滥造,一味地以百姓生活的原生态和简单的生活氛围为基调的作品已经产生审美疲劳。观众期望着电视节目应当向电影的优秀制作手法借鉴,多承载一些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辨的厚重色彩,以制作出更加精致的电视节目带给观众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假如没有成本预算的条件限制,拍摄一部精良的电视电影作品可以直接选用胶片摄影机,采用电影胶片记录,然后提供给电视网络大范围播出。但事实上,电视电影拍摄团队往往由于时间与资金预算的限制,多采用经济的模拟信号或数字标清以及数字高清摄像机拍摄、数码磁带或光盘记录影片,成本低而且创作快捷。从影像表现来看,优秀的电视电影与院线电影存在很小的区分度,电视电影与电视剧也有天然的亲近性,可以说电视电影依托的电视频道是包容了影院放映感和电视节目家庭式观赏的特点。依据目前的技术条件,电影作品可以通过胶转磁变成电子信号提供给电视台播放,电视台数码摄像机拍摄作品也可通过磁转胶变成高品质的胶片电影或者以数字电影直接进入院线放映。另一方面.电视与电影进行着各自路径的探索性发展,二者之间虽经历着不同程度地碰撞与融合.但它们之间清晰的差异与区别还是有目共睹的。从电影业对于电视业一直以来未曾消失的讥笑—讥笑电视业的单薄与“快餐文化”,到电视业对于电影业无法大众化覆盖的挑衅回应,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电视媒介与电影媒介之间不容忽视的差异所在。电视媒介与电影媒介之间的差异性则体现在媒介对于影像信息的物理表现层面和美学表现层面。

(一)媒介对于影像信息的物理表现

1.影像信息的采集环节。胶片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采集和分解光学信息的原理一样,即都是使用光学镜头(媒介)将被摄对象反射的光影分解为由红、绿、蓝三原色构成的不同光学信息;但是记录这些信息的原理、格式和媒质材料是不同的。电影摄影机的记录原理是将光学信息在感光胶片(媒质)上记录为光学信息.还原率较高;而数码摄像机中是将光学信息在磁带(媒质)上转化为电磁信息记录下来,在转化过程中有所损耗,还原率较低。[3」

2.影像信息的传递环节。信息的传递环节即对影像信息的编辑处理环节。电影的影像信号一直是光学领域里进行的,而电视的影像信号则需将电磁信号转化为光学信号编辑,编辑完后仍需记录为电磁信号。而且编辑、反复的次数越多,信号的损失也就越多。14」

3.影像信息的接收环节。电影是光学放映机将(胶片)拷贝上的光学信号一次性投射在屏幕上,而传统的无线电视则是通过发射塔将电磁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中发射,再被用户天线接收、传给电视(接收)机.将电磁信号通过电子(隔行)扫描转化为光学信号,这期间自然不断会有信号衰减。【5]卫星电视是将电磁信号先发送给通讯卫星,再由卫星转发给用户天线;有线电视是通过电缆将电磁信号传输给用户。随着电子扫描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入,电视媒体的影像还原率(清晰度)有望大幅度提升。

(二)媒介对于影像信号的美学表现

电视电影与电视剧不同,因为它尽量避开电视剧常用的“一切服务于对白”的叙事手法,而勤于细节的设计和力图于制造昂然的特殊意趣;电视电影与院线电影相互区别,因为它针对电视传播的媒介特殊性,多采用近景、中景的拍摄手法和单位时间内减少镜头的剪辑手法,以期达到最佳视听效果来服务于电视观众的观影需求。严格地讲,电视电影与院线电影的艺术本质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但是由于电视与电影在媒介特性方面的区别造成了电视与电影艺术语言的分野,最终呈现出电视与电影两种不同层次的美学感受。以中国电视电影为例,由于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电视电影在选材及艺术探索方面多停留在大众文化的探索空间,制作者发挥个性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这种结果一方面归因于创作者观察百姓生活的高度不足,较少探寻人的尊严和价值,难以抵达思考生命存在的哲学高度,另一方面也归因于电视频道没有彻底改变以频道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旧观念,因此电视电影的发展空间依然存在着局限性,朝向院线电影的美学表现靠拢还有一段距离。

三、中国电视电影如今的存在境遇:尴尬的传播内容

电视电影原本是为填补电视传播媒介需要而应运而生,其属性基本界定为电视媒体内容和电影新形态。“电视电影是电视剧短片还是电影?”这是早期人们关于电视电影概念的争论,如此争论对应了电视电影的产生原由—它是电视向电影挑战,电影向电视妥协的产物,也是电视与电影两种媒介相互借力、相互融合的结果;如此争论这也反映出电视电影一直于电视媒介和电影媒介之间游走的事实。中国电视电影基本上是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自产自销,所有拍摄电视电影的制片厂或民营电影公司要围绕电影频道的需求进行生产,也正是由于这种市场活力不足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中国的电视电影目前僵板有余的发展状态。其中的大多数作品拥有着较为稳定的传播渠道,即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采购,但是数年来它们在影片选题、结构形式等方面受到计划型运作体制的条件制约,在一定程度上较少地考虑艺术性、探索性、实验性、创新性。其中大多数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主旨大多停留在社会现状进行简单描摹的层次,一直回避地进行社会价值观层面的思辩探讨,对于产品采购方的意图过于亦步亦趋,因此电视电影在整体艺术水准及市场号召力方面都处于相对边缘的尴尬地位。传媒产业发展至今,电视电影原有的存在基础产生了变化:即包括互联网、3G手机在内的新媒体把电视、电影、电台进行了统一整合,个人只要随身携带着一个芯片即可联通全世界,这种把“世界”变小,把“个人”变大的伟大趋势提醒着人们必须以全媒体的视角重新审视电视电影所处的这个时代.尤其是传播渠道的变化对于电视电影的生存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1.电视电影不再是电视频道的专属,而是一种影视意义作品,就像歌曲一样由历史上的电台专属节目演变成现在被压制成数字音频格式后在各种渠道中播放。

2.电视电影制作单位不仅仅是专属于电视台的供货方,其核心业务不应该是拘泥于电视平台而是服务于手机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等多方客户。

3.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依然重要,但更加强调内容为王,生产主旨回归受众本位,强调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与口味,电视电影不再仅仅作为电视文化的一部分而是真正纳入到影视内容的大家庭,与M刊、电影、音乐一样成为受众的内容选择。

4.电视电影的数字化制作方式就是成就其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直接接轨的独特优势,数字格式制作的电视电影可以通过软件直接转换成网络电影所需要的OVORip、RMV日、MKV格式和手机电影所需要的3G尸格式。电视电影的呈现方式将不单单是凭借电视平台播出,还将有其它的表现形态、传输渠道和显示终端,也就会产生相应不同的产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电视电影虽然是应电视台的内容需求而应运产生,但不必拘泥于单一传播范围,应借助多样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最后,当我们收获诸多启示之后,透过纷繁的外在表现、多样的形式格局可以发现:不论是电视电影、网络电影还是手机电影,它们分明是作为主体的电影分别与蓬勃发展时期的电视科技、网络科技、个人电脑通讯(手机)技术所产生的一次次有价值的碰撞与嫁接。

四、推动中国电视电影发展的未来核心力量

电影早于电视诞生,电视电影在实质上即是电影对于大众电视文化亲近的表达。电视电影的出现,使得诸多信息传播渠道有了摆脱电影内容匾乏窘境的理由,同时也为电影提供了新的展示窗口和盈利渠道。中国广播电视业的繁荣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对电影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从负面看是电影从公共娱乐空间中心的逊位和边缘化,从正面看则是电影走向公众的渠道多样化和盈利方式的多元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将产生出除了电视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之外的更多不同科技类别的记录格式与传播平台。关于电视电影的未来,我们大胆预测:推动电视电影发展的未来核心力量将是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尸丁V(交互式网络电视)、公共电视频道、网络视频门户网站和手机电视等大众新兴媒体。而电视电影是否具有足够的生命力去跨越播放平台的壁垒与障碍,转型为其他记录格式的娱乐产品,关键取决于作品本身的魅力。如作为电视电影以越狱犯经分别以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等多种媒介格式出现在世界大众面前,依靠口碑传播、网络下载成就了这部作品的辉煌,再一次证明了好作品仅为服务大众而存在。可以预见,电视电影最终回归电影的大本营,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而融入影视大家庭,它将在媒介渠道发展需求的推动下,总体呈现出制作主体多元化、交互式传播广泛化的必然趋势。

被举报文档标题:全媒时代电视电影发展态势概括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dsdylw/60577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