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国军旅剧取得创新与突破范文

中国军旅剧取得创新与突破范文

时间:2022-05-08 06:32:28

中国军旅剧取得创新与突破

【论文关键词】新世纪;军旅剧;创新;突破

【论文摘要】新世纪以来的军旅剧以鲜活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极具特色的创作技巧吸引着广大的电视观众。本文通过对新世纪前后的军旅剧的对比,分析新世纪以来军旅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展望。

中国的电视剧样式丰富多彩,军旅剧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类型,军旅剧也称军事题材电视剧,是指反映部队军人战斗、生活、感情的一种电视剧类型。从1983年山东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军旅剧《高山下的花环》至今,中国军旅剧也已走过25年的发展历程,创作了一批较好的作品。如初期的《高山下的花环》、《道是无情却有情》、《花瓶》、《爱的眼神》、《兵车行》、《紧急起飞》、《凯旋在子夜》,后来的《零丁洋上的梦》、《蛤蟆湾的新兵》、《这里并不寂寞》、《戈壁滩来的士兵》、《天边有群男子汉》。这些军旅剧在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充分展示了当代军人的风采与魅力、风格日臻成熟的同时,主题、结构、表演诸方面业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进而类型化,陷入了僵局,呈裹足不前甚至下滑趋势。军旅剧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者,创新不得不提上日程。新世纪以来,创作者重新开始审视自身的创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与市场接轨,努力突破创造力桎梏,摆脱艺术思维定势,及时清除人物的类型模式,加深刻画人性的多样性,放宽了衡量人物的标准度,创造出了《亮剑》、《历史的天空》、《高地》、《军歌嘹亮》、《狼毒花》、《士兵突击》、《大校的女儿》等一批新的优秀剧作。军旅剧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亮相荧屏,掀起了一次次新的收视热潮。该论文将重点探讨新世纪军旅剧在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简单展望。

一、新世纪军旅剧的创新与突破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视剧的类型样式多样,风格各具特色。各种题材类型风格的电视剧大量涌现。电视剧的空前繁荣为军旅剧的发展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而且较之以往的军旅剧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

(一)走下神龛的中国军人

军旅剧属于直接携带或体现主旋律理念之作,它承载着主流价值系统,因而说教意味浓厚,而在娱乐性上有所欠缺。浓重的政治导向常常使观众反感,与观众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疏离。而新世纪军旅剧通过降低格调转向平实的做法来减少其严肃庄重,让过去高大完美的被“神化”的军人形象走下神龛,一反常态,把一个“凡人欲望”皆备的人,塑造成另类英雄,这就极大增加了军旅剧的活气,与观众建立起一种亲昵的氛围,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而这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性格“缺陷”之美

旧式的军旅剧中的军人形象都是“高大全”,没有痛苦,只有奉献,性格上更是完美无缺,对于普通人而言,只可以远观不可近察,只可仰慕不可触摸。呆板化教条化的人物刻画手法使得旧式军旅剧的人物给人以类型化、符号化之感。新世纪军旅剧中的军人形象都不再是扁平式的完美高大形象,这些军人形象性格里都带有天生的弱点与缺点。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独断专行脾气暴躁,甚至褚芹说其像个胡子;《亮剑》中的李云龙总是个人意气至上,干脆裁断,给人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感觉,语言粗俗,斤斤计较,骨子里透着小农意识,似乎更像“不愿吃亏的农民”而不是军人,更不要说是位解放军高级将领;《狼毒花》中的常发更是一个匪气十足的粗莽硬汉,爱女人爱酒爱自由的他身上有着革命军队不能容忍的毒素;《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憨直笨拙,反应迟钝,总是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训练落后,总是拖后腿,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被人称为“许木木”“孬兵”。

这些军旅剧的人物都有某些性格缺陷,缺陷使人物更加立体化,脱离了千篇一律的人物模式。而且这些人物性格缺陷不会涉及大的是非善恶观,只是“当时当地”的特殊作为。缺陷没有使人物流于低俗,反而引发了观众的向往与认同之情。缺陷弱化了人物的典型形象和极致性格,使观众看不到丝毫的造作,更没有勉为其难的牵强。缺陷正视了人性的本质,使角色的塑造更显丰满与生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活逼真。

2、崇高之美的新解

崇高作为西方一种基本的审美类型,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哲学家康德认为,崇高包括“数字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就是无法较量的伟大的东西或者说是一切和它较量的东西都是比它小的东西;力学的崇高则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力量越过平常的尺度,而让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种类的抵抗的能力,这赋予我们勇气来和自然界的全能威力假设较量一下。以往的军旅剧对崇高的着墨比较直白,只是作为一种表象停留在观众的潜意识层中。这种崇高不具有普遍意义,只是一种不近人情的冷酷的政治话语工具,只注重“军”的神化,忽略“人”的存在。电视剧中所展示的军队整齐之美,人格的高大之美,令观众只能以仰望的视角顶礼膜拜时,当观众对这种力量无法到达的恐惧感增强,也就会选择逃避,这样的崇高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新世纪军旅剧更侧重力学上的崇高,而且对力学的崇高的刻画有别于以前。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传声筒,军旅剧肩负着塑造崇高人物的重任,怎样做到既符合政治上的又符合观众的审美诉求,这是新世纪创作者着力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新世纪军旅剧的创作者通过人物性格的缺陷使崇高得以隐晦含蓄的表达,缺陷只是一种手段,崇高是其最终目的,主流价值观的内核是不变的,只是需要观众深层次的体会。新世纪军旅剧对崇高之美的刻画不再突兀,而是用各种外在的形式来包装,更重要的是将“人性”引入了军旅剧,更注重人物的局限性,崇高也不再是“天生”,后天也可以造就,这种创作视角新颖且人性化。

新世纪军旅剧中除了营造一种观众无法把握的同时无法与之较量的人格形式,也注重建构数字上的崇高。如《沙场点兵》《DA师》《士兵突击》等现代军旅剧都注重表现军队中的训练演习,场面的壮观,武器的先进,都给人一种数字上的崇高。《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次完成了三百三十三个腹部饶杠,打破记录,成为改写军旅生活的第一步,这个情节首先是数字的震撼,没有超强的毅力与韧劲,三百三十三是无法完成的,紧随数字震撼之后的便是一种力量崇高,这种力量是一个“孬兵”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观众在感受这种力量的同时也会觉得自己也能有这种力量,这种崇高的刻画更能走进观众的内心并激起共鸣。军事传奇剧多是以战争场面对抗的惨烈来达到崇高的目的,这对于观众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平年代的人们缺少亲历战争的机会,军事传奇剧展现的战火纷飞,金戈铁马满足了人们的体验欲望,以这种观众喜欢的外核,将角色置于一系列的战争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质,观众在精神愉悦的同时不自觉的完成角色认同,进而由衷认同这种崇高精神。

3、传奇色彩

新世纪军旅剧的人物特色,除上述两点以外,还有一突出特点就是人物极富传奇色彩。

旧式的军旅剧人物也不乏有自己的传奇色彩,但是在过去喜欢四平八稳的时代,大家都不喜欢张扬个性,所以创作者将其掖藏起来,导致人物所有的行为都是毫无特色,这跟以前的文化语境有关,也是创作者自己放不开手脚,视角被局限住,而新世纪军旅剧注重人物传奇色彩的挖掘,这一定程度上比较符合当今时代人们追求个性的文化语境。

新世纪军旅剧所展现的这种传奇色彩有的是由特殊的历史环境所造成,有的是自身性格所致。《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上将许世友》、《狼毒花》等军事传奇剧中主人公所经历的战争残酷性为历史罕见,所受教育之少而功勋之巨也为历史罕见。目不识丁反而让他们不拘泥于书本的战术策略,全凭自己的勇猛血性机智与敌人战斗。《亮剑》中的李云龙甚至被对方专门研究其战术战略,并引起日本高层的重视。抛去文化的束缚,他们在战斗中迸发出的原始的忠诚与勇猛,更给观众一种真实的震撼,尽管他们参加战斗的目的和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为国家。《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初中学历,生性驽笨,反应迟钝,却通过自己单纯的坚持努力,从一个“孬兵”成为老A一员,与其说他是个例,不如说他实现了所有人的梦。新世纪军旅剧中人物的传奇色彩契合了受众群体对英雄情结的向往,更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

(二)主题意蕴的含蓄与多义

电视剧本的主题,即作品通过人物塑造和生活场景描绘所体现的主旨或中心思想。它是剧作家通过对题材的挖掘,提炼而得到的思想结晶,也是剧作家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的集中体现,它是作品的灵魂,导引着剧本情节的进程和人物个性的发展,能够唤起观众的美感与精神共鸣。军旅剧由于涉及政治,主题的内核是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以往军旅剧的主题意念流露过于直白,图解思想,变成了政治宣教工具,破坏了作品的美感,逐渐引起观众的反感与排斥。新世纪军旅剧的主题内核依旧,但却通过题材选择与艺术表现角度的变化进行体现,看似有点剑走偏锋,却唤起了观众的认同与共鸣。新世纪军旅剧的主题呈现出了以下两个新特点。

1、主题的含蓄性。“理之于诗,如水中之盐,蜜中花,无痕有味”。这是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的一句话。其实电视剧的主题与电视剧本身的关系恰如理与诗的关系,也应是无痕却有味,主题潜隐于作品中,通过情节、结构的控制自然的流露出来,这样能使作品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学生命力。《士兵突击》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流露几乎没有任何痕迹。和平时期平淡无奇的军营生活,一个不起眼的战士如何成为一个兵王,看似展示一个战士的成长历程,其实在这其中的每一处微小的细节都附着主流意识的内核,作品将现代的军人生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观点不再滞后,而是与时俱进。新世纪的军旅剧主题表达上更含蓄隐晦,但却能带动观众的思考,让观众潜移默化中达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趋同。

2、主题的多义性。中国经济从计划到市场转型,文化也开始从权威话语到个人叙事、意识形态多元化转型。现实社会的复杂使得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多义的。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新世纪军旅剧创作者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克服了主题概念化教条化公式化的弊端,扩大了作品的思想容量,增强了涵盖与厚度,让其作品主题呈现出多义性特征,使作品更加贴近复杂的现代生活,同时引发了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观众对社会、人生、人性多方位多侧面的深层思考。2007年的《士兵突击》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剧中班长与士兵、军官与士兵、军官与军官的情感戏,来展示军队独特的美和独特的价值观,内涵空前的丰富,已经完全超越军队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每个人每个集体都能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它没有抛弃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但是不仅仅局限与此,只是将神化的主流价值观搀入时代性朴素的表达出来,让更多人从中体会主流价值观真正的美。军旅剧多义性主题的创作标志着其创作在思想意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三)有意味的叙事

以往军旅剧由于创作者本身视角没有放平,使得军旅剧大多呈现一种模式,导致创作走向类型化。新世纪军旅剧在大众传媒方式的影响下,不仅成功的传播了主流意识形态,引起观众的观看热潮,而且在叙事上也有新的突破,下面就语言情节两方面进行分析。

新世纪军旅剧的语言意味隽永,诙谐幽默,扭转了人们对以往军旅剧语言粗糙、政治术语泛滥的印象,新世纪军旅剧的语言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1、语言的经典化

新世纪军旅剧中充满哲理和经典化的语言随处可见。这些语言简单深刻,甚至已经成为很多观众的座右铭。如《亮剑》中“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方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死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这段话渲染了李云龙不拘一格的军人素质,更是一个军人侠胆才识的综合;《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句类似废话的东西却表现出许三多对意义的寻求与执着。这些语言早已超出军队本身的范围,都是有普遍意义的励志明言,语言的经典保证了军旅剧的主旋律性质,并且深入人心,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新世纪军旅剧语言的生动和多种修辞的运用分不开,如比喻、排比、对比等。如《狼毒花》戴政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狼毒花就是常发的象征,常发就是一朵独具风采的狼毒花!有毒确实有毒,但也有大用,关键是在于慎用,关键在于怎样用。”这句话就是将常发比喻成狼毒花,既呼应主题,又形象的勾勒出常发的性格特点。《士兵突击》中人物性格各异,决不雷同。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的不同,剧中更是多次运用到对比的手法。伍六一:我这两个老乡,一个精得像鬼,一个笨得像猪;许三多:人前晕眩和人后说不出来的苦处,这就是成功的味道吧。对比手法的运用,让剧中人物语言妙趣横生,又颇富哲理意味。除了对比,剧中更多次用到排比,在语言上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如令人深刻的七连入连仪式,排比性的语言渲染出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为军旅剧整体形象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语言的通俗化

英国着名戏剧家莱辛说:“在一种选了又选的考究而且夸大其词的语言中,是不能有任何感情的。它表现任何情感,也不能激发感情。而感情只适用于最简单、最普通而平凡的话语和说话方式。”新世纪军旅剧创作者就是践行了莱辛的这句话。整体语言简单通俗,生活气息浓郁。如《亮剑》中李云龙和有生活作风问题的参谋的一段对话,运用戏谑的方式弱化意识形态色彩,而且说的有些粗鄙赤裸,却歪打正着的让人物变得鲜活生动,与观众建立起一种亲昵的氛围,从而取消心理距离,重新接触到被意识形态世界所禁锢的东西,将互相分裂极端对立的东西,完美又令人信服地统一在人物身上,将神圣与粗鄙,伟大与渺小团结起来结成一体,使人物卸掉僵硬姿态,更加契合观众的审美诉求。《士兵突击》中也有不少通俗的精彩语言,如吴哲的“祝同志们春梦了无痕;同志们妻妾成群了,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几句话混杂着插科打诨,却非常符合当时人物的处境,一种苦中求乐的心态很自然的呈现出来。创作者颇见功力的台词功底为这些军旅剧增色不少,为军旅剧整体形象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军旅剧叙事上除了语言的独特以外,创作者把握故事情节比较到位,将时代性融入到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中,用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使得观众对故事情节产生一种真实完整和持久的想象,从而博得观众的喜欢。在通常的影视创作中,情节就是有关人物关系和人物成型的叙事过程,这个过程所发生的各种事件需要剧作精心设计、提炼和安排,足以表现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从叙事学上看情节主要通过事件表现出来,一个个事件的出现,打破生活的常态,故事才能发展下去。电视剧的篇幅本身需要悬念,平铺直叙不会激起观众的兴趣。突转发现绝境是情节变得复杂或简单的基本条件,新世纪军旅剧充分运用了这三点,使其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成为故事性、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之作。

二、新世纪军旅剧的展望

军旅剧是中国电视剧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军旅剧作为主旋律电视剧题材每年都会有国家的投资,加上军旅剧在中国有广大的市场,所以军旅剧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军旅题材电视剧是宣传人民军队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民族精神国家意志的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气直接蕴含其中,也是宣传自己国力的一角窗口,所以军旅剧的创作较之其他类型剧的创作有其自身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语境的变化,有些曾经很受欢迎的电视剧题材消失不见,代之以新的电视剧种,但是无论怎样,军旅剧不会变化,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不重视国防建设,所以军旅剧在这方面有保证。军旅剧通过展现部队军人的生活来传达爱国主义精神,它带给观众一种激情,一种信仰,让观众接受一个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收人物的精神世界,并自觉按照人物的言行规则自己。军旅剧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新世纪军旅剧适时的创新,使军旅剧得以重生,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视角,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混杂状态类型化元素使得情节模式更丰富,返璞归真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但毋庸讳言的是,军旅剧的热播也使投资商一窝蜂的跟风而上,形势的乐观似乎使一些创作者迷失了方向,新世纪军旅剧会不会又走入新的窠臼呢?在这点上且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建议:

1、坚守主流价值,避免人物形象塑造流于庸俗化。军旅剧不能脱离主流价值观的内核,更不能只是空有一层军装,而刻意降低格调,逢迎某种低俗化价值观。军旅剧是人民军队的一个展示窗口,不能为了媚俗而添加某些低俗东西,军人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是军人毕竟不是普通人,所以人物形象塑造上要慎之又慎,不能为刻意追求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多元而让人物流于庸俗浅薄。

2、注重题材多样化的开掘。军旅剧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传奇剧,还应积极挖掘新的角度。在这方面《大校的女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剧摒弃了以往的纯男性视角,从女性视角来看中国军人的成长,视角新颖独特,在众多军旅剧中可谓独树一帜。中国的现在影视市场跟风现象严重,一部军旅剧的热播,后面便一哄而上,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浪费财力,所以军旅剧的创作要走出这一误区,多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注重题材多样化的开掘,多方面的展示不同兵种的不同生活,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军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使军旅剧能不断推陈出新。

3、尊重市场规律,注重市场变化,这一点是从市场角度看,毕竟赢得市场的认可,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在此不再详述。

新世纪军旅剧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打破了军旅剧发展的僵局,适应了观众的心理嬗变,开始多样化的发展,尝试多种题材展示,为军旅剧的未来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但当下的军旅剧还应该不断与各种资源对话、吸收、变身,借助新时代的力量以及新的审美趣味不断突破、上升,尝试以各种材料、技法进入这一题材,唯此,新世纪军旅剧才能更具活力,佳作迭出。

【参考文献】

[1]赵宪章:《西方形式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79页。

[2]田川流姜静楠主编:《电影学概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143页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国军旅剧取得创新与突破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dsdylw/56635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