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影课题发言稿范文

电影课题发言稿范文

电影课题发言稿

湖北黄陂一中是最早参与电影课题的实验学校之一。几年来,我校课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风尘女’主题课例研究”被评为优秀,研究成果获得一等奖,成为了电影课题中有重要影响的一个课例研究。

我们精心选择了根据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的反映社会底层女性生活题材的8部经典电影《复活》《茶花女》《漂亮女人》《青楼艳妓》《望乡》《杜十娘》《日出》《画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电影艺术家们二度创作的作品,立体地解读这些灿烂摇曳的人物形象。

实验教师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是文学方面,通过对电影甚至原著的赏析,增长学生文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愫,锻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是社会方面,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斑斓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深深影响的社会环境,“风尘女”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与尘世之间,那个灰色的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是人性方面,每一个风尘女子的独特人生,都或多或少地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学生观看这一系列的电影,了解到她们的悲剧命运和社会背景,更重要的是,要感受她们在命运动荡的时候灵魂深处追求真善美、追求自由和幸福、追求独立人格、追求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渴求,以及这种渴求带来的强大震撼力。“风尘女”并不是社会毒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

研究主要结论:

风尘女不同于家庭主妇。一方面,她们风情万种,逢场作戏,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另一方面,她们受人践踏,被人蹂躏,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她们渴望被爱,渴望被关怀,渴望真善美的生活,甚至渴望做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她们从未停止过尝试,尽管如飞蛾扑火,尽管如火鸟自焚。她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获取比良家妇女更加高贵的自尊,当她们的灵魂被爱情激活,当她们重新找到了关爱、自尊、善美,她们毁灭了自己,她们的故事有时美丽得让人不忍离去。

这些风尘女子,以她们不平凡的经历,摇曳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深深震撼着读者和观众的心:《复活》中卡秋莎·马斯洛娃饱经患难而不甘沉沦,不甘堕落,不仅复活了自己的灵魂,还复活了曾经堕落的男主人翁聂赫留朵夫的灵魂;《望乡》中阿崎豁达开朗,流落南洋,出污泥而不染,用一生不屈的经历向世人昭示了日本的发家史;杜十娘举身赴清流,演绎了中国传统妇女纯真爱情的绝唱;陈白露难逃虎口,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抚读着《日出》吞下安眠药悄然离开了人世,控诉着旧中国的黑暗与凄凉;潘玉良少年沦落风尘而后却成为中国最高学府教授、世界艺坛著名艺术家,则是旧中国不幸女子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代表。

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有的人,虽沦落风尘,也同样可以拥有高尚的道德人格与信仰,而有的人,虽出身高贵,道貌岸然,然而却卑鄙低俗甚至祸国殃民。这是黄陂一中师生们在认真研究后得出的一个重要认识。

在对风尘女系列电影的观看解读中,我们还发现,电影虽不能完全说是反映当时的时代生活,但起码也是那个时代风情的折射。如在影片《复活》中,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冤屈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惨遭遇,影片着墨的也不只是男女主人翁的悲欢离合,它以玛丝洛娃为悲剧中心,气势磅薄地描写了人民的苦难,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的法庭、监狱和整个国家机器、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揭露了官办教会的欺骗性与虚伪性,揭露了土地私有制的罪恶,揭露了新兴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影片通过玛丝洛娃这个风尘女子串起的一系列故事,在观众面前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风情的长卷。再如影片《茶花女》中美艳绝伦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以自己的美貌向玩弄她的阔老们进行无可奈何的报复,弄得他们一个个倾家荡产,从侧面揭示了法国当时上流社会纸醉金迷,腐化堕落的生活。而杜十娘、陈白露,潘玉良等旧中国不同时代的风尘女子不同的人生遭际无不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让人清楚地看到,是黑暗污浊的社会吞噬了善良、无辜、纯真的人们,让人沦落为非人,让人生的命运发生不可逆的转变。

通过认真地欣赏影片,我们认识到,女人,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女人的命运往往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只有社会不断走向文明与进步,“风尘女”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生存、发展能力的人,也只有在那时,“风尘女”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关注女性是关注社会,关注“风尘女”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一个人,如果在他走向成熟的青少年时期,建立起对女性的正确认识,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社会都很有益。今天在我国,造就“风尘女”的社会制度已经消除。但是,在阴暗的角落里,还会有沉渣泛起。青少年朋友应该从“风尘女”这一严肃而深刻的主题中,正确地领悟人生,领悟世界。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未来的公民,他们也必然面对婚姻、家庭、社会的现实压力。愿所有的男性获得爱情、婚姻、幸福以及和谐的人生,愿所有女性用自己的自尊、智慧和美丽使世界更美好。这也是“风尘女”主题课例研究希望达到的一个美好境界。

“风尘女”主题课例作为优秀主题课例已经顺利结题了,但我校的电影课题还在继续。“十一五”期间,我校正在开展“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主题课例研究。从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题材影片中,精心挑选了《独立之战》《乔治·华盛顿》《爱国者》《林肯》《南北军魂》《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六部电影资料,通过电影“课对课”研究方式,重点研究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和罗伯特·李四位政治家、军事家,力求透过他们探寻美国在建国和统一过程中追求的人文意识和自由精神。以面向世界的整体文明史观,让学生透过中西文化的差异,探寻人类发展过程中共同关注的人文、民主、爱国等思想。

乔治·华盛顿把一支组织松散、装备落后的民军队伍锻炼成为一支能与英军正面抗衡的正规军。由开始的屡败屡战到后来的屡战屡胜,以其卓越的功勋毫无异议地成为美国第一第二任总统,最后拒绝了垂手可及的王冠,被尊为美国的“国父”。是什么让他在艰难困苦时毫不气馁,坚持战斗?又是什么让他在荣誉和权位的顶峰放弃了一切,去做一介平民?他的一生苦苦追寻的是什么?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美国第四第五任总统,拒绝参加第三任期的竞选。是什么让他呼喊“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又是什么让他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阿伯拉罕·林肯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成长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什么让林肯坚定地废除奴隶制,至死不逾?在战争结束之后,他呼吁,一定不要有任何血腥报复,不要绞死他们(南方人),不要惩罚任何人,要让他们得到自由。又是什么让他赦免叛乱的南方人?

罗伯特·李是南北战争中“叛乱”一方的军队主将,虽然他也反对奴隶制度,但他为什么拒绝担任北方军总司令,成为南方叛军的总司令?在战争结束前,他为什么拒绝将几万大军迁入丛林、深山,继续打游击战,而毅然地选择投降?为什么作为敌方统帅被美国人评为历史上最受爱戴的将军?

葛底斯堡曾经是南北战争的主战场之一,现在成为美国数一数二的国家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葛底斯堡阵亡将士公墓,不仅埋葬着北方联邦的死者,同时也安息着南方同盟的殉难者。为什么南方的死难者和北方的死难者一样受到纪念?

自由、民主、独立、爱国的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现。我们将带领学生一道,去吸取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传。

猛然回头,发现这两个主题课例有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人的尊严、人格、自由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