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供电所管理范文

供电所管理范文

供电所管理

一、农电资产的定性

“两改一同价”将原本由村一级组织集体筹资建设的村网硬性无偿划拨,并冠以“自愿上交”的名义签订代管协议。暂且不论是否有悖于法律条文,单就这项措施取得的效果而言,确实值得深思。诚然,从表面上看,老百姓不用再承担电力设施维护和折旧的负担,只管用上电,用好电。但多数老百姓还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总认为把自己置办的“家产”交出去太亏。同时,供电企业也不堪重负,叫苦连天。随之而来的就是变压器超负荷、线路卡脖子,老百姓用不好电怨声载道。网改资金又是杯水车薪,只有降低标准“撒胡椒面”,从而导致重复投资。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更是以供电企业已经“垂直”为借口,在施工协调中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阻挠,赔青费漫天要价。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人为增加了网改成本。

近年来,电力设施被盗一直困扰着供电企业。几乎每天都会有变压器、电力线路、配电柜丢失,有的一年下来被盗价值达

五、六十万元之多,间接损失和造成的社会影响更是不可估量。虽然公安部门集中整治,加大打击力度,但收效甚微。县级供电企业的抗旱变压器有

八、九百台,派人看肯定是看不住的,但发动群众又困难重重。采取技防措施所需资金一时又难于筹措,又缺乏政策依据。电力设施投保仅仅是走了个过程,每台变压器单个投保,成本过高,保险公司明知道这一块效益不大,不愿承保,供电企业只有依据被盗损失缴纳保费,水涨船高,多退少补。一旦发生被盗,让使用者(村、街)承担60%的损失费用。这显然是不合乎法律规定的。

二、供电所的定位

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供电企业面向社会、履行义务、服务客户、保证效益、维护形象的最基层窗口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承担的责任和所从事的工作却相当巨大和复杂,既要负责辖区内的抄表、收费,又要维护设备,管理线损,开展优质服务,尤其是随着管理规范化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工作量翻了几番。基础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归档纷繁芜杂,报表材料应接不暇,而能够胜任这些的人才却相对缺乏。虽然编制是一个局限,但内部调整,精简机构,充实一线应该是发展趋势。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绝对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往往还会引起信息失真。再则,作为一个企业,提高营销人员的名誉地位,既是一种战略性激励,也是对客户的一种尊重,同时又避免了人为复杂化和重复劳动的现象发生。

三、农电工的用工性质

农电体制改革将农村电工正式更名为:农电工,标志着农村电工的统管,在供用电管理上只对供电企业负责,福利待遇由供电企业统一发放。但农电工采取的是亦工亦农的用工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特色”。

首先,农电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工作压力较大。安全上稍有纰漏就可能酿出大祸;线损指标不切实际,越压越低,大有骑虎难下之式;电费收缴更是“跑断腿,磨破嘴”,尽管发扬“三千”精神也不见得颗粒归仓,垫补电费使大多数农电工焦头烂额;更为头痛的是客户投诉,只要客户不满意,不管什么原因,先打电工“三十大板”。相比起来那点微薄工资多已萌生退意,似乎随便干点儿啥都比干电工强。

其次,农电工始终没有摆脱村里的控制和干扰。大多数农电工都还是在本村从事工作,没有人胆敢不买村领导的账。停电仍然是村两委惩治不配合工作的村民的“制胜法宝”。否则,电工就甭想在村里干的安生。供电企业也不可能为一个电工去开罪村两委班子。

再则,农电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起。一个农电工管理几个台区,既要维护设备,查安全;又要抄表收费,搞服务;还要管理线损,创效益。不管从能力和精力上来讲,都难以维系。“术业有专攻”,可能有的人维修技术精湛,有的人会精打细算,有的人能言善辩,有的人心细肯干,通才实在不多,尤其是农电工。我们用人就要扬长避短,从这方面讲不应该“一视同仁”。另外,啥都管又会出现啥都管不好的情况,还会出现不能及时发现事故苗头,问题越积越多,一旦暴露将不可收拾的局面。

总的来说,供电所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如何合理利用有效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推动供电企业稳健快速发展是供用电管理研究的方向和迫切任务。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必须超前发展。电网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条件还不成熟,国家也不可能将供电企业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去,还需要政府悉心呵护,正确引导。供电所更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在处理违章树木和违章建筑以及施工协调和电力设施保护方面。供电企业更应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供电所更多倾斜,缩编“指挥员和评论员”,简化程序,以便在抢修和服务时做到规范、快捷。农电工要走职业化道路,集中管理,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电工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诸如维修班、抄表班、收费班等,形成流水线作业,一环扣一环,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及时消除隐患。这样同时也能摆脱不必要的麻烦和干扰,专心致志为企业谋发展,诚心诚意为客户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