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传媒专业微电影创作实践教学范文

浅谈传媒专业微电影创作实践教学范文

时间:2022-06-19 04:28:21

浅谈传媒专业微电影创作实践教学

【摘要】微电影创作是大学传媒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这个课程考察了学生的创造力、技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但是,由于专业知识薄弱,技术经验缺乏等种种原因,学生作品往往会出现题材狭窄、内容单一、制作粗糙等问题,因此,在相关的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师生共同体”的理念,将指导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后期,分析高校教师在指导微电影创作教学中的方法,指出过多的干涉会影响和阻碍学生的想象力,而引导、鼓励、纠正与发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同分享是指导的有效方法。并由此进一步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理念,实施互助、互利、共同学习、共同创作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师生共同体;传媒专业;教学实践;微电影创作

一、“师生共同体”概念与微电影创作实践课程现状

“师生共同体”的提法是对共同体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的拓展与应用。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nnies)提出,后来在不同学科立场下分别被解读成关系团体说、学习组织说、有效模式说等。其中生态哲学视角下提出的生态系统说对共同体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诠释,强调共同体实为一个生态环境系统,具有整体、和谐、开放、有序的普遍性特征。①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代表人物之一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在著作《大学之理念》的绪论中开宗明义:“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②国内教育研究中将“师生共同体”理论主要运用在大、中、小学教育以及高职教育中。对“师生共同体”的研究,有包括“师生成长共同体”“师生研究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等延伸理念。在高校进行“师生共同体”研究应用的学科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历史等,而在传媒专业中运用“师生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较为鲜见。近十年来,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艺术观念的开放,微电影创作获得了空前的自由,这个领域的职业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大学里,相关专业风起云涌,众多电影电视、新闻传媒等专业的学生将微电影创作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然而,目前这一专业实践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不到发现、培养与发展,实践教育科学的教学模式并未建立等。众所周知,在传媒专业中,实践类教学与理论类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在微电影创作的实践类教学中,不仅仅使个人的才智得以体现,团队的合作也得到锻炼。利用“师生共同体”的理念,将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共同的创作团队,是对目前实践教学不足的一种尝试。

二、“价值、审美共同体”——前期题材的选择

在微电影创作中,题材策划与剧本写作属于前期工作。在大学生作品中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单一、生活经历相仿的限制,其作品的选题相对狭窄,只关注自身与周围的小环境,很少从社会大视野认识问题,也很难真正观察、了解、体验社会生活。第一手资料和社会经验存在很大缺陷,出现了题材单一、情节单调、缺乏新意、脱离生活等状况;千篇一律的校园题材,庸俗的校园爱情故事,难以有新颖的剧本出现。剧本也因为缺乏生活积淀与基本的写作技巧,使人物关系、情节、细节等经不起推敲。因此,作品显得肤浅和因袭落套。在西方大学里,共同体的意识左右着校政和师生心灵,而且形成了一整套范式并运作于教学、研究与日常生活之中。如果你留意的话,西方大学里最令人喜欢的称呼就是“我们的共同体”。③于是,在微电影创作前期指导中,教师与学生应建立“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共建平等的学习关系,共同深入社会,关注社会问题,接触和了解社会,多思考和讨论,寻找更加丰富的题材,挖掘更深层次的选题内容,只有开拓视野才能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观摩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等国内最前沿的大学生优秀影像作品,进行分析、讨论与学习。其中的作品选题丰富多彩,创作者视野开阔,题材不拘一格,赋予了大学生影像作品独有的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体悟,这使师生感触颇深。在分析了大量的当代优秀大学生微电影作品后,教师可就题材方面启发学生,当代大学生应把自己当作创作的主体,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关注政治、文化、历史、经济、自然、环保等多方面,才可使题材更有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共同学习后,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价值与审美共同体”,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其作品题材更加丰富。第二步是由学生提交选题策划大纲,并由师生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比如在前期递交题材大纲时,有一组学生确定围绕“食品安全”这个社会话题进行剧本编写,用四个小故事探讨了“食品安全”这个社会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该影片最终获得了江苏省领航杯大学生多媒体数字竞赛的二等奖。在用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题材分析的同时,也可以拿以往本专业的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对其创作热情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创作初期,鼓励学生确立一个更高的目标,用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影像大赛,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一部课程实践作业。

三、“创作共同体”——中期的创作过程

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进行微电影实践创作的全过程。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创作方面的问题。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专业的理论知识很重要,创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专业课上所学到的基本原理,例如,画面构图、音乐音响、镜头语言、色彩色调、用光等,因此大学生需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创作高水平作品的根基所在。大学作为一个围绕知识而聚集在一起的师生共同体,也是一个知识场域。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美学价值,指导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更多的艺术处理,在模仿的同时进行积极创新,同时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内容融合到作品当中来,比如文学剧本写作、绘画的色彩、音乐的节奏等。“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④只有学生本身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能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高水准作品来。另一方面的指导属于团队合作方面的问题。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特点之一在于其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作品。一部影视剧,需要编剧、导演、摄像、剪辑、演员等人员,更加专业的剧组还必须有制片、灯光、剧务、录音等。而作为大学生组成的剧组难以达到专业剧组的要求,往往一人身兼多职。在大学生微电影剧组中,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个人的才华如何与团队合作相协调与统一。众所周知,导演是一部影视剧的创作中心,在专业剧组中,导演具有绝对的权威,其他职能部门都是围绕导演的意图进行工作。而学生剧组的一个问题在于,作为导演的同学往往希望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但由于剧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对此很难有心理上的认同。因此,往往会出现在作品拍摄到一半时,剧组成员产生矛盾的现象,其后果轻则作业完成不理想,重则小组解散。面对这一问题,老师作为共同体中的一员,应在建组初期给予明确的方向指导,即一方面以专业剧组的方式要求学生剧组确立导演中心制;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导演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希望他能兼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最终保证作品圆满完成。同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初期找到价值审美取向一致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在拍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小组内部出现的问题,如一组同学在拍摄微电影作品《归零》时出现矛盾,教师了解到其原因是在一个饭店的场景拍摄中,作为导演的同学一定要求用靠窗的餐桌作为拍摄场景,并要求全组同学等那桌的客人用餐结束后再去拍摄,而其他的同学觉得他过于较真,矛盾由此产生。教师在排解矛盾时,首先明确了导演中心的出发点,并指出作为导演的同学应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意图。最后,该同学向全组成员解释了因为光线的问题所以才执意选择那个地点拍摄,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在“十三五”规划研究中,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研究重点。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其特点之一为教育的个性化,强调要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在当下的独立纪录片创作中,日益形成个人创作的倾向,并建立起独特的纪录美学。这一新的创作方法很适合学生纪录片创作。这一方法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剧组内部合作困难的问题。“大学是一所学校——但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校,创立大学的初衷不仅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传授学问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面,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并且凭借这个经验获得终身受用的学术训练和指导。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大学里面应该独立地思考,批判地学习,并且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他应该有学习的自由。”⑤获得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微电影一等奖的纪录片《夜唱者》全组仅三名同学,但他们分工明确,观念一致,使得拍摄过程非常顺利,也使作品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而获得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纪录片二等奖的《热河》则由一名同学完成导演、摄像、剪辑等所有的工作,这一部学生作业已让人看出其作者电影的风范。

四、“发展与分享共同体”——后期的展示与推动

在微电影创作相关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才只是开始。实际情况是,我们不可能期待每一个学生或每一组学生的作品都能出类拔萃。对于大部分学生,我们只要求其掌握影视制作的流程和方法,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一部短片即可。对于其中更具艺术才华的学生,则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其继续创作,对已有的作品进一步完善,使其达到参赛的水平。同时,对某些可持续的纪录片选题,可以鼓励学生作为个人的毕业设计作品,继续进行追踪与拍摄,这对其毕业设计的积累非常有益。指导老师在指导中的作用是发现与引导。艺术虽然难教,但也可以引导。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拍摄什么样的风格,以及如何使作品具有时代的特点,是需要在创作中传达给学生的。而推动学生不满足于完成一部课堂作业水平的短片,鼓励其继续创作,是提高作品水平的途径。除了帮助学生将优秀的作品投稿到各个大学生电影节,在一个学年结束时,老师与学生还可组成“分享共同体”,一起选择优秀的学生微电影作品,策划校内的电影节,组织放映、观摩、交流。这对参与创作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积极的鼓励与支持,对其他学生也构成有效的激励。

五、结语

大学生影像实践教学对于传媒专业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自我实践,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使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育方式。在“师生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中,也碰到很多难题,如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双师型”教师。实践课时难以定量,需要教师更多的奉献精神才能够指导出高质量的学生作品等。对此,教师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一一加以解决。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教师只有不断思考和探索,才能够形成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的方法,培养当代具有全面专业素养的大学生。而学生作品取得的成功,不仅对其个人是一种激励与认可,也对传媒专业的建设与学院学校的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①曾小丽.批判与超越:教师共同体概念的再探析———基于生态哲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6(02):34-37.

②【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9.

③张岂之,谢阳举.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04):1-8.

④【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8.

⑤【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0.

作者:丁柳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传媒专业微电影创作实践教学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ctcmlw/7352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