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政治素养的传播媒体论文范文

基于政治素养的传播媒体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29 10:01:08

基于政治素养的传播媒体论文

1对外传播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背景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对外传播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西方媒体所主导的国际传播面前仍然显得十分弱小。由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与无知,以及一些国外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使得不少西方媒体对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夸张的报道,特别当我国爆发公共危机事件时,中国的政府与媒体有时无法主导国际舆论的走向,而是由那些对中国怀有偏见甚至敌意的西方媒体主导。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全球传媒业的发展环境与竞争格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媒体的重要使命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媒体,提升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媒体的格局进行了深度的调整,中国媒体的国际地位提高明显,我国的国际传播机构开始实施战略转型,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占据海外阵地,增强参与国际媒体市场竞争的力量,力争在世界传媒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占据先手,逐步打破“西方媒体强,中国媒体弱”的不良国际舆论格局。当然,必须明确的是,面对当前越来越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要想加快提升我国对外传播能力与效率,就必须加强对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一个优秀的对外传播人才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过硬的政治素养。

2当前环境下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社会的传媒舞台中,我国的国际传媒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得到很好的加强,放宽外国记者在境内采访的限制,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对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其中,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因为对外传播工作者如果没有高度的政治素养,就不可能在纷繁复杂、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判断,引导舆论导向的正确走向。笔者就对外传播工作者的政治素养问题,对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部分员工进行了访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目前,绝大多数对外传播工作者在政治态度上拥护党的改革开放路线,业务学习尚可,但对政治学习处于应付状态,认为只要能够完成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任务就行了,很少有人自己安排其他的政治理论学习,甚至有个别员工认为,学习政治理论根本没有用处。同时,他们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信仰状况不容乐观,仅有少数人表示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多数员工表示说不清楚。

3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中表现出的问题,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对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的要求存在偏颇

在对外传播实践时往往忽视了传播的规律及其合理内核,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强调媒体的无产阶段党性及指导性之上。但是,真理并不是“赤裸裸”地就能为人所接受,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包装。因此,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有坚定的立场,“同时还要有极大的狡猾,要有原则而又很灵活”。那种不看对象,不问效果,太露、太硬的宣传方式,看似最讲党性,实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同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对外传播要求我们用事实介绍中国,从而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是真正了解中国,而不是去教育和批评外国人。当然,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区别是,我们认为新闻媒体应当具有动员、引导及教育等功能,但国际上认为新闻媒体的作用仅仅是提供新闻信息,强调的只是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很少提及教育功能。正是因为这种存在一定偏颇与不足的政治素养要求,使得当前的对外传播工作者如果坚持这种意识形态,往往得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使得他们放弃了对政治素养的追求。

3.2对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的培训十分匮乏

目前,许多对外传播工作者仅限于关注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对于自身的政治素养却关注甚少。相对来说,目前培养对外传播人才的高等院校,对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有数字表明,设置英语专业的高校达1000多所,英语专业在校生达百万,但问题很多,主要是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过分注重专业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传授,忽视对于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缺少特色,毕业生不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对外传播工作者入职后的继续教育体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往往只注重岗前的培训教育,忽视在职和跟踪教育。在教育效果的追求上,大部分也只是为了完成硬性指标,实效性低。而在具体教育中忽视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至上的教育。

3.3对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的创新性重视不够

东西方的文化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对外传播人才的时候,必须重视创新的培养思路、培养的创新措施,仔细分析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及风险习惯的不同,明确哪些地方能够引起共鸣,哪些方面可能会引起分歧甚至对抗,从而采取最合理的方法与措施来减少对外传播中的障碍。与此同时,我国对外传播始终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忽视了“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异同,在对外传播时往往照搬对内宣传的模式与内容,将对外传播视为对内宣传的一个扩展与延伸,使得我国的对外传播长期以来脱离了国外受众,有时不但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造成截然相反的结果。当然,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对外传播重要原则并没有错,但是我们为了追求对外传播的“正面性”,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了报喜不报忧的作法,对国内发生负面重大事件往往不对外传播,媒体保持的沉默。即使报道一些重大事件,也是以正面取向为主。事实上,问题正是出在这里,正面报道负面事件无法达到预期的正面效果。

4全媒体环境下提高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的措施

所谓的“全媒体”实际上指的是将最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的媒介形态分类完全打破,无论是哪一个媒体、哪一家机构想要获得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地利用所有的传播手段,而不再是仅仅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传播“到达率”。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对外传播的质量与效率,就必须重视当前的全媒体环境,在全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的培养。

1)进一步明确全媒体环境对对外传播人才政治素养的要求。

对外传播事业是一种政治性特别强的事业,这就要求对外传播工作者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修养,拥有政治家那样的政治头脑和外交家那样的敏锐。对外传播工作是国家在国际社会展示形象、宣传自我的重要途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对外传播工作者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着眼点,在政治立场坚定的同时,沉着冷静、思路开阔,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对外传播工作者能够透过表面看本质,抓住事件的要害。一个没有高度政治素质的对外传播工作者是无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大是大非考验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从而引导国际舆论的正确导向的。2003年的“非典”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当“非典”开始时,不管是全国各地的抢购风还是外国政府对中国产生的信任危机等,都与众多媒体的传播工作、舆论引导不足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对外传播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只有具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的人才,才能肩负对外传播的历史使命和发展重任,必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善于从政治的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求精求深。

2)有效提高政治意识及政治敏感性。

归纳来看,“政治意识”完全可以归结为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的态度、政治的信仰及政治的认知,不但包含了个人与民族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也包含了社会各阶级的意识形态。实际上,不管是哪一种社会形态,政治都能够代表该国或地区阶级、制度及社会文化的思想。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媒体人,传播的声音都必须与国家的声音一致,即使是西方所有的标榜新闻自由的国家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政治意识,或者政治意识偏离、淡薄,都是违背国家意志的行为,都是国家政权所不能容忍、不能允许的。从“大局意识”来看,对外传播工作者是否能够在工作时始终坚持国家的大局,是否能够始终坚持这样的眼光与胸怀,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得失及国家形象的传播。从“责任意识”来看,对外传播工作者首先是媒体人,必须具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对外传播工作者在工作时输出的是国家形象、国家的政策走向及中国的文化等,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给国家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安全。对于对外传播工作者而言,责任重于泰山。从“阵地意识”来看,对外传播工作者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能否牢牢把握住国家的政治主权、经济主权及文化主权,通过文化产品的传播影响国际政治意识及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实际上,无论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还是“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其形成与确立都必须依靠对外传播工作者绝对坚定的政治信仰。对外传播工作者政治信仰的培养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强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让对外传播工作者在学校学习阶段就能够明确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明确自己未来所从事传播工作的要求与性质,将对外传播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与自身的人格形式结合起来,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动教授的情况,帮助未来将从事对外传播工作的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二是保证入职后的政治素养再教育。无论是传媒单位还是传播工作者个人,都必须加强对政治素养的培训与再教育,将自身政治素养及思想道德素养放在第一位;每一个对外传播工作者都必须主动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及阵地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与热血奉献给国家及对外传播这一神圣的职业。同时,对外传播工作者必须严格地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增强职业自律,杜绝个人主义及利己主义的出现,更不能以权谋私。

3)灵活处理对外传播的“内外”性。

我国对外传播的传统是“内外有别”“内外无别”两种情况。“内外有别”是指以国内为主的宣传模式,传播主体占据主导地位,而受众则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在宣传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宣传方向与宣传内容;“内外无别”是指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太考虑国外受众的接受习惯及心理,宣传报告生硬枯燥,宣传效果较差。试想,如果在对外传播中全部使用新闻联播中的“套话”和“官话”,甚至将那些令国人都无法接受、感觉讨厌的东西传播到国外去,国外的受众又怎么可能认可呢?实际上,传播受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对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全球共有上百个国家,无论是社会制度、文化还是民族或宗教习惯都存在极大的不同,在全媒体背景之下,当前对外传播的“内外性”传统观念必须调整。应当注意到,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对外媒体与对内媒体的界限已经逐步消失,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全球所有的国家与地区提供了对外传播的技术条件与环境。现在已经没有单纯意义上的“对外报道”或“对内报道”,绝大多数媒体都已经开始网上传播,报道及信息通过互联网瞬间就会传遍全球。“对内新闻”同样会被国外媒体所关注,成为其报道的素材,为其所用。当然,“内外无别”的对外传播状态也应当进行调整,不能用“对内传播”的规则来完全要求“对外传播”,应当调整后使其更适合对外传播的要求。一方面,应当考虑全球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确定国外不同受众的接受心理及需要等;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尊重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受众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及规范化,从而真正获得对外传播的效果;三是必须加强对海外舆情的针对性研究,真正实现“对内掌握国情,对外了解世界”。当发生重大的新闻事件后,我国的主流媒体应当及时全面地实现对外传播,用事实及中国议程引导和塑造舆论,从而防止错误的国际公众舆论凝聚起来。从而实现用国际的“声音”来报道中国,告诉国际社会“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立场是什么”。

5结语

在当前全媒体背景之下,全球的受众不但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还掌握了解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众多的媒体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他们具备对各种来源信息实现获得、理解、聚会、反馈、质疑等各种能力;同时,他们还能够制作信息及新闻,并且对最新发生的事件做出自己的判断与感悟。因此,对外传播人才的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其对外传播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及产生的正反面影响,直接关系到中国形象的塑造。一个优秀的对外传播人才,应当具有优质的政治素养,能够正确传播中国国情及对外政策,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拥有拳拳的爱国之心。只有这样,对外传播者才能够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大政方针及立场,从而真正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通过自己的对外传播工作提升中国形象。

作者:卢懿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教务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政治素养的传播媒体论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