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手机媒体传播学论文范文

手机媒体传播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14 03:29:01

手机媒体传播学论文

一、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人性化”

(一)手机媒体传播的移动即时性———将人从“禁闭”中解放出来

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补偿和延伸,“纠正”了网络媒体的时间偏向,使信息传播由及时性转变到即时性:最为快捷方便地传播、接收信息。手机媒体将人从机器跟前和紧闭的室内解放出来,真正地做到了将人类说话和走路这两种基本交流方式结合到一起。3G、4G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手机媒体与因特网的随时连接,使之具有互联网传播的及时性,它的便携性、移动性又做到“随时在线”“随身在线”,用户可以在高山草原、海滨沙滩、田野牧场一边走路一边与“世界”连接。无论用户身在何处,只要用拇指操作手机就能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包括专业媒体机构、自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实现“零时差”传播。即使用户不刻意打开游览器搜索信息,装载到手机中的各种新闻客户端或者其他APP应用软件会不断地向用户推送及时的新闻信息,铃声和振动也会提醒用户查看。它让静态的信息接收方式转变为动态的实时接收。

(二)手机媒体跨平台传播———“人性化”传播体验

媒介工具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中介和平台,因此作为媒介工具之一的手机媒体自身也就是一个信息传输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语音通话、短信、彩信的方式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此外,如今的智能手机所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使手机可以如电脑一样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这使手机媒体具有了整合多种平台的功能,实现信息跨平台交流。这种跨平台交流消除了用户通过进入Web搜索的繁琐步骤,实现“一站式”到达,将人们从携带众多电子设备和繁琐的程序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改变着信息以网页为主要承载的模式,凸显了手机媒体传播的“人性化”。换言之,手机媒体传播的“人性化”是对用户使用媒介工具的人性化满足。手机媒体屏幕小、方便携带、移动性极强等特点,也促使第三方平台针对手机媒体的特性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新浪微博iPhone4.6.1版为例,手机版与网页版相比主要的变化有:第一,主界面以可视化、简约为主。界面的大面积用来承载信息,导航区从网页版的左右两边调整至屏幕的上下区域。屏幕顶端从左到右依次是好友关注、分组下拉菜单、操作下拉菜单;分组菜单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将所关注的人进行分组,这种分组查看信息可以提高重点信息的阅读率。屏幕底从左到右依次是首页、消息、“+”(微博书写、等)、发现、我。导航区分类清晰明了,图标设计醒目,风格简约,使整个界面具有简洁方便、误操作少、可用性高和良好易用性的特点。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自主选择更换其他的免费或付费的个性化界面装备。第二个变化源于手机的定位、重力传感器和二维码扫描功能。这使得手机微博在功能上添加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如带地理位置的微博、搜周边的好友、摇一摇等功能。重力传感器和二维码扫,则使用户无需键入文字搜索,通过轻轻摇一摇就能搜索到信息和正在一起摇的人,扫一扫就查找微博用户以及查看信息。这些也是手机版微博与网页版微博最大的不同。界面的调整和功能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在2012年2月,新浪微博拥有的3亿多的注册用户中,60%活跃用户是通过移动终端登录,而通过手机媒体登录占所有通过移动终端登录的64%。[4]可以说,通过手机媒体,微博成功地帮助人们在“等候时间”里或不同的转化场景中提供了传播信息、建构自我的契机。这样跨平台的信息交流互动会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必然趋势,进而也将带来更为“人性化”的传播过程与使用体验。

(三)手机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彰显用户的“自主性”

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杰出代表,继承了新媒体开放互动式的传播方式。较之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传播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特殊地位,清除了一般受众进入媒体的障碍,使得每一个人都能行使自己的信息权与意见表达权,实现与传播者双向沟通。手机媒体的移动即时性,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5A传播环境:通过手机,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任何媒介(Anymedia)传播任何信息(Anymessage)。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界限也变得更为模糊,它们的角色可以瞬时互换,相互融合。用户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意见的反馈方,手机所具有的随写、随拍、随录、随转、随发的功能,使得每一个用户都能针对某一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评论,转发,然后迅速传播开来,克服了传统媒体线性传播的直线性、孤立性等缺陷,真正实现传播过程的“双向循环”。手机媒体具有的集约各种媒体的功能,使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通过编写文字、拍摄照片和影像等方式进行直接互动传播。而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用户同样具有高度的自主权,既可以通过短信、彩信、微信、移动QQ等方式进行人际传播,也可以通过微博、论坛、博客、社区等平台进行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甚至大众传播。手机媒体成为人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媒体,彰显了用户的自主性,体现了手机媒体对用户地位的人性化尊重。

(四)手机媒体传播“碎片化”———打造“个性化”传播

手机传播的即时性,将信息传递的周期缩短到以分、秒计算。同时,手机具有的储存功能,使人们不再被“钉”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接受信息,而是能够自由地选择何时查阅信息,做到信息接收的异步性,将传播的时间分离、肢解,呈现传播时间的“零散化”。同时,这种零散化要求信息能够简明扼要地传递其最核心的内容,使用户能够在零碎零散的时间里能快速获取信息,亦或是分段的内容,使其在被打断后能在下一个零碎时间里继续阅读观看,造成信息的“破碎化”。此外,作为差异性个体的用户,他们对信息需求的类型不尽相同,迫使手机媒体的传播呈现“分众化”的趋势,使聚集的人群形成了无数的“碎片”。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定制与自身的需求和兴趣相应的内容或下载相应的应用软件,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手机定位等功能,可针对用户身处的环境推送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手机媒体的这种传播将会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的差异和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在信息需求方面的个人价值。而这种传播形态也印证了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预言:在后信息时代,信息将变得极端个人化,这种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媒介的受众从大众到较小的和更小的群体的。手机媒体与生俱来的个性化、情景性,以及传播的“破碎化”(时间“零散化”、信息“破碎化”、传播“分众化”),使得手机成为适合于不同人的个性化物品,成为用户打造个性化传播的平台,突出了手机媒体对用户使用信息的人性化满足。

二、手机媒体推动消费观念的改变

“媒介即信息”,手机媒体传播的“人性化”,使其成为一个完全以个体为中心的媒体,机不离身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可以说,手机媒体真正成为“人的延伸”,它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个人信息消费,是信息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个人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活动。传媒技术的裂变也推动着人们对信息的消费:收发邮件、网上购物、网络社交这样的数据业务正成为如今手机账单中的主角,消费的数据流量的增长已超过语音和短信服务的增长。人们用手机浏览新闻、刷微博、聊微信、查看天气、搜周边美食、订餐、购物或进行“导航+位置服务”,在享受着免费APP应用软件带来的便利快捷生活的同时,也为这样移动网络生活支付着移动网络流量费用。追求更为个性化和高品质服务的用户还通过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相应的信息服务,如购买高品质的音乐、游戏装备或其他的付费优秀APP应用软件。这些都是目前个人信息消费的普遍方式。从即时通讯到手机视频对话,从短信互动到微信聊天,从商场购物到网上购物再到手机购物,从过去传统互联网时代“不出门知天下事”到目前位置服务“出行不求人,信息送上门”,个人信息消费正改变人们的传统消费观,也使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已经正式发放4G牌照,手机媒体也将进一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带动个人信息消费向更高层次转变,进而推动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手机媒体正是媒介一次次进化和裂变的成果。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手机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等应用的进一步扩展,手机媒体这个“带着体温的媒介”还将继续进化和裂变,也必将会掀起传媒界的新一轮变革,而它对人们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在对消费观念的影响,还将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作者:陈丽颖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手机媒体传播学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cbxlw/66657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