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传播学的政网英译实例分析范文

基于传播学的政网英译实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2-05-25 04:46:39

基于传播学的政网英译实例分析

一引言

政府门户网站(Government’sPortalSite),是指政府通向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简单的说,“政府网站就是政府为社会公众群体提供服务的窗口”,[1]是电子政务的一部分。从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构建“电子政府”以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建设电子政府,用技术力量彻底重塑政府为民服务的方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发达国家大多进入了电子政府发展的高级阶段。根据OECD(经合组织)官方资料显示,到2008年底,OECD成员国中有24个成员国已全面实现政府电子服务网络化,占总数的80%。[2]从1999年我国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10月31日,据统计中国各级政府及组织机构网站数量已近7万个,达到68777个。其中,中央级网站122个,省级网站2241个,地市级网站17948个,县区级以下网站48466个。[3]在拥有外文版的政府网站中,都建有英文网站,它是政府对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的最直接的对外宣传窗口,其严肃性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4]1999年至2011年间,外宣翻译的研究热点大多聚焦在公示语、企业及旅游外宣资料翻译,学界对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的探究仅限于语言质量的探讨(毛东辉,2007[4];朱盼盼,2010[5]),或是个别地区英文版网站的发展现状描述(张园,2007[6];朱明炬,2009[7]),研究数量和视角都比较有限,欠缺理论性的探索,这与政府网站英文版在对外宣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极不相符。

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介入外宣翻译,结合政府门户网站新媒体的特征,以“中国政府网”为例,探究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策略。

二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与传播学

1.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的传播本质。

“宣传”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外来词”,收入《汉语外来词词典》。[8]在现代汉语中,“宣传”一词的释意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9]

美国政治学者、宣传研究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成名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一书中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它仅指以有含义的符号,或者稍具体一点而不那么准确地说,就是以描述、谣言、报道、图片和其他种种社会传播形式来控制意见。”七年后他将宣传定义修正为:“宣传,从最广泛的含义来说,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10]在现代中国文化中,“宣传”被赋予正面的、积极的意义,而在现代西方文化中,“宣传”的英语原词propaganda具有强烈的贬义。

“传播”的概念,在印欧语系的文字中,是communication或kommunikation,它源于古希腊的两个词根:一个是com,指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一个是munus,指效用、产品、作品、利益、服务等等。两个词根合起来,意为“共有”,“共享”。[11]关于“传播”的定义问题,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先后出现多种版本,如著名传播学者小詹姆斯·坦卡特、施拉姆、霍夫兰、哈罗德·凯利、史蒂文斯等都分别对传播加以定义。简单地说,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因此,从学术层面上讲,宣传也是一种传播。对“传播”的研究有助于对“宣传”的研究,而对“宣传”的研究则应成为“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2]12-13严格意义上讲,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应属于对外传播范畴,但本文采用我国习惯的称谓“外宣”而不用“对外传播”。一是因为“外宣”说法己约定俗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外播”的字眼。二是因为“我国所习称的‘对外宣传’,从整体上说,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播而不是被称为‘宣传’的那种特殊的传播”。[12]可见,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是把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宣传材料翻译成外语的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从传播学角度探究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是将其放在传播这一动态系统中,充分考虑到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影响作用的其它诸多因素,如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

2.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传播模式。

在传播理论构建过程中,国内外的众多学者提出各种传播模式: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提出5W模型,即传播的五大环节,那就是:Who—saysWhat—inWhat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13]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及同事沃·韦弗提出申农—韦弗“数学模式”。两者均属于线性模式,对传播学启示很大,缺陷是把传播看作非互动的静态过程,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1954年,由奥斯古德首创,施拉姆提出的“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以及1957年美国传播学者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整理的“韦斯特利—麦克莱恩大众传播模式”,考虑到了传播的双向互动和反馈机制,但现实传播中较少有模式中理想化的平衡和对等。1959年赖利夫妇从社会学角度提出“赖利夫妇模式”,以及德国学者马莱茨克于1963年提出的“马莱茨克模式”,把传播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面貌。[14]传播模式的更替反映了传播过程的研究从最初的线性过程到控制论传播过程,最终发展为系统传播过程,更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信息传播的过程。

本文从系统传播过程出发,借鉴并简化已有模式,基本描述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传播模式如下:

如图1所示,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传播模式中,广义的传播者包括政府、稿件原作者、网站编辑和译者。传播者受到其自我形象、个性结构、所处的工作“组”、社会环境、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开性所产生的压力或制约,还要承受来自所传播的讯息本身的制约、来自媒介的压力或约束以及受众所发出的自发性反馈等因素的影响。[14]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传播者对信息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并选择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播出去。就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而言,狭义的传播者主要指译者,他要力图理解政府、稿件原作者、网站编辑的传播意图,考虑到受众的反馈,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英文网站浏览者。这轮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共同经验范围相对较小,语言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所引发的噪音较大,传播者对信息的编码以及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解码都受到影响,传播效果相对不理想,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传播的受众同样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自我形象、个性结构、作为受众成员的接受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和接受者心目中的媒介形象等。[14]这些因素影响受众对于信息的释码和译码,并影响其对信息做出反应和反馈。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的受众具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可初步划分为三类:长期居住或短期居住该地区的求学、工作、旅游、商务投资的外籍人士,关心该地区发展和建设的外籍人士和热衷英语学习的国内人士。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信息传播的效果直接受到他们自身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个人喜好的影响。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传播者要充分考虑三类受众使用政府门户网站的目的,了解其制约因素,满足他们的基本心理需求。

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传播模式中另外两个要素:门户网站英文版讯息和传播媒介(网络)受到传播者和受众的约束和影响。一方面传播者会对讯息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并选择网络为媒介将信息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在利用现有条件,选取相应的媒介,能动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取舍,使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的传播者应努力提升其英文版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利用网络传播资源丰富、图文兼备、互动性和开放性强的特征,通过BBS、聊天室、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建立网站和网民之间的实时沟通,并能及时收集受众的反馈信息,改进网页翻译策略,着力思考讯息的效果和带给受众的感受,增加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的传播模式指出了传播过程的社会制约性,也指出了其中的心理变量,旨在能较系统、全面地反映这一传播现象。

三“中国政府网”实例分析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中国政府网的网址是www.gov.cn,现开通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和英文版。英文版开设了“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外籍人士服务、商务中国、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专题专栏”等栏目,详尽介绍了中国政治体制结构;介绍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对外政策,以及对国际事务的外交立场等;提供外籍人士来华旅游、留学、经商、投资等相关活动的综合服务内容。作为最高级别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政府网的建设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现状,具有代表性。

现以该网站英文版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该网站的语料,选用政治类文献和文化负载词的外宣翻译为例分析如下:

1.政治类文献。

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担负着对外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方针的重任,不可避免要处理政治类文献。政治信息政策性强,基本要求是准确性高,翻译时不能随意添减内容,根据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传播模式,“中国政府网”在接受者心目中的媒介形象是权威信息来源,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大,因此译者要充分考虑到政府、稿件原作者、网站编辑的传播意图,承受来自所传播的讯息本身的制约、来自媒介的压力或约束以及受众所发出的自发性反馈。其翻译策略基本可以概括为:内容准确重过形式花哨,提高语言可读性,关注受众需求/感受。下面两例节选自中国政府网刊载的《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例一: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Strivingtodoourworkrelatedto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well,andconsolidatingandstrengtheningtheagriculturalfoundation.

分析:政治类文献中经常会出现含有数字的缩略语,如“三个代表”、两岸“三通”、“八荣八耻”等,这种情况下受众的解码渠道往往比原语言受众的要窄,容易造成传输过载,即一条信息含有太多的未知内容,超出了接受者的解码能力。那么作为具有主体性的传播者即译者应发挥能动性,在信道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克服语言噪音、文化噪音,避免传输过载。本例中“三农”直接以释义的方法译为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内容准确,可读性强,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解码能力。

例二: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Inthefaceofcomplex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ituationsandaseriesofmajorrisksandchallenges,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PC)unitedwithandledthepeopleofallthecountry'sethnicgroupsincomprehensivelyadvancingreform,openingupandmodernization,bringingaboutahistoricchangeinChinaoverthepastfiveyears.

分析:政府报告原文句子普遍偏长,句型结构单一,多用并列短句或并列谓语,一逗到底,连接成分使用不多,层次不太明显。译者应提高理论素养,透彻理解原文,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建立逻辑关系,提高外宣翻译译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本例中译文突出原文中“团结、带领”这一组动作以及动作产生的结果,但advancing的-ing分词形式容易和bringing结构关系混淆,为提高可读性可改译为:

Inthefaceofcomplex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ituationsandaseriesofmajorrisksandchallenges,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PC)unitedwithandledthepeopleofallthecountry'sethnicgroupsincomprehensivereform,openingupandmodernization,bringingaboutahistoricchangeinChinaoverthepastfiveyears.

可见,政治类文献外宣翻译时,译者可以以传播学为指导,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建立逻辑关系,调整语序,变换用词,服务受众,应提高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更好地宣传我国政府的治国理念。

2.文化负载词。

没有在多种文化的接触、碰撞中起沟通作用的翻译,就无法保证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存、交融与发展。[15]政府门户网站外宣翻译肩负了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输出中国文化的重任,译者应考虑到外宣翻译的传播本质,主动收集受众所发出的反馈,意识到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的原味,增进国外受众对中国的了解。其翻译策略可概括为:尽量保留文化特色,注意传播“内外有别”,利用释义、图片、视频、音频和超链接等方法有效传播文化信息。本节选取文化负载词为切入点,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如下:

例三:屈原故里端午情浓

2011年6月5日,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新城的居民用艾蒿为孩子们洗澡。当日,在屈原故里———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挂艾蒿、赛龙舟等,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浓浓端午情。

分析:本例充分体现了外宣翻译“内外有别”的传播原则。所谓“内外有别”,就是说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对外宣传的基本原则和译语读者的习惯和心理,明确原文中哪些是对内的说法,哪些可用来对外宣传,不要跟着原文内容和形式亦步亦趋。[16]中文版对国民都很熟悉的文化习俗:粽子、挂艾蒿、赛龙舟等一笔带过,而英文版则对粽子这一文化负载词的形状、馅料、外皮详尽解释,使用音译+注释的策略,并用pyramid-shaped最佳激活受众的共同认知;对香包这一手工艺品的介绍则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图文兼备的特征,使色彩鲜艳,粽子造型的香包生动的呈现在受众面前,成功对外传播了端午这一传统文化节日。

例四: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TheHanpeoplehavetheirownspokenandwrittenlanguages,namelyChinese.ItisthemostcommonlyusedlanguageinChina,andoneofthemostcommonlyusedlanguagesintheworld.

分析:本例从翻译上看中规中矩,没什么问题,但当Afolkartistshowszongzi-shapedhandicraftsatafolkcustommuseuminBeijing,capitalofChina,June6,2011.Variousactivities,includingmaking“zongzi”,apyramid-shapeddumplingmadeofglutinousricewrappedinbambooorreedleaves,hangingartemisiaeargyianddragonboatrace,wereheldacrossthecountrytocelebratethetraditionalChinesedragonboatfestival.(GOV.cnMonday,June6,2011)把文化负载词“汉语”和“汉民族”放在传播学视角下,考量其在外宣翻译过程中的传播效果,结果就不太理想了。

考虑到作为受众成员的接受者对中国文化了解程度不一,好奇程度不等的特点,传播者可以选用适当的媒介满足受众多元需求。本例可以利用网络传播超文本链接的功能———在数据中又包含与其他数据的链接,实现了文本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跳跃与转换,[17]即给英文版theHan这一信息添加超文本链接,对该信息感兴趣的受众可以点击链接到对汉民族和汉语进行更详尽介绍的页面,而已经对此信息有所了解的受众则可以继续阅读原页面,提高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效果。

四结论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探索了政府门户网站英译这一跨文化传播活动,凸现其传播本质,试图概括其传播模式,并结合实例讨论了其翻译策略,希望给进一步探讨政府门户网站英译等问题带来启示,进而能对如何将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引入翻译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传播学的政网英译实例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cbxlw/6013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